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画图册牵出扬州八怪交游往事

2023-05-12 01:56徐小虎朱聿婧
中国收藏 2023年5期
关键词:芝兰高翔金农

徐小虎 朱聿婧

自明代中叶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学者、文人、画家、手工业者、遗民、士绅、权贵等汇集扬州,为这座文化古城注入了新的价值观与思想活力。

他们中有很多人喜欢从事书画、制墨、刻书、造园等活动,同时也是燕集诗会中的风骚文人,促进了扬州的社交与文化活动,使得扬州成为文人学士及游宦们向往之所。扬州也随之成为这一时期文人精英云集与高度流动性的城市。

第一開 高凤翰《墨荷图》

第二开 高翔《墨茄图》

“ 扬州八怪”则是其中不得不提的一群人。上海博物馆藏有一套郑燮等人的杂画图册,比较有趣地展示了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文人画风和交游关系。我们可以以这件作品为切口,窥探“扬州八怪”的人物联系、绘画风格、技法来源,进而展示“扬州八怪”所代表的清代文人画坛。

此杂画图册十二开,设色,材质有纸本、绢本等,形制大小也不统一,为后人收拾拼配而成,包括了高凤翰、高翔、郑燮、金农、李鱓、汪士慎、闵贞等人的作品,各页画花卉都是各家比较成熟的作品,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扬州八怪”的艺术面貌。

“八怪”各显其能

画册第一开为高凤翰所作《墨荷图》,画中右侧中部有题识“老埠”,钤白文印“老阜”。

高凤翰曾因被牵连入狱,使右臂致残,此后客居扬州,改用左手作画,更号“后尚左生”“丁卯残人”。其人擅画花鸟,如这幅《墨荷图》,画面气息娟秀、笔酣墨饱,干湿兼用,以大写意写莲叶、莲茎、莲蓬,率意却不失娟秀;同时以浓墨勾勒卷起的荷叶及其叶脉、远处的莲茎,淡墨写下垂的荷叶与莲蓬,颇见精神。画面整体构图简洁凝练,所绘荷花古拙天真、不拘成法,却又不失清新俊逸之感,充分体现出高凤翰花鸟画构图饱满的特点及喜好小景的绘画风格。

第二开为高翔作《墨茄图》,右侧有题识“紫色初摘露,僧吻欲流涎”,钤白文印“山林外臣”。高翔与胶州高凤翰、天台潘西凤、江阴沈凤齐名,合称“四凤”,为石涛关门弟子。但其绘画虽师法石涛却不落窠臼,取法自然又超然物外,具有创新精神。这幅《墨茄图》风格清秀简静,整体用笔洗练,寥寥几笔勾勒出茄子的轮廓、枝茎;笔法娴熟,浓墨得当,茄子及枝干用淡墨勾润,叶子以粗笔点染,浓淡交错,不似平日用墨“ 枯淡”之风,显露出茄子的可爱,体现出高翔用笔简洁的风格特点。

李鱓《秋葵图》

李鱓《芝兰图》

画册中第三开、第五开、第十开均为李鱓所绘花卉。李鱓早年进宫学习工笔着色花卉,揣摩各家后形成自己风格。第三开《秋葵图》右上角有题识“ 李鱓写”,钤白文印“宗杨”。画作中李鱓在用笔上充分发挥了徐渭、朱耷放纵驰骋的笔墨写意特色,通过阔笔放纵的大写意,使得画面奔放酣畅。其在绘画中十分重视设色和水墨结合的表现方法,以彩作水墨花卉图,用淡红勾勒花柱、湖蓝描勒秋葵花丝,体现了其继承明代孙隆和清初恽寿平以彩作画的传统;同时以墨笔为骨,花叶放笔写意,墨色渲染富有变化,用笔酣畅、泼墨淋漓。在墨笔与设色作用下,生机勃勃的秋葵跃然纸上,不拘形似间得天趣。

第五开《芝兰图》左侧绘有兰花,右侧底部绘有灵芝,左下题识:“芝兰本是吾家种,奕祀晶英原泽存。不比王郎思袅娜,只栽姚叶与桃根。辛亥冬,李鱓。”钤白文印“李鱓”。

《芝兰图》表现方法与上图秋葵类似,采用设色与水墨结合的方式,构图简单、直抒胸臆,用色素朴却富有变化,有古拙天真之感。其中兰花设色丰富,枝干用笔勾勒、花叶晕染而成;右下灵芝以粗笔勾勒,点苔、皴法潦草写意,不拘一格。于画面左下书法题识为李鱓画作一大特色。

