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 文献计量分析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现状与展望

2023-05-12 06:40袁子馨王玲娟颜玄洲
河北农业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发文培育农民

袁子馨,王玲娟,颜玄洲

(1.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2020 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工作重点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是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关键举措。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的践行者,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导力量,造就一批具备技术、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要求。从2005 年农业部首次提出“职业农民”到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6 年《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 年)》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和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带动能力[2];2017 年《“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化建设”三大重点工程建设[3];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充分利用农广校、农科研所、农高校、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资源,快速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体系[4]。近年来许多学者也持续关注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利用Citespace 文献计量工具对2006~2021 年有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发文量、发文机构、发文作者等信息进行计量分析,归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从量化的角度分析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旨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运用CNKI 数据库中的高级检索功能,检索主题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检索范围为“核心期刊”“CSSCI”“CSCD”,检索方式为精确检索,检索日期为2006 年1 月1 日至2021 年8 月8 日,剔除重复文献、非学术性文献,以Refworks 格式导出数据,最终得到有效文献共计464 篇,检索结果包括作者、题目、摘要、关键词、期刊来源、发表时间。

1.2 研究方法

1.2.1 可视化分析 运用CiteSpace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5],重点分析时区分布、关键词中介中心性、核心作者群等,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关研究领域的演化路径和研究拐点,梳理其研究发展脉络。

1.2.2 计算公式 根据普莱斯定律,确定核心作者(研究机构、研究热点)发文篇数以及最低发文数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M 为核心作者(研究机构、研究热点)最低发文数量(篇),NMax为核心作者(研究机构、研究热点)最高发文数量(篇)。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研究基本情况

2.1.1 年度发文量 对2006~2021 年464 篇文献进行统计,结果(图1)显示,年度发文量呈现“初级发展期 (2006~2011 年) —快速发展期 (2012~2014 年)—稳定增长期(2015~2020 年)”发展趋势,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图1 2006~2021 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关研究的发文量Fig.1 Number of publications on research relat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new vocational farmers from 2006 to 2021

2.1.1.1 初级发展期。有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文献最早出现在2006 年,2006~2011 年处于研究初级阶段,发文量为2~7 篇,年均发文量为5.7 篇,发文量少而稳定。

2.1.1.2 快速发展期。2012~2014 年有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文献数量快速增长,发文量为9~47 篇,年均发文量为26.7 篇,发文量多且内容丰富。

2.1.1.3 稳定增长期。2015~2020 年有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文献数量稳定,发文量为51~55 篇,年均发文量为53 篇,发文量趋于稳定。

2.1.2 文献作者

2.1.2.1 作者较多,但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464 篇文献共有325 位作者,平均发文量为1.5 篇,其中被引频次最多的文献是《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回顾与展望》[6]。计算核心作者最低发文数量M=4,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关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共有13 位,发表文献共计108 篇,占发文总量的23.28%,低于50%,说明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较多,但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

2.1.2.2 作者间缺乏交流与合作。运用Citespace 图谱对“新型职业农业培育”发文作者之间的交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网络节点数量N=325,网络连线数量E=151,网络密度Density=0.002 9,呈现整体分散、部分聚集的特征,缺乏完整的网络体系,作者间缺乏交流与合作。

2.1.3 研究机构

2.1.3.1 研究机构分散。对发文量TOP10 的研究机构进行分析,结果(表1)显示,从事有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研究的机构共有266 个,其中,江苏理工学院的发文量为24 篇,占比为5.2%,居第1 位;南昌大学的发文量为17 篇,占比为3.7%,居第2 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发文量均为7篇,占比为1.5%,居第3 位;其他机构的发文量占比为0.6%~1.3%。说明发文机构较分散,尚未形成稳定的发文机构群体。

表1 2006~2021 年发文量TOP10 的研究机构Table 1 Research institutions with the top 10 publications from 2006 to 2021

2.1.3.2 研究机构类别明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关研究机构共计226 个,可其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以江苏理工学院和南昌大学为代表的高校类,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生物机电学院为代表的职业院校,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代表的地方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2.2 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

