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民宗委:构建“3+”模式打通干部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

2023-05-11 08:47向明
民族大家庭 2023年2期
关键词:民族宗教全省干部

文/向明

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紧紧围绕中心任务,聚焦“走在前列”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湖北民族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推进湖北宗教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全面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推进政治机关建设走在省直部门前列),构建“3+”模式,搭建多样性、全覆盖、立体化学习大平台,实现教育培训的精准供给和多维度延伸,进一步打通全省民宗系统特别是基层民宗干部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了全省民宗系统干部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构建教育培训三种模式,让形式“活”起来

云端授课——“零障碍”。针对基层民宗干部人少面广不易集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线上线下”学习机制,灵活采取线上培训、“云端+课堂”及网络专题班等形式,以视频会议、网络直播、下发课件、“两微一端”平台信息推送等方式,不定期举办各类政策解读、案例解析、经验交流等线上线下培训活动,有效推动了教育培训的提质、扩面和增效。2022 年以来,开展线下培训班2期、机关联合支部学习26 次、线上线下培训7 场,累计培训人员10 余万人次,覆盖全省17 个市州、121个县市区(含功能区、开发区)、2 万多个社区(村)组织,2.7 万名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人员,实现了民宗系统省、市、县、乡、村五级培训全覆盖。

点餐设计——“高匹配”。课程设置注重贴近中心工作和任务需求,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真正做到对需选题、对题选师、按需下单。根据选题方向,以师资外请为主、干部内讲为辅,外请聚焦热点、高端,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授课,打开思路视野;内讲邀请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等部门负责人,讲政策、讲思路、讲举措。结合基层工作需求,组织录制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解读、涉民族宗教网络舆情处置等6 门精品课件,实现“供”与“需”精准对接,有效解决党员干部的“本领恐慌”问题。

整合资源——“优配置”。按照立足实际、区分层次、各有侧重的原则,将全省民宗系统教育培训资源全面落实到培训规划上来,聚焦到基层干部主题培训中去。配合省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办好全省统战民族宗教工作专题研讨主体班,实施主要领导政治能力提升计划,坚决守好主阵地;精心组织全省民族宗教系统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实施系统内工作人员能力素质提升计划,大力拓展培训主渠道;结合中央、省“四个会议”精神宣讲契机,大力开展送教下基层活动,指导基层举办学习辅导班、专题报告会、交流座谈会等活动,做到人员全覆盖,有效推动教育培训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扭住教育培训三条主线,让内容“实”起来

聚焦政治教育这条红线,强化党建引领。突出教育培训的政治属性,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同步设置党性教育专题,坚持把政治理论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等内容,全面纳入培训计划和总体布局,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2022 年以来,全委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抓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等内容,作为各项教育培训的重要课程,做到整体把握、系统领会、一体落实,通过邀请专家辅导学、联合支部共同学、集中研讨交流学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聚焦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重大任务这条主线,围绕“融”“化”两字做文章。将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干部学院主体班教学计划。目前,省、市、县、乡举办党政干部学习会、宣讲会、培训班1752 场次,参训人员79479 人。围绕“融”字做文章,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依托线上线下宣传阵地、能力素质培训班、实践创新基地等载体,扎实开展理论阐释、政策解读。组织开展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为主题的全省第十三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组织全省民宗工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增进“五个认同”为目标,在全省宗教界扎实开展“四史”“三爱”教育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在全省打造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宗教活动场所示范点、平安宗教活动场所创建等活动,组织开展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论文征集、理论研讨和讲经交流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扎实推进宗教中国化“湖北实践”走深走实。

邀请专家教授就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进行专题授课

聚焦提升能力素质这条实线,突出主业谋发展。聚焦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发展战略部署,深入开展干部专业化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四个会议”精神,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及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等主题,突出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先后组织开展了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内容拓展学习班、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培训班、省民族资金绩效管理培训班等,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对标对表,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找准目标定位,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上的有效举措,广大党员干部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明显增强,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专业精神进一步提升。

搭建教育培训三个平台,让效果“实”起来

搭建交流平台,注重发挥辐射效应。大力倡导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创先争优的工作作风,在教育培训活动中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强化样板引领、推介示范作用。

先后邀请武汉市民宗委分享“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经验,孝感市民宗委、枣阳市民宗局、阳新县民宗局等单位交流宗教行政执法和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工作的经验做法,通过全省教育平台加强交流、分享经验、总结工作,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不断提升全省民宗系统干部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搭建教育平台,注重发挥示范效应。按照突出主线、突出创新、突出价值的原则,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开展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利用示范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把“课堂讲”和“现场看”有机结合,进一步形成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的开放教学体系。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手段,推广武汉市江夏区试点经验,探索“互联网+民族团结·云创平台”新模式。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功能与作用,指导对恩施州博物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文化馆、武汉市西藏中学3 家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行提档升级建设,进一步彰显示范引领作用。

搭建研究平台,注重发挥引领效应。充分发挥湖北高等教育资源优势,推进构建民族宗教理论实践研究体系,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委高校工委在中南民族大学挂牌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联合武汉大学、湖北大学、三峡大学等高校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以思路创新进一步引领工作创新发展。2021 年来,先后有5 个调研课题成功转化为省级领导批示、国家部委优秀调研报告以及政策文件。2022 年立项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研究资助课题12 件、交办研究基地课题9件,汇编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文集》,积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项目列入2022 年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加强基层宗教事务治理项目列入省级社科基金专项课题项目,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民族宗教全省干部
杨宁在省民族宗教委调研时强调努力开创我省民族宗教工作新局面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跨国民族宗教因素与丝绸之路的和平共建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习仲勋的民族宗教统战思想探析
2011年全省城镇化率达45.6%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