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推动“党史教育进校园”的实施路径

2023-05-24 05:20陈宏翠
天津教育·上 2023年4期
关键词:进校园党史革命

陈宏翠,正高级教师,天津市河东区教师发展中心思政课教研员,天津市人民政府兼职督学,天津市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创建国家学科专家团队工作室,曾获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三八”红旗手、天津市优秀政治课教师、天津市教育学会先进工作者、天津市“教工先锋岗”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独立主持市级以上课题研究七项,研究成果“活动—体验—表现”导学模式获天津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政治资源的精华,更是基础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史镌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脉络,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思想力量和文化基因,贯穿着中国共产党在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中形成的革命传统。对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来说,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精心引导中小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生动教材,是新时代学校教育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时代新人和增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根本力量,是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

一、党史教育进校园的重要价值

古人云:“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面对当前历史虚无主义者对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史的竭力攻击、丑化和污蔑,黨史教育进校园刻不容缓、意义重大。学校教育需要把党和人民的百年伟大实践和重要经验,作为时刻不能忘、须臾不能丢的立身之本,要为学生营造学习革命文化教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环境氛围,为学生的成长打好最坚固的底色。

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提出: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植入红色基因,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必然要求,对于传承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教材委印发的《“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也指出:将“党的领导”相关内容全面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是培养学生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强化使命担当的重要举措。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党史教育进校园,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有利于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增强提升学生政治觉悟、体认革命精神,培育优良作风以及厚植中华文化底蕴,涵养家国情怀,提升人格修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育人功能,为培养“三有”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在中小学阶段融入党的特质、使命和领导地位等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等革命文化有关的教育内容,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在红色文化的浸润熏陶中逐渐拓展生活视野和认知思维,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在心灵深处顺然生长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思想上、行动上达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进而将这份深厚的情感外化于行,怀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理想信念,融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自觉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二、党史教育进校园的实施路径

我们党筚路蓝缕然初心不改的百年奋斗史是不可忽视的珍贵教育资源。党史教育进校园,应秉承“大思政”格局理念,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综合运用多种载体形式,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感悟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对党领导地位的认知认同,强化育人目的,采用多维多样的实施路径,使党史教育入脑入心。

(一)在思政课程的关键教育中增强政治认同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铸魂育人的主渠道。中小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厚植学生的政治底色是思政课最根本的教育任务。培育政治认同核心素养作为思政课育人价值的首要体现,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保证,直接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设计和实施课程思政科学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通过发挥思政课程关键作用来有效培育政治认同核心素养,落实“党史进校园”的教育目的。

首先,要精准解读、科学设置学段培育内容和要求,有效培育政治认同素养目标。明确学段培育目标是有效培育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基本前提。依据2021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以及《“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相关要求,基础教育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打牢思想基础,重点围绕觉悟提高和品德塑造,夯实拥护党的领导的信念根基,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提升政治素养,重点围绕思想认同和精神升华,理解党的精神之源,明确党的领导地位和意义,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强调注重各学段学习教育重点内容和要求,有利于在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中,发挥思政课一体化螺旋式同向同行的主渠道作用,实现培育有立场、有理想的中国公民的政治认同目标。

其次,充分挖掘、梳理党史史实资料,用好党史研究成果,丰富教育资源,强化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历史是最好的教师。教学中可以通过铺陈中国共产党从创建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奋斗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以此鼓舞斗志,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诸如代表性权威读物《中国共产党简史》,以档案文献串联起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文献中的百年党史》,用纪实文学方式展现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巨大成就的《乡村国是》等,都能够引领学生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感悟党带领人民走过的辉煌道路,使学生忆苦思甜,激发责任担当。同时,可以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接续奋斗中构筑起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以及与时俱进的品格,引领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传承,以精神传承凝聚力量,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精神归属。诸如《苦难辉煌》《长征》《红星照耀中国》《红色延安的故事》《红色家书》等作品,都用极具感染力的文学笔触重现了革命历程,展示了革命先辈感人至深的情感和品质,这些作品能够极具震撼力地涤荡学生的精神灵魂,使其坚定理想信念,砥砺精神品质,凝聚向党之心,夯实青少年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根基。此外,还可以通过历史解读真理,引领学生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感悟真理力量,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强化理论认知,坚定“四个自信”,激发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如摘编了党的领袖重要论述的一系列出版物,都是党史的生动写照,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将学习历史与学习理论结合起来,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增强理论认同,为培养政治认同提供理论认知基础。

最后,了解党史丰富的载体形式,恰当运用呈现方式,展现党史独有的教育价值,强化思政课的教育效能。发挥好党史所蕴含的丰厚政治资源和宝贵精神财富的教育价值,需要清楚党史的载体形式,依据课程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感悟等形式,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知认同,进而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担责,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如体现对党的领导认识的载体形式包括经典著作和重要文献、史实案例,仪式、重要纪念日和纪念场馆。反映革命传统内容的重要载体形式包括原始素材和基于原始素材创作的作品两类,原始素材包含重要革命史实和关键事件、革命英雄人物及事迹、革命文物、遗址、纪念场馆、重要纪念日及仪式;基于原始素材创作的作品具体指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共产党人人格光辉的文章和文学艺术创作,既包括革命英雄人物自己撰写或创作的作品,也包括其他人以重要革命事件、革命英雄人物事迹为题材撰写或创作的作品。各种党史载体形式的运用,要尊重史实,强化针对性,严格政治性,避免主观随意性。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贴近学情,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的认知。如英雄事迹的情景剧再现的形式比较适合小学段学习党史,诵读经典著作或文献金句的形式比较适合初中段进行党史教育,革命文学作品的思想解读更适合高中段进行党史教育。以上各种红色历程的实践在有针对性设计下对每个阶段学生学习党史都是十分有效的方式。

