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路径

2023-05-24 04:50陈亨格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精卫填海课文目标

陈亨格,男,1978年10月出生,福建德化人,任教于德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副校长,中共党员,一级教师,县级语文学科带头人,先后被评为德化县“优秀教学标兵”“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教师”,获“孔子文化教育奖”“同心教育奖”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的“课堂教学评价建议”

中提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学、评割裂的状态,以一体化的意识追求教、学、评的有机融合,在即教、即学、即评的协同过程中,促进“以学习为中心”课堂的形成,找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核心关注点。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呢?

一、在教的目标中体现学与评的要求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指向的是输入端,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目标转向了输出端,关注的是学生完成学业的程度。这种转变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制订中充分关注学生学习与评价方面的要求。下面以《夜间飞行的秘密》的教学为例进行论述。

(一)制订清晰的学习目标

这是开展“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学习目标的制订需要围绕《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单元、课文)和学情三方面。《夜间飞行的秘密》是“提问策略”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属于科普知识短文,

富有趣味,适合以提问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研读课文所在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练习训练要求,可以确定本课三个学习目标:一是正确且流利地朗读课文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在夜间飞行上蝙蝠与飞机之间的联系;二是学习从不同角度提问,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与同学交流;三是收集仿生学方面的资料,探究课文内容背后的科学知识。

(二)设置评价任务

在“教—学—评”一体化课堂上,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有逆向设计的意味,但必须围绕学习目标。在《夜间飞行的秘密》中,针对目标一可以设计的评价任务有:能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否正确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否理解蝙蝠与飞机在夜间飞行上的联系。这些评价属于对基础性内容学习目标的评价。针对目标二可以设计的评价任务有:能否自主整理提出问题的清单;所提出的问题是否从不同角度展开,可以分成哪些角度;能否在自己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与同学交流。这些评价是针对本课学习的发展性目标提出的。针对目标三可以设计的评价任务有:有没有自主收集仿生学方面的资料,能否进一步理解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这些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

(三)教学活动和作业设计

在确定学习目标和设计评价任务后,教师需要进行教学活动和作业的设计,让“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扎实开展、有效落实。在《夜间飞行的秘密》一课中,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如下:“夜里,你在外面看到蝙蝠飞过和飞机飞过,你会不会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想呢?会想到什么呢?”教师以此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继续开展整理问题清单活动,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交流,注意有价值的问题属于哪一类,总结提出问题的不同角度(文章内容、写法、启示),运用这一方法拓展阅读《它们是茎,还是根?》。最后,教师还需要设计分层作业:练习课文学习的生字、词语;与同学、家长分享自己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收集自己了解的与动物有关的仿生学资料,看看那些发明带给自己的启示是什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做这些作业。

二、在学的活动中关注指导与评价

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无疑是教师关注的核心,教师可组织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落实评价任务,完成适量作业,让教、学、评真正融为一体。下面以《精卫填海》教学为例进行

探讨。

(一)运用适宜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

统编教材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围绕单元语文要素,需要教师结合多方面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学习方法。《精卫填海》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从单元整体角度看,盘古、女娲、普罗米修斯都在关键时刻显示神奇的力量,但精卫只是一只靠嘴巴衔木石的小鸟,神奇会体现在哪里呢?教师可以此为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这样的探究需要教师的指导,一是把精卫与其他鸟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其他鸟是怎么来的?其他鸟日常都做些什么?学生明白其他鸟是鸟蛋孵化出来的,平时觅食、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精卫是由女娃化成的,每天都衔西山的木石填塞东海。虽然它没有盘古、女娲的神力,但通过比较能够体现出神奇所在。二是收集资料与拓展阅读。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精卫填海的资料,再把精卫填海的完整故事呈现出来。学生可借助资料和完整故事,开展探索精卫形象的活动,进而理解精卫所代表的不屈不挠、勇毅坚定、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对设计评价任务的执行

在“教—学—评”一体化课堂上,评价任务是跟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呈现的。如在《精卫填海》中,针对教师设计的跟进评价任务,具体执行情况体现在这样几处:第一次是注意有没有在课文第一句“炎帝之少女,

名曰女娃”中读出停顿感;第二次是学生在练习朗读第二句时,有没有在需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线;第三次是学生朗读全文,有没有做到字断音连、音断意连;第四次是学生能不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第一个句子的意

思;第五次是看学生能不能运用学习第一句的方法,完成第二个句子的学习;第六次是能不能把两个句子的意思合起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看看说的是不是清楚、完整。这些评价任务都是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落实的,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帮助学生适时调整学习方向。

(三)关注作业完成的情况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需要教师适度将部分作业融入学习活动中,成为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抓手。这样考查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实际上包含的正是“教—学—评”一体化综合性要求。在《精卫填海》中,教师可以灵活处理课后练习的三道题目,

将第一题和第二题安排在学习活动中完成,将第三题留作课外作业。具体来说,朗读课文在学习课文之初和理解课文中落实,背诵课文则安排在总结阶段进行;第二题的落实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师可让学生先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提倡学生结合资料将故事讲得丰富生动。丰富生动既需要教师指导又是评价学生讲述课文故事的要求与标准,“教—学—评”一体化在作业处理中也得到有效体现。

三、在学习评价中强调主体与途径

(一)对学习评价主体的确定

“教—学—评”一体化课堂上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一般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教师作为评价主体,这是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地位决定的,尤其是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教师需要对学生回答、小组合作及表演练习等给予评价,让学生明白學习的效果和需要做出的调整;二是同伴作为评价主体,这种来自理解水平相近、方法相似的同伴给出的评价,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有启发性;三是学生作为自主评价主体,即对照评价要求或标准,自主评价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这些多样化的评价主体在课堂上往往处于随机综合状态,教师应根据学习活动开展的需要而定。

(二)教师获取评价信息的途径及评价方式

课堂上可以用于教学评价的信息产生在各种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中,稍纵即逝。教师要利用理答、质疑、追问、补充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在《夜间飞行的秘密》课堂上,教师在学生收集仿生学资料后,可以追问“你为什么要收集这一方面的资料”,使学生思考自己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探索中,教师需要通过融合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与学习活动、教学评估与学习反思,将发展学生语文素养落到实处。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常规课题“依托学业质量标准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与研究”(立项编号:FJJKZX22-0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作者/陈亨格 德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精卫填海课文目标
精卫填海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精卫填海
背课文
精卫填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