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应用与发展路径研究

2023-05-08 22:22周国良
考试周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

周国良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是目前教改过程中主导方向,通过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可增加课堂趣味性,亦能锻炼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文章简要分析了生活情境的应用作用及其原则,经由合理设计生活问题、贴合生活场景细节、注重情景创设时机、开展生活对话活动等应用方法的深入阐述,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明确指引,使之依托生活情境,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良性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生活对话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1-0091-05

一、 引言

數学家高斯曾言:“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得极深。”由此可见:数学确有源于生活的客观体现。小学生年龄较小,尚未形成完善的思维体系,导致他们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容易形成排斥等不良情绪,而生活情境的应用刚好可以借助生活场景,深化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而降低数学学习难度,激发自主学习热情。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应用作用及其原则

(一)应用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具有较为深刻的实践作用,结合相关研究可归纳出以下两点:

1.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的本质多包含数学鉴赏、数学精神、数学概念理解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等。小学生在持续学习数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其兴趣程度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而生活情境的应用能够促使小学生以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建立强烈的学习动机。如小学生在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时,若教师仅以抽象的图形示意图为学生讲解图形的构成要素、性质,很难保证学生对几何知识产生深刻印象。而以“伸缩架”“地砖”等生活物品为学生提供融合生活情节的题目,更易引起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关注。因此,兴趣激发是小学数学教师运用生活情境的重要方式之一。

2. 提高思维能力

数学教师在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转变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往学生在学习“公顷”“平方千米”等数学计量知识时,常采用进度单位记忆思维,保证在单位转换、大小比较等题目中快速给出答案,虽然也能保持一定的准确度,但随着学生逐渐接触“角度”等不同类型计量单位,容易出现混淆。而应用生活情境可促使学生思维逻辑得到合理改善,既能引导学生逐步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意义,又能借助“田地面积”等生活元素,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从而引领学生深入掌握数学规律。据此,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确有显著作用。

(二)应用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环节逐渐意识到生活情境应用的必要性后,也要注重应用原则,只有遵循以下几项原则,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成果。

1. 真实性

虽然小学生生活阅历较少,导致教师本身可借鉴的生活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不能为了刻意创设生活情境而忽视生活事实,一般以实例为基础,贴合学生认知度,为其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如上文提及的“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师可以借助“体育场大小”烘托生活背景,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2022年北京冬奥会体育场有多大吗?”因学生初期学习的计量单位以“平方米”为主,致使学生针对教师的提问感到迷茫,而后教师可以在平方米的基础上提出比之更大的平方千米、公顷,最终知晓有17公顷。由此表明:教师在生活情境中应注重生活情节的真实性体现。

2. 有效性

生活情境实际应用期间,还要注重其有效性,通常在教师按照教学进度布置课堂任务时,都需要在课上深度掌握数学重难点内容。所以,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也要与重难点相契合,避免出现脱离教学目标的生活内容。如“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中,以形象感知面积单位大小为教学重难点,教师在课前导入乃至例题分析中,都要以此为基础创设情境,实现有效指导。

3. 互动性

生活情境的应用还要求教师秉承着“互动性”原则深化师生关系。数学课堂早已摆脱了自上而下的被动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的“有问有答”已成为教学常态。生活情境的创设也要进一步完善良性互动条件,包括以生活情境对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表述个人看法等,都要始终将“对话”作为生活情境的应用渠道。只有小学生在生活情境体验中及时给出反应,才能促使教师有序进行下一项教学工作。对此,为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及其学科素养,教师需深入落实上述原则。

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应用方法

(一)合理设计生活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生活情境的有效应用,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合理设计融合数学知识的生活问题,为小学生提供指引,即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凭借生活经验深度理解数学内涵。

以“1亿有多大”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培养学生大数感受能力,借助小数估算大数”重难点,为学生创设以下带有思考问题的生活情境,最终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知晓大数范围。