2.2.1 研究热点主题分析 研究热点一般表现为相关研究成果大量涌现,文献的关键词是论文主体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因此通过对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词频分析,可以探索和确定该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8]。

2.2.1.1 关键词共现分析。将阈值设置为Top50,采用Citespace 中的寻径剪切算法对关键词图谱进行绘制,结果(图2)显示,共产生节点714个,连线2 129条,密度0.008 4。节点表示对应的关键词,节点越大,说明关键词共线频率越高,中心性越高,在该研究领域越重要;连线越粗,表示两节点间关系越紧密,研究内容越相近。对关键词出现频次TOP10 进行统计,结果(表2) 显示,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中介中心性分别为1.57、0.15、0.12,在该领域的影响程度居前3 位;其他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为0.11~0.02,均>0.01,说明这些关键词都是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

图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Fig.2 Keywords co-occurrence network graph of new vocational cultivation

表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高频关键词TOP10Table 2 Top 10 high-frequency keywords for cultivating new vocational farmers

2.2.1.2 关键词聚类分析。为进一步探究各研究主题结构的内部联系,将关键词进行聚类,结果(图3)显示,得到“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职业教育”“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对策”“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农民教育”“路径”“培养”“政策变迁”13 个关键词,其中“新型职业农民”聚类文献数量为99 篇,居第1 位;“新型农民”和“农村职业教育”聚类文献数分别为37 篇和35 篇,分别居第2 位和第3 位。

图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图Fig.3 Keyword clustering diagram of literature related to cultivation of new vocational farmers

2.2.1.3 研究热点的具体表现。结合不同聚类所含的关键词组合及关键词词频,发现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4 个方面。

(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功能定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人才振兴所起的作用尤为突出,人才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乡村振兴的前提是人才振兴。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村的中坚力量,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意味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进一步推进。目前,学术界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功能定位也有不同见解。王瑜等[9]认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中央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是巩固脱贫成果、进行相对贫困治理的有力手段;刘琦[10]认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农业现代化要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现代职业的属性也要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赵雨等[11]认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化解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危机,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的重大工程;沈红梅等[12]、许浩[13]认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必然要求,是破解现代农业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是科技兴农战略的人力资源保障,是应对现代农业发展特点的迫切需要。

(2)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由职业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构成的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其中职业教育培训处于这一体系的核心地位,职业教育的培训主体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决定性力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主要包括农业院校、职教集团、地方政府3 类,农业院校是由农业教育人才遵循专业教学规律、以培养农业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教育机构,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中坚力量,但目前其应有作用还未被充分发挥(短期培训和远程教育)[14]。职教集团是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相关的行业企业、培训机构、农业科学院所等多方参与,以加强校企合作,构建中国现代农业职教体系为目的的非独立法人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参与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产教融合,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15]。地方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供给者、教育资源的整合者、培育质量的监督者[16]。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参与是培育工作有序进行的保障,其对职业农民培育提供的政策措施、优惠机制有助于加快农业生产进程,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17]。

(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事业虽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现实中仍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5 个方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如相关法律制度规范的缺失,多元管理部门间统筹协作不充分,以及培育扶持政策激励性较弱等[18];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精准培养效能不足,内容针对性不强,匹配度不高,大多培训以理论知识为主,停留在传统农业生产培训方面,培训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没有形成完整详细、因地制宜的培训体系[19,20];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分散,缺乏统筹,主要原因包括各主体间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和资源共享体系,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导致培训质量低下[21,22];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职业规划、职业吸引力和职业认同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23,24];相关外部社会环境的制度机制约束,土地流转困境导致规模经营受限,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人才短缺,社会化服务落后导致优秀人才外流[25]。

