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大学生网络文化社区构建路径探究

2023-04-20 22:34秦松秦佩佩罗艺辉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构建路径高校大学生

秦松 秦佩佩 罗艺辉

摘  要: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将“社区”定义为“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人所组成的具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群体”。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由SNS等社会化媒体引领的因兴趣、共同话题聚集在网络上便产生了“网络社区”。网络文化社区具备传统社区和新媒体的优点,被大学生广泛接受。如在微博内,因某共同话题而建立的“微博超话”,用户可以在这个小群体内交流探讨想法。网络文化社区更贴近大学生生活,对各类讯息有着更好的传播效果。但是这些网络社区缺乏有效监管,传播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因此也对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如何通过新媒体建设优质大学生网络文化社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

关键词:新媒体视;高校大学生;网络文化社区;构建路径

1新媒体发展对大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

1.1新媒体传播呈现匿名性,学生发布消息自由。

大学生正处于思维方式快速发展的阶段,热衷于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人际交往,发表观点,分享生活。很多学生不愿意在现实空间内寻找知己,交流观点。而在新媒体平台上,可以快速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通过群组的方式可以让用户聚集,所以相比于现实环境,大学生更愿意在新媒体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感情、想法。学生在抖音、微博、微信朋友圈内分享自己的生活,点赞评论的也会让学生满足感得到大大提升。但是新媒体平台信息传播的匿名性也容易让学生出现本末倒置,难以协调处理好现实生活与虚拟空间的关系。部分学生现实生活中表现内向,但是到了新媒体平台变的善于交谈、乐于交友。另一方面,虚拟空间内学生发言不加思考,缺乏道德约束,表达言论更加任性,发布消息缺乏细致思考,这也会导致大学生缺乏责任意识,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都是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1.2发帖内容较为负向

大学生自发性网络社区的管理者主要是基于自身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道德标准来约束社区里的言论和行为,出于用户流量和社区活跃度的考虑,社区基本上依靠成员自律和成员之间的他律来维护日常秩序,社区发帖规则不完善,导致社区的规范性比较弱。在弱规范之下,社区发帖内容较为负向,缺乏理性分析,很多发帖内容为非理性吐槽,缺乏积极的正向引导。有时候,社区里的内容较为消极,社区生态亟待净化和改善。每当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重要事件发生时,如校园政策调整等,虽然并非学校主观意愿,且校方在现有的条件下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但社区内总是有很多负面的非理性声音,这不利于大学生理性思考和分析现实问题,不利于高校凝聚广泛的共识,不利于推进高校的改革发展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2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文化社区构建方案

2.1创新活动形式,把握传播主旋律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应进行充分思考,创新活动形式。通过不同活动类型寻找有兴趣的学生群体,以此搭建相关网络文化社区,如音乐交流文化社区、电影文化交流社区、体育文化交流社区。将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聚拢,为网络文化社区建设奠定基础,同时可以加强学生思想建设。寻找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最好的方式就是开展相关活动,以电影文化交流社区为例,通过开展微电影、微视频制作活动可以快速找到学校内对制作、剪辑视频感兴趣的学生。且目前各类短视频平台功能完善,相关的后期剪辑技术也越来越智能化,通过手机、平板就可以完成视频制作。这些平台有着大量的用户,每天查看短视频、发布短视频成为年轻人的高峰活动。活动开展中,可以将作品在短视频平台内发布,还可以分享到QQ、微信等其他社交平台,实现广泛传播。开展此类活动,也要注重让学生积极开展宣传,让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传播者。

2.2建好自身主导性网络社区以满足大学生信息需求

大学生自发性网络社区产生的根源在于商业平台和高校主导的网络社区无法满足大学生的信息需求,高校作为大学生网络育人的主体,要发挥主体作用以满足大学生的信息需求。高校主导性网络社区理应成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生存的重要阵地,但调查发现,随着商业社区的异军突起,曾经盛极一时的高校BBS(2004年4月,教育部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各级各类高校建立了BBS站点1160个),如今风光不再,活跃度高的很少。从技术、资金、管理等层面来看,高校有能力建好自身主导性网络社区。高校要主动作为,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高校主导性网络社区重新建立或者建好,为大学生提供网络交流的空间,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大学生的网络信息需求,满足他们校园内网络交往和网络生存的需求。

2.3搭建传播平台,加强网络文化社区技术支持。

随着各个平台的完善,高校应该寻找合适的新媒体平台,整合传播资源,提升内容质量。在平台内将教学、生活、文化等多项服务进行融合,学校也可根据师生需求搭建特色应用、三方平台,为师生提供有效交流平台。在平台搭建完善基础上,高校可以引进最新技术,为网络文化社区活动开展添砖加瓦。如当下流行的VR(虚拟现实技术)和AR(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多感知性等特点,通过辅助设备,可以打造更生动、逼真的环境,增加使用者的感官体验。虚拟现实技术近年来也被国内众多高校引进,相比于传统的灌输,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更乐于接受。而增强现实技术,在旅游业、广告购物等领域也得到了诸多应用,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将文字、图片显示更为直观、立体。以此类技术为依托,高校在网络文化社区建设过程中可以设置体验专区,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参与到网络文化社区建设中去。

3结论

综上,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想要正向引导学生进行网络交流,建立网络文化社区,最重要的就是依据学生个性化发展和需求进行设计,创新社团活动形式,搭建信息传播平台,激发学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热情。通过网络文化社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协助高校完成“三全育人”。

参考文献:

[1]聂磊,傅翠晓,程丹.微信朋友圈:社会网络视角下的虚拟社区[J].新闻记者,2021(05):71~75.

[2]蔡棋.网络虚拟社区中的趣缘文化传播[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21(09):5~23,126.

[3]朱琳,王晨艳.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天津市高校为例[J].中国轻工教育,2021(02):83~87.

[4]畅军亮.短视频APP推动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特点及其引导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1(04):81~84.

猜你喜欢
构建路径高校大学生
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校跨学科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探析
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看和谐社会构建
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考
山西民办高校大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成因研究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企业环境保护机制的构建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