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隔离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3-04-29 13:11李明龙仲学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3年5期
关键词:状况心理健康老年人

李明龙,仲学锋

据2021 年人口统计,中国老年人(≥60 岁)人口总数达到2.67 亿,占总人口的18.9%[1]。随着年龄的增长,患慢性病趋势增加,老年人群更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研究证明,社会隔离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风险因素,而老年人则是社会隔离高发人群[2]。社会隔离已被证明其对健康造成的危害与肥胖和吸烟等广泛承认的风险因素的危害程度相似,而通过早期识别其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可预防不良健康结局的发生[3]。针对老年人社会隔离的现状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当前老年人健康相关问题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旨在对老年人的社会隔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制定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与社会隔离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 社会隔离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社会隔离(Social Isolation)的概念最早由Berkman等[4]于1979 年提出并用于老年人健康研究。社会隔离被定义为社会网络和社会交往规模缩小的客观的、可量化的反映,是个人缺乏社会归属感,缺乏与他人的社会联系,缺乏令人满意的高质量社会关系的状态[5]。国外已对老年人社会隔离展开多项研究,而国内则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且对心理方面关注较少。

社会隔离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特定联系,但其中相互作用的机制并不明确。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网络具有缓解老年人心理压力、提高生活满意度、促进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等积极作用[6]。然而,社会个体在步入老年期时由于退休、子女们成家就业,以及一些负面生命事件如健康状况的衰退等,导致其社会网络减少或缺失,逐渐产生社会隔离。由于身体机能衰弱、认知能力减退等原因,老年人会更易有抑郁、失落、焦虑、自卑、自我怀疑等心理问题出现[7]。其中,社会隔离与老年人的抑郁、孤独、社会功能方面的心理问题相互关联。有心理问题的老年人在社会隔离情况下会反过来更加深其心理问题。

1.1 社会隔离与抑郁

抑郁症是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精神障碍疾病。老年人的抑郁状况与社会隔离问题具有相关性。已有研究认为社会隔离与缺少社会支持都会加剧抑郁症[8]。由于抑郁症倾向者往往会更加讨厌与外界交往、自我封闭,进而使其社会参与行为减少,致使其社会隔离风险增加。另一项研究发现,社会隔离和睡眠障碍是老年人抑郁的危险因素[9],且社会隔离与睡眠障碍会交互作用于老年人的抑郁症状。这说明社会隔离对抑郁状况的加深也具有影响。

1.2 社会隔离与孤独感

孤独感和社会隔离是两个截然不同但相互关联的概念,孤独感是对实际和期望的社会关系之间差距的主观感知。不良的社会网络与社会交往状况会带来孤独感;社会隔离状态下的社区老人会增加产生孤独感的概率,并且孤独感与社会隔离是可相互作用的互相风险因素,可共同导致老人进入抑郁等不良健康状态[10]。尹艳茹[11]等的研究显示孤独感是影响社会隔离的重要途径;孤独感在抑郁与社会隔离间的关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抑郁、孤独感与社会隔离之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关系;随着抑郁程度的严重,孤独感风险增加[12]。目前国内研究主要是将孤独感与社会隔离分开探讨其影响因素,尚未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探讨其影响因素的共性与个性。

1.3 社会隔离与认知功能

社会隔离是使老年人认知功能减弱、增加老年痴呆症发生的危险因素。《2020 年全球认知症预防、干预和照护报告》阐明在去除社会隔离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全球老年人的认知症患病率将会降低4%[13]。社会隔离程度的增加与认知功能的下降有关,但是其中的潜在机制仍然需要探究。Hajek 等[14]的研究认为社会隔离会使老年人进入不频繁社交活动状态,而认知功能减退与这种社交活动的减少有关,即社会隔离致使社交活动或社交参与的减少,而这种社交活动或社会参与的减少会刺激认知功能。史珈铭[15]等的研究认为社会隔离是以抑郁为中介对老年人认知功能产生影响,并且朋友隔离相比于家庭隔离更能预测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障碍,这可能是由于与朋友们的社交活动相对于家庭活动更能活跃认知功能。综上可知,社会隔离中的老年人尤其是朋友隔离中的老年人由于缺少足够社会活动的情况下更易产生认知功能衰退的状况,表明应促进老年人与外界的活动交流以提升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2 国内老年人社会隔离的现状研究

我国由于近年来生育率的降低以及经济发展导致的人口流动等问题造成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因其社会功能减退且有身体衰弱情况加重、家庭社交网络萎缩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会隔离问题。社会隔离引起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下降且使老年人面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张硕[16]等对我国20 个省的老年人社会隔离研究发现我国城市老年人社会隔离总体比例为21.4%,其中有12 个省份的老年人社会隔离率为20%~29.9%、7 个省份的老年人社会隔离率为10%~19.9%。张文娟[17]等于2014 年对全国2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老年人进行社会隔离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有34.9%的老人处于社会隔离状态。研究发现社会隔离的发生率与年龄有正相关关系。刘成成[18]等发现社区高龄老年人(≥80 岁)的社会隔离发生率为54.0%。由于经济、交通、通讯、年轻人口外出等问题,农村老年人的社会隔离状况更为严重。徐霓影[19]等对24 个省的7 427 名农村中老年人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社会隔离概率为28.84%。对社会隔离在男女间发生的差异并无定论。赵迪[20]等的研究显示男性社会隔离率为34.7%,女性社会隔离率为24.9%,且不同职业的发生比率不同;前职业为工人的老人社会隔离率为32.6%,高于前职业为领导的老人(22.5%);文化程度不同的社会隔离率也会不同,大专以上的老年人社会隔离率(25.9%)显著低于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42.5%)。由以上研究可知,我国老年人的社会隔离状况不容乐观,且还有许多环节需要研究。随时间推移我国老年人社会隔离问题有更加严重的趋势,这种状况在高龄老年人与农村老年人中更为严重。

