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2 560 例不规则抗体筛查分析

2023-05-06 02:31宋传涛
交通医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受血者经产妇初产妇

张 鑫,宋传涛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输血科,江苏 222006)

红细胞血型抗体分为规则与不规则两种,其中ABO 血型系统抗体的产生符合Landsteiner 规则,血液中有规律地出现不针对自身红细胞A 或(和)B 抗原的抗体;其他血型系统抗体的产生不符合Landsteiner 规则,称为不规则抗体或意外抗体[1]。对受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减少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几率[2]。对孕妇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既能在需要输血时直接选择无相应抗原的血液,保障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及时、安全的输血,又能为胎儿宫内输血及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3月孕产妇2 560例及非孕妇女性体检者2 600 例为研究对象,以了解孕产妇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及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孕产妇2 560 例为观察组,同期非孕女性体检者2 600 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2~41岁,平均28.12±1.02 岁;孕周8~40 周,平均26.14±2.14 周;孕产次1~5 次,初产妇1 010 例,经产妇1 550 例。对照组年龄21~39 岁,平均27.95±0.96 岁;孕产次0~4 次,未婚520 例,初产妇980 例,经产妇1 100 例。本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试剂及仪器 单特异性抗IgG 抗人球蛋白试剂、多特异性抗人球蛋白试剂、抗体鉴定谱细胞及抗体筛查细胞(荷兰Sanquin 公司),抗A、抗B、抗D、抗E、抗e、抗C、抗c、抗M、抗N、抗Lea 及抗Leb 血型定型试剂盒(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RHD 血型定型卡、专用孵育器及离心机(达亚美公司)。

1.3 方法 抽取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3~5 mL,10%草酸钾抗凝,3 500 r/min 离心5 min 分离血浆,确保标本不发生溶血,且无乳糜及纤维蛋白块。将标识好的抗人球蛋白卡置于室温备用。向3 个微柱凝胶孔注入0.8% I、II、III 型抗体筛选红细胞50 μL,然后加入50 μL 待检血浆置于37 ℃中孵育15 min。使用专用离心机离心判读结果:阳性为悬浮于凝胶表面和(或)中间出现溶血,阴性为红细胞均匀沉降于凝胶底部且未发生溶血。不规则抗体阳性血浆进一步与谱红细胞反应,根据反应格局鉴定抗体特异性[3]。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描述,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描述,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及抗体特异性 观察组中不规则抗体阳性96 例(3.75%),对照组中不规则抗体阳性54 例(2.08%),观察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3,P=0.008)。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依次为抗E、抗Ee、抗D、抗Ce、抗c、抗C、抗M、抗Lea。见表1。

表1 两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分布情况 n(%)

2.2 输血与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的关系 5 160 例研究对象中1 410 例有输血史,其中51 例不规则抗体阳性(3.62%),3 750 例无输血史,其中85 例不规则抗体阳性(2.27%),有输血史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无输血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7,P=0.012)。

2.3 观察组不同孕次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中初产妇1 580 例,不规则抗体阳性44 例(2.79%),经产妇980 例中52 例不规则抗体阳性(5.31%),经产妇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初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79,P=0.005)。

2.4 观察组不同孕周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比较 将观察组孕妇分成3 组,≤28 孕周1 790 例,29~37 孕周690 例及38~40 孕周80 例。≤28 孕周孕妇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3.35%,29~37 孕周孕妇为5.07%,38~40孕周孕妇为1.25%,29~37 孕周孕妇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28 孕周(χ2=5.53,P=0.021)和38~39 孕周孕妇(χ2=7.69,P=0.006),≤28 孕周孕妇高于38~39孕周孕妇(χ2=6.61,P=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不规则抗体主要是在妊娠或输血等免疫刺激下引发,是发生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血型鉴定困难、新生儿溶血病及疑难配血的重要原因。一旦受血者输入与自身所带不规则抗体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时,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在补体的参与下,受血者所输入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引发急性或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反应的强度与抗体效价呈正比,抗体效价越高溶血反应越严重[4]。对献血者所献血浆或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以避免将含有不规则抗体的血液输入患者引发溶血性输血反应。对受血者进行稀有抗体筛查更为重要,剔除含有与受血者某抗体相应抗原的血液,保证输血安全。

本研究孕产妇不规则抗体阳性率3.75%,高于非孕女性的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5]。经产妇不规则抗体阳性率5.31%,高于初产妇的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提示妊娠是孕妇产生不规则抗体的重要因素,妊娠次数与不规则抗体的产生有关。有妊娠史的孕妇不规则抗体阳性率较高,溶血性输血反应和非ABO 新生儿溶血的发生率随之增加[6]。妊娠时少量胎儿血液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不规则抗体。本研究中≤28 孕周孕妇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3.35%,29~37 孕周孕妇为5.07%,38~40 孕周孕妇为1.25%,29~37 孕周孕妇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28 孕周和38~39 孕周孕妇,≤28 孕周孕妇高于38~39 孕周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显示,每输1 个单位红细胞可使受血者致敏风险增加0.8%~1.5%,多次输血会产生共同抗体,其几率为14%~22%[7]。本研究结果显示,有输血史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3.62%,高于无输血史的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可见不规则抗体的产生与输血有关。

综上所述,孕产妇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高于非孕女性,经产妇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高于初产妇,孕38 周前随着孕周增加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逐渐增高。孕产妇产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有利于保证输血安全,改善母婴结局。

猜你喜欢
受血者经产妇初产妇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
高龄经产妇、高龄初产妇和非高龄经产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和分娩方式的临床观察分析
高龄经产妇妊娠特点及分娩方式对其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
爸爸的血为何不宜输
直系亲属可以互相输血吗?
为什么尽量不要输注亲人的血液
加强经产妇围生期管理及经产妇巨大儿分娩方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