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效果观察

2023-05-06 02:31夏铭徽刘东华
交通医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上巨虚攒竹顽固性

夏铭徽,吴 双,刘东华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江苏 226001)

呃逆是胃气上逆动膈,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症的病证。顽固性呃逆指的是持续48 小时以上或反复发作的呃逆[1],患者可出现失眠、疲倦、术后伤口裂开、无法进食引起的脱水和体重减轻、室性心律失常等,导致生活质量下降[2]。多种因素可诱导呃逆的发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心脏疾病、胃食管反流、急性肝炎、手术、化疗、皮质类固醇等药物的使用等[3-4]。目前临床上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催眠、屏气等疗法的有效性缺乏充分依据[5]。大量临床试验表明,针灸疗法,包括针刺、穴位注射、电针和穴位埋线等,可有效治疗顽固性呃逆[6-8]。本研究选择我科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顽固性呃逆患者48 例,其中采用电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24 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顽固性呃逆患者48 例,均为男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 例。观察组年龄48~85 岁,平均68 岁;病程3~12 天,平均6.5 天。对照组年龄29~85 岁,平均65 岁;病程3~10 天,平均5.5天。48 例均符合《中医内科学》[9]关于呃逆的诊断标准,呃逆持续时间>48 h。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电针治疗。取穴攒竹,内关,足三里,上巨虚。患者仰卧位,穴区常规消毒,选用0.25 mm×25 mm 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平刺攒竹15~20 mm,直刺内关15~20 mm。选用0.25 mm×4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直刺足三里、上巨虚33~38 mm。得气后连接KWD-808I 型电针仪,采用连续波,频率2 Hz。同侧足三里、上巨虚,双侧攒竹穴分别连一组电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电针治疗的基础上加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6。注射用维生素B6(冻干)(海南惠普森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00 mg 加3 mL 生理盐水调配。电针治疗结束后,常规消毒足三里穴,用注射器抽取维生素B6 注射液3 mL,直刺足三里穴25~30 mm,得气后回抽无血,每侧穴位缓慢注射1.5 mL。两组治疗每日1 次,连续治疗5 天,治疗期间嘱患者勿食生冷寒凉之品。

1.3 疗效观察 (1)症状评分[10]: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方法评估治疗前后呃逆症状,以0~10 分分别表示症状的轻重程度,1~3 分为轻度,4~7 分为中度,8~10 分为重度。(2)临床疗效[11]:治愈:治疗结束后呃逆彻底停止;有效:治疗结束后呃逆症状改善,症状评分减少3 分以上;无效:治疗结束后呃逆症状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变。以治愈例数+有效例数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呃逆由膈肌和肋间肌的痉挛性收缩引起[1],呃逆反射通过传入通路(膈神经、迷走神经或T6~T10 胸交感神经)、中枢处理器(延髓)和传出通路(膈神经)实现[12]。任何影响该反射弧组成部分的物理或化学因素、炎症或肿瘤性刺激物都可能诱发呃逆[13]。男性顽固性呃逆发病率更高,尤其是老年男性[14-15],本研究患者均为男性。

中医认为呃逆病位在膈,是脏腑气机失调、胃气上逆所致,治疗以理气和胃、降逆止呃为主。有研究表明,针灸可能通过改变血液灌注、激活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炎症介质或改变轴突兴奋性来局部调节呃逆反射弧,也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和神经激素的分泌来影响呃逆中枢,如内源性阿片类药物、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P 物质和γ-氨基丁酸[16-17]。本研究所选攒竹穴位于眉毛内侧端,属足太阳膀胱经,经脉循行所过之处与脾胃及膈相连,同时该穴下有面神经和滑车神经分支[18],刺激局部神经可激发大脑皮层高级中心,抑制迷走神经的异常兴奋,缓解膈肌痉挛[19-20]。内关穴通阴维脉,为心包经络穴,可宽胸利膈,畅通三焦气机,为降逆要穴。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具有较强的调理脾胃、降逆止呃之功。有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可调节胃肠功能,兴奋性激活脑部相应区域,同时减少胃泌素分泌[21]。上巨虚属足阳明胃经,为大肠经下合穴,针刺上巨虚可以调和肠胃,通腑降逆。通过电针刺激攒竹、足三里、上巨虚可以进一步加强诸穴通络止呃之功。

穴位注射通过药物刺激经络腧穴,延长穴位刺激时间,并减少药物肌注或静脉输注引起的毒副作用。维生素B6 能有效促进中枢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的生成,从而发挥止吐作用[22]。中医认为呃逆的病机与呕吐相同,均属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因而维生素B6 穴位注射足三里可有效降逆止呃。

综上,电针联合穴位注射可以有效治疗顽固性呃逆,操作简单,起效快,疗效优于单纯电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上巨虚攒竹顽固性
攒竹穴探析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Qi-acupuncture Therapy of TCM on Portal Hypertension
掐攒竹止打嗝
掐攒竹止打嗝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有“艾”更健康(三十九)
——用艾灸防治便秘(上)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Chize (LU 5) versus Shangjuxu (ST 37) in ra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攒竹穴近三年以来在治疗呃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介入断流术在顽固性鼻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