“对分课堂+”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施框架研究

2023-04-20 19:42冯芳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内化讲授建构

冯芳

摘  要:对分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对分课堂+”是对分课堂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结合,能够保障对分课堂的顺利实施。

关键字:对分课堂+;中职;教学质量;实施框架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多样化,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培养模式将成为主流。因此对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中职课堂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对分课堂的目标是让学生喜欢学习,其理论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给学生一定的权力和自由。对分课堂重新定义了师生关系,将师生的权力和职责进行了对分,一半属于教师,一半属于学生。师生权责的对分,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主动自我规划、自我掌控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成为可能。

一、对分课堂基本理念

對分课堂是2014年,张学新教授为了解决大学课堂问题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他结合讨论和讲解两种模式的优点提出对分课堂,其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分为三个流程分别为讲授 (Presentation)、内化和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因此也称为PAD课堂1。讲授阶段,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讲授相关知识的内容框架、基本概念、重点难点,以及安排学生一周后对相关章节内容的分组讨论。对分课堂的讲授强调精讲,将其他内容留给学生自学;内化吸收阶段在课后完成,为了下次课的讨论,学生必须在讲授之后的一周内完成自学,并做好读书笔记;第三阶段为讨论,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在于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内化吸收相关知识,从而完成比较高质量的讨论2。讨论阶段,对分课堂提出了“亮考帮”模式,该模式由三个环节组成,“亮”为“亮闪闪”,是小组成员交流上一节课已经内化吸收内容的环节,“考”为“考考你”,是小组成员互相出题提问的环节,“帮”为“帮帮我”,是解决小组成员尚未理解吸收内容的求助环节3。

经过几年的发展,对分课堂的主要形式有隔堂对分(经典)、当堂对分(简化)、混合对分、3分钟对分(最简)等形式。由此可见,对分课堂十分灵活,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和课堂实际选择对分形式。对分课堂在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实践证明,对分课堂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效果明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对分课堂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可行性

2.1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来说,既是每位同学都应掌握的基本课程,也是计算机专业高考的专业核心课程,对于要参加高考或就业的同学来说,都需要学好这门课程。但目前本课程的教学现状是:传授多、内化少。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传授知识多,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内化知识少。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的学习是学习者对知 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过程,此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以及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4。学习应由学生主动建构,包括新知的建构和新知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建构,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目前这门课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翻转课堂等,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学生学习靠死记硬背或机械地模仿老师的操作。学生不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当然不符合社会的需求。

2.2对分课堂的特点

对分课堂与现有多种教学模式不同,不完全否定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也不单纯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对分课堂的基本理念是充分调动教师、学生两大主体的积极性,既有效降低教师的课业负担,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最大限度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创新型人才3。

2.3“对分课堂+”与计算机应用基础结合的可行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传授多、内化少,既学生的主动性低,而对分课堂的基本理念是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对分课堂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结合是可行的。对分课堂的流程分为讲授、内化、讨论,在这三个流程中教师可采用适合课程内容、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即“对分课堂+”,在将课堂一分为二之后,在不同的部分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对不同的课程要求时,教师可采用如对分课堂+项目教学,对分课堂+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线上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即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真正内化知识,同时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三、“对分课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施框架

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使用龙天才主编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共包含7个模块, 其中模块6、7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不讲授。模块1、2为计算机基础知识,理论多,操作少;模块3-5为办公应用基础,操作多,理论少;因此面对不同的知识,教师可采用的教学方法应不同教学方法,但总体的实施框架是不变的。

对分课堂规则介绍:该环节需要向学生讲解清楚规则、学习方法、整个课程的考核比例组成、分组等事宜,让学生清楚规则,理解规则,为课程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讲授知识点:讲授环节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强调“精讲-留白”。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一章或一节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重难点等构成的知识体系进行讲授,给学生搭建一个框架,且这个框架是教师对知识的聚焦和浓缩,学生通过自学比较难以得到的,因此不管学生基础差异如何,在课堂上都必须认真听讲。但这需要教师对课程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自主内化:该环节学生结合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框架进行内化,把留白部分补充,同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亮考帮”任务,该任务需要学生形成文字稿,不能仅是记在心里。通过内化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为讨论环节做准备。

课堂讨论:该环节结合“亮考帮”进行讨论,每次课程可抽取1-2组的同学分享小组成员的“亮考帮”任务,把小组内部未解决的问题抛出,全班讨论,适当时教师给予帮助和答疑。讨论的形式也可不拘泥于“亮考帮”,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讨论形式。

四、实施时的注意事项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不需要改变教材、教具、场地等,是一个比较好实践的教学方式。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教师有一定要求,需要教师对学科知识、教学方法、学生心理有较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也是教师成长的机会,希望更多的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对分课堂进行教学。中职大部分学生具有在学习上不主动的特点,需要教师想办法如何让学生主动去内化知识,特别是在选择隔堂对分时。因此“亮考帮”任务设计中“亮”这部分的设计成为了难点,既要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留白,又要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框架。

参考文献:

[1]张学新. 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 复旦教育论坛,2014,12(05):5-10.

[2]唐卓. 中职生计算机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基于对分课堂的思考[J]. 现代职业教育,2016(20):78.

[3]田青,闫清伟,张学新.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理分析[J]. 高教论坛,2017(09):71-73.

[4]杨维东,贾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 理论导刊,2011(05):77-80.

猜你喜欢
内化讲授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建构游戏玩不够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