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系统”理论下的竞技体育训练系统化有效策略探究

2023-05-04 02:50纪有鹏
当代体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系统化竞技

纪有鹏

因现代系统工程的启示,竞技体育训练指导者可将“大系統”基本概念与有关理论引入到教育体系之中,从而进一步优化教育效果,为训练参与者提供方式方法的支持。现基于“大系统”理论内容,以及竞技体育训练系统化有效策略探究背景及理想目标,提出人才培养路径、能力运作规律、教学训练活动等几个方面的系统化构建思路,经理论分析,证明这些策略对建立综合动态化训练机制及训练模式,并保证训练的系统性具有较明显促进作用。

1 引言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人们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错综复杂事物表象与其内在规律与联系,从而将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至此,系统科学拥有了兴起的可能性,而这也成为近些年来科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式事件之一,它给人类认识世界,认知与改造世界提供了更为现代的理论工具。系统科学因现代社会的信息化、系统化格局形成而出现,将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置于研究范围之内,强调了良好社会大系统运行状态对于具体研究内容的积极影响力。所以怎样对大系统开展管理与控制工作,基于大系统进行分析、预测及规划工作,都是各学科、各行业所应重视的重大课题。

2 竞技体育训练系统化有效策略探究背景

竞技体育训练系统化有效策略探究的背景即未来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将成为“大系统”理论下的研究中心,并需要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更详尽策略的探讨。具体讲,越是科学的训练方法,越能够代表高科技竞技体育训练有效发展方向,而在训练期间,运动员选材、教练员水平、社会环境要求、参与者个人能力等,均会在不同角度成为影响竞技成绩的因素,无法将其单独剥离出来做静止考虑,而是要以综合化及动态化研究态度,理性审视各种影响因素,最终更好地适应竞技体育训练体系作为有共同目标的开放系统现实情况。

纵观竞技体育训练及其影响因素,可发现研究过程将涉及到两个方面,其一是训练本身,这属于自然性技术影响面,其二是周边环境,这属于社会性技术影响面,两个方面属于相互区别和相互渗透的两个子系统。而目前可以看到:两个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尽合理之处,如按照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标准,训练教学指导时,科学性不够,导致运动参与者训练效果不佳,无法有效建立完整的动力定型。再如从实践中观察得到:客观环境协同力欠佳的问题也较普遍,运动员、教练员,以及来自于运动心理、医学、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未能做到协调一致,也使竞争体育训练情况受到一定限制。在构建竞技体育训练体系大系统模式时,即应综合考虑两个方面分支子系统的各自内容及彼此关联,以集成方法有效消化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3 大系统理论及其支持下的竞技体育训练系统化策略探索目标

大系统是一种复杂程度较高的事物体系,其中会涉及到高阶系统、中阶系统与低阶系统几个层面,这些层面在有效集合之后,可分别作用于内外两方面因素,让拥有多项目标的、信息上呈分散结构状态的复杂系统被合理整合。从某种程度上讲,大系统理论属于现代系统工程、现代控制理论前沿发展成果。

培养各方面共同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是时代大趋势下,人才培养主体的核心责任与重要使命,在大系统理论支持下,人才培养主体将扩展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视野,使培养系统边界被放大,这增加了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在系统上的复杂性。受大系统理论影响,研究实践时,教育参与者可进一步明确竞技体育训练系统化策略探索目标,现将目前总结如下。

其一:利用竞技体育训练指导全链条的理论研究,给分析、发现、发展竞技体育人才体系提供工具支持,让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系统及其内部联系机制被建立起来,从而使人才培养拥有改革实践行动选择方面的支持。

其二,借助对学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系统的全面分析,给学校竞技体育训练及对应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实践方法支持,让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系统及其内部拥有效益提升的更大可能性。

4 竞技体育训练系统特征

竞技体育训练系统特征的发现,将给后续策略应用工作提供基本认知方面的借鉴。

4.1 整体性特征

现代竞技体育训练整体性特征显著,尤其是对于体育决策者与政策制定者而言,要特别留意此项特征,以整体化视角审视系统训练问题。相关人员应当明确竞技体育训练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整体上的协调性与层次性,举例而言,当观察竞技体育训练系统的内部功能时,可发现各子项目系统的协同发展问题及解决必要,像游泳、体操、乒乓球等重点项目的协同发展,竞技单项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的、近期可能取得重大突破内容的协同发展等,均可展现出整体性的特征。

4.2 复杂性特征

竞技体育训练体系的复杂性特征体现在人和社会、人和环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上,并因此构成了前述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的训练成果影响因素。其复杂性特征可在下述几个方面表现出来,其一是系统结构复杂,其二是训练目标与训练功能复杂,其三是训练过程因为参与者的主动性而充满变数及不确定性,其四是运动训练个体信息不够完备、数据不够精确,信息处于随时发展状态。

5 竞技体育训练系统化实施策略

基于上述大系统理论及其支持下的竞技体育训练系统化策略探索目标及系统特征,建议对系统化实施进行如下策略优化,优化路线图基本如图一所示。

5.1 人才培养路径的系统化

大系统理论之下,作为协同竞技体育训练内因与外因的人才培养路径,应当在系统化变革之后发挥更大作用。因此,着重解决竞技体育训练人才培养路径协同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应当成为重要方向。