3 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

3.1 一般人口学因素

老年人的一些人口学因素是使其社会隔离率偏高的重要原因。相关研究认为年龄因素是老年人社会隔离产生的因素之一。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负性生命事件增多会致使社会网络削弱,使得其社会隔离的概率增加,而且高龄老年人的社会隔离风险更大[21]。一些研究认为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有更低的社会隔离发生率。因为老年人在受教育过程中获得了相应更广阔的社会网络资源[6],并且受教育程度好的老年人某种程度上也会更注重自己的社会活动,从而能降低其社会隔离率。老年人的医疗费用负担状况会反映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而经济状况更好的老年人会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从而有更加良好的社会交往,社会隔离率也会更低[22]。多数研究认为低经济状况的老年人会有更高的社会隔离风险。宋晓南[23]的研究发现丧偶后的老年人孤独感增加、社会网络缩小,进而使得社会隔离概率增大;不良的婚姻状况对老年人的社会隔离率也具有影响。总体而言,年龄、文化状况、经济状况、婚姻状况等人口学因素均对老年人的社会隔离有影响,而城市老年人在教育、经济等某些条件上要优于农村老年人,这可能是农村老年人社会隔离率偏高的一种解释。

3.2 生理健康因素

已有研究认为老年人的患病情况、久坐行为、听力状况等健康问题都会对社会隔离产生影响,是社会隔离的危险因素。王文文[24]等认为我国多数帕金森病人处于高社会隔离风险状况,因为帕金森病会损害身体功能从而影响社会活动能力。其中慢性病患病情况对老年人的社会隔离发生率具有重要影响。慢性病的发生更是与老年人的孤独感有正向关联,慢性病可能影响老年人活动能力,进而使其与周边联系减少[25]。杜亚男[26]等发现患共病(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具有更高的社会隔离检出率。久坐行为更多地发生于身体机能下降和活动受限的老年群体中。这类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较低[27],进而产生社会隔离。徐霓影[19]等在研究中发现听力障碍因素是社会隔离的重要危险因素;听力障碍会使老年人的积极社交互动存在阻碍,进而产生社会隔离。由此可见,老年人的诸多身体负面健康状况会对社会隔离产生作用。因此,应积极对老年人进行引导,尽早对相关疾病采取措施以增加老年人的对外交流,降低社会隔离率。

3.3 心理社会因素

社会隔离可能与老年人的一些心理社会因素有关联。Santini 等[28]认为抑郁状况会使社会网络缩小进而引发社会隔离,是社会隔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认知功能的下降会引起老年人社交功能的障碍,也会使社会网络缩小导致社会隔离。社会支持水平与社区老年人的社会隔离状况相关。社会支持不仅对压力、功能丧失和老化有缓冲效应,还是预防老年抑郁症、焦虑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因此,社会支持的缺失容易引起社会隔离[29]。张文娟[30]等认为社会参与和社会环境因素均是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居住于农村和老城区的老年人其家庭隔离风险高于现代城市型社区的老年人,而朋友隔离风险则低于现代城市型社区的老年人。基于以上研究可以认为社会心理因素对老年人隔离具有影响,但如何对这些心理社会因素进行干预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4 对策和建议

我国老年人的社会隔离发生率较高,社会隔离问题严重,尤其是农村高龄老年人的社会隔离发生率更高。年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慢病情况、社会支持等是影响老年人社会隔离的主要因素;社会隔离也与老年人的抑郁、孤独、认知功能等心理问题关系密切。但关于老年人社会隔离的系统研究和调查监测尚且缺乏。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逐年增加,应建立全国性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监测系统,为社会隔离的针对性研究提供科学系统的数据。

针对老年人的社会隔离状况在国外已有相应的干预措施。例如,Bantry-White 等[31]施行的群体干预项目,通过锻炼活动、教育活动和集体社会活动等方式将老年人集结起来,以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从而有效地应对社会隔离;Mosen 等[32]成立了可以改善医疗卫生资源利用与疾病状况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小组,通过卫生保健小组对老年人管理已被证明可以降低老年人的社会隔离率与再住院率。我国尚缺少对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干预研究与报告,因此应该加强此方面的针对性干预,构建相应的干预方案以解决老年人社会隔离与健康状况之间的恶性循环困境。国内对老年人社会隔离还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我国在老年人社会隔离方面仍然面临着挑战,对于社会隔离问题尚未完全重视,应实施大样本的纵向研究以确认社会隔离影响生理、心理健康的过程,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来对社会隔离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改善,应对老龄化难题。

猜你喜欢
状况心理健康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