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2023-04-28 13:08
军工文化 2023年3期
关键词:科技委科工中国航天

冯杰鸿 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党委书记、董事长

虽前路漫漫,但我们仍将一往无前,勇敢地扛起商业航天发展大旗,打造商业航天领军企业,为航天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闫大鹏 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锐科激光副董事长、总工程师

关注科技成果产业化瓶颈问题,建议完善法规体系引入“科研法人”制度。

袁斌 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科技委常委

在推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时期,我国急需引用、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引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高端创新人才,同时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用好现有的人才资源——释放青年人才的活力,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新生动力。

路红波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科技委常委

支持在京中央企业深度参与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支持所属科研院所增设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真正解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与生产实践脱节、与学术学位培养同质化等突出问题。并且健全校企协同机制,构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共同体”。

鲍斌 中国航天科工航天江南集团有限公司黨委书记、董事长

快速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和工业基础件产业集群,积极谋划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力打造省内先进、国内一流、自主可控的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实现工业大突破。

窦晓玉 中国航天科工航天建设副董事长、总经理

要以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以智能化为手段,大力推进智能建造发展,建设智能化绿色建筑。要加速建筑业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步伐,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加强核心建模软件技术国产化,加速推进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和建筑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

戴天方 中国航天科工首席技师、三院239厂特级技师、三院239厂机加中心数控三组组长

我们正深入探索现场应用工程师使用模式。通过将部分专业技能人才纳入技术师系统体系中,推进技能人才“跨界”使用,促进技能与技术人才的融合发展,培养出一批具有工匠精神且精操作、懂技术、能创新的人才队伍。

王长青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发展即时遥感星座,不仅能为支撑航天强国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更是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王桂玲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科技委常委

作为防务装备设计者,要与用户一起加强体系顶层设计,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促进装备现代化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刘强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01 所科技委常委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尤其对于事关国家经济发展面临“卡脖子”风险的前沿领域和事关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意义的前沿领域要选定战略领域和责任主体,联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行长期攻关和持续投入,以确保长期的成果收益和领域优势地位。

李秀敏 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四部科技委委员

持续聚焦军工企业基础研究能力提升与青年人才培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国防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宋晓明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选树培养支持政策的体系性设计,着力打造一支靠得住、过得硬的国家科技青年人才力量。

屈国欣 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科技委常委

聚焦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不断加强原始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更多“从0 到1”的突破,打造更多高质量“国之重器”。

赵静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部研究员

实施重点领域工业软件国产化替代工程、加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推进软件订购计价、加大国产工业软件研发的财政支持力度,推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联合作战体系发展。

魏明英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科技委常委

以教育、科技和人才作为支撑,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坚定不移开展自主创新,攻克“卡脖子”技术,努力攻关出领先的原创科技成果,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国家的发展建设贡献航天人的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科技委科工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〇一所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的航天院所科技委智库运行机制探讨
科技委工作创新探索与实践
合理构建航空发动机科研院所科技委工作体系
华电科工的生存秘诀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
热烈庆祝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成立57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