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生态摄影的寻美之旅

2023-04-21 09:07焦生福
读者欣赏 2023年4期
关键词:广角镜头景物野生动物

焦生福

从第一次拿起相机拍摄至今十几年间,从随机拍摄到近几年越来越明确的生态主题,可以说我对摄影美学逐渐有了自觉而日益深刻的思考和领悟。

我出生在青海高原,从小就对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与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为伴,朝夕相处间积淀下最初的情感。后来我开始用镜头记录这片神奇广袤的土地,慢慢才发现,我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是多么的浅显。这促使我开启了对高原的记录,并逐渐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深入自然的创作欲望。

多年来,我潜心于高原生态摄影,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拍摄了大量的纪实摄影,真切地记录下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记录下青海的长云、山水、冰川和沙漠,记录下那里竞骄的蹄类、炫翎的羽族,展现出青海高原的独特生态。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我接触到中国优秀摄影家郎静山先生的摄影艺术。他运用绘画技巧与摄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叠,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摄影美学。从地域风格上来说,郎静山先生的摄影把我国南方文化的优雅、含蓄、朦胧、温婉、细腻体现得淋漓尽致,令我颇受触动。于是,我笃定地从纪实摄影转向艺术摄影,基于郎静山的创作形式,用镜头更精准地呈现了高原之美,把原生态的那种原始、神秘、奇异、浩瀚以更加纯粹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也实现了我自己对摄影美学的探寻。我以为,这种艺术化的再加工,无疑大大升华了高原的生态之美,而且凸显了高原生态无与伦比的神韵。

为了取得这种摄影形式最大化的美学效果,我采用了黑白摄影。黑白摄影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的凝重、深邃、浑厚,以及无法言喻的神秘和静谧气质,与高原生态之美的本真十分匹配,也契合我对高原生态之美的象征化表现与思索。黑白摄影不像彩色成像那么缤纷、喧闹,始终带着一种神秘的高贵感,带着如同中国水墨画一样的美学韵味,它特别能传达出只有高原才具有的那种从地貌到气象,弥漫、堆叠出的崇高、博大之美,呈现出未经雕饰的、浑然一体的朴素之境。一言以蔽之,只有黑白影像才能完美地阐释和呈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哲学之境。

此外,黑白影调在视觉呈现上反倒能更加细腻地传达出如同国画大师李可染说过的那种色彩的张力:“黑与白是两极色,黑白之间蕴含的层次无限无极。”

除了采用黑白影调,我在摄影技法上大量使用长焦镜头和广角镜头。青藏高原经亿万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而成的地形地貌,使它在空间上显得更为开阔、辽远,一望无际的视觉构成,特别适合采用广角镜头拍摄。因为广角镜头的视角范围广大,可以涵盖大范围的景物,把高天、厚土、山脉、草原、河流等物象悉数纳入镜头。而且,在偌大的几乎没有阻碍物的空间,镜头直对广大的物象,并在最佳时刻将其定格,形成博大的空间影像和丰富的空间层次。

以前我也曾大量使用长焦镜头拍摄风光。自从聚焦生态摄影以来,长焦镜头又使我理解了一种以往不曾领悟到的摄影新法则、新理念。比如野生动物摄影,需要遵循“不惊扰”原则。动物摄影与景物摄影、人像摄影有很大的不同,景物和人像容易掌控,攝影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设计画面构成。而动物,尤其是原生态环境里的野生动物,是相当难拍摄的。因为这些动物不是人类驯养的,它们长期生长、活动在远离人类的环境里。而长焦镜头所带来的技术支持和便利,可以让摄影师在一定的距离之外既安全又安静地进行拍摄,尤其适用于拍摄远处景物的细部,比如那些不易接近的雪豹、荒漠猫、藏狐、狼、雪雀、隼等高原动物。这些动物由于极少与人类接触,对人类极为警惕,摄影师很细微的动静都会惊扰到它们。因此,要想拍到野生动物真实的生活状态,摄影师就要做到不惊扰它们,让它们保持自由自在的原生状态。所以,我大量使用长焦镜头,尽量不破坏野生动物世界的原生状态,通过长时间的蹲守,抓拍下一个个令人震撼的镜头。为了使视觉效果更佳,在艺术化处理阶段,再提炼出最富表现力的画面细节。

猜你喜欢
广角镜头景物野生动物
四时景物皆成趣
上海夜景
写写冬天的景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挑选超广角镜头该看什么?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浑身“长满”滤镜的手机壳
景物描写要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