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探究

2023-04-28 01:26夏永欣马丽娜马木提
北京汽车 2023年2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零售基础设施

姜 磊,夏永欣,马丽娜·马木提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探究

姜磊1,夏永欣2,马丽娜·马木提1

Jiang Lei1,Xia Yongxin2,Malina Mamuti1

(1.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1300;2.国网思极网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102209)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呈爆发式增长,发展机遇和竞争态势促使三电(电池、电机和电控)成为各车企资源布局和能力建设的重点方向,探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建议

0 引言

“双碳”目标促使新能源汽车技术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1]。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实现新能源技术突破,可以从根源上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空气污染,同时也是我国实现碳减排承诺的重要抓手,在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和能源电力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2]。

本文基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探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市场现状

2018—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出现下降,但在政策和市场驱动下,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稳步增长。2021年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接近300万辆,市场零售渗透率提升至14.8%,2022年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567万辆,市场零售渗透率为27.6%,根据创新扩散曲线来看,已经进入早期大众消费市场,各级别车型产销量均大幅上涨,A00级车型零售销量突破100万辆,B、C级车型零售销量同比翻倍,A0级车型零售销量同比增长近2倍,A级车型表现最为抢眼,零售销量逼近200万辆[3]。2018—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分级别零售销量和市场零售渗透率情况如图1所示。

2022年,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同比大幅提升,9—11月连续3个月市场零售渗透率超过30%,其中11月高达36.2%,油电之争更加白热化[3]。2021—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月度零售销量和市场零售渗透率如图2所示。

分级别来看,新能源汽车A级车2022年8月零售首次突破20万辆,B级车2022年月均零售超过10万辆,C级车2022年月均零售超过5万辆,且均呈波动上涨趋势,主流车企布局高端车型、豪华车企产品价格下探,将进一步促使全系车型销量攀升[3]。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分级别月度零售销量如图3所示。

图1 2018—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分级别零售销量和市场零售渗透率

图2 2021—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月度零售销量和市场零售渗透率

图3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分级别月度零售销量

1.2 政策现状

近年来,国家政府部门相继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引导政策,具体见表1,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具体助推政策,具体见表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4]指出,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5]进一步强调了纯电驱动发展战略;各省市发布的针对性政策有力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表1 近3年国家政府部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政策

续表1

表2 各省市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政策

1.3 产品现状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呈现“两端带动中间实现全面突破”态势,各大车企正在不断凭借新能源转型实现品牌升级。微型车已逐步实现电动化,高端车开始导入电动化产品。整体而言,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成本逐渐接近燃油车水平,而且展现出操控性好、舒适性佳以及小车也可精品化等独特优势,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持续提升[6]。

统计近3年(2019年1月—2022年4月)在售的68个品牌130款新能源车型共303组配置数据,售价中位数为19.97万元,20万元以上市场逐渐成熟,如图4所示;续航里程中位数为500.0 km,如图5所示;标称电量中位数为64.7 Wh,如图6所示;续驶里程仍然是消费者选购新能源汽车的重要考虑因素,也是各大车企技术和实力的重要体现指标。A00级新能源汽车借助低售价、低成本、使用场景灵活等天然优势,倍受上班族、代步族青睐,在产品市场中占有一定比重。

图4 近3年在售新能源汽车售价分布

图5 近3年在售新能源汽车续驶里程分布

图6 近3年在售新能源汽车电池电量分布

1.4 技术现状

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驱动下,三电技术发展迅猛。

动力电池的续驶里程、安全性、循环寿命等关键技术取得了阶段性突破,单体和系统能量密度不断提高,集成方式从模组集成向CTP(Cell to Pack,整包集成)和CTB(Cell to Body,底盘集成)演变,CTP可使能量密度提高至200 Wh/kg以上,CTB技术可实现电池车身一体化。

电驱动力总成的高密度绕组、电机高速化以及高效热管理等技术表现越来越好,使综合效率、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 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表现、整车动力性和空间紧凑性持续提升,随着碳化硅功率器件驱动控制及扁线油冷等技术的应用,电驱产品性能将获得很大提升空间。

电控技术得益于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赋能,驾乘、续航、车控安全和场景体验等技术日趋成熟,企业在量产水平和迭代速度上均展现出一定优势。

1.5 充电基础设施现状

充电基础设施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里程焦虑也一直是新能源汽车用户的痛点,完备的充电基础设施可以从非车端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续航问题。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1—9月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和随车配建充电设施总增量为187.1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上涨106.3%,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同比上涨352.6%,桩车增量比为1∶2.4[7]。具体如图7所示。

图7 充电基础设施运行状况

2 产业发展挑战

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由政策驱动转向了市场驱动,对产品提出了全气候、全场景的使用需求,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成为新能源汽车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在经济发展、气候变化、技术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者认知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安全风险依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挑战。

2.1 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明显特征是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的销量比经济落后、人口稀疏地区高,南方气候温暖地区的销量比北方寒冷地区高[8]。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部分东南沿海城市经济增速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东北以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其中,主要原因是:第一,经济发达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售后服务相对完善,可以有效解决消费者补能、维保等痛点;第二,经济发达地区高收入人群占比较高,这类人群对个性化、智能化、科技感的追求比较强烈;第三,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出行场景复杂,对各级别车型均有需求,注重用车便利性,市场空间广阔。在技术发展结合自然气候方面,动力电池低温环境下容量衰减导致续驶里程减少,这是当前面临的技术难题;国内外对53款新能源汽车累积了近10年的低温衰减数据,发现60%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低温环境下续驶里程衰减超过30%,如果低温环境下频繁使用空调或急加减速,则衰减率会更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出现“南热北冷”局面[9]。