首先,训练主体要有培养主体机制协同的意识,究其原因:培养主体及产权主体归属问题,是造成竞技体育训练系统内责、权、利不够清晰的重要原因,使得责任和利益分割方面偶尔会有真空地带出现。为此,可考虑建立基于不同培养主体的协同机制,使各路径和不同培养层次管理主体得到确认,最终做到机制建立健全效果。

其次,训练主体要有培养目标机制协同的意识。举例而言,院校、俱乐部等路径在培养目标方面表现不尽相同,然而它们的核心目标原则上是一致的,也就是使高水平运动员被培养,使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得到发展。实践中,为使不同管理主体、设置机构、层次结构适应力得到增强,目标内涵的侧重点得到展现,应当对目标机制协同问题展开探索。

第三,训练主体要有人才输送机制协同的意识。对于人才输送机制而言,将产生决定竞技体育训练效果的作用,而不同训练路径之下,拥有共性特征的竞技训练及人才输送需求,若能在恰当方式协同下共存共建,将产生训练主体和管理主体作用最大化发挥的作用。

5.2 能力运作规律的系统化

具体的竞技体育训练内部因素,训练主体、训练客体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训练方法等,都将在大系统理论覆盖之下,分别拥有不同表现且产生不同影响效果。教育者应当从能力运作规律的系统化构建角度,使这些因此展现出积极作用,即遵循竞技体育能力运化规律,积极构建更加新颖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

一直以来,从教育学理论衍生出来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都在给竞技体育训练者以指导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也同样在一定程度上给训练者的进一步发展以限制。运动训练实践客观需求,迫切要求科学性更强、合理程度更高运动训练原则体系的支持。

为此,教育者应当以竞技体育训练能力运化规律为导向,保证运动参与者竞技能力构成多元化要素得到关注,让这些要素在运动员平时训练及参赛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例如应当使运动参与者持续克服困难,形成刻苦训练与积极参赛的意识;要增加运动训练负荷,使运动参与者得到更强烈的机体刺激、更深刻的心理影响,让参与者竞技能力得到根本发展;应当使参与者因运动负荷带来的机体疲劳得到及时有效消除,避免出现机体机能的劣变问题等等。再如,对于竞技体育训练活动参与者而言,只有在长期的系统化训练之后,才有可能使自身变为一名优秀的竞技选手,而所有与之相关的系统行为,均是分阶段组织实施的,分阶段组织实施活动,需要置于不同时间跨度内进行训练周期的安排,因此要保证设计得到周密、有效的运动训练周期及相应计划,从而保证训练真正拥有系统性。

总的说来,在做竞技体育训练系统化规划时,需要以辩证的思维,认识并解决训练技术方面的诸多矛盾问题,使各矛盾主体协同效应得到有效组织与推进,这将显现出针对成功组织运动训练的重要指导价值。教育实践中,教育者需要广泛吸取从教育学理论中衍生得到的原则体系灵感,进行能力运作规律的系统化探讨。

5.3 教学训练活动的系统化

最后,应当本着大系统理论,进行教学训练活动的系统化探讨,即从单纯技术角度向外拓展,从更宏观视角展开对于竞技体育训练系统的构建工作,最终形成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相协调,内部动因与外部环境相协调的发展理念。

比如首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是必要的,考虑到学校教育教学专业水平欠佳的情况,建议先在当前在岗教师培训与进修方面增加平台与机会,而后在引进高级人才,使专业人才以及退役运动员发挥出训练引导作用。

其次,要对训练内容、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全面调整。例如当对训练内容加以设计时,需要让提升运动参与者身体素质、整体健康水平成为中心宗旨,再基于健康生活理念、终身体育理念等进行切合实际的调整,使瑜伽、攀岩、野外生存等辅助性运动项目发挥出作用。训练指导方法与评价指标方面,要摒除传统思维习惯,增加更适应大系统的因素。

最后,要致力于营造良好的竞技体育训练氛围,使大系统理论真正可以在实践中体现出宏观性。举例而言,各竞技体育训练机构可考虑构建运动生理、生化、运动技术分析数据库,以数据库为辐射中心,增强训练主体与训练客体的思维与能力,分析、结合数据库资源,使之在生理及运动技术等方面获得科学程度更高的帮助。再比如可通过建立运动分析子模型体系的形式,使竞技运动本身和竞赛、经济、社会等因素结合起来,更好地展现出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前景之间的关系。

6 总结

综上所述,竞技体育训练系统的复杂程度较高,因其多层次、多目标、多功能、多參数的特点及属性,因而会在运动生理因素、技术因素,以及经济、社会和其他客观环境方面有所关联。因此本文的观点认为:从“大系统”理论出发进行相应的研究工作,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应当从大系统理论及其支持下的竞技体育训练系统化策略探索目标及系统特征出发,对具体操作要点展开分析,要点中的人才培养路径、能力运作规律、教学训练活动等几个方面的系统化构建思路,都将为更好地解决竞技体育科学训练模式构建问题提供支持。

基金项目:2022年度三明市引导性科技项目“大系统”理论下的竞技体育训练系统化有效策略探究(2022-S-45)。

(作者单位: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系统化竞技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竞技精神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花与竞技少女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竞技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