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2017—2021年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处方量分析

2023-05-06 00:45梁智陈丽敏黄思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中药饮片调配季度

梁智,陈丽敏,黄思慧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进行加工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临床的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采用现代制药技术提取、浓缩、制粒而成的系列产品,其性味功效与原中药饮片一致,供中医临床配方使用,具有不需煎煮、直接冲服、服用量少、卫生安全、携带保存方便等优点。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门诊部自2016年引入中药配方颗粒并建立智能化免煎中药房,使用中药颗粒调配机器和瓶装配方颗粒进行调配。本文通过对医院门诊部2017—2021年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处方量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国家三级公立中医院绩效考核相关指标进行思考,立足数据合理科学地配置人力与物力资源,促进医院药学服务工作稳步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数据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门诊中药房医院信息系统提供的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处方量统计报表。

1.2 调查方法 采用动态数列指标分析2017—2021年医院门诊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和中药配方颗粒处方增长量、增长速度、发展速度等[1],运用Excel软件对季节指数、时间序列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根据2017—2021年各季度处方量制成统计表格,将各年同一季度的平均数作为本季均值,然后计算各年所有季度的平均值作为总季均值,最后将每个季度的本季均值除以总季均值。季节指数=同月(同季)平均数/年月份(季度)总平均数×100%。

2 结 果

2.1 中药饮片使用情况

2.1.1 中药饮片处方量年度变化:数据显示,2017—2021年中药饮片处方量除2018年出现略微下滑外,2019年起处方量持续迅速增长,且增长趋势明显,尤其2021年环比增长74.95%,见表1。

表1 2017—2021年中药饮片处方量年度变化情况

2.1.2 中药饮片处方量季节变化:数据显示,2017—2021年中药饮片处方量第3季度、第4季度的季节指数均超过110%,这两个季度的本季均值高于总季均值,说明第3季度和第4季度患者较多。第4季度季节指数最高,达到118.93%,原因是第4季度是本地流感多发时期,就诊患者较多。第1季度季节指数最低,仅有75.56%,原因是受春节假期影响,假期期间就诊患者减少。季节指数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第4季度>第3季度>第2季度>第1季度,见表2。

表2 2017—2021年中药饮片处方量季节变化情况 (张)

2.1.3 中药饮片处方量月份变化:数据显示,中药饮片处方量9月、11月、12月季节指数最高,分别为117.13%、121.94%和127.61%;1月、2月、3月季节指数最低,分别为86.88%、60.20%和79.39%,其他月份处方量比较平稳,见表3。

表3 2017—2021年中药饮片处方量月份变化情况 (张)

2.2 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情况

2.2.1 中药配方颗粒处方量年度变化:数据显示,2017—2019年中药配方颗粒处方量呈稳步增长趋势,2020年有所下滑,环比减少27.57%,2021年继续保持增长,环比增长30.72%。总体呈增长趋势,见表4。

表4 2017—2021年中药配方颗粒处方量年度变化情况

2.2.2 中药配方颗粒处方量季节变化:数据显示,中药配方颗粒处方量第4季度季节指数最高,达到115.72%,说明第4季度患者较多,原因和中药饮片情况相同,第4季度流感多发,就诊患者较多。第1季度季节指数最低,为84.07%,比中药饮片的第1季度季节指数(75.56%)高,原因是受春运和春节假期影响,假期期间就诊患者更偏向于使用方便服用的中药配方颗粒。季节指数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第4季度>第3季度>第2季度>第1季度,见表5。

2.2.3 中药配方颗粒处方量月份变化:数据显示,中药配方颗粒处方量11月、12月季节指数最高,分别为122.97%和122.89%;2月、3月季节指数最低,分别为65.93%和86.06%;其他月份处方量比较平稳,见表6。

表6 2017—2021年中药配方颗粒处方量月份变化情况 (张)

3 讨 论

3.1 中药使用总体趋势 2019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要求,进一步深化公立中医医院改革,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和完善公立中医医院管理,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引导三级公立中医医院进一步落实功能定位,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中医医疗服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9年组织制定了《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进行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使用[3]。根据《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2版)》[4](以下简称为《操作手册》),与门诊中药使用相关的三级考核指标有3个,分别是门诊中药处方比例逐步提高、门诊散装中药饮片和小包装中药饮片处方比例逐步提高和门诊中药饮片使用率逐步提高。

中药是中医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基本手段和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载体。门诊中药处方比例反映了门诊处方的结构,体现了门诊医师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也是中医医院评审、中医重点专科、中医优势专科评价中医药特色服务的核心指标之一,用于衡量医院办院方向和目标。散装中药饮片和小包装中药饮片采用传统的煎煮工艺,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重要物质基础,中药饮片处方是中医药的精华之一,体现了临床医师的中医临床诊疗思维和中医用药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医药服务的重要载体。国家鼓励并倡导使用中药饮片,确保传统中药饮片的主体地位。门诊散装中药饮片和小包装中药饮片处方占比主要反映了门诊医师运用中医临床诊疗思维、辨证施治、采用需煎煮后使用的传统中药饮片的情况。门诊患者散装中药饮片、小包装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剂的使用率体现了门诊医师运用中医临床诊疗思维、辨证施治的情况,反映门诊就诊患者中使用散装中药饮片、小包装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剂的情况。

