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统一战线治理效能的价值和路径探析

2023-04-20 13:47
关键词:民主制度

马 毓 轩

(山东大学 党委统战部,山东 济南 250100)

建设教育强国要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从国家之治到大学之治,从大学之治到基层之治,在山东大学推进“五治并举”(强化“政治”引领,夯实“法治”保障,激发“善治”动能,汇聚“共治”合力,稳固“长治”根基)的过程中,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一、“大学之治”中统一战线的价值

(一)发挥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是高校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之治”的方案日臻成熟。 2021 年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完成的《中国民主实践与治理效能全球调查报告》发布。 调查显示,中国的民主实践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强大生机和活力[1]。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念创新,是新时代中国式民主的创新形态。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坚持统一战线和群众路线相结合,坚持民主实践和治理路线相协同。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作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进行阐述。 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视域下,赋予统一战线新的理论视野和思维方式。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是“人民”,最重要的属性是“人民性”。 当前,部分高校存在释放基层治理效能不够充分,治理的全局效应发挥不够有力,横向整合力量、纵向延伸触角不够到位,群众性协同治理体系作用不够彰显等问题。 统战工作的目标归根结底,就是不断增进一致性,正确引导多样性。 可见,发挥统一战线重要法宝地位、增强法宝作用是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高校落地生根的题中应有之义,有利于在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统战群团建设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充分发扬民主、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二)发挥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现实需要

当前,教育综合改革已经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多点推进阶段,进入到攻坚克难、积厚成势、走深走实的新阶段。 改革任务更加艰巨、涉及面更加广泛、程度更加深入,包括教育评价改革、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等等[2]。各要素之间环环相扣、链链相通,必须要把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作为关键,把握教育规律,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层次结构,聚焦“牛鼻子”“卡脖子”等关键问题,以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改革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 统战工作的实质就是凝聚改革共识和智慧力量,注重政治原则性和方法灵活性统一,注重多样性和一致性统一,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为推动各项举措保驾护航。

(三)发挥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是释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生机活力的现实需要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3]。 治理的核心在于制度。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一定是立足中国大地,适应中国国情,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制度。 一定是有利于激发内部活力,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实现的制度。 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就是要形成一套围绕实现大学发展目标,能够科学界定、合理规范不同治理主体、各个治理领域、各种治理方式的制度安排。 一方面应建立不同主体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统战团体、群团组织、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结构,使各方面制度和治理方式更好地反映民心所向和基层所需;另一方面,在高校一般以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运行模式下,学院层面应立足本单位实际,构建一整套系统完备、规范科学、运行高效,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管理体系,有效解决“上热中温下冷”问题。 统一战线在国家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诉求下,一如既往展现出重要的价值意蕴,生成释放现代大学制度效能的理论优势和最大共识[4]。

二、“大学之治”中统一战线的功能定位

(一)政治引领功能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近年来呈现的某些重要特征:具有爱国报国情怀,同时民主意识日益增强;普遍渴望得到组织关心帮助,同时不愿受组织太多约束;自我价值被认同倍感振奋,同时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等。 加之留学归国人员日益增多,在内引外联,引资引智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广大党外知识分子既具有拓展朋友圈的平台,又具有拓宽联系面的资源,在助力引资引智引才等方面成效显著。 近年来,统一战线以思想政治引领作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高校结合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实际,先后开展了“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组织各党派组织、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定期开展读书班、专题研讨会、辅导报告会,在政治引领功能上持续发挥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战工作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的问题[5]。这就决定了统一战线应进一步发挥政治引领功能,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把内在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人民立场,内生的爱党爱国情感、热爱人民奉献人民情感外化为教书育人、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

(二)团结动员功能

回顾我国统一战线的光辉历史,七十五年前中共中央发布的“五一”劳动节口号,不仅开启了中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伟大探索与实践,也是统一战线发挥团结动员功能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新型政党关系建立的基石。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通过制度安排等方式对广大统战成员进行团结动员,变得更加体系化、规范化,这集中体现在党中央制定并实施《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等制度规定。 高校统一战线成员数量多、范围广、层次高,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立足本职岗位,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一线,成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推进基层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团结动员的治理功能,以严密的组织体系为依托,形成上下贯通的治理共同体,激发党外人士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形覆盖、全面覆盖、有效覆盖。

