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来凤县:以“四个三”模式书写新时代民族团结新篇章

2023-05-11 08:47姚海雪
民族大家庭 2023年2期
关键词:来凤县张富清民族团结

文/姚海雪

近年来,湖北省来凤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四个三”模式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县上下形成了各行各业齐抓共建的良好工作局面。

“三个加强”,夯实民族团结基石

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政“一把手”牵头抓总、亲自部署,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的民族团结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各乡镇和县直部门组成,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县上下各司其职,社会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切实增强抓好创建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各乡镇、单位也相应成立民族团结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创建工作汇报,专题研究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相关困难和问题,积极创造条件加以解决。县人大将创建工作列入人大代表视察重要议事日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创建工作实施监督。

加强贯彻落实。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等党的民族理论方针政策纳入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重要学习内容。制订《中共来凤县委、来凤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工作职责,将创建工作纳入对乡镇和县直单位年度考核、督查内容,确保压力责任层层上肩,常抓不懈,形成了纵向强力推进、横向协同推进、点面统筹推进、部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加强资源保障。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各计其功”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职能作用,多渠道整合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资金,多方面争取中央和省级部门的倾斜支持,汇集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围绕各族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整合部门资金,统筹安排,兼顾使用,做到资金效益最大化,为创建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在全县上下过“紧日子”“苦日子”的常态下,将创建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个突出”,凝聚民族团结合力

突出教育引导。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宣传教育引导贯穿于创建工作始终,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党校、社会主义行政学院、乡镇远程教育阵地、中小学校、村党支部、村级文化活动室等阵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召开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创建大会,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题培训班,让全县各族人民知晓创建指导思想、创建目标、创建举措,促进全县各族群众相互尊重、相互了解,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同时,依托“一街、一馆、一廊、一窗”等阵地和电视、网站、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通过专题培训班、民族大讲堂、公益性广告等形式,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宣讲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提升创建工作的影响力、覆盖面。

突出氛围营造。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乡镇、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五个维护”自觉性,营造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宗教慈善周”“民族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全面宣传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在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户外广告等宣传媒体基础上注重创新,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融入摆手舞、土家山歌、三棒鼓等民俗文化,着力提高宣传教育的影响力、覆盖面。涌现出来凤县农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来凤县民族幼儿园(民族小学)、舍米糊村、杨梅古寨景区等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进单位(集体)。

突出示范带动。坚持“突出特色、创新载体、打造亮点、示范带动”工作总基调,以积极推进国家、省、州级示范命名的培树、推荐、评定工作为依托,以打造一批创建氛围浓厚、亮点突出、成效显著的示范点为载体,逐步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创建格局。截至目前,已获得命名的国家级示范单位1 个,省级示范单位8 个,州级示范单位11 个。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注重发现和宣传群众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挖掘符合来凤特点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树立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进个人,老英雄张富清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接见;土家族女青年向辉被誉为新型职业农民优秀代表,当选为全国、省、州人大代表,参加了全国农业劳模座谈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三个坚持”,彰显民族团结创建成效

坚持与传承保护同步开展。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大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实施、民族文化挖掘传承保护等工作。近年来,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合作,积极推进来凤县红色教育中心建设项目,成功打造以张富清先进事迹展馆、三胡乡狮子桥电站、大河镇独石塘村、百福司镇高洞村为主线的“一馆三点”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其中张富清先进事迹馆入选国家文旅部“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之一;2022 年4 月,投资650 万元建设的来凤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验馆项目,着重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凤县历史文化、来凤县改革发展重要成就等元素,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展示基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平台;积极协调配合全国主流媒体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先后创作电视剧《功勋》、图书《党的好战士——张富清》、歌舞剧《老兵张富清》等一系列文艺精品。

坚持与文化繁荣同步施策。挖掘用好来凤县土家文化、土司文化、红色文化蕴含的历史、民族、精神价值,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学作品、文旅精品、文创产品。近几年来,来凤、龙山两县先后举办了湖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暨第二届“来凤·中国土家摆手舞文化旅游节”、湖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邀请中央民族歌舞团到来凤举办“金凤飞 土家情”文化慰问晚会;承办了“贺龙杯篮球赛”“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州乒乓球比赛”等大型文体活动;成功打造以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人物向勤仕、张富清为原型的南剧《拼命书记》和《初心》;编制地方教材《凤凰迷恋的地方——来凤民族常识》和民族团结进步专题片《凤鸣和谐》,发挥了典型推动、文化浸润作用。

