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共青团服务青年创新创效调研报告

2023-05-15 10:22团中央委员会企业工作专门委员会
中国共青团 2023年8期
关键词:创效团组织共青团

团中央委员会企业工作专门委员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了解企业共青团服务青年创新创效工作现状和经验做法,对于更好发挥企业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引领职业青年投身企业高质量发展,既有其理论价值,更具有实践意义。团中央委员会企业专委会围绕“企业共青团服务青年创新创效”这一主题,开展深入广泛调研,以90025份40岁以下企业青年填写的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结合走访企业、座谈交流和文献查阅,梳理形成调研报告。

一、企业共青团服务青年创新创效现状

(一)从整体工作看共青团服务青年创新创效情况

一是企业团组织对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重视程度得到青年普遍认可。总体上,企业团组织针对创新创效开展了扎实工作,得到了青年认可。调查中,59.43%的受访者认为“所在企业团组织非常重视青年创新创效活动”,26.99%认为“比较重视”,仅有1.52%认为“一点也不重视”。对于“是否了解企业团组织在青年创新创效方面的具体做法”这一问题,34.69%的受访者选择“非常了解”,35.56%选择“比较了解”。

二是共青团品牌创新创效活动形成了一定影响。部分共青团工作品牌已成为开展青年创新创效工作的重要抓手。在青年对企业创新创效活动的评价中,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59.18%)、岗位创新创效大赛(57.2%)、青工“五小”活动(47.83%)位居前3;“创青春”系列活动、“振兴杯”创新创效竞赛,占比分别达到45.31%和36.85%;其他一些科研学术交流活动占比37.92%。

三是企业团组织努力履行服务青年创新创效工作责任。在参加企业创新创效活动的途径上,62.45%的受访者选择通过共青团组织参加,位居第1;其他途径主要包括“专题培训”(45.59%)、“继续教育”(39.18%)和“企业其他部门”(31.41%)等。在接受创新创效指导方面,87.74%的受访者表示曾接受过企业团组织在青年创新创效方面的指导帮助。

(二)从青年意识看共青团服务青年创新创效情况

一是青年对于提升创新创效能力比较渴望,在认知上较为务实。在对创新概念的认知上,受访者选择排名前3的分别是“对技术知识特有的改进”(38.56%)、“独特的想法”(23%)、“科研结果”(20.18%),反映出青年在意识上对创新工作的认知较为贴近企业和工作实际,更加倾向于创新的实际成果成效。

二是青年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的创新思维还比较保守。受环境氛围、成长经历等因素影响,青年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思维往往还受到桎梏。在“遇到问题时更愿意尋求的初步解决方法”上,49.72%的受访者选择“向有经验的老员工请教”,30.92%选择“从专业的工具书中查找”,仅有11.73%选择“提出一些独创性的办法”。73.04%的受访者“有过参加青年创新创效的想法”,但仍有高达26.96%的受访者“没有想法”。

三是企业共青团开展创新创效工作获得青年强烈支持。青年对企业团组织开展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态度方面,57.35%表示“非常支持”,33.79%表示“支持”。对于企业团组织服务青年创新创效的看法,69.3%认为“很有必要,是推动企业发展和实现青年个人成才的重要途径”,20.11%认为“有必要,是青年实现个人成才的有效途径,但对企业发展没有实际意义”,仅有1.68%认为“没必要”,反映出青年已经充分认识到创新创效工作对自身成长的促进作用。

(三)从青年创新能力看共青团服务青年创新创效情况

一是青年创新创效能力提升能够紧跟企业需要。部分企业将青年人才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建机制、定措施、出实招,提升青年创新能力素质。例如,中芯国际推进青年创新人才“3+1”培养工程、北汽共青团组织“青年创客”。

二是青年在创新创效工作中尚未充分发挥主力作用。部分企业为青年创新创效搭台铺路。例如,大庆油田依托重大科技专项“大庆油气持续有效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铺设专项攻关青年创新人才“绿色通道”,并配备院士领衔“高层次”资源。但总体上,各个企业在推动青年担纲主力方面仍较为保守,调研发现,主持过各类项目课题的受访者仅为4.71%,担任项目骨干的仅占14.9%。52.17%的受访者在项目课题中主要起到配合协助作用,仍有28.22%的受访者从未参加过项目课题。

三是制约青年创新创效能力发挥的因素较为突出。部分企业团组织做了积极探索,例如,航天科工团委开展青年“双创”孵化训练营、中交集团团委举办“科技照亮青春梦想”青年创新创效周活动、航空工业团委举办“青创未来”青年创新创效大赛等,都取得了良好反响。但是,受到非科技创新主管部门的限制,企业团组织在争取支持、搭建平台、完善制度等方面难以发挥主导作用,难以形成对青年全面有效的覆盖。14.95%的受访者表示“从未参加过创新创效活动”,48.64%的受访者感觉“自身能力在创新创效工作中未得到充分发挥”。