(三)民主决策功能

统一战线实现集中民智的效能,离不开民主决策这一工作抓手。 统一战线通过充分发挥民主决策功能,能在求更多类型“策”以及求更高水平“决”两个方面汲取民智[6]。 高校近年来普遍重视统战智库建设和党外人士治理能力的提升,为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通过调研、走访、约谈等多种方式向党外代表人士问政、问需、问计,组织引导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代表委员认真履职。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堵点淤点广泛开展调研,通过各种渠道反映意见建议,找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结合点,找准发挥优势、履职尽责的着力点,勇于投身改革创新实践,依托群策群力,凸显基层治理功能,在集思广益中增进共识、融洽关系,以实实在在的作为和成绩彰显党外知识分子的价值和优势。统一战线成员积极参与高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多渠道表达意见建议,为学校决策献计出力已成为一种常态。

(四)维护和谐功能

统一战线工作历来是为大局服务的。 对于高校来说,从外部来看,需要直面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科学技术、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从内部来看,党的领导优势充分彰显,“双一流”建设全面加速,全面深化改革的纵深推进,内部治理效能明显提升,条件保障和民生福祉取得重大改善。 面对教育领域接踵而来的促公平、求质量、谋发展、惠民生、防风险等时代命题,高校的统一战线工作有几个关键着力点:首先是“融”。 引导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留学归国人员群体站在更高层次思考问题,把自己自觉融入事业发展大局,融入教育发展大局。 其次是“聚”。通过各类组织把力量凝聚起来、团结起来,实现聚人气、聚人心的作用。 最后是“调”。 统战工作队伍应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筑牢底线思维,畅通意见建议反映、处理、反馈的平台和渠道,为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提供和谐稳定的大环境。

三、提升高校统一战线治理效能应把握好几个关系

围绕“大学之治”,山东大学提出了“五治并举”的理念,即强化“政治”引领,夯实“法治”保障,激发“善治”动能,汇聚“共治”合力,稳固“长治”根基,为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要求提供了工作思路。 笔者认为,在高校发挥统战智慧、释放统战治理效能中,应着重把握以下关系。

(一)处理好“和”与“合”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 年新年贺词中强调:“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 中国那么大,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要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7]如何沟通协商凝聚共识,迫切需要统一战线发挥重要法宝作用,通过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方式,找到最大公约数。 高校应加强部门协同,建立党外人士列席学校重要会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等制度性安排,完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等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统战团体、群团组织、教代会等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 民主党派层面,党派既是治理的客体,同时也是治理的主体,应立足学校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在凸显界别特色方面下功夫,从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履职能力建设入手,在规范化建设、成员发展、品牌活动打造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布局安排,达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建设目标。

(二)处理好“统”和“同”的关系

纵观我党统一战线的历史,统一战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之所以能够起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作用,正是因为有着统一目标。 高校既是学术共同体、价值共同体,也是治理共同体。 必须坚持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根本问题。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了各级党组织开展统战工作的职责。 高校统战部门应指导学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党组织坚持系统思维,落实主体责任,统筹做好海归教师、青年人才等群体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工作,团结引领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同心向党、同向发力,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引导广大统战成员时时想全局,处处顾大局,既出谋划策贡献智慧,又整合资源见诸行动,努力在“双一流”这场硬仗中建功立业、体现价值,更好地服务中心工作,充分释放统战治理效能。

(三)处理好“制”和“治”的关系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治理的核心在于制度。 近年来,党中央从顶层设计层面加大力度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建设,颁布系列法律法规为我国高校依法治校提供重要遵循,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供给[8]。 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将统战智慧更好地转化为治理优势,要在制度性安排设计、平台载体建设、队伍能力提升等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以科学规范、运转高效、上下贯通为目标,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引领、民主党派工作、民族团结进步等各领域的制度体系建设,切实发挥大统战格局效应,着力健全党对统一战线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机制,构建广纳群言、广谋良策、广集众智、广交朋友的机制平台,开展有组织的建言资政。 如可以通过打造“同心下午茶”“同心面对面”联谊交友、谈心谈话等活动,每次选定一个主题,邀请校领导或部门、学院领导、统战团体负责人、无党派人士参加,对近期工作中的一些重要或涉及面广的事项进行沟通协商,以期有效发挥学校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知联会、欧美同学会的联动作用,激发各领域统战力量的活力。 另一方面要提高制度执行力。 高校的治理能力是综合运用制度管理学校各方面事务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顶层设计和谋划能力,化解矛盾解决难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能力、吸引和聚集高水平师资的能力,以及与之相应的执行制度的能力。 其中,制度的执行能力是关键。 高校应着力加强统战工作队伍建设,引导统战干部带头执行制度,形成有利于制度执行的良好制度文化,为不断提升高校治理水平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强大的力量支持。

猜你喜欢
民主制度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美国的民主与尊严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论让与担保制度在我国的立法选择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