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耿东: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里的中国科学家

2023-05-06 02:25沈黎明
华人时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大学校长大连理工大学力学

沈黎明

成立于1724年的俄罗斯科学院,是俄罗斯最高学术机构。俄罗斯科学院除评选本国院士外,还面向世界各国评选、吸纳在科研领域成就卓越的外籍院士。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共有郭沫若、李四光、吕叔湘等18人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原校长程耿东教授是近年新当选的两位中国学者之一,且是最年轻的一位。

在中国科学教育界,提起程耿东可谓大名鼎鼎。读书,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首批公派留学人员中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生;科研,他主持的研究成果荣获过我国学术界最高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从教,他当大学校长11年,是我国第一个大学校长奖———“IET教育基金大学校长奖”首批获奖校长之一。

坎坷求知路,

两进大学立志要当科学家

程耿东1941年9月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一个普通人家,自幼聪慧,到了上学的年龄,母亲为了他日后有个好前程,拿出所有积蓄,并变卖了一些家产,凑足学费,将他送进学校。程耿东知道母亲的良苦用心,因此学习很刻苦,从小学到高中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1958年高中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进入北大,程耿东学习更加刻苦,由于家境困难,买不起书,他就天天跑图书馆阅读、摘抄,大学六年浓缩着知识精华和自己阅读心得的笔记整整积攒了厚厚十多本。

未名湖畔,晨风暮雨,寒来暑往,程耿东收获了知识,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维风格。1964年,程耿东大学毕业,经过认真思考,他考取了力学研究在国内名列前茅的大连理工大学(当时叫大连工学院)研究生。

来到大连理工大学,程耿东立即全身心投入到学业中。很快,他的才华受到他的导师唐立民教授的赏识,继而我国力学大家钱令希院士也发现了程耿东的才华,对他非常器重,并预言:程耿东将来一定会成为力学方面栋梁之才。

然而就在程耿东为了自己的科学家之梦勤奋苦读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一夜之间,他和学校所有研究生都成了“修正主义苗子”。由于程耿東学习成绩十分优异,他成了走“白专”道路的典型,于1968年9月被送到北大荒一个农场进行“改造”。一年后,又被安排到沈阳88中学当了老师。

程耿东是个有志向之人,即便在这种条件下,他也没有放弃对钟爱的力学专业的学习,不论在农场还是在学校,他把一切业余时间都用在读书上,遇到问题,就写信向导师和钱令希院士请教。

值得庆幸的是,钱令希是一位惜才如命的科学家,他一直坚信,程耿东是力学方面未来的人才,因此在鼓励程耿东努力学习的同时,也在想方设法把他调回大连理工大学。1972年,钱令希作为国内著名力学家,要选配助手,于是向相关领导提出要程耿东做自己的助手。几经努力,程耿东终于第二次走进了大连理工大学校门。对于钱令希院士在自己实现科学家这一梦想中的再造之恩,程耿东至今没齿难忘,每当提及此事,都会动情地说:“是钱先生改变了我的命运,给我创造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由于程耿东是以钱令希助手的名义调回大连理工大学的,受当时历史原因的限制,没能马上继续学业,而是在钱令希院士的亲自安排和指导下,投入到了国内尚不发达的计算力学的科研中,在实操中等待深造的机会。

1978年,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这一年国家决定通过考试选拔留学生到发达国家学习。得到这个消息后,程耿东欣喜若狂,凭借多年学习打下的扎实基础,顺利通过了考试,登上了改革开放后公派留学生的头班快车。

1978年底,程耿东来到丹麦技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有幸成为国际理论和应用力学学会主席尼奥德森教授和著名力学家奥洛霍夫教授的学生。当时程耿东尽管已经37岁,但学习起来如年轻时那样如饥似渴,深得两位导师的喜爱,尤其对他那种勇于探索,敢于坚持自己观点的科学态度赞赏有加,程耿东上学一个多月后,尼奥德森教授就先后邀请他到自己家和母亲家做客,这在当年的留学生中并不多见,这位世界力学权威对程耿东的青睐不言而喻。

在两位导师的精心教导和自己的刻苦努力下,程耿东的学习成绩、研究水平提高很快,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完成了学业,成为这批公派留学人员中第一个取得博士学位的留学生。

潜心搞科研,

国际前沿课题中取得重大突破

博士毕业后,程耿东正式开始了科学研究工作,他把国际力学界最前沿的课题———“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研究”定为自己研究的主攻方向。

“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研究”?很多人听到这个名词都觉得很陌生,不知道他是研究什么的,当有人问程耿东,他形象而通俗的这样解释:“很多人坐过飞机,一定会看到飞机的机翼并不是用一块完整的材料制造的,简单一点讲,是拼出来的。那么这些材料怎样组合才能既保证安全飞行,又节省材料呢?这就是工程结构优化要研究的内容。现实生活中,从易拉罐到飞机,从房屋结构到海洋石油平台,结构优化的研究无处不在。”概括地说,结构优化的目的就是通过改进产品结构(可以是易拉罐等产品,也可以是楼房等工程)设计,使其能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减轻重量、减少资源使用,得到优化的设计。结构优化对提高产品竞争力非常重要。以汽车为例,减重10%,可减低油耗6%—8%。

