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望千年:之江纪录再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

2023-04-21 03:51张海龙
读者欣赏 2023年4期
关键词:大系历代浙江

余杭看山图 纸本设色 30.5cm×134.2cm 清 石涛 上海博物馆藏

对望千年,万象之根

“一畫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清石涛《石涛画语录》)

2023年2月3日,农历癸卯年正月十三,浙江电视台之江纪录频道推出的纪录片《对望:书香浙江之千年巨绘》,正是由石涛这句画论出发,围绕《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这部皇皇巨著展开全新叙事,旨在让更多的人通过此书,回顾过去、审视当下、展望未来。每个人观望心中的诗画,就见到了自己的天地。

2022年9月29日,“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开幕。一幅与杭州有关的《余杭看山图》惊艳亮相,画作形制为手卷,纵30.5厘米、横134.2厘米。画作以俯视广角展现了杭州余杭的地理风貌,余杭古城、南湖之水和宁静的大涤山,画面意境饱满、古雅天真。

《余杭看山图》的作者石涛是清初画坛一位富有创造性的杰出画家,他在绘画艺术上形成了纵横挥洒、清新超脱的独特风格,后人赞叹“大江以南当推石涛第一”。这幅画的原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平时难得一见,正是由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纂与展示,得以让更多人有幸欣赏到这一名作,且能观看其全部细节。

身着汉服的年轻人流连于展厅,仿佛穿越时光隧道重回古代

观众可以在此展览中见到众多古代绘画精品的细节

《余杭看山图》只是国博展出的上千件绘画精品中的一幅。本次大展包含“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千古丹青,寰宇共宝”和“创新转化,无界之境”三大板块,以图像、文字、视频、新媒体等多元展示手法,呈现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绘画的宏富成就。集中亮相的170 0余件绘画精品的出版打样稿档案,是国内藏品与流散世界各地的中国绘画“国宝”的一次集合汇聚,更是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

编纂《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准、高度重视、持续关注,并多次做出重要批示的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文化工程自2005年启动,历时整整17年,包含由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局编纂出版的《先秦汉唐画全集》《宋画全集》《元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共计60卷226册,共收录了海内外2 6 3家文博机构的纸、绢(含帛、绫)、麻等材质的中国绘画藏品12405件(套),涵盖了绝大部分传世的“国宝”级绘画珍品,是迄今为止同类出版物中收录最全、规模最大的中国古代绘画图像文献。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历史上,中国绘画曾有过几次大规模的整理、收藏,如唐代《历代名画记》、宋代《宣和画谱》、清代《石渠宝笈》。今天,盛世修典,让历代绘画“活起来”正当其时。以《宋画全集》为起始,一场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搜集中国古代绘画图像资源的行动正式启动。

开卷有益,开卷不易。纪录片《对望千年:书香浙江之千年巨绘》,正是由“对望”出发,解读这一非凡之举。

盛世修典,仰观群星丽天;对望千年,重振华夏衣冠。

对望之江,“四千精神”

浙江之名,源自之江,一条曲折前行奔向东海的大江;浙江之魂,源自钱塘,一种“弄潮儿向涛头立”的精神。

“诗画江南,活力浙江”,就是让我们用镜头去发掘绿水青山的价值,让我们用笔尖去书写这片万物生长的热土,让我们用双脚去探索大地蕴藏的星光。

展览以图像、文字、视频、新媒体等多元展示手法,呈现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绘画的宏富成就

2022年9月28日,与国博大展几乎同步,浙江电视台之江纪录频道正式改版启幕,成为浙江省第一个省级纪录类专业频道,旨在以真实影像解读浙江精神。纪录片《对望:书香浙江之千年巨绘》系“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于2023年新春之际由浙江电视台之江纪录频道重磅首播,正是想反映《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出版展示过程中的浙江“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

正如片中所说,从2005年至2022年,历经17年6000多个日夜,走遍全球200多家博物馆与文化机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团队将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古代绘画进行拍摄、整理、研究、出版,真正实现了以美育形式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提高全民审美素养。

2009年,故宫博物院重新打开封存了17年之久的《千里江山图》,拍摄团队用了一周的时间,以最高技术标准完成了拍摄工作。这张11.915米的长卷,需要分段拍摄15张照片。在出版社的工作流程上,这幅古画的完整呈现要经过拍摄、电分、拼图、匀图、排版、调色、校色、打样、印刷、装订等十余道繁杂的工序。

2006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摄影师接到了拍摄绘画大系的任务。随后,团队一行远赴台北故宫博物院拍摄众多馆藏绘画,令他印象最深的是马远的《山径春行图》。没承想,自此他在拍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这条“山径”上一走就是17年。

