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保护区森林火灾时空分布规律及防控建议

2023-05-05 07:49杨财年
乡村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祁连山保护区火灾

杨财年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西营河自然保护站,甘肃 张掖 734400

0 引言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平衡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影响加剧,加之自然因素影响,我国森林火灾发生频率较高。森林火灾指的是林火在不受人为控制的情况下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自由蔓延,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遭受一定损失的破坏性较强的一种燃烧现象。森林火灾的突发性较强,对森林的危害相当严重,极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森林火灾发生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不仅污染环境,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实时、高效地做好森林火灾防控工作成为各级林业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过去几十年里,国内外诸多专家与学者均针对森林火灾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Mouillot[2]研究指出,全球每年森林火灾的燃烧范围较大(14%左右);Dempsey 等[3]重点研究了加拿大安大略省森林火灾环境效应,得出森林火灾会产生大量的PM2.5、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等污染物,导致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有所增加,进而加重下风向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薛文静[4]等重点研究了森林火灾发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发现气温、降水、风、护林员分布密度及森林覆盖率等都会对森林火灾的发生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何芸[5]针对广西2016—2021 年森林火灾成因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森林火灾季节性较为明显,不同类型火源的火灾发展趋势也各不相同。笔者借鉴大量参考文献,以祁连山保护区为例,重点分析了这一区域森林火灾时空分布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建议。当地林业有关部门应通过科学防控森林火灾,尽可能减少火灾对森林资源及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而确保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系统安全。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祁连山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横跨青海省、甘肃省两大省份,其东部源于乌鞘岭,南部连接柴达木盆地,西部直至阿尔金山,北部临近河西走廊,境内平均海拔4 000~4 500 m,地势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特点[6]。祁连山保护区隶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区,一般山前低山表现出荒漠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6 ℃,降水量稀少(150 mm 左右);中山下部隶属于半干旱草原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2~5 ℃,年降水量略多(250~300 mm);中山上部隶属于半湿润森林草原气候区,年平均气温相对较低(0~1 ℃),年降水量(400~500 mm)高于山前低山与中山下部;高山与亚高山隶属于寒冷湿润气候区,气温较低(-5 ℃左右),降水量相对较多(700~800 mm)。祁连山保护区西部地区气候较为干燥,而东部较为湿润。

1.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笔者重点选用2016—2021 年祁连山保护区森林火灾统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法对祁连山保护区森林火灾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2 祁连山保护区森林火灾时空分布规律

2.1 时间分布规律

2.1.1 年分布规律。据统计,在2016—2021 年,祁连山保护区一共发生森林火灾事故170 起,年平均发生28.3 起,以2017 年森林火灾发生频次最高(达到51 起)。随着森林火灾防控力度的逐渐加大,该区域森林火灾发生频次有所减少,以2021 年森林火灾发生频次最少(共计8 起)。经过分析,发现祁连山保护区引发森林火灾的原因众多,包括祭祀用火、农事活动用火、野外吸烟、生活用火、电线短路及雷击火灾等多种类型。其中,由祭祀用火引发的森林火灾频次最高(76起),占比44.71%;农事活动用火引起的火灾次之(59起),占比34.71%。

图1 2016—2021年祁连山保护区森林火灾发生频次

2.1.2 月分布规律。由图2 可知,每年1—5 月及10—12 月为祁连山保护区森林火灾高发期,6—8 月森林火灾发生频次较少,这与祁连山保护区重点防火期相吻合。具体而言,每年4 月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最多,研究期内共计发生70次,占比41.18%。纵观全年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可知,祁连山保护区1—3 月森林火灾发生频次呈波动增加趋势,到4 月出现峰值,之后急速下降,以8 月森林火灾发生频次最低(仅出现2 次),自8月后又逐渐波动上升。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受到高山寒冷气候、大陆性荒漠气候等因素的共同影响[7]。祁连山保护区的林区降水分布非常不平衡,春季与冬季天气寒冷且干燥,同时降水稀少,还不足年降水量的10%;而春季大风天气居多,且风力较大,导致可燃物极其干燥,一旦遭遇火源就会引发火灾[8]。相较而言,当地夏秋季节降水量较大,大多数可燃物均处于生长状态,其含水量也较高,通常不会引燃起火。