在制约青年创新创效能力的因素中,主要包括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政策环境不够完善、经营管理不够到位、发展战略不够清晰等问题。在面对“影响自身创新创效能力发挥的主要因素”时,21.54%选择“课题项目的选择方向不科学”,19.1%选择“工作协同协作不够”,14.76%选择“受管理体制机制制约”,12.28%选择“目前工作岗位和个人兴趣不一致”。

(四)从质效上看共青团服务青年创新创效情况

一是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企业共青团将“号手岗队”等青字号活动进一步向创新创效工作聚焦。50.12%的受访者认为“青年创新创效成果对企业生产、管理、经营起到较大的帮助”,32.76%认为“有帮助”。在青年创新创效活动能够为企业带来的优势方面,青年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企业凝聚力、企业效益方面的作用感受最为强烈,分别占76.7%、66.07%、58.06%。

二是青年创新创效成果能够得到充分展现。各级团组织、青联、青科协推动青年创新创效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和“大市场”。“创青春”系列活动、“振兴杯”创新创效竞赛中涌现出一批科技含量高、前瞻性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项目,特别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生物医药、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空天科技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企业共青团传统品牌工作也展现出旺盛生命力,在团组织开展的青年创新创效工作活动影响力和成效方面,合理化建议(71.14%)、项目师带徒(53.2%)、QC攻关(50.03%)等位居前3;技能比武(48.74%)、技术改造(41.63%)、“五小”成果(38.12%)等工作也扎实推进。

三是对待青年创新创效价值和功效的评估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青年群体在创新创效过程中需要被肯定认可,希望通过创新创效体现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50.75%的受访者认为企业“总是能够较好地评估青年创新思想的价值和功效”,33.76%认为企业“偶尔能够较好地评估青年创新思想的价值和功效”,说明企业还需要加强对青年创新思维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引导。

(五)从政策制度上看共青团服务青年创新创效情况

一是对青年创新创效的政策支持得到青年拥护。近年来,企业团组织在活动开展、资金扶持、阵地建设等方面探索建立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措施。86.65%的受访者表示“企业已经建立起健全的青年创新创效机制”。关于单位对开展青年创新创效工作和活动支持程度,50.16%认为“支持到位”,31.88%认为“支持较好”。

二是团组织在保障青年创新创效工作上给予经费支持。企业团组织积极争取创新创效基金和活动经费、打造青年创新创效阵地。企业设立青年创新创效基金方面,共青团能够参与的鼓励性基金(51.1%)、社会生活基金(50.42%)分别排第1和第3位,与由科技、人事部门主导的科研基金(47.83%)、培训基金(50.74%)没有明显差距。

三是团组织通过自身工作为青年创新创效提供有效制度保证措施。近年来,企业团组织在典型选树、阵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创效工作的政策措施保障。一批个人和团队创新创效典型在青年五四奖章、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团内评先选优项目中涌现,辐射带动更多青年投身万众创新大潮。85.67%的受访者反映“企业团组织树立过青年创新创效的典型”。在阵地建设方面,除工会主导建设的创新创效工作室(54.99%)外,青年文明号(52.55%)、青年之家(45.4%)、创新创效小组(36.8%)均为团组织建立,“青”字号“元老”全面融入青年创新创效活动。

二、应对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客观存在的五个方面现实挑战

一是企业对青年创新人才需求不断提升。二是共青团职能定位和资源统筹影响服务青年创新创效的作用发挥。三是共青团对外协同机制不够健全。四是一定程度受到经费制约。五是青年对于创新创效的诉求呈现多元化。

(二)共青团自身存在的六个方面问题

一是需要增强抓青年创新创效工作的主动性。二是需要进一步强化青年创新思想引领工作。三是需要加强创新创效成果应用力度。四是需要丰富创新活动载体。五是需要采取具体措施帮助青年创新人才成长。六是需要强化精准服务青年创新创效难点的意识和能力。

三、加强共青团服务青年创新创效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思想引领,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勉励和支持青年“勇于创新创造”,企业团组织要担负起当好青年引路人的责任,引领青年全面解放思想,担起创新责任,树牢创新意识,积极投身创新创效的第一线和最前沿。一是在树牢创新意识上下功夫。要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和联系服务,引导青年自觉增强创新思维意识,丰富创新思维方式,提升创新思维能力;要把握各级“青马工程”蓬勃开展的有利契机,着力在科技创新领域选树培养一批骨干力量,发挥青马学员“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作用。二是在培育创新精神上下功夫。要用好青年大学习、“青年论坛”等载体,引导青年深刻理解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作用,培育青年践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要将培育青年创新精神作为“青年素养提升工程”的重要方向,引领青年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探月精神等国企先进精神丰富内涵中感悟初心使命。三是在营造创新氛围上下功夫。要发挥团组织对创新风气的引导作用,着力打造“青链完备、青味浓厚、新业新人”的“创青春”文化。要发挥“向上向善好青年”、“两红两优”等各类荣誉表彰激励作用,选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青年创新创效人才先进典型。

