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进阶:学科素养视域下小学童话教学范式研究

2023-05-24 07:00傅超楠
天津教育·上 2023年4期
关键词:童话思维课堂

傅超楠

童话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集中分布在第一、二学段,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文体,想象力丰富、情节精彩。本文以小学童话教学为载体,以学生思维能力提升为研究方向,尝试重塑童话教学范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在童话教学过程中渗透思维训练,借助学生喜爱的阅读载体,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关注人物,聚焦个体经历,思维由近及远

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有的是动物,有的是植物,可以与身边的世界对话。儿童的阅读经验使其能迅速与其共情,不同的阅读起点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学习中与人物一起开展学习任务。

(一)检索信息,理顺关系

童话故事中出现的角色往往不止一个,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主题检索有用信息,并与角色正确对应。例如在执教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教师依据学情提出问题:“雪地里来了(    ),它画了(    )。”学生从文中找到角色和对应的信息。又如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向谁借了尾巴,它们的尾巴又有什么作用呢?学生有了学习的经验,检索信息的速度更快,快速理顺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下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立足角色,联系感知

童话故事的篇幅往往较长,学生在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其根据课后习题或生活经验进行初步思考,试着从繁杂的信息中理顺角色关系,忽略次要信息。一年级下册的《咕咚》,这篇童话故事很长,教师将课后习题前置:“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野牛是怎么做的?”这样一来,学生立足于“兔子”和“野牛”,便能很快理清人物关系。

(三)个性理解,多维评价

童话故事中有很多角色,为了让学生不受常规思维禁锢,教师不应简单地用“好”和“坏”进行判断,应认真倾听,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例如,二年级下册的《我是一只小虫子》,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做一只小虫子好不好,为什么?”学生可以说好,也可以说不好,提出观点→附上佐证→客观评价,并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阐述自己的观点。

二、关注情节,丰富阅读体验,思维由浅入深

教材中的不少童话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十分具有可读性。学习童话故事,借助情节梳理的过程,有利于夯实学生的基础思维。

(一)借助支架讲故事

学生借助支架讲故事,组织语言将故事情节讲完整,非常考验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讲故事是一次完整的思维过程,要讲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很多能力的储备,教材中也安排了多次练讲故事的实践环节。

(二)依据文本,预测走向

学生根据文本已有信息进行猜读,在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思维不再聚焦在一处,而是放眼全篇,有一定的连续性,非常考验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进行文本预测时,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巧妙预设,使学生的预测有据可循。

1.根据情节“猜”留白。例如一年级下册的《快下雨了》,教师提问:“大家猜猜下雨前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呢?想一想,并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联系生活知识和故事内容开始想象小兔、燕子、小鱼在下雨前可能会做些什么,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发言十分踊跃。

2.延续前文“测”结尾。二年级上册的《雾在哪里》,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同学们猜一猜,雾这个淘气的孩子去哪儿了呢?”有的学生说:“雾想妈妈,于是它赶紧回家去啦!”有的学生说:“雾很淘气,它在和太阳公公捉迷藏呢!”还有的学生说:“雾不想做一个淘气的孩子了,于是它乖乖地去天空学校上学了。”学生的回答从对文章的理解而来,更有童趣,想象色彩更鲜亮。

3.根据书名“预”情节。二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中推荐了一些童话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书名猜一猜主人公可能会有怎样的奇遇。学生从题目出发尽情畅想,再开始阅读,一边读一边思考自己有没有猜对,更有阅读乐趣。

(三)前后关照,续编情节

续编情节非常适合“重复段式”的童话,根据童话的结构,学生从模仿一个段落开始,感受童话段式反复的奇妙,开展合理想象。

教师可以选取教材中具有重复结构的童话,在实践中尝试让学生续编。有的学生口头续编,有的学生写小片段,续编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迸发,既充满想象力,又不至于漫无目的地想象。

三、关注主旨,探寻审美意蕴,思维由表及里

随着学生理解能力不断增强,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引导学生关注童话的主旨,这会运用一些高阶思维方式,如分析、評价、思辨等。

(一)分析写法,琢磨精妙

童话故事在写法上多用“夸张”的手法,学生感受童话语言的神奇,品味文本用语的精妙,并能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思辨思维逐步显现。

1.童话可以反过来想。在三年级下册的《尾巴有了猫》课堂实践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还学过这样反过来想的故事吗?”学生很快就能发现,已经学过的《宇宙的另一边》就是反过来的想象,于是学生对童话的结构认知又开拓了新的领域,为四年级的习作“童话新编”打好了基础。

2.童话可以一波三折。童话不同的写作结构能够给读者不同的感受,例如,三年级上册的《在牛肚子里旅行》,故事情节像一座小山,使读者的心情也跟着起伏。又如,《一块奶酪》,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心情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学生通过绘制心情图表发现,童话故事运用一波三折的情节变化会更有吸引力。