首先,教师可以依据古代俸禄制以及封赏制度的时代背景,结合小学生日常动画片观看内容,为生活情境做铺垫。在刚开始上课时,教师可先行询问学生:“同学们都看过《水浒传》动画片吧,当官的每月都有俸禄。而李逵当官那集中,虽然李逵办案流程并不规范,但处理的几起案件确实应该得到回报,先说说你们对李逵的行为表示认可吗?”多数学生出于对《水浒传》中兄弟情义、好汉精神的佩服认为李逵是好样的。而后教师以“李逵的办案结果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但由于他只当了几天,且属于强行当官,朝廷不可能为其发放俸禄。当地百姓为表心意特意筹集1亿粒大米送给李逵,同学们,你们知道1亿粒大米有多少吗?”学生初次听到“1亿”的概念,凭借想象纷纷给出“占满我们的教室”“铺满学校操场”“能够全班同学吃一年”的猜想。

其次,教师为学生设计三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①百姓筹集大米后需要数多久?

②1亿粒大米的重量有多少?

③李逵获得1亿粒大米后需要多大的空间储存?

教师结合上述三个问题,分别引导学生采用适合的方法验证推理答案。

如针对问题①,某位学生提出:“先数出100粒大米所需时间,再算出1000粒大米所需时间,通过两者关系推算数1亿粒大米的耗时。”另一位学生则用计算器计算1亿粒大米与100粒大米耗时的倍数关系。教师需为学生提供证实猜想的时间。问题②中可借助电子秤称重的形式,以100推算1亿粒大米的重量。随即教师根据学生给出的“579天”“2.5吨”答案,引发学生对问题③的思考,在得出具体结果后发问:“李逵欣然接受百姓赞赏后准备将粮食运往水泊梁山,需要准备至少20个我们教室这么大的空间,是不是特别大?”

最后,经过对各个问题的深入分析与实践讨论,学生开始形成对1亿大数的形象认知,而且在识读大数过程中,学生也意识到100小数在1亿大数认知中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对重难点内容的掌握,以生活问题的思考增强学生思维能力。

(二)贴合生活场景细节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贴合生活场景,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形象要素。而在教师布设生活情境期间,除了要加强生活问题合理设计外,还要保证生活情境中各细节内容的客观表现。所谓生活情境并非单纯凭借几句简单的生活语言进行教学,而是为学生提供带有生活体验感与现实沉浸感的教学氛围,在外在感官与内在思考双重结合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数学理解力与数学思维力。

以“角的度量”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比较角的大小期间,可创设以下情境,即“我们班小明与小亮同学,个头差不多,可以借助什么方法比较他们的身高呢?”因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参加过身高测量活动,很容易给出答案“卷尺测量”,之后教师先对学生的答案表示认可,随即表明“确实有用,但现在手头没有卷尺工具,怎么办?”进而在教师的提醒下学生开始思考其他解决方法,如“平躺后用笔标注头部位置”等,教师继续以学生的方法为依据,在黑板上绘制示意图,在观察线段长短之外,是否还能找到第二种对比思路,最终引出角度概念,按照“同一个点下,身高越高的同学对应的角度开口越大”相关结论,对角度测量步骤继续进行探讨。教师在就“身高差”细节展开分析时,可依靠长度测量对角度测量的进化,帮助学生建立“由线入角”的思维思路,为后续学习图形面积等知识奠定基础。

此外,在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了初步认识后,还可以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时钟转动”场景,引领学生在时钟角度与时刻对照关系下,产生深刻的生活感悟,也能就此对角度测量的现实意义形成独特见解。根据上述内容的研究,生活场景的细节内容应当引起教师的密切关注,便于小学生在细心观察下,发现更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之拥有终身热爱数学的精神。

(三)注重情境创设时机

生活情境的运用要求教师适时应用,即在恰当的时机创设情境。因此,教师应明确知晓生活情境的应用范围。因生活情境可拉近学生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对数学内在价值产生探究兴趣,最终具备“活学活用”能力,故而教师应积极汲取丰富的情境创设经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1. 导入环节

生活情境最常见的应用时机为课程导入环节,由于创设生活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高度集中注意力。所以,于課程导入环节运用生活情境,可在课程开始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热情持久性。

