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点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

2023-04-20 04:30封晓春
群众 2023年7期
关键词:宜兴国际化建设

封晓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近年来,宜兴瞄准“强富美高”总蓝图,紧扣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坚定不移走扩大开放之路。以科产城人融合奠定扩大开放的基础,坚持科创引领、产城互动,总投资超500亿元的陶都科技新城规划建设,招引科技项目、新增创新平台屡创新高,去年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评价入库数居全省县级市第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4年翻番;电线电缆、节能环保等传统优势产业加速转型,生命健康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集成电路产业营收增长无锡最快,新能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占无锡比重走在前列;城市建成区面积91.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9.6%,超200万平方米产业平台、170多万平方米科创载体、14.8万多平方米商业中心建设齐头并进,已集聚各类人才近40万人。这几年,宜兴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产值分别突破2000亿元、5000亿元关口,扩大开放基础更牢、底气更足。以加快融入区域一体拓展扩大开放的空间,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以锡宜一体化为先导,丁蜀机场开航运营,宜马快速通道加快建设,锡宜高速扩建、锡宜S2线等工程全面推进;以全方位接轨上海大都市圈建设为方向,宜湖铁路纳入国家规划,去年开展30余场经贸招商、乡贤恳谈等活动,引入50多个超亿元项目;以加强区域互动为抓手,拓展苏浙皖交界“一地六县”合作资源,融入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宜兴在区域融合中的显示度不断提高。以更好转化禀赋优势增强扩大开放的动力,紧扣生态、人文两大核心优势,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大气、水环境指标先后创出近年最好水平,以雅达、大拈花湾为代表、总投资超千亿元的一批旅游项目加快建设,荣获“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典范城市”;中国陶都、教授之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牌不断擦亮,规上文化企业数量增至无锡首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加快提升,全国文明城市一举创成、成功蝉联,生态环境美、文化底蕴深越来越成为宜兴对外开放的制胜法宝。以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去年完成外贸进出口82.25亿美元、同比增长21.2%,总额创历史峰值、占无锡比重持续提高;实现跨境电商出口额一年翻番;9家企业通过海关AEO高级认证,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宜兴港与上海港ICT项目正式启动,跨国企业宜兴行、国际创新医疗器械(宜兴)生态峰会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国际化的政策、项目、载体、机制更加丰富完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宜兴将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把持续扩大开放、加快国际化步伐作为打造中心城、奋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重要动力,强化“四敢”担当、扛起光荣使命,奋力绘就中国式现代化更加绚丽的宜兴图景。

着力推进科创国际化,打造创新涌动、动能强劲的中心城。全面建强全球化的科技招商组织体系,推广“政府+国企+企业”资本招商一体化模式,每年引进科技型企业2000家以上。主动对接国际科技创新资源,探索布局2个以上中日、中韩、中新等“国别合作园区”。高标准推进陶都科技新城、培源科学城、环氿科技谷建设,推动科产城人融合发展,大力引育跨国公司、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建设面向国际的高水平科创载体、创新创业平台,到2025年,新增市级以上科创载体25家、超200万平方米。加快科创企业国际化步伐,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小升高”计划,到2024年,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实施国际人才归巢回流工程,建立海内外乡贤和宜兴籍留学生数据库,每年招引60名海内外乡贤。

着力推进经济国际化,打造基础厚实、产业高端的中心城。加快电线电缆产业全面转型,吸引国际顶尖电线电缆企业来宜设立生产基地5个以上,推动规模线缆企业与国内外领军型企业战略合作。发挥国合基地、中韩环保产业基地技术引进和合作优势,培育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环保企业,建成世界领先的环保产业基地和科技创新研发中心。以中环大硅片、中车IGBT、先科半导体等重大项目为依托,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硅片、光刻胶、封装材料、半导体器件等领域,用3-5年打造500亿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加快环晟新能源、中建材、德融科技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布局氢能源产业,建成长三角新能源产业制造基地。借力阿斯利康、碧迪医疗等在宜国际企业,承接国际化的生命健康项目,全力发展集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健康食品、化学药物、现代中药、康养医疗于一体的大健康产业。抓好窑湖小镇、阳羡溪山、大拈花湾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强化旅游业整体开发和国际推广。提升外资利用和贸易规模质量,建设宜兴保税物流中心(B型),探索“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新模式,构建“一带一路”对外投资合作服务平台,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步伐。

着力推进城市国际化,打造品质卓越、宜居宜业的中心城。突出生态宜居,加强城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打造山水林城融合的绿色客厅,牵头创建苏浙皖交界绿色发展先行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争创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深化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和省城市更新试点,加快老城区、老集镇更新步伐,布局独具特色的“城市家具”,统筹建设高品质的文旅休闲消费区、特色商贸区,引育一批国际社区、国际人才公寓、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加强韧性城市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积极实施城市快速环线工程,加快推进盐泰锡常宜铁路、无锡丁蜀机场二期、锡宜S2线等交通设施建设,全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抓手,以高标准农田、美丽农居建设为牵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城乡共美、融合发展助推宜兴走向国际。

着力推进文化建设现代化,打造底蕴深厚、现代活力的中心城。重塑中国陶都国际魅力,打造高规格国际陶文化展示和交流平台,推动紫砂陶制作技艺申报世界非遗,推进建设国际陶艺中心、国际陶文化交流中心、世界制壶中心三大中心。加强骆驼墩遗址、金沙寺遗址、宜兴古窑址等古文化遗址群保护力度,保护性修缮和利用古镇老街、历史遗迹、名人故居,提升“陶文化节”“素博会”“梁祝文化艺术节”举办水平,建立文化国际交流推广中心,推动宜兴历史文化更具国际知名度。加快打造中国宜兴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数字文创专业园区,积极发展“IP”经济,引入优质国际国内重大赛事资源,办好国际马拉松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太湖国际风筝节、国际龙舟赛等重大赛事,以文化提升城市知名度、影响力。

着力推进人的现代化,打造内外兼修、全民开放的中心城。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定期开展交流论坛、专题培训等,每年安排一批干部赴上级机关、先进地区等挂职锻炼,砥砺“四敢”担当。实施企业家国际化素质提升工程,调动学会、协会、商会参与对外开放合作进程,培育国际化领军“宜商”。着眼公共服务国际化,认真落实教育“双减”政策,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高标准建成市医疗中心、妇幼保健院,推进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学、医疗和养老机构到宜发展,加大社会事业领域国际化人才引进力度,倡导开展“宜兴市民学外语”活动和涉外文明礼仪普及教育,不断提高扩大开放、加快国际化水平。

(作者系中共宜兴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 宁

猜你喜欢
宜兴国际化建设
聚焦港口国际化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