第十开 李鱓《水仙图》

李鱓离京南还至扬州后,接触到石涛破笔写意的绘画风格,绘画风格为之一变,采用泼墨破笔作画,第十开《水仙图》即为代表。画作采用粗笔写意,画幅中水仙花叶及根部占据画面大部,右侧有题识“同是蒜也,有雅俗之分焉。李鱓”,钤白文印“宗杨”。整幅作品采用“没骨法”,笔法温润,以浓墨写水仙枝叶,以淡笔勾勒花朵,而花蕊又以浓墨复勾,使作品用墨浓淡相宜,风格一新。而他轻重缓寄兼用,笔墨虚实相生,干湿互用,放笔写意,不拘法度,使满纸水墨增添酣畅淋漓之感。同时搭配右下书法题跋,形成“水墨融成奇趣”的风格。

第四开郑燮《墨兰图》,兰叶占据画幅右侧大部,无题识,右下钤白文印“郑兰”。郑板桥生性嗜爱兰竹,在兰竹石间寄托自己的某种情感。如这幅《墨兰图》,构图极简却风骨韵味皆存,用笔直来直去,挺拔有力,一如其刚劲的性格。该图用墨浓淡相间,其叶焦墨挥毫,其花淡墨点染,以草书之中竖长撇法写兰,兰叶在他的笔下多而不乱,有清秀傲骨之气。用墨之浓淡表现主次关系,兰叶长短肥瘦皆一气呵成挥毫而成,足见画家功力。

第六开罗聘《芝兰图》,画面设色丰富,芝兰占据画面中央,左上角有题识“梦回天使三更月,香在离骚一卷中。遁夫”,钤朱文印“聘”、 白文印“指爪甲画”。罗聘师从金农,遵循简约古拙的画风。所绘芝兰设色清丽,用色丰富,以淡墨染出兰芝之形,点苔肆意挥洒,疏密、浓淡得当,独有神韵。罗聘也擅长捕捉事物瞬间感受,如画中兰叶漫长,以简练朴拙的线条呈现出一种随风飘逸的动感,天然之趣盎然,古拙秀逸,可以看出其吸收了石涛恣意奔放的画风。整幅画面和谐生动,写意高远。

第四开 郑燮《墨兰图》

第六开 罗聘《芝兰图》

第七开 金农《水仙图》

第七开金农《水仙图》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画面中下方泼墨绘水仙奇石,上方大部有题跋:“九十三茎画谱残,赵王孙去兴都阑。冷香久少人收拾,木石心肠方许看。此予客阳城时题水仙绝句也。晨盥对花迻录之,来日还湖上矣。水仙祠畔当再赋薄冰残血之什以寄寒人。寿门呵冻疾书,观者颇以杨风子目我也。”钤朱文印“寿门”。

《水仙图》构图富有金石趣味,花叶肥厚,以墨染之,不循边框,不羁风流。花蕊潦草写意,生动率真;旁石以泼墨行笔,淡墨孕润,浓墨点缀。

金农以书入画,注重诗书画印结合,源于金农认为“ 题画之诗,全要逸趣横生”,画以有题而名贵,诗亦因画而妙趣十足。在形式上,他题诗跋文经营布局灵活多变,如《水仙图》中字画夹杂,行款活泼自由,大小、方圆、疏密互用,长短参差,灵动别致。

第八开、第十二开皆为黄慎所绘,分别为《梨花图》《月季图》。《梨花图》构图荒率、气象雄伟,左侧有题识:“名园深锁丽长空,映映摇扉一万丛。总使梅花开似雪,却输球雪打和风。雍正九年春三月,写于广陵美成堂。”钤白文印“ 苍玉洞人”。此图也是一幅诗书画印集合的作品,梨花从画面右侧横出,占据整幅画面中央位置,用笔变化多端,中锋、侧锋兼有,枝干用墨浓淡相错,具有质感。同时花卉用色古典雅致,吸引眼球,并且注重花卉神态刻画,显得梨花娇俏可爱,以草书笔法入画,笔线圆浑饱满。

第八开 黄慎《梨花图》

第十二开 黄慎《月季图》

《月季图》墨色华滋,用色古朴,左下题识:“一番花信一番新,半属东风半属尘。唯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钤白文印“黄慎”、 朱文印“恭寿”。画中所画月季从左侧斜插而出,倒悬其上,枝干用墨浓淡相间,粗笔写意;花朵设色,以淡墨勾勒,捕捉花卉瞬间形象,呈现出月季含苞欲放的姿态,富有生气。枝干、花萼、花瓣描摹肆意挥就,杂而不乱,意蕴雄伟。

第九开汪士慎《墨梅图》,所绘梅花密蕊繁枝,瘦劲姿媚。右侧题识“ 晓日檐冰豁,东风水墨香。华光圈处动,苔色点来苍。向月横孤竹,题诗写二王。高悬名士屋,幽赏叹清狂。为授衣写梅作。”钤朱文印“ 近人父印”。此墨梅图,画法以挥写为主,极少皴擦,水墨交映,笔意幽秀,气清而神腴,墨淡而趣逸,风神俱足。无论在行枝、布干、点萼、生花,还是主从、疏密、虚实等方面,自有章法。又见画中题诗,可见其书法别具风神,左盲生善隶、行,能以八分糅于行楷。

