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镇痛联合自由体位在初产妇顺产分娩中的临床价值

2023-05-06 02:31季艳梅
交通医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椎管初产妇体位

季艳梅

(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妇产科,江苏 226300)

分娩过程作为女性特殊的生理阶段会产生疼痛,加上产妇因为缺乏对分娩的正确认识,可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分娩进程所伴随的疼痛不公给产妇带来强烈的身心伤害,而且可能对胎儿也造成不良影响[1-2]。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影响小,但镇痛效果不佳,仍有部分产妇出现明显疼痛[3]。有文献报道,分娩结局在一定程度上与分娩体位的选择有关[4]。既往传统分娩常采用仰卧位、半卧位。自由体位是当前倡导的分娩体位,选取产妇感觉较为舒适的体位进行分娩,能有效缓解产妇阵痛,减少紧张不安情绪,有助于产妇积极配合,缩短分娩时长,加快胎儿娩出,还能预防分娩期并发症,改善产妇预后[5-7]。本研究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科收治的80 例初产妇,观察分娩镇痛联合自由体位在初产妇分娩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初产妇80 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年龄22~37 岁,平均29.2±8.5 岁;孕周38~41 周,平均39.5±1.2 周。观察组年龄23~38 岁,平均29.3±8.6 岁;孕周39~41周,平均39.6±1.3 周。两组年龄、孕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单胎分娩;(2)经医生评估可进行阴道分娩;(3)无椎管内阻滞禁忌;(4)自愿签署参加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妊高症产妇;(2)有胎盘早剥风险产妇;(3)肝肾功能异常。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椎管内分娩镇痛联合传统体位分娩。待产妇出现规律宫缩、宫口开2 cm 后建立静脉通道。指导产妇摆放体位,一般取左侧卧位,腿部屈曲,躯体成弓形。选择L2~3 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产妇改为平卧位,向管内注射舒芬太尼2 mL+罗哌卡因3 mL,如未出现阳性反应,则追加5 mL 混合液,与镇痛泵相连,并予以心电监护。

1.2.2 观察组:采用椎管内分娩镇痛联合自由体位分娩。椎管内分娩镇痛方法同对照组。(1)第一产程:产妇可保持站位或坐位,胎膜形态完整且宫缩较弱的产妇可在家属陪同下缓慢走动,产妇上半身保持直立位,可适当晃动臀部,正确深呼吸。胎儿枕后位或枕横位产妇,腰部可适当弯曲,腹前壁与床垫紧贴,取胎儿脊柱对侧俯卧位。若合并胎心异常,则给予产妇吸氧,保持半卧位,直到宫口全开;(2)第二产程:助产士通过软垫、分娩球等指导产妇保持下蹲、侧卧等自由体位,根据产妇疼痛情况适当调整体位,直到宫口全开。处于用力生产状态的产妇可取仰卧位或半坐位,做好分娩准备。同时,产妇分娩时往往存在用力不当、耻骨联合过低等情况,助产士可指导产妇作仰卧屈膝位,双手抱膝仰卧屈膝外展,臀部上翘,大腿前侧贴近腹部。

1.3 观察指标 (1)产程时间:第一、二、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2)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评分最低0 分,代表无痛,最高10 分,代表难以忍受的剧痛,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剧烈[8]。(3)分娩结局:①分娩方式:包括助产、剖宫产以及自然分娩;②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娩出后5 min 内进行Apgar 评分,≤7 分为窒息;③产妇出血:产后24 h 内出血量≥500 mL 为产后出血。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程时间及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第一、二、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疼痛VAS 评分4.90±1.01 分,低于对照组的6.13±1.05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95,P<0.05)。

表1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

2.2 两组分娩结局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中转剖宫产、助产、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分娩结局比较 例(%)

3 讨 论

初产妇由于无分娩经验,对分娩了解不够,担忧预后等易出现不良情绪,同时分娩过程中由于子宫收缩、子宫牵拉、精神紧张、激素分泌水平增加,往往引起极为剧烈的分娩。近年来分娩镇痛和自由体位分娩已得到较广泛应用,硬膜外麻醉是常用的分娩镇痛方式,可有效减轻产妇分娩痛,但部分产妇分娩时仍感到明显疼痛,尤其是初产妇[9]。传统分娩体位会引起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胎儿压迫可引起静脉回流受阻等问题。自由体位待产分娩可显著提高产妇的舒适度,缩减产程时间,并使骨盆、胎先露适应,纠正异常胎位,降低难产发生率和剖宫产率[10]。

本研究观察组采用椎管内分娩镇痛联合自由体位分娩,对照组采用椎管内分娩镇痛联合传统体位分娩,结果显示,观察组第一、二、三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中转剖宫产、助产、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常规分娩镇痛的基础上联合自由体位,可以促使产妇分娩过程更加舒适、快速和安全,改善自然分娩的质量[11]。在产妇采取坐位时盆骨倾角有一定程度提升,有利于胎儿纵轴与产道轴保持一致,提高胎先露的速度,缩短产程,但长时间坐位可引起会阴血液回流受阻而充血水肿,应根据产妇情况适时更换舒适体位。变换体位可增加宫缩频率,维持规律宫缩,利于胎儿及早娩出。做好产前检查,判断产妇及胎儿情况,分娩时按照产妇舒适性自由变换体位,提高分娩质量。

综上所述,初产妇在分娩时联合应用分娩镇痛和自由体位分娩不公减轻产妇疼痛,缩短产程,还能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母婴结局。

猜你喜欢
椎管初产妇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