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警职业使命感、生涯自信与学业满意度的关系*

2023-05-10 03:14汤芙蓉张佳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使命感学业成绩生涯

汤芙蓉 李 欧 张佳佳

四川警察学院警察管理系(泸州) 646000 E-mail:mengxiangtfr@163.com

2015年底《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出台,确保了人民警察的招录培养对象以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毕业生为主要来源。公安院校培养的公安专业大学生(学警)是未来的人民警察,学警从入校开始就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和担当,要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全心全意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学习和工作,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职业使命感表现为对某职业的强烈热情,且体验到强烈的意义感[1]。已有研究证实一般职业使命感可以对个体的工作满意度[2]、生活满意度[3]和学业满意度[4]产生积极作用。学业满意度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及结果的主观性评价,是衡量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指标,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预测学生的心理健康[5]。具有高度职业使命感的个体对要从事的职业具有正向的价值和意义感,更愿意主动增加专业学习投入[6],并且能够调适自己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表现出更强的学习适应性[7],由此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获得更高的学业满意度。基于此,提出假设1:学警的职业使命感对学业满意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以往研究发现职业使命感与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8]密切相关,生涯适应力体现了个体在生涯发展过程中面对挑战所具备的核心能力,生涯自信作为生涯适应力的重要方面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涯问题解决能力的信心及其自我效能信念[9]。研究发现职业使命感可以正向预测求职清晰度和求职效能感[10],说明具有高度职业使命感的个体更清楚并坚信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且更有信心克服在职业生涯中遭遇的威胁和挑战。基于此,提出假设2:职业使命感对生涯自信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于处于职业探索期的学警而言,职业使命感对其生涯自信具有积极影响效应,且已有研究证实对职业生涯的自信和效能感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效果[11-12],进而提升学业满意度。基于此,提出假设3:生涯自信在职业使命感和学业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职业使命感、生涯自信和学业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为公安院校完善职业使命感教育、提升学警学业满意度提供实证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课题组于2020年9—12月选取四川省某警察学院的750名学警开展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38份(98.4%)。其中男生583人(78.9%),女生155人(21.1%);年级分布上,大一学生147人(19.9%),大二学生115人(15.7%),大三学生286人(38.7%),大四学生190人(25.7%)。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参加本研究。

1.2 方法

1.2.1 基本情况调查 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调查表调查研究对象的性别、年级、学业成绩等情况,其中学业成绩根据近一个学年在班级的综合排名划分为“较好”、“中等”、“较差”3个等级。

1.2.2 职业使命感量表 本研究选用的是张春雨[13]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修订的职业使命感量表,修订后的量表包括利他贡献、导向力、意义和价值3个维度。该量表一共有11个题目,采用5点计分,得分越高表示使命感越强。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84。

1.2.3 生涯自信量表 本研究采用赵小云等[14]编制的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问卷中的生涯自信分量表,一共包括6个题目,采用5点计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涯自信感越强。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82。

1.2.4 学业满意度问卷 本研究采用王鑫强等[15]编制的学业满意度问卷。该问卷一共3个题目分别测查专业学业满意度、职业技能发展满意度、兴趣特长发展满意度3个方面,总体学业满意度采用均分。问卷采用7点计分,得分越高表示学业满意度越高。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79。

1.3 统计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描述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职业使命感、生涯自信和学业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职业使命感、生涯自信对学业满意度的影响。采用PROCESS程序、Bootstrap抽样法检验生涯自信在职业使命感和学业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

2 结 果

2.1 不同人口学特征学警职业使命感、生涯自信和学业满意度的比较

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学警在职业使命感总均分、导向力、意义和价值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不同年级学警的职业使命感及其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SD组间比较发现,在职业使命感总均分、利他贡献维度得分上,大一和大四学警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警的得分;大一学警导向力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和大四学警;在意义和价值维度得分,大一学警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警得分,大四学警显著高于大三学警得分。不同学业成绩学警的职业使命感和利他贡献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SD组间比较发现,在职业使命感总均分、意义和价值维度上,学业成绩较好和中等水平学警的得分显著高于学业成绩较差的学警得分;在利他贡献维度,学业成绩较好学警的得分显著高于学业成绩中等和较差的学警得分。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警的生涯自信得分、学业满意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对生涯自信得分的LSD组间比较发现,大一学警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学警的得分,大四学警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学警的得分;对学业满意度得分的LSD组间比较发现,大一学警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和大四学警的得分。不同学业成绩学警的生涯自信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SD组间比较发现,学业成绩较好学警的得分显著高于学业成绩中等和较差的学警得分,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学警职业使命感、生涯自信与学业满意度得分比较

表2 学警职业使命感、生涯自信与学业满意度的相关分析(r)

表3 职业使命感和生涯自信对学业满意度之间的回归分析

2.2 学警职业使命感、生涯自信与学业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学警的职业使命感得分为4.12±0.68,生涯自信得分为4.18±0.71,学业满意度得分为5.06±1.32。职业使命感、生涯自信和学业满意度分别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可以进行后面的假设检验分析。