经过十年潜心钻研,上世纪90年代初,程耿东首先在“关于结构拓扑优化中奇异最优解的研究”中取得突破,用数学规划方法解决了结构优化设计中一直困扰着人们的疑难杂症。

对于程耿东的研究成果,国内外学术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一致称:这一研究成果,在基础理论上纠正了以往文献中的错误认识;在研究方法上,为奇异性现象的分析以及求解方法提供了理论工具,攻克了力学研究中的一道难关。

从此,程耿东在国内外力学界名声大振。1991年受到国务院表彰,被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4年担任了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5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夏,程耿东作为年轻的中科院院士,出席了在日本京都举行的“国际第19届理论和应用力学大会”,并在大会上面对来自45个国家的800多位科学家,做了45分钟主题报告,成为继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仁之后,第二位在这样的大会上做主题报告的中国力学家。

此后程耿东一直主持着这项研究,硕果不断,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07年,由他主持完成的《结构拓扑优化中奇异最优解的研究》,从全国140多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了国内学术界最高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大奖,在27个二等奖获奖项目中位列第一,而且是力学界唯一获奖研究成果。同时他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国际结构优化设计研究领域的广泛认可,成为处理此类奇异性问题的主流技术。一些外国著名力学家称,程耿东的研究成果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

掌大学帅印,锐意进取

获中国首个大学校长奖

1995年,在程耿东的人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这一年11月8日他被任命为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接过任命书的那一刻,他突然感到这一张薄纸分量十分沉重———大学校长,这是一副肩负着国家未来和希望的担子。程耿东决心,绝不辜负党的期望、全校师生的信任,竭尽全力,继往开来,把大连理工大学办成一所知名高校。

一走上大学校长的岗位,程耿东首先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上,率先喊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对大学来讲,就是要做到“人才为本”的口号,明确提出:“大学,就是要有大师级的教师,没有一流的教师,绝难培养出一流的学生。”

基于这种认识,他决定实行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花大气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一方面努力加强已有教师的培养提高。他在学校成立了“引进高层次人才领导小组”,和党委书记林安西亲自坐镇,直接决策,很快制定出一系列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办法和对校内骨干教师的优惠政策。

这些办法和政策一经推出,立即收到很好的成效。对外,很快聘请了177位兼职教授、7位海外学者特聘教授,并约请8位两院院士每年短期来校指导教学和科研工作。对内,给优秀中青年教师解决了包括住房、岗位津贴和职称评聘等实际问题,为他们创造出较好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程耿东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公开讲:“只要你努力,你就会得到支持,得到发展。”而且说到做到,在他第一个任期内,全校教师就有719人次出国进修,165名在职教师开始攻读博士学位,12名教师开始进行博士后研究。

程耿东的这些举措,大大改善了师资队伍的面貌,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程耿东是一位思想非常超前的大学校长。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后,程耿东立即意识到:在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进程中,把大学纳入其中,使创新成果、创新活动和创新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为一体,对于这个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他认为:人的创新意识不是先天就有的,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里开始培养。他还认为:创新是随机的偶然性活动,不是预先规划的,因此,一个适合创新的环境对于创新活动十分重要,大学不仅要建立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还要建立公共实验中心,使学生有条件参与科研活动,让学生在大学就感受到一种研究的氛围,从而推动创新活动的开展。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程耿东很快提出了本科教学要与科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方针,在学校成立了创新教育实践中心,并专门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和社会广泛联系,找课题、议题。他还身体力行,先后主持了教改项目《创新人才培養工程的探索与实践》、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及实践基地的建设》,前者获得了2001年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后者则于2003年10月顺利通过验收。

程耿东从1995任大连理工大学校长至2006年卸任,担任校长共11个年头,期间,他为大连理工大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996年大连理工大学通过了国家“211工程”预审,获得了中央专项资金支持;2001年通过了“九五”“211工程”建设验收,并进入了教育部“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04年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决定继续共建大连理工大学,开始实施“985工程”二期建设。大家一致公认,程耿东担任校长期间,是大连理工大学建校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2004年,程耿东获得了“IET教育基金大学校长奖”,这是中国首个大学校长奖,也是“IET教育基金”第一次为大学校长颁奖,他的主要评选标准是:校长有高超的管理和整合教育资源的水平、以及在提高学校管理和服务水准上具有卓有成效的新方法。这个奖可以说是对程耿东大学校长生涯的最好总结,最高评价。

从大学校长岗位上退下来后,程耿东担任了大连市科协主席,继续在科学研究领域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2015年他高票当选“国际结构与多学科优化学会”主席,成为首位当选该学会主席的亚洲科学家,我们相信他一定能再创辉煌!

(责编  许  娟)

猜你喜欢
大学校长大连理工大学力学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弟子规·余力学文(六)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Research on the Globalization of English in the Internet era
Study in Lithuania : Not a minority language country , a variety of languages can be switched at any time
伪随机码掩蔽的扩频信息隐藏
力学 等
中泰化学与大连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怎样才能当好大学校长
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