2017—2021年,医院发展形势良好,门诊业务量不断增大。《操作手册》出台前,医院使用中药颗粒调剂机器和瓶装配方颗粒调配中药颗粒处方,除了中药配方颗粒自身的优点外,临床医师应用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处方药量进行加减,所以门诊中药处方以中药配方颗粒处方为主。《操作手册》出台后,为提高门诊散装中药饮片和小包装中药饮片处方比例与门诊中药饮片使用率,医院重新制定了相关内部考核要求和绩效分配方案并取得一定成效,在2020年和2021年,门诊中药饮片处方量均有明显增加,中药配方颗粒处方占中药处方比例则有所下降。

202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医疗保障局在《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2021年第22号)中提出“坚持中药饮片的主体地位”[5]。另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发布了《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中药配方颗粒临床使用的通知》[6],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大部分中药颗粒量比标准实施前减少,造成实际调配所需颗粒量比标准实施前大,而且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对原药材入药标准和配方颗粒含量检测指标数量均要求较高,由此造成厂家生产成本加大,中药配方颗粒价格上涨也是必然趋势,此举或将降低医师和患者使用中药配方颗粒的意愿。随着中药配方颗粒统一标准工作的推进,中药配方颗粒集采将是大势所趋,集采后中药配方颗粒价格将有所下降,有助于缓解患者看病贵难题,但是短期内全国开展中药配方颗粒集采的条件尚不成熟,预计实现集采后中药配方颗粒价格的降幅或将类似中成药,比较缓和。

综上所述,根据《操作手册》中的指标要求,医院门诊中药饮片使用率还要继续提高才能达到要求,但是中药配方颗粒所具备的优点使其仍是儿童、上班族的第一选择,所以医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量将会继续增长,而中药配方颗粒处方量则可能出现增速降低或维持稳定的情况。

3.2 季节变化的影响 季节指数主要反映季节变动的程度,季节指数高于100%可被认为是旺季,小于100%可被认为是淡季[7]。数据显示,医院第4季度中药处方量最多,属于旺季,尤其是11月和12月,此时天气比较多变,经常出现昼夜温差大的情况,易引发小儿流行性感冒,另外气温下降也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就诊患者增多,所以中药处方量需求较大。此外,医院第1季度中药处方量最少,属于淡季,尤其是2月份,原因是2月份天数最少,且春节假期大多集中在2月份,在此期间患者到院就诊的意愿较低,因此中药处方量最少。

3.3 应对中药处方量变化趋势和季节变化的对策 由于人口老龄化、居民健康意识增强等原因,人民群众对医疗机构门诊服务需求持续增大[8],中药处方量也会随着门诊量增大而增多。根据《操作手册》要求,中药饮片使用率要逐步提高,而本院现时中药饮片处方是以人手调配为主,随着中药饮片处方量加大,在中药师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将延长患者的候药时间,为此,医院已采取以下干预措施以缩短中药饮片候药时间:(1)增大门诊中药房调剂区域,大剂量处方和小剂量处方进行分区调配,启动小剂量处方快速调配,减少小剂量处方患者的等候时间;(2)推广中药快递到家服务,患者可以缴费后在中药房登记收货地址信息或在快递公司微信平台自助下单即可离开,待中药调配完成后由快递配送到家;(3)倡导中药代煎代配业务,医院与符合资质条件的第三方医药公司达成合作,患者可以在就诊时选择中药饮片第三方代煎或代配服务,由第三方医药公司负责调配和煎煮中药饮片,3剂及以上中药可以提供市内免费配送,患者只要在缴费后到中药房登记完收货地址信息便可离开;(4)在门诊高峰期,在保证中药配方颗粒调配候药时间不超过30 min的前提下,调动免煎颗粒药房1~2名中药师支援中药饮片调配[9]。

通过分析医院2017—2021年中药处方量的季度和月份数据,全年中药处方量呈现季节性周期变化。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药房药学服务质量:(1)科学制定全年培训工作计划,集中在处方量较少的第1季度开展业务提升培训学习;(2)持续做好群众安全用药科普宣传工作,可在处方量较少的第1季度提前做好相关素材工作准备;(3)合理安排药师休假时间,在处方量较多的第4季度尽可能地减少人员外出与不在岗情况;(4)提前做好人员调度准备,在处方量较多的旺季申请从医院其他部门调拨中药师到门诊中药房支援调配工作[10]。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不断完善优化门诊中药房的管理,提升群众对优质高效中医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将有利于提高门诊中药处方比例,进一步站稳中药饮片主导地位,保证公立中医院各项改革措施执行到位。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中药饮片调配季度
2021年第4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2021年第3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养猪饲料巧调配
2021年第2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大气调配师
翻番的1季度与疯狂的3月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中药饮片小包装探讨
调配工人
张馨予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