图2 2016—2021年祁连山保护区森林火灾月分布情况

对各月火灾成因进行分析发现,祭祀用火表现出明显的月分布特征,以4 月增长趋势最为显著;农事活动用火引发的森林火灾主要出现在2—4 月,以2 月最多;野外吸烟、生活用火引起的森林火灾呈现出平稳的波动变化趋势,以6—9月发生频次较低。

2.2 空间分布规律

就空间分布而言,祁连山保护区阳坡地与林缘的草灌地火灾发生频次较高(87.9%),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阳坡地与林缘草灌地极少受树木的遮挡,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秋季过后,此区域植物水分含量大幅减少,极易点燃。相对而言,林内植物受潮湿地气、树冠遮挡等因素的影响,含水量较高,不易点燃。二是春季与冬季日照较少,林间较为寒冷,进入林区的人员多在林缘、阳坡地等区域活动,并在这一区域开展野外用火等活动,导致以上区域火灾发生频次较高[9]。

3 祁连山保护区森林火灾的防控建议

3.1 强化森林防火宣传教育

森林火灾防控应将预防与扑救相结合。第一,祁连山保护区林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当地林农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森林火灾的严重危害,使其掌握一些简单的预防扑救知识与措施。第二,当地林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指导与教育,定期组织其参加专业的培训活动,向其发放《防火须知手册》等,还可借助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强化森林防火知识的宣传工作,从教育、培训、考核等多个角度入手,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防火意识[10]。第三,当地林业管理部门应强化案例警示教育,定期开展常态化的应急演练,并积极引导林农参与其中,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网格化管理体系,以巩固祁连山保护区的防火工作底线。

3.2 严格管控森林火源

森林火灾防控工作必须引起林业部门的高度关注。祁连山保护区林业管理部门应及时安排人员清理林内的易燃物,特别要清理干净林中干枯的地衣、枝叶等,避免大量可燃物堆积,进而降低易燃物的燃烧概率。祁连山保护区地域广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巡查力度,定期组织人员进行专线巡查,及时排查并清除林中可燃物;同时做好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杜绝使用一切明火,以杜绝火灾隐患。除此之外,要针对春季、冬季等干旱季节及节假日等时段进行重点防控。例如,清明节期间,祁连山林业管理部门要加强防火工作,提倡文明祭祀,同时加大巡查频次,尽可能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11]。

3.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祁连山保护区交通极为不便。为确保高效开展森林防火工作,保护区必须多方呼吁并争取足够的道路建设资金,以确保道路畅通无阻。另外,保护区应根据当地森林火灾的分布规律、地形、气候等因素,积极引进远程供水消防车、灭火机器人、重型泡沫消防车等设备,以显著提升森林防火及灭火水平。

3.4 建设高质量的森林防火队伍

高质量的森林防火队伍是高效开展森林防火工作的一项重要条件[12]。因此,祁连山保护区必须积极组建一支高质量的森林防火队伍,以显著提升森林防火工作成效。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

一是组建专业的护林工作队伍,严格做好防灭火工作人员的聘用与管理工作,并为其配备充足的专业设备。同时,保护区应根据现有条件与资源,定期组织防灭火工作人员参加消防知识与技能培训,强调林区当中的用火规定及森林火险等级划分,使其熟练掌握防火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此外,保护区应定期开展防灭火实战演练,在实践中提升防灭火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工作技能。

二是严格做好防灭火队伍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祁连山保护区所有防灭火工作人员必须统一着装,并严格持证上岗制,严格执行上下班打卡制,以防止出现脱岗、漏岗现象。同时,保护区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奖惩制度、薪酬制度等,以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此外,要在入山口、重点片区设置固定或流动性护林工作人员,以确保火情出现时可以及时发现与处置。

4 结语

森林防火工作是林业生产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祁连山保护区应通过强化宣传教育、严格管控森林火源、完善基础设施及建设高质量的森林防火工作队伍等措施,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保障森林资源的安全,进而推动当地林业事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祁连山保护区火灾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祁连山下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祁连山草原:如梦如幻近高天
祁连山
涉及各类保护区的项目建设的探讨
祁连山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遥感探测数据分析与评价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