(二)优化工作布局,为青年释放动能提供更精准的指引

企业团组织要进一步聚焦主业、整合专业、突破行业,优化青年创新创效工作布局。一是聚焦主业推进创新。要牢牢把握企业战略、重点任务、具体工作,引领青年寻求创新手段。要加强与科技部门协同协作,将创新方向瞄准“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二是专业嵌合推动创新。要积极嵌入行政、嵌入党建、嵌入区域,协同多部门推进服务青年创新创效工作。三是行业跨界开展创新。企业团组织要“走出去”,主动对接合作单位、地方政府团组织,组织跨区域、跨学科、跨单位青年科学家论坛、学术沙龙等青年交流活动。要搭建新型研发机构平台,服务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不断深化青年创新创业集聚效应。

(三)丰富载体建设,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企業团组织在构建青年创新创效载体平台上应同时具备规模化和清晰化,推动青年创新创效工作项目化、品牌化、精品化。一是整合固有品牌优势,平衡针对性与广泛性。建议进一步强化“创青春”、“振兴杯”等品牌的顶层设计,推动青年创新创效工作高效运行和靶向运作,使品牌发展趋于灵活化和全面化。企业内部开展的合理化建议、项目师带徒、QC攻关、“五小”成果等活动,要严格规范立项、审核、推广等环节,筑牢青年创新创效的基础。二是适度使用竞争赛制,平衡竞争性与稳定性。在赛制、赛程制定方面加强科研部门的指导把关,确保科学评定,在表彰奖励、成果推广等方面争取党组织支持,力争让更多青年创新群体和个人获得关注,让青年增加荣誉感、获得感和成就感。三是探索新颖载体模式,平衡吸引力与实用性。各企业团组织因地制宜发展创新创效工作品牌,既要避免一味地追求“高精尖”,又要确保紧扣产业与科技发展前沿。要开展青年文明号创新创效、青年突击队科技攻关等特色活动,探索建设青年创新成果孵化基地、举行青年创新成果网络发布会、青工技能比武电视真人秀等新载体。要在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探索发布待转化成果手册,开展成果对接等活动。

(四)服务人才成长,为青年能力增值积蓄更充分的储备

企业团组织要坚守为党育人的主责主业,大力培养青年创新人才,在畅通人才成长通道、驱动人才创新潜能、解除人才后顾之忧等方面发力。一是用好发现“放大镜”,加大创新人才举荐力度。要注重把青年科技人才、创新人才选拔到团的工作岗位上经受锻炼,注重输送团干部到创新创效相关岗位轮岗锻炼,择优推荐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加入青科协、青企协等青年组织加强培养。要完善创新人才表彰举荐机制,建设“青年科技人才储备库”,加大向党组织举荐力度,畅通青年科技人才参与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评选渠道。二是用好培养“望远镜”,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要根据《共青团做好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行动计划》要求,做好青年创新人才培养的政策的解读和衔接,推动青年人才培养纳入企业人才培养总体规划,逐步建设“培养阵地+对接平台+人才服务”的青年创新人才培育体系,完善“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的青年创新人才管理体系。要用好“导师带徒”载体,分层分类为青年配备高水平科研、创新导师。要立足需求导向,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才参与战略前沿领域研究,大力创建丰富多样的创新交流平台,推动青年人才提升科创素养。三是用好关爱“聚光镜”,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延伸服务链条,给予青年创新人才更多关心关爱。

(五)健全政策措施,为青年建功立业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提高青年创新创效工作质效,需要团组织不断强化政策服务导向,在制度、机制、政策等方面为青年创新创效工作提供全面保障。一是做好激励载体“加法”。要积极运用奖章激励、荣誉激励、岗位激勵、实践激励、推优激励等多种激励载体,逐步构建起导向鲜明、形式多样、交织贯通、阶段上升的成长激励体系。重点要建设好激励平台,加强地企团组织协作,支持与地方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共建“青年创新创效示范区”、“青年科创示范基地”,形成规范化的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二是做好考核评价“减法”。要为青年营造宽松包容的评价文化,整合简化评价类目,精简评价项目、简化评价流程、探索长周期评价。三是做好挑梁承重“乘法”。要推动落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0岁以下青年人才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提高到20%”要求,探索完善青年人才参与科研创新项目机制,提高青年担任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四是做好机制藩篱“除法”。要全力减轻青年科研人员非必要事务性工作的负担,探索科研单位从青年中聘用科研助理,为科研团队提供专业化辅助服务。

猜你喜欢
创效团组织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如何以巡察监督提升项目管理质量和创效能力
企业创效压力大,我该怎么办?
中科炼化:创效要坚持三个下功夫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创业创新创效的企业家 尽心尽职尽责的人大代表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