(二)在课程思政的協同育人中强化思想认同

课程思政是指非思政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一个课程体系,体现综合教育理念,其本质是立德树人,其理念是协同育人。党史教育进校园,课程思政在党史教育中承担着借助学科特色强化对党的全面领导的思想认同、增强责任担当的教育任务,是坚定党的领导教育、培养“三有”时代新人的重要载体。

首先,发挥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作用,要清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价值指向的一致性、实现方式的差异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性”的关系,将“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的内在契合”作为课程思政的价值导向,突出学科特点,引导学生从学科视角用学科观点、学科思维来观察、思考、表达坚定党的领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锤炼学科本领,引领学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水到渠成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化学学科在学习金属腐蚀相关知识时,可结合2018年10月23日正式开通的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程,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高性能防腐涂层+阴极保护”的联合防护方法来了解港珠澳大桥“长寿”的秘诀,感悟中国创造的力量,体会中国人民的智慧,增强自信心和创新精神;又可以通过港珠澳大桥的建造成功来感悟党带领人民使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意义,认知国家综合国力,在体会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的过程中坚定党的领导,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努力学习科学知识,让自己的智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青春之花。

其次,在协同育人中坚定党的领导、培养责任意识,将党史丰富的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依据课程独有的特色,有意识地、适切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避免贴标签,牵强附会,适得其反。如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中设置的体现中国革命传统文化的文章和作品达百余篇,祖国文化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党史不仅是一部不懈奋斗史,也是一部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历史,在语文教学中要将革命传统文化和革命思想理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既要从革命传统文化中汲取热爱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培养爱国、爱民、爱党的深厚感情,也要深刻感受党史中所蕴藏的理论创新和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拓展革命文化视野,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积极传承红色文化,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三)在革命文化的氛围浸润中增进情感认同

校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学校这一特定范围中建构以革命文化为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青少年学生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党的发展历程、感悟党秉承初心使命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品质,增进学生的向党之心,培育情感认同,为培养政治认同奠定情感基础,这对增强“党史进校园”的教育意义有重要作用。

文化浸润教育意在体验、贵在陶冶,形式可以丰富多样。譬如,打造线上线下的党史校园文化长廊,通过党史“百年瞬间”故事墙、传承着峥嵘革命史的红色浪潮校史馆、每日一期的“金句习读”专版播音以及校园党史情景剧更新展播、革命传统故事和红色家风连环画展、党史主题班、校会活动、各种艺术形式的党史内容展示等极具教育意义的创意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生动、形象的教育浸润中感悟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赓续延展的政治觉悟、革命斗争精神、高尚品质和优良作风,深刻理解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不懈奋斗史、思想探索史、自身建设史,让红色基因在心灵深处扎根,树立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的决心。再如,天津市第二十八中学开展的《学“习语”,悟伟力,落实落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针对初中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聚焦“习语”平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人生大智慧来生动表达其中联结的家国大情怀,师生携手展示颇具学科特色的“学—思—悟”的过程,极具感染力和亲和力,将精深的治国理政理念转化为学生能够听得懂、学得进、会认同的道理,学生身临其境,亲身参与体验,这样形成的情感认同,基础牢固、理解深刻,能够有效发挥党史进校园的教育作用。

(四)在红色主题的创意实践中赓续红色精神

党史教育进校园,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党史教育进校园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兼具发挥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双重功能,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可以带领学生在红色主题的创意实践中认知理解理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精神,强化校园党史教育。

红色主题活动可以角度多维、形式多样,可以借助师生的特长特点、学科特色、红色教育环境等优势因素,但要注重尊重党史史实,着力红色基因,强化红色精神传承。如在“当一次小小红色讲解员”的主题实践活动中,讲好蓟州盘山莲花峰七勇士为阻击敌人、掩护部队转移舍身跳崖的壮举故事,讲红色家风的故事等,引领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中探寻、感悟红色基因,潜移默化地进行自我教育。如结合课程内容拓展开展红色主题实践活动,完成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梅岭三章》等文章后,可以指导学生有目的性地到纪念馆、展览馆等地参观或者开展演讲,在实践中感受、内化党的伟大精神。再譬如,生活在革命老区的涉县学生,可以直接到太行山腹地的一二九师陈列馆,观看借助信息技术再现的神头岭战斗、百团大战等历史战斗场景,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二九师的精神,丰富自己的红色足迹,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教师发挥自己的设计天赋,利用校园社团开展“让红色建筑活起来”的主题实践活动,将党领导天津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斗争的过程中遗留下的珍贵红色旧址,通过旧址测绘展示、多媒体展示、三维模型立体展示等方式,让沉默的建筑“活”起来,带领学生尝试“讲解员”的角色,以鲜活的故事为载体,让更多学生了解天津的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激发学生学习党史的热情,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构党史知识体系,更好地实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素养教育。

总之,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史进校园”教育,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革命精神和奋进动力,触动心灵,在追寻红色记忆中传承“红色基因”中的信仰、定力、坚韧、胆魄,在心灵深处根植“听党话,跟党走”的理念,培养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让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激励学生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力量,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地发挥百年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焦  佳)

猜你喜欢
进校园党史革命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