社区“张富清先锋队”

坚持与乡风文明同步推动。以张富清精神为引领,深化全县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打造“张富清先锋队”,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红色动能。“张富清先锋队”充分整合辖区内各方力量,采取自愿报名、村(社区)审核的方式,从基层党员、退休干部、爱心人士、村(社区)“两委”成员等群体中,筛选出思想觉悟高、群众口碑好、热心公益、责任心强的先锋队队员1000余名,组成196 支“张富清先锋队”,服务范围覆盖全县所有村(社区)。每支先锋队下设应急救援、关爱帮困、文艺服务、公共事务、法治调解5 个先锋组,按照专业技能、擅长领域、兴趣爱好等将1000 余名先锋队队员划分到相应的先锋组。通过工作联动、人员联动、资源联动“三联互动”方式,高效有序组织志愿服务,打破志愿服务队伍单线联系、单线服务的瓶颈,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精准化开展。

“三个推进”,共建民族团结家园

推进跨省协作。2011 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推动龙山来凤一体化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十多年来,两县在“全域协同、全面赋能”上持续发力,积极融入省、州“十四五”发展规划,围绕渝东南、渝东北、长株潭、“宜荆荆恩”城市群和恩施州西翼、湘西州北部连片发展布局谋篇,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完善龙凤经济协作区空间布局、城镇建设、产业发展等12 个专项规划,建立完善国家、省、州、县四级联动协调推进机制,着力在乡村振兴、产业协作、要素流动、生态环境、城乡建设、疫后重振上合力攻坚、抱团发展,全面实施“龙凤一体、城乡一体”的“全域龙凤”建设蓝图。目前,两县建立完善联席会议、联合向上提请事项、联合办公等机制,指导成立协作联谊组织21 个。2022 年以来,先后围绕高铁高速配套、“十四五”规划编制、示范区提档升级等召开联席会议8 次。

推进一体发展。两县建立“产业协同、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形成相互依托、相互借力、相互融合产业发展布局,共建百合、藤茶等特色产业基地108.3 万亩,打造“来凤藤茶”“龙山萝卜”“里耶脐橙”等国家地理标志品牌12 个,培育年销售收入过5000 万元的市场主体19 家,招引入驻工业企业94 家。按照“千年秦城、武陵佛地、酉水双城、艺术土家”品牌定位,建立完善“品牌共创、市场共建、信息互通、游客互送、利益共享”区域旅游合作交流机制,大力实施旅游资源综合配套建设,规划建成4A 级景区3 家、3A 级景区6 家。充分挖掘整合湘鄂川(渝)黔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资源,全面用好张富清党史学习教育“活教材”,创新推出张富清“一馆三点”、茨岩塘边区红色旅游线路,全力打造全国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2022 年,两县累计接待游客502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 亿元。

推进共建共享。两县共建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全面梳理事项清单、制定办理流程,创新实施“标准统一、相互授权、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的“跨省通办”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两地企业和群众办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和“就近一次办成”。截至目前,来凤县31 家单位1300 余项事项和龙山县23 家单位596 项事项可实现异地互办;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成立金融生态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金融联席会议制度,联合争取国家和省、州财税金融部门支持,开发多样化金融产品,在全国发行首张以城市命名的龙凤金融IC 卡;探索实施龙凤示范区“金融信息”共享,统一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采取交叉授信方式推动实现跨省信贷、公积金购房一体化;指导金融机构推行汇兑存单、银行借记卡、资金汇划同城办理,实现“支付同城化,结算低成本”。

猜你喜欢
来凤县张富清民族团结
张富清:初心不渝,老兵本色
民族团结之歌
张富清:深藏功名 初心不改
虔诚描绘精神的富足——《张富清传》读后
旧皮箱里的秘密——张富清老爷爷的故事
来凤县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凤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现状与对策
携手创新探索纳税服务新路径——以来凤县国地税合作为例
万紫千红花满园---记奋进中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民族幼儿园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