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建设教育强省贡献教育力量

2023-05-24 04:51傅晓凯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二十大强国建设

傅晓凯

党的二十大报告,格局宏大、振奋人心、影响深远。全面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其中对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教育强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意义及其对教育的重要论述

大会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取得了丰硕的政治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果。这是一次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大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这是一次把握历史方位、坚定历史自信、增加历史主动的大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一次统筹大局、谋划全局、整体布局的大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这是一次彰显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担当的大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世界意义。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巨大的政治智慧和理论勇气,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从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这一光辉思想的主要内容,到党的二十大以“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教育是强国崛起的密码,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五部分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把教育、科技、人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加以论述、部署,这在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是首次、是突破、是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行了详细丰富、深刻完整的论述,有许多创新的提法。一是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二是对发展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教育提出了各自的重点内容。三是对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四是对民办教育发展问题有新的表述,与党的十九大提出“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相比,二十大报告强调“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五是提出推進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六是持续关注教师队伍建设,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七是对于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作用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与近年来一直提倡的重视家庭家风家教建设相一致。八是提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九是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十是在“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明确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十一是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部分,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十二是提出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二、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加快教育强国和教育强省建设步伐

(一)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步伐

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尤其是对教育“九个坚持”的系统阐述,集中体现了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步伐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期盼的重要途径。

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点目标任务:一是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到实处。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三是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相互支持配合,共同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四是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加大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力度,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教育强国建设激活力、增动力。五是坚持教育现代化发展路径和方式,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二)建设教育强省战略的发展基础

河南作为教育大省,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99万所,教育人口2878.59万人,在校生2682.31万人,教职工196.28万人。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两个确保”“十大战略”,指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实现现代化河南,出路在创新,关键在人才,根基在教育。

十年来,河南教育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的突破。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全面落实。

各级各类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办学质量显著提升,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持续提升,教育公平底线更加稳固。其中,基础教育由全面普及向优质均衡跨越。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由2012年的66.63%、91.2%、90.02%提升到了91.8%、96.1%、92.7%,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职业教育由高速发展向提质培优转变。中职学校数由2012年的920所调整至630所,在校生达150万人,位居全国第一。高等教育主要由规模扩张向量质并重、内涵提升转变,进入普及化阶段。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教育理念还需全面更新。教育体系建设还需不断完善。教育结构亟待优化。学前教育“两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普惠率)较低。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县域内城乡、学校之间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存在明显差距,“择校热”“空心校”等现象依然存在。普通高中同质化严重,大班额问题依然存在,个别地方还比较突出。高等教育区域布局有待优化,本科学校占高校总数比例为3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紧缺。教育保障能力还需持续提高。教育功能还需充分发挥。

(三)编制好、实施好河南教育强省规划纲要

2023年,要落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50项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启动编制《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专项行动,使规划纲要项目化、工程化、体系化,对教育强省建设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河南建设教育强省实施的工程主要有:一是深入实施“双一流”建设和创建工程,二是深入实施“三个调整优化”工程,三是深入实施高校科技创新工程,四是实施职业教育结构优化工程,五是实施乡镇寄宿制小学建设工程,等等。

三、涵养教育生态,提升综合素养

(一)教育根植生态,生态滋养教育

教育生态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而将生态学思想、理念、原则与方法融入现代全民教育的生态过程,是多元教育主体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表现状态。这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贯穿其中的终身教育;也可分为个体教育生态、群体教育生态、系统教育生態、区域教育生态、整体教育生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创建良好教育生态,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课题。

(二)用高素养推动事业发展的高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我们要从抓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开始,推动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建设。近日,教育部等部门发布《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对此做出了整体部署。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做创建书香校园的表率,不断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完善方法体系,提升工作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六个必须坚持”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深刻揭示了其中蕴含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领导干部和师生头脑,切实把握好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筑牢思想基础、凝聚目标共识、汇聚奋进的强大力量。

要办好民生七件事:一是民生之首之基——教育,教育立民。二是民生之本——就业,就业富民。三是民生之源——收入,收入利民。四是民生之盾——社保,社保惠民。五是民生之急——医疗,医疗为民。六是民生之稳——安居,安居宜民。七是民生之安——环境,环境乐民。教育作为民生之首、民生之基,处于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关乎千秋万代、关系千家万户。要完善方法体系,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学习方法、教育方法、做人做事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全面提升工作效能,为实现教育强省战略目标贡献教育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秘书处一级调研员、法学博士)

(责 编 东 方)

猜你喜欢
二十大强国建设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