千里江山图 绢本青绿设色 51.5cm×1191.5cm 北宋 王希孟 故宫博物院藏

当时,宋画分布在全球上百家博物馆里,浙江全省却没有一幅。《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通过数字化采集和呈现曾经流失到海外的这些文物,史无前例地解决了藏用两难的困境。除此之外,《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创作团队还策划了多场巡展,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到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从嘉兴文化艺术中心到杭州国家版本馆,再到国博。每次欣赏,都是一次全新的立体式阅读,数字化复原与数字化共享,成为最大的亮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出版与展示,正是将中国历代绘画精品以前所未有的形式重聚一堂,让每一位观者都惊艳于它的华美与神韵,激荡起心中的光荣与梦想。

潇湘卧游图(局部) 纸本水墨 30.2cm×399.4cm 南宋 李氏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观众借此机会近距离欣赏诞生于遥远时空的艺术精品,从中感受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自信

迄今为止,《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已经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德国国家图书馆等重要文化机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提供了一种无限“接近”的可能性,让每一位观者都能有机会近距离欣赏诞生于遥远时空的艺术精品,从中感受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自信。

与古为徒,放眼未来。纪录片《对望千年:书香浙江之千年巨绘》正从“对望”出发,解读浙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勇猛气概。

对望源头,众有之本

有意思的是,紀录片尝试用溯源的视角来解读绘画的“众有之本”。

在今天的良渚博物院内,珍藏着一件国宝级文物—刻符黑陶罐,罐身上面有50 0 0年前良渚先民留下的一组神秘刻画符号,记录的是一次古人捕猎老虎的经历。

人类祖先在冰河时期就懂得了绘画艺术。早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远古先民就在陶器上画出鱼、鹿等各种装饰花纹,表现出强烈的审美意识。本片开篇就从良渚刻画符号讲起,由此引申出中国历代绘画的不同特色。

先秦,殿堂庙宇中布满天地山川神灵;秦汉,人们将历史与生活印象融于一壁;魏晋南北朝,人们寄情于宗教与山水;隋唐,金碧山水与水墨山水各得其所;五代,花鸟画一枝独秀;宋代,绘画进入登峰造极之境;元代,江南山水独占鳌头;明代,花鸟画不拘成法;清代,文人画与山水画并起。历代绘画,见证着泱泱东方大国一路走来的艺术图景。

清乾隆帝曾经把最爱的4 幅名画珍藏于故宫建福宫的静怡轩中,后来这4幅名画又流散到世界各地: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现存于大英博物馆,宋代李公麟的《蜀川图》现存于美国弗利尔·赛克勒美术馆,清代佚名画家的《九歌图》现藏于国博,宋代李氏的《潇湘卧游图》现存于东京国立博物馆。从前我们无缘将其一次看齐,今天却可以让“四美”重聚。

对望千年,画中人是历史,我亦要成为画中人。越是传统的,就越是传奇,这场“流动的盛宴”也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前来参观。他们身着汉服,流连于展厅,仿佛穿越时光隧道重回古代。与古为友,年轻人在与古画“对望”时又心生许多新意。

女史箴图(局部) 绢本设色 24.8cm×348.2cm 东晋 顾恺之 大英博物馆藏

每个人观望心中的诗画,就见到了自己的天地

展览中不止有这种画意与山水的对望,还有数字技术与石窟艺术的对望。

灵隐飞来峰石窟佛像惟妙惟肖地出现在展厅当中,这是浙江大学利用全球领先的3D石窟复原技术,让飞来峰从西湖边“飞”至展厅。中国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以及四川安岳石窟中的佛像都按照等比复制,因《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机缘而汇聚一处,再现中国石窟艺术对历代绘画的深远影响。

2022 年8月,新落成的杭州国家版本馆中,《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重磅亮相,园中那座原生态的山丘,在著名设计师王澍的妙手之下,山体峭壁如削,山顶树木丰茂,竟有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的神韵。这是宋画的自新。

以“艺术+科技”为理念,以“数字化共享”为宗旨,通过使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动态捕捉等科技手段,传世古画被赋予新的艺术生命。

以5000年前的良渚刻画符号开篇,至5000年后的杭州国家版本馆收尾,纪录片总导演张海龙说:“对望的本质,其实就是提问与回答,就是要从中国历代绘画中找寻‘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的答案。所谓‘众有之本,就是我们的来源。”

绘画,记录了我们的过去,也描摹出我们的未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已成,让我们遍历山河,与美好相见。

猜你喜欢
大系历代浙江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李叔同卷:印藏》评介
修护灵渠的历代先贤录
彝族传统诗歌大系《彝族克智》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汉语“大系”考源
耿林莽新著《望梅》暨《中国散文诗一百年大系》座谈会在青岛召开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从历代《达赖喇嘛传》看活佛转世定制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