如在“亿以上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需明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该章节课程学成后具有大数读写能力。而后在导入环节,以现实生活中人口普查场景为例,询问学生:“在最新的人口普查中,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人吗?”待学生给出“14亿”的答案后,教师可在黑板上详细书写“1411780000”,面对该大数,学生能够发现该数字为十位数。此时学生在观看该数字时会觉得不清楚,还需要逐个数字数数,之后教师可在该数字下边采用四位分级法予以书写,即“14,1178,0000”,进而增加数字表达的清晰度。在课程导入环节,应先行提出四位分级书写标准,并在导入后拆分数字,即“7,2334,0000”男性人口数量与“6,8844,0000”女性人口数量,以便学生能在刚接触大数概念时,了解真实的生活数据。经过与生活实例的客观联系,可引起小学生对大数书写方式的求知欲望,为后续亿以上数字的读写技巧创造有利条件。所以,导入环节创设生活情境属于最佳时机,教师应提高对导入环节生活情境的使用频率。

2. 例题讲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数学教师往往承担传授新知识与巩固旧知识的教学职责,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例题讲解,以数学例题的生活情境应用方法,帮助学生在形象的感知中降低例题理解难度。因此,教师可在例题讲解时合理创设生活情境。

如“口算乘法”例题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两位数相乘例题时,若直接在黑板上出具“12×10”“32×30”等题目,要求学生直接口算,会在题海中逐渐降低学生对题目的计算积极性。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即可提高学生实际计算能力。如在开展口算乘法例题讲解活动时,组织学生模拟“超市购物结账”的生活场景,通过赋予学生售货员与购物者身份,为其营造生活氛围。教师可以先行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而后自行商讨或由教师指派有关学生充当售货员,以消费结账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口算乘法计算实践意义的深刻体会。某位学生购买了10盒草莓,每盒草莓12元,需要向售货员支付多少钱?在生活情境应用中,应为其充分准备生活道具,如果蔬商品、智能扫描仪、售货柜等,从而在整体模拟环境下,对口算乘法例题的计算思路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而且教师也可在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期间,额外增加口算例题,如“老师打算下周日与同学们一起去动物园玩,每名学生需在超市里自行购买30元以内的零食,我们班一共有32名同学,最多会在超市消费多少钱呢?”此种在例题讲解中应用生活情境的方式,可增加课堂趣味性,也能加深学生对口算乘法相关知识的理解。教师也可在为学生讲解例题时创设生活情境,以使小学生在答题中拥有愉悦的心情。

3. 互动探究

关于生活情境应用时机的研究,还可用于互动探究环节,无论是对教师所提问题的讨论,还是对题目解答的探究,都需要学生之间保持良性互动关系。互动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用生活情境即可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产生开阔学生眼界的效果。如教师可回答上文提到的1亿粒大米相关问题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就大米重量、大米占地面积等相关统计方法开展生活类探究活动,以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物描述1亿粒大米的客观表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生活元素,尽量选择普遍性生活物品,生活情境在互动探究中的有效应用,可为学生提供沟通思路,使其在相对自由的思考空间内,展现个人生活阅历,这样才能实现互动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更多学生也能在生活探究场景中,对下一次探究活动形成期待感。

基于此,生活情境在不同环节的适时应用,是充分彰显生活情境应用价值的关键点,教师务必把握好应用时机,这样一来,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才能在生活情境助力下得以改善,为小学生提高核心素养水平提供依据,满足新时代优化教学需求。

(四)开设生活对话活动

应用生活情境时,还要通过开设生活对话活动,转变学生的固有认知。以往小学生常认为数学学习的目的是考取数学高分,认为在生活中很少用到数学知识,并且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笔算已逐步被计算器计算所替代,这就造成小学生逐渐忽视数学的重要性。因此,可借助生活对话活动,让学生学会在数学与生活的融合情境中自行反思,摆脱对先进技术设备的依赖性。

例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教师可以借助模拟对话方式,引起学生对除法算式中除数是两位数计算准则的关注。可在现实生活中买药场景的基础上设置对话:我有200元,想要买40元一盒的感冒灵,全部花光能够买几盒药?进而引导学生在该对话中列出计算式“200÷40”。此种以对话问答形式描述生活情境的方法属于生活对话活动的第一步,能保证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获得深刻的数学实践应用体验,之后可继续将生活对话情节渗透到师生对话中,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开始对该计算式的计算方法予以探讨,并且掺杂同学之间的有效对话,对除法商值结果展开总结,并分不同情况确定除法计算规律。即能够被整除的题目以及有余数的题目,在其除数均为两位数时,商末尾需要以“0”和“1”分别占位,这样才能保证在除法计算中快速知晓商值位数。据此,对话活动应在数学与生活以及师生、同学中分别建立“对话关系”,逐步引导小学生在生活情境的感知中增强个人数学学习能力。生活情境作为展现数学知识生活用途的重要载体,应加强生活对话内容的全面體现,最终依靠生活情境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四、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应用注意事项与发展趋势