3.童话可以蕴藏深意。一些童话故事往往蕴藏深意,结尾也耐人寻味。例如,四年级上册的《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预学时,教师请学生对这个童话提出一些问题,在课堂释疑过程中,学生读懂了故事,同时对蕴含深意的结尾进行了讨论,明白了结尾中作者悄悄埋下的爱的种子。

(二)品析情感,共尝悲喜

大多数的童话故事以喜剧结尾,但也有一些童话具有悲剧色彩,学生领悟到童话中生命能超越苦难时,也就完成了凸显生命之美的生命教育。

1.联系生活,体会心情。一个精彩的故事能让读者跟着它的情节时而喜、时而忧,在阅读中共情。例如,三年级下册的《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个故事充满了奇思妙想,学生在学习时联系生活实际,完全能体会到主人公的心情,明白她的喜乐。

2.初感悲伤,悲中生怜。《卖火柴的小女孩》被安排在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不同的年级安排,编者的意图也是完全不同的。这份对悲剧结尾的初体验可以使学生发现,原来这个世界并非只有阳光、花草、快乐,也有悲伤和遗憾,这份阅读感受也很珍贵。

3.再感悲伤,接受遗憾。例如,《海的女儿》是四年级下册最后一篇童话故事,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为四人小组,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人鱼公主,你会怎么做?”学生讨论后发现,自己也会做出与人鱼公主一样的选择。在步入五年级之际,学了这样一个悲剧结尾的童话,学生仿佛经历了一次阅读的成人礼,阅读体验更加丰厚。

(三)赏析价值,提升审美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童话大部分主题阳光积极,蕴含生活小哲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悟,帮助其树立正确三观,发展审美能力。

1.完整阅读,满足体验。例如,《宝葫芦的秘密》虽然是半个世纪之前的作品,但是人物鲜活、情节曲折,仍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想知道后续发生了什么,利用课余时间争相阅读这个故事。优秀的童话在学生心底开出一朵花。

2.引入视频,感受经典。《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非常受小朋友喜爱,教师带领学生观看这部诞生于1961年的动画片,一点都没有觉得过时,水墨画面给学生带来了视觉的冲击与享受。从文字到画面,经典的童话故事“活”了!

3.资料补充,拓宽视野。教材编排了安徒生的三个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感受其瑰丽的想象。二年级下册的《小毛虫》的作者是达·芬奇,通过资料介绍,学生发现,原来他还是一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通过一个故事拓展其背后的故事,课堂学习趣味盎然。

四、关注表达,打开学习空间,思维由点及面

思维进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难在过程中监测其增量,教师要尽可能地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与其能力相匹配的思维外显方式,将思维可视化,进而促进学生的进步。

(一)依托图示——思维更清晰

童话故事有的简单,有的复杂;有的人物单一,有的角色眾多;有的需要将信息归类,有的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在梳理文本时,图示无疑是最好的帮手。

1.板书归类理思维。例如,三年级下册的《方帽子店》,文中的主人公敢于向权威挑战,尝试新的事物。在学习他与父亲起冲突的段落中,教师提供了四张情节图,学生在学习单上先自己排序,再到黑板上摆一摆,在这个学习活动的驱使下,所有学生都“动”了起来,思维在不知不觉中滋生。

2.表格填写现思维。表格是一种相对严谨的图示,填写表格的过程中,有些信息可以直接从文中提取,而有些则需要学生进行概括。例如,四年级上册的《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故事很长,需要学生弄明白五粒豆子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不同的结局。学生在课前完成表格,课堂上用完成的表格校对,完成内容梳理。

3.思维导图导思维。思维导图是思维可视化的一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学习方法,而非简单地识记。例如,四年级下册的习作“故事新编”,第一次实践时,学生的想象天马行空,思维混乱;二次实践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画一画习作的思维导图,其次小组合作修改导图,最后下笔写文。经过先学、再教、再改的过程,学生的成文结构完整、逻辑清晰。

(二)寓情表演——思维更综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演绎优秀的童话文本,在模仿人物语气、动作的过程中深入文本,情感体验更丰富。

1.分角色朗读,熟练识记。很多童话故事以对话的形式组织文章,如《坐井观天》《小蝌蚪找妈妈》《蜘蛛开店》《牛肚子里的旅行》等。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不仅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还能揣摩人物的语气和心理,不断增强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2.课本剧排练,模仿运用。一些多角色的童话故事适合小组合作表演,不同学生的思维在碰撞过程中会迸发出新的火花。学生在排练时从完全模仿课文的语言到慢慢融入自己的理解,最终自主创编,思维有了内化再输出的进阶。

3.皮影戏表演,尝试创作。语文与美术“跨界合作”,在艺术节中进行皮影创作大赛。一至四年级