第十一开闵贞《墨兰图》,题识“正斋”,钤白文印“闵氏正斋”、 朱文印“青桥”。此幅墨兰图与前郑燮所绘兰花呈现挺直有力之姿有大不同,他運用粗笔写意,笔墨纵放,消散磊落,颇得泼墨之法,兰花用墨浓淡交错,用笔恣肆迅疾,寄巧于拙,呈现兰叶神韵多姿之态。

思想朴素亲民

作为乾嘉年间活跃在扬州画坛的一群佼佼者,“ 扬州八怪”因画风相近而被视为一个群体,又因与正统画家有所不同的绘画风格、与时俗相背的思想行为,而被人目之为“怪”。

从上述十二开绘画作品中不难看出,虽然他们所绘题材各异、用笔技法不一,但共通的是怪味异趣的绘画取向以及表现出来的朴素平民主义思想,这也是他们被称为一个群体的重要原因。

就绘画取材而言,“八怪”偏重花鸟画,所作花卉不计其数,在此次杂画图册中就有所展现,十二幅作品几乎都是花卉图,这与清代绘画取材变迁与18世纪扬州审美好尚演变有关。清代花鸟,雍正以前与山水并盛,乾隆以来,“则花鸟画之盛几欲掩山水而上之”,扬州市民对花鸟情有独钟,催生出“金脸,银花卉,要讨饭,画山水”的现象,“八怪”们为了生存不得不适应这一潮流,而他们在绘画领域的声望反过来又影响了清代画风,使花鸟画远胜于山水画。同时花卉的运用也反映出“八怪”的审美意趣以关注现实、关心世俗为主,花鸟鱼虫、蔬菜花果,无不散发着世俗的韵味,体现着劳动者的生活,而他们在对表象事物进行描绘的同时,也注重挖掘绘画对象的精神内涵,他们以荆棘喻小人、以果菜喻索税,使绘画作品更具深度。

第九开 汪士慎《墨梅图》

第十一开 闵贞《墨兰图》

在绘画技法方面,从十二开作品中也能看出“八怪”作品具有的共同点——阔笔写意,如高凤翰的《墨荷图》、李鱓的《秋葵图》、罗聘的《芝兰图》等,不论是大写意还是小写意,均注重“意”对画作的主导作用,金农“以意为之”,黄慎“写意不写形”,汪士慎“偶然发兴以意造”……凡此种种,都反映出他们强调自我的绘画思想,体现在形式上,即通过笔墨挥毫,以纵逸墨韵彰显真情,郑燮评黄慎画中笔墨“画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完美体现了这点。

找到心之归处

那么,“扬州八怪”这种相近的画风又是如何形成的?或许从他们的交际关系中能够得到答案。“八怪”群体并非是一个松散的、陌生的关系,相反,在他们内部有着广泛的联系,如李鱓与郑燮是桑梓之交,金农与罗聘是师徒传承。他们以书画为媒,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朋友圈”,聚会赏画、切磋技艺在他们中间是平常之事。李鱓、郑板桥与顾于观被当时的人称为“楚阳三高”,二人相互题诗也是常事,如雍正九年,李鱓为郑板桥书写横额《适我居》;又如金农与罗聘为师徒,在画技上对其多有指点,乾隆二十一年,金农作《致罗聘》二札,指导罗聘画艺,其用书法作白描水仙的风格也影响罗聘。再如汪士慎参加“邗江诗社”,与金农、高翔等唱和,由于与高翔同喜梅花,且年龄相仿,二人也时常交流画技,形成不用的绘画风格:汪士慎画梅善用淡墨画梅花梅枝,焦墨点苔,梅花独有生机。高翔则偏爱疏瘦清梅,画梅有“露冷风情”之慨。

同时,“八怪”中多人也對石涛甚为推崇。如高翔即为石涛关门弟子;李鱓客居扬州以后,接触到石涛泼墨破笔的写意花鸟,又以破笔泼墨作画;郑燮画法取法石涛等等,不一而足。可见,相同的审美取向使得“八怪”成员更加走近,交流画法,反向促使他们形成紧密交流圈。而李鱓、郑燮、李方膺等宦海沉浮,仕途不得意;金农、汪士慎、髙翔本身即为“有所不为”的狂狷者,旨在通过书画实现人生理想。当他们聚集一处、切磋交流画艺时,相似的思想理念使他们产生相近的画风,反传统而主张标新立异,运用写意技法,在纵横淋漓的创作中,找到自己的心之归处。

猜你喜欢
芝兰高翔金农
Scaled Preconditioned Splitting Iterative Methods for Solving a Class of Complex Symmetric Linear Systems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印象派画家」金农
《芝兰书画长卷》
12316金农热线助力“星火燎原”计划
花山我的故乡
金农热线为农日夜守候
辽宁12316金农热线的远景规划
Research survey and review of the effect of Compound Danshen Dripping Pills on the uric acid metabolism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