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淮昆台资经济协同发展

2023-04-20 07:37周海滨
群众 2023年7期
关键词:台资昆山淮安

周海滨

2023年江苏《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加强产业链分工协作,深入推进南北结对帮扶和园区共建”“深化淮昆台资经济协同发展”。淮安和昆山加强台资产业合作,既是落实国家、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产业梯度转移、要素资源整合的现实需求。深入推动淮昆台资产业合作一体化、联动化、高质量发展,对形成江苏南北区域协同发展新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淮昆两地聚焦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淮昆台资经济协同发展部署要求,依托各自比较优势务实推进,产业合作成效明显。一是组织架构日益完善。以《关于促进昆山试验区与淮安台资集聚示范区协同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为基础,逐步完善淮昆协作在国家、省、市三个层面的组织推进机制。二是园区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打造占地总面积12.37平方公里,包括淮安空港产业园(综合保税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两个片区在内的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同时积极推进规划编制和道路、标准化厂房、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企服中心、总部经济园、综合物流园等配套设施。三是产业集聚势头良好。针对淮昆两地台资优势和特点,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食品加工等产业为重点,引导昆山台企向淮安扩张转移。昆山市台协、昆山高新区企业等200多批团组来淮考察,市委台办、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指挥部及相关县区举办20多场专题推介会,形成了在谈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的淮昆台资产业合作发展格局。

新征程上,淮安将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从体制机制创新、产业要素高端化、产业合作层次与水平提升、基础设施配套优化等维度入手,着力化解内外挑战,推动淮昆台资产业合作进一步向深度、高度、广度拓展。

明晰产业承接方向,明确合作重点和方向。基于淮昆两地台资产业基础条件、现实的产业转型要求、未来的产业变革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承接。壮大主导产业层面,重点承接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型装备制造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做好关联配套产业转移,提高基础零部件和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层面,淮安综合生产成本低,承接和发展纺织服装、建材化工、木材加工及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较大优势,要逐步引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先进技术工艺的企业,推动本地区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层面,选择性地承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产业新增长点。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体系,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提高科研院所、高校在淮安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创新开展产业合作,聚力探索模式和路径。立足发挥淮昆台资产业合作规模效应,积极探索符合两地需求的合作新路,重点打造四种合作模式。一是“总部+基地”模式。深化与龙头企业的产业协作,推动昆山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项目的生产基地到淮安落户,努力打造总部在昆山、产业链中端生产基地在淮安的产业协作新模式。二是“研发+制造”模式。共同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企业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促成在昆山集聚的创新型企业将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在淮安落地,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三是“总装+配套”模式。高端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电子智能设备整机总装在昆山,电机、电池、印刷电路板等关键零部件生产落地淮安,加速上下游总装和配套企业在淮安集聚,共同构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链。四是“龙头+生态”模式。发挥昆山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产业龙头台资企业的示范、带动、支撑效能,将大項目、高端项目布局淮安,吸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聚,加速资源优化配置,打造更加多样化、全面化的产业生态。

推行产业园区共建,提升承载能力和水平。借助昆山在园区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资源力量,不断提升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承接台资转移的功能层级。完善园区规划体系上,推动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与全市总体规划有效衔接。指导产业园各片区制定主导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编制“一图一库一目录”,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机制。聚力引进重特大项目上,加快形成建链、补链、强链、升链、育链相结合的产业发展体系,打造全链协同的特色产业集群。完善园区运行模式上,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探索构建“指挥部(管委会)+集团公司+片区”管理运营模式。设立专项产投公司,与昆山国投联合设立淮昆区域合作发展基金,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撬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实体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组建专项招商公司,开展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招商。完善重点设施建设上,指挥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建设,融合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等多种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基础设施投资由片区属地政府负责,采用弹性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满足项目用地需求。适度超前安排供电、供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配套设施,优先保障能耗排放和环保指标供给。产业投资公司负责功能性配套设施,引入生产性服务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金融、研发、人才、信息等方面服务。构筑公共技术平台,做好技术引进、成果转化、专利孵化等支撑,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健全利益分享机制,树立区域合作典范和标杆。坚持平等协商、客观公正的原则,积极探索跨区域利益分享的新方式、新模式、新机制。完善顶层设计,强化考核激励。建立目标考核、统计监测、绩效评估等制度,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对淮昆台资产业合作情况开展评估。推动将淮昆台资经济协同发展作为个性化考核指标,切实强化苏州市及昆山市对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参与淮昆台资产业合作的两地干部,在职务职级提拔任用上予以一定倾斜,有效激发干部敢为精神;对招引项目落户淮安的昆山人员,予以本地同等招商引资政策奖励。落实统计数据共享,明确双方利益分成。推动省级层面完善淮昆两地统计指标共享机制,对区域间经济合作项目(企业)所实现的产值、增加值、开票销售、税收、固投等实绩,按照“分别统计、单独考核、省级剔除”的计算方式,按双方协商确定的比例分别列入两市区域统计范围。规范理事会运作,提升统筹协调水平。健全淮昆台资产业合作联合协调理事会运行机制,完善领导对话、共商共管、研究论证、强化合作的磋商制度,明确产业合作的内涵、战略重点和方向,强化政策制定、实施、监督、评价工作,会商解决两地在合作共建中面临的困难问题。强化经验复制推广,创新涉台服务模式。加强淮安台资集聚示范区建设省级联席会议与昆山试验区部省际联席会议的深度联动,分批分步复制推广昆山在两岸产业合作、服务业扩大开放等诸多领域先进经验,实现政策互通、功能互补、优势叠加,探索形成一批具有区域合作特色的创新成果。加强淮安101%服务与昆山“昆如意”服务品牌的交流互动,高水平运营市台商台胞服务中心,推动更多涉台事项“一站即成”,实现台商台胞“无感转换”。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责任编辑:苏胜利

猜你喜欢
台资昆山淮安
黄问琴与昆山腔传承考
《昆山记》版本初探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黄旙绰与昆山腔考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台资企业涌入大陆上市
从“台资”到“台智”
台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