(一)注意事项

生活情境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充分考虑生活情境的应用适度情况、学生接受度。生活情境虽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注度,但最终应用结果以数学知识的内化吸收为主。所以,应当注重生活情境的应用初衷。如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制作生活中平行四边形教具期间或者鼓励学生表述生活物品时,应把握好学生答案中的关键点,并适时终止讨论活动,以免将数学课转变为“手工制作课”或“座谈会”,影响课堂进度,也防止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过于关注生活情境细节,忽视了对平行四边形几何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年级情况为其选择易被接受的生活情境。比如农村教师可以采用“稻田面积”等常见生活场景为情境创设基础,保证学生快速理解教学内容。而城市教师可就城市学生常见的高楼大厦等生活要素细化生活情境,并在创设生活情境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不宜采用容易激发攀比心理、伤及学生自尊的生活情境。随着教师对生活情境应用方法的充分掌握,可在规避不良应用风险的前提下,达到预期应用效果。

(二)发展趋势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作为实施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方向,随着数学教师对生活情境关注度的逐渐提高,生活情境也开始趋于生活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基于信息化时代,许多高新技术已在教育领域推广,如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电子白板技术、VR技术等,这就导致教师在生活情境创设渠道以及课堂生活氛围的营造方面,可以将生活情境与先进技术予以融合,从而为学生打造带有科技感的生活情境,这一点,也是目前生活情境应用阶段主要的发展趋势。如在创设与超市购物生活场景相关的生活情境时,不再局限于单一采用角色扮演、对话活动等形式,而是可以为学生配备VR眼镜,致使学生在技术的作用下,更真实地感受超市购物的生活气息,包括超市的人员喧闹声、产品宣传广告信息等,诸如此类声音、文字以及灯光颜色等生活元素的体现,都可依靠新技术进行充分还原,给学生一种“居于课堂却突破课堂”的学习体验,以此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生活情境的应用作用。此种生活情境与科技力量的紧密结合正如“三维电影到四维电影的转变”,不再单一关注学生的身份转变,而是从周边环境、内在感受等多方面,为学生创设与生活语境相契合的生活情境,进而调动学生的情感机能,仿佛带领学生真正走进生活。除了在信息化基础上实现生活化的融合改造,还能不断提高生活情境实际应用中的连贯性。如在导入、例题讲解以及探究中分时机应用生活情境,在未来发展中,也将为教师提供更科学的自动化识别服务,促使教师更准确地辨明生活情境应用时机,保证学生在整个课堂上都能随时随地享受到生活情境服务,就此建立连贯式学习体系。生活情境当下虽然仍然需要加大应用力度,再经过在教育领域中的持久发展,必然取得更理想的应用成就。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期间应用生活情境需遵循真实性、有效性、互动性原则,进而充分展现实践作用,从生活问题的设计、生活场景细节的体现、情境创设时机以及生活对话活动等方面着手,确保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取得显著的优化成果。为加速数学教学课堂转型,教师还应结合相关注意事项,促使生活情境在未来应用中,逐步朝着生活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方向进步。

参考文献:

[1]陈玉莹.巧设生活情境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小学生(上旬刊),2022(12):49-51.

[2]邓育兵.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运用生活情境的实践[J].新课程,2022(40):196-197.

[3]刘海燕.融入生活情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教育界,2022(30):47-49.

[4]袁萍萍.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J].理科爱好者,2022(5):175-177.

[5]高莹.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以“千米和吨”为例[J].理科爱好者,2022(5):193-195.

[6]尚称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初探[J].小学生(中旬刊),2022(10):28-30.

[7]马生鹏.探讨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7):95-97.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小学数学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方面教学策略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