据此,提出以下主要对策: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建设的科学性,建立健全法律保障机制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援助机制[26];开展精准培育,遴选重点培育对象,以需求为导向,科学确定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模式[27];建立地方政府统筹协调、其他各部门分工协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用系统论思维整合农民培训的各项资源,发挥各培训主体的优势,提高培训水平[28];完善农民内生动力机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致富内在活力,通过扶贫与扶志并行,利用新媒体等手段,增强农民致富信心[29];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搭建土地流转平台等。

(4)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国外经验。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尤其重视农民职业教育,在培育职业农民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为我国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启示。美国、韩国、加拿大通过立法确定职业农民的教育地位,建立了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落实了职业农民教育政策,保障了农民职业教育权利[30];德国、爱尔兰、丹麦通过建立农民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将农业生产经营与接受农业教育程度相挂钩,只有通过考试取得证书才能享受国家优惠补贴[31];法国、日本构建了完善的农业教育体系,层次多样,服务对象广泛,动员各种力量参与农民培训,培养不同层次的农业人才[32];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实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培训观念、手段、内容和教学模式上不断创新,从而实现高质量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教育[30]。

2.2.2 演进趋势 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的时区图谱进行绘制,结果(图4)显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经历了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职业教育等宏观研究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困境、启示等微观研究,再到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不同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发展,这一演进过程与我国的农村发展政策变迁基本吻合。由于时区图谱不能将某些突显性强但词频低的热点关键词显现出来,因此需要对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结果(表3)显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划分为探索启蒙期、发展壮大期、创新突破期3 个阶段。

图4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热点时区图谱Fig.4 Time zone map of hot spots in cultivation of new vocational farmers

表3 有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文献的Top10 突现词Table 3 Top10 highlights of literature on cultivation of new vocational farmers

2.2.2.1 第1 阶段(2006~2012 年):探索启蒙期。2005 年《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培养职业农民的概念,同年中国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发展报告中指出了农村职业技术培训的原则,强调了培育的重点;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并要求采用全新的划分标准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分类,至此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要求得以明确。此后有学者开始涉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领域,绕农村经济发展政策,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特点、培育意义、培育原则、培育体系构建、农村职业教育的新要求等宏观方面进行了探索。此阶段研究成果产出平稳,处于萌芽阶段。

2.2.2.2 第2 阶段 (2013~2015 年):发展壮大期。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并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标志着我国农民开始由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为此后的农民教育培训指明了方向和目标[30]。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决“未来谁种地”这一问题,不仅是中央政府的重点工作内容,也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内容,更多学者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从宏观转向微观,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深入探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影响因素及路径,并提出针对性的、有实际意义的对策建议。

2.2.2.3 第3 阶段 (2016 年至今):创新突破期。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育发展规划,形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工业的主导力量,同时建立健全职业农民扶持力度,鼓励实行职业农民养老保险,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政策倾斜,加大了相应的资金支持。此阶段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等一系列国家重点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开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新型职业农民在其中贡献了重要力量。在继续深入推动脱贫攻坚,解决“三农”问题的背景下,对新型职业农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也必须针对不同政策背景进行创新与改进,建立多元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让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

3 结论与展望

3.1 主要结论

通过对中文核心期刊、CSSCI 和CSCD 期刊上收录的有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的464 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

(1) 发文量呈现“初级发展期 (2006~2011 年)—快速发展期(2012~2014 年)—稳定发展期(2015~2020 年)”特征,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作者较多,但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且作者间缺乏交流与合作;研究机构分散,且研究机构类别差异明显。

(2)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功能定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国外经验4 个方面。

(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历程为“探索启蒙期—发展壮大期—创新突破期”。

3.2 展望

3.2.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研究 在乡村振兴战略、十四五规划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已成为焦点。但如何在特殊政策背景下,从教育层次、教育对象、教育主体、教育方式等多方面构建完整成熟的培育体系,推动农业农村新发展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3.2.2 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化、现代化培育 在“互联网+”“农村电商”“数字农业”“数字农村”发展的大环境下,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手段、多媒体方式开展专业教育活动,紧跟时代背景,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将现场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把多元化知识融入教学内容当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猜你喜欢
发文培育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以牙还牙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