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管理联合阶段式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合并脑脊液漏患者中的应用

2023-05-22 08:56张凤平丁艮晓梅洁魏丽莎迁荣军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5期
关键词:脑脊液体位颅脑

张凤平,丁艮晓,梅洁,魏丽莎,迁荣军

(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大学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河南省护理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03)

脑脊液漏在颅脑损伤患者中较为常见,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和正确护理,可进一步引发颅内感染、张力性气颅等不良事件。体位管理是神经外科术后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合理的体位管理有助于提高脑灌注量,稳定颅内压,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1]。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康复周期往往较长,需要配合科学的康复护理以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阶段式康复护理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效果受到临床广泛认可,可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病情特点实施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和指导,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2]。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体位管理联合阶段式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合并脑脊液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2 年1 月至2022 年6 月在我院治疗的86 例颅脑损伤合并脑脊液漏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 例。对照组男性27 例,女性16 例;年龄41~75 岁,平均年龄(54.28 ± 5.76)岁;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5~12 分,平均(7.82 ± 1.77)分。观察组男 性29 例,女性14例;年龄38~77 岁,平均年龄(53.28 ± 6.01)岁;GCS 评分5~11分,平均(8.02 ± 1.63)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对患者或家属开展心理疏导、用药指导、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营养支持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体位管理护理:发生脑脊液漏后,要求患者保持绝对卧床,并根据脑脊液漏发生部位采取适当体位管理;脑脊液鼻漏者,取仰卧位,禁止头部偏向两侧,并将床头抬高30°,及时清理脑脊液;脑脊液耳漏者,协助患者将头部偏向患侧,以防脑脊液倒流而引发颅内感染,导致预后不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阶段式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脑水肿阶段。以帮助患者进行被动活动为主,包括肩关节、膝关节、肘关节、指关节等部位的外旋、伸屈运动,同时保持患者身体处于功能体位,定期翻身。②病情稳定阶段。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其进行四肢伸屈运动,并指导患者开展呼吸训练,每天1 次,每次20 min;通过图文游戏训练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等,提高其认知能力。③恢复阶段。在该阶段患者已具备一定认知水平和自理能力,可协助患者下床自主活动,如散步、上下楼梯等,活动时间和运动量以患者自身耐受度为准。④院外随访阶段。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院外康复指导,及时掌握患者康复效果和锻炼情况,积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并给予专业指导。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包括脑脊液漏持续时间、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总住院时间、脑脊液引流量。②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颅内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③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出院1 个月后的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采用NIHSS 评估,包括感觉、语言、意识、上下肢运动、凝视等11 个维度,满分42 分,评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恢复越佳;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MA 评估,共包括50 个条目,分为上肢运动33 个条目和下肢运动17 个条目,每个条目满分为2 分,分值越高表示肢体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相关临床指标观察组脑脊液漏持续时间、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脑脊液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2.2 并发症住院期间,观察组出现颅内感染1 例、压疮1 例;对照组出现颅内感染5 例、压疮2 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 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 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χ2=6.198,P =0.013)。

2.3 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出院1 个月后,观察组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下肢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NIHSS 评分、上肢FMA 评分及下肢FMA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的NIHSS 评分、上肢FMA 评分及下肢FMA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 <0.05。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具有致残致死率高、病情危急、进展快等特点,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研究[3]表明,对颅脑损伤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管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同时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风险。近年来,阶段式康复护理已被证实对颅脑损伤患者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其将康复阶段分为脑水肿期、稳定期、康复期及院外随访阶段实施,可保障护理措施的针对性,同时通过循序渐进的康复手段以促进患者预后康复[4-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脑脊液漏持续时间、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脑脊液引流量低于对照组,提示体位管理联合阶段式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颅脑损伤合并脑脊液漏患者病情康复。本研究结果亦显示,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体位管理联合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预防颅脑损伤合并脑脊液漏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出院1 个月后,观察组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下肢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体位管理联合阶段式康复护理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与李明[6]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体位管理联合阶段式康复护理可明显促进颅脑损伤合并脑脊液漏患者病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

猜你喜欢
脑脊液体位颅脑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PC-MRI对脑脊液循环的研究价值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