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老年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05-06 00:44姚一鹏朱旭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12期
关键词:罗哌髋部卡因

姚一鹏,朱旭

髋部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骨科疾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1]。手术是治疗髋部骨折的常用方法,但是老年患者因为身体功能衰退,器官生理功能降低,且合并多种系统疾病,降低了其对手术麻醉的耐受性。研究发现,传统腰—硬联合麻醉可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认知功能,且术后易出现应激反应,可导致多种并发症,不利于术后恢复[2]。所以采用科学、合理的麻醉方法,不仅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还能改善患者预后。现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老年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于厦门市中医院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50例。A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62~80(71.4±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27例,Ⅱ级23例。B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63~82(71.5±6.6)岁;ASA分级:Ⅰ级28例,Ⅱ级22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髋部骨折诊断标准,并经X线或者CT检查确诊;(2)年龄≥60岁;(3)临床资料完整;(4)患者意识清楚,可正常交流和沟通,且自愿参与本研究;(5)ASA分级Ⅰ~Ⅱ级。排除标准:(1)存在药物禁忌证或者过敏史者;(2)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干预方法 术前常规禁食禁饮。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控制好氧流量,一般为2 L/min,输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8 ml·kg-1·h-1。所有患者行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确定骶丛神经位置后,运用平面内技术,待针尖达到骶丛神经附近,可见患肢腓肠肌收缩或者足背伸,提示针尖位置较好,回抽无气体无血后,缓慢注入25 ml相应药物。A组采用0.3%罗哌卡因(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5 ml;B组则运用右美托咪定(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1 μg/kg和0.3%罗哌卡因25 ml。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 血流动力学观察: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30 min,运用血流动力学监护仪测得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以及平均动脉压(MAP)。

1.4.2 运动和感觉神经阻滞效果评价:(1)运用改良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评分评价运动阻滞效果,其中0分为无肌肉收缩活动;1分为存在肌肉收缩,但是不能抵抗重力;2分为肌力不能抵抗阻力,但可以对抗重力;3分为肌力虽然下降,但是能够对一定阻力进行抵抗;4分为具有正常的肌力。(2)采用针刺试验对患者的感觉神经阻滞进行评价,其中0分为正常感觉;1分为痛觉消失;2分为触觉消失。感觉神经阻滞从2分恢复至0分的时间可定义为阻滞持续时间;局部麻醉药物完成注射后直到感觉神经阻滞达到2分的时间为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3]。

1.4.3 应激指标观察: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30 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应激指标,包括皮质醇(COR)、白介素-6(IL-6)以及血糖(GLU)。

1.4.4 镇痛评价: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镇痛效果,总分为0~10分,其中7~10分为重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0分为无痛。

1.4.5 认知功能评价: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评价认知功能,该评分总分为30分,认知功能与评分呈正相关。

1.4.6 不良反应观察。

2 结 果

2.1 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组麻醉前HR、SpO2、SBP、MAP及麻醉后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 min,2组SBP、MAP低于麻醉前,但B组高于A组(P<0.05或P<0.01),见表1。

表1 A组与B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2 运动、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及持续时间比较 B组运动和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A组,运动和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长于A组(P<0.01),见表2。

表2 A组与B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持续时间比较

2.3 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麻醉前,2组COR、IL-6以及GLU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 min,2组COR、IL-6水平以及A组GLU水平高于治疗前,且B组COR、IL-6、GLU水平低于A组(P<0.05或P<0.01),见表3。

表3 A组与B组麻醉前后应激指标比较

2.4 VAS评分和MMSE评分比较 术后12 h、24 h,B组VAS评分低于A组,MMSE评分高于A组(P<0.01),见表4。

表4 A组与B组术后VAS评分和MMSE评分比较分)

2.5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A组出现低血压、恶心和/或呕吐、心动过缓各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00%(3/50)。B组出现低血氧、低血压、恶心和/或呕吐、心动过缓各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0%(4/50)。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3 讨 论

髋部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以下肢活动受限、髋部肿胀、疼痛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发生骨折后,因为骨折断端移位,局部渗血、形成血肿,导致损伤部位疼痛、肿胀,再加上骨折后破坏髋关节的完整性,可限制下肢运动功能,加重患者的行走困难、无法下蹲等症状,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4]。手术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有效方法,若老年患者合并慢性疾病,可增加麻醉和手术风险[5]。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既往常采用全身麻醉,可导致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影响术后呼吸功能恢复,而气管插管则会诱发诸多并发症,如咽喉疼痛、术后恶心呕吐等,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6]。若患者具有较差的心肺功能,术后延迟拔管,还会导致褥疮、肺部感染等,不仅延长住院时间,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7]。超声引导神经阻滞不会对机体造成较大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尤其适用于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右美托咪定具有镇痛、催眠、镇静以及收缩血管等作用[8]。有文献报道,在椎管内麻醉或者神经阻滞中运用局部麻醉药物和右美托咪定,可以增强局部麻醉药的阻滞效果,不仅可减少局部麻醉药的用量,还能延长作用时间[9]。

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运动和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A组,运动和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长于A组,B组术后12 h、24 h VAS评分低于A组,MMSE评分高于A组,且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间无差异,表明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中使用罗哌卡因和右美托咪定,不仅可减轻术后疼痛,还能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延长其作用持续时间,提高认知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分析原因主要为罗哌卡因与右美托咪定均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还能减少局部麻醉药和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减少不良反应,从而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0]。本研究中B组麻醉后30 min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指标的波动小于A组,表明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中使用罗哌卡因和右美托咪定可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患者应激反应。在超声引导下,可观察到患者的神经位置,然后将影像学图像作为基本依据,适当调整穿刺角度和深度,且能够观察到药物的分布和扩散情况,提高穿刺成功率和麻醉安全性,从而减轻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和机体应激反应[11]。此外,右美托咪定可直接作用于神经纤维,从而发挥抗炎、超极化的作用[12]。

综上所述,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在行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时,使用罗哌卡因和右美托咪定不仅能够减轻机体疼痛和应激反应,还可以缩短麻醉起效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且安全性较高。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罗哌髋部卡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