2.2 安全风险仍存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迅速,质量安全风险不断突显,根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通报数据,2022年第1季度全国共接报新能源汽车火灾640起,同比上升32%[10]。动力电池是引发火灾的主要部件,其安全性与实际行驶里程存在紧密关联,随着行驶里程增加,动力电池出现安全故障的概率增大,具体见 表3[11]。

此外,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分散、安全验证技术不成熟、安全责任混淆不清、相关投入力度不够、充电桩设备安全管理缺失等也是安全风险存在的重要因素[12]。

表3 动力电池故障等级和行驶里程统计

2.3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新能源汽车作为移动智能终端,其充电便利性是制约其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新能源汽车用户对充电的理想期望类似智能手机,即“停车有桩、即插即充、拔枪电满”,目前桩车增量比为1∶2.4,距离“一车一桩”仍有差距。

从产品配置角度看,“对私充电快、操作简单,对公车电分离、标准化电池块灵活配置”趋势明显;从技术角度看,高充电功率、智能化充电、高通用化换电是主要的补能技术趋势,软硬件技术协同、车云互动标准化问题仍未破解;从城市角度看,发达城市土地资源紧缺,新能源汽车企业众多,空间落位问题成为发展痛点;从区域布局看,充电基础设施空间分布不均衡,集中在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核心城市群,高速公路沿线、城乡间交通、旅游景点等场景基础设施配备不足,难以满足用户节假日高峰期多元化补能需求[13]。

3 产业发展建议

3.1 深度挖掘市场潜力

面对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现状,部分东北及西部城市可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力度,制定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引导和支持传统燃油汽车企业积极转型,在政策和资金上向新能源汽车企业及产业链关联企业倾斜,帮助企业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持续推动企业加强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拓展市场;在应用层面,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各类政策,减免车辆购置税,出台下乡支持政策,增加购车补贴,减免高速费、公共场所停车费,对新能源汽车不限 行等。

3.2 全方位提升产品安全

政策层面,可针对性地细化新能源汽车安全领域各项措施,同时严格、准确、积极落实;监管层面,须建立健全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切实提升产品安全水平;技术层面,从电池单体到电池系统及整车集成应用各层级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理论和策略,形成由动力电池单体状态管理、模组集成管理、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电量管理等组成的高安全管理技术体系,实现动力电池寿命预测、安全监测与防控,支撑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健康发展[2]6;数据安全层面,突出数据全流程保密管理,加强对技术研发、生产、售后等相关人员的保密培训,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

3.3 持续完善补能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补能布局,平衡基础设施空间发展不均匀现象。可以进一步加快公共充电桩建设,吸引社会投资,缩小区域间差距,鼓励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推进换电技术发展和应用,持续加快居民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国省道干线沿线、城乡间交通沿线、物流园、热门景点、大型商超等地基础设施布局,并适度超前。企业层面,基于已建充电场站进行问题摸排,推进充电桩产品迭代优化和结构升级;基于场站实际运营情况,规划超充桩产品结构和功率矩阵优化,缩短充电时间,提升用户充电体验;加强企业间协同合作,促进充电网络的通用化,提高单桩使用效率。

4 结束语

本文基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政策、产品、技术和充电基础设施现状,系统地分析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早期大众消费阶段,市场竞争环境也进一步升级,深度挖掘市场潜力、持续提升产品安全和完善补能基础设施建设是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1]王慧芳,石书玲. 国外新能源汽车政策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启示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24):9-10.

[2]王震坡,黎小慧,孙逢春. 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20,40(1):1-10.

[3]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 车市解读报告[EB/OL].(2023-01-16)[2023-03-29]. http://www.cpcaauto.com/news.php?types=csjd&anid=&nid=&page=4.

[4]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的通知[EB/OL].(2020-11-02)[2022-11-21].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11/02/content_5556716.htm.

[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6]我国新能源汽车具备国际竞争力[N/OL]. 经济日报,2022-11-07(11)[2022-11-21].https://proapi.jingjiribao.cn/readnews.html?id=276703 &user_id=64bef435594342e0a197664d9a98bd46&source=wechat_friend.

[7]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 2022年9月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EB/OL].(2022-12-09)[2023-04-11].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jQ4MzIwMw==&mid=2651872350&idx=4&sn=cef727ef54eb9847555c5981ca36dfa4&chksm=84f954b2b38edda4cf6f7842bd834b75b50316a5cbfe5eb056f34006230a55439ab563c82792&scene=27.

[8]车帅,时玉正.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 汽车电器,2022(10):16-19,24.

[9]赵征. 双碳目标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挑战研究[J]. 商业经济,2022(8):46-47,52.

[10]国家消防救援局. 全国一季度火灾21.9万起,死亡625人[EB/OL].(2022-04-04)[2022-11-21]. https://www.119.gov.cn/gk/sjtj/2022/28761.shtml.

[11]王震坡,袁昌贵,李晓宇.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管理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分析[J]. 汽车工程,2020,42(12):1606-1620.

[12]朱小彤. 新能源电动汽车消防安全现状与思考[J]. 新型工业化,2021,11(7):203-204.

[13]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2022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发展研究报告[R/OL].(2022-11-11)[2022-11-21]. http://www.ev100plus.com/content/details970_4551.html.

2022-12-23

1002-4581(2023)02-0042-05

F426.471

A

10.14175/j.issn.1002-4581.2023.02.011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零售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零售工作就得这么抓!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万利超市的新零售探索之路
新零售 演化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