2.3 学警职业使命感和生涯自信对学业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以学业满意度为结果变量,对职业使命感和生涯自信进行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依次将人口统计学控制变量、职业使命感、生涯自信等变量依次放入模型1至模型3的回归方程中,结果显示,职业使命感和生涯自信对学警的学业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回归系数显著,见表3。

表4 生涯自信对职业使命感和学业满意度的中介效应分析

2.4 学警生涯自信在职业使命感和学业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职业使命感、生涯自信和学业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检验生涯自信在学警的职业使命感和学业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对研究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控制性别和年级两个人口学变量,以职业使命感为自变量,以生涯自信为中介变量,以学业满意度为因变量,采用PROCESS程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中介效应值采用Bootstrap重复5000次校正,并计算95%置信区间,95%置信区间不包含0,则表明中介效应显著。如表4所示,生涯自信在职业使命感与学业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值为0.217,在总效应值中占比58.491%;直接效应在总效应值中占比41.509%。

图1 生涯自信在职业使命感和学业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模型图

3 讨 论

3.1 学警职业使命感、生涯自信和学业满意度的总体情况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学警的职业使命感、生涯自信和学业满意度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与公安招录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公安院校培养的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注重学警的理想信念教育,强调筑牢忠诚警魂,践行初心使命。因此,学警普遍具有较高的职业使命感和利他奉献精神,对从事警察职业充满向往和自信,学业满意度也较高。研究结果显示,男学警的职业使命感、生涯自信和学业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女学警。以往对普通院校大学生的职业使命感调查发现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16],王慧[17]对师范生职业使命感的调查结果发现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这可能与不同学生的职业面向不同有关。学警未来从事的是以男性居多的警察职业,警察职业的素质要求与男性的生理条件和性别角色要求更为一致。研究结果显示,学警的职业使命感和生涯自信随着年级升高总体呈现出“U”发展趋势,这可能受到学警职业心理成熟度发展的影响,随着对警察职业的逐步深入了解,学警对警察职业的热情和信心经历了理想化—现实化—理性回归的发展历程。大三大四学警的学业满意度显著低于大一,这可能是由于高年级学警经历了公安基层实习,发现了自身知识技能储备与公安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所导致。研究结果显示,学业成绩较差学警的职业使命感和生涯自信得分显著低于学业成绩较高和中等的学警得分,职业使命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6],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3.2 学警职业使命感、生涯自信和学业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结果发现,学警的职业使命感与其生涯自信和学业满意度均存在显著的正向联系,这表明学警的职业使命感越强,其生涯自信和学业满意度越高。这与以往研究[18-19]发现的一般职业使命感和学业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一致。拥有高度职业使命感的个体受到职业的强烈吸引和感召[20],职业使命感强的学警对警察职业高度认同,发自内心热爱这份职业,更可能积极主动投入学习生活,获得较高的学业满意度。以往研究发现,生涯适应力对学习投入[11]、学习成果[12]具有正向作用,对学习倦怠[21]具有负向作用。生涯自信作为生涯适应力的效能方面,表现为个体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坚持、努力、勤奋学习应对职业生涯中的挑战[22],因此可以促进个体的学习效能感和学业满意度。

3.3 生涯自信在职业使命感和学业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本研究发现,职业使命感既直接影响学业满意度,又通过生涯自信对学业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8.49%。这一结果说明职业使命感对学业满意度的正向效力部分通过生涯自信为中介来实现。生涯自信表现为个体在职业生涯中相信“我能行”[14]。根据社会认知生涯理论的观点,生涯自我效能掌管和监控着生涯认知与生涯行为的发展历程,是影响生涯目标达成的关键因素[22]。学警从入校开始就明确了未来的警察职业发展方向,按照“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的标准锤炼自我。具有高度职业使命感的学警更能体会到警察职业的内在价值和意义,坚定其从警的初心与使命。面对警察职业生涯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挑战和困境,受到职业使命感引领的学警在生涯认知方面具有解决问题的信心和担当,在生涯行为上表现为主动应变、增加学习投入,努力达成其学业和生涯发展目标,进而其学业满意度获得提升。

综上所述,学警的职业使命感、生涯自信对其学业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职业使命感可以直接影响学业满意度,也可以通过影响生涯自信而间接影响学业满意度。这启示可以通过提升职业使命感和生涯自信来提高学警的学业满意度。公安院校要进一步发挥理想信念教育对学警的领航导向作用,牢记职责使命、强化责任担当,激发学警对警察职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投入学业活动,获得学业上的收获和积极体验。

猜你喜欢
使命感学业成绩生涯
中小学教师感知使命感对践行使命感的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吐槽退役生涯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生涯教育:未来已至,未来可期
美国青年华人热议十九大:激发强烈使命感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工作使命感:一个正在复苏的研究课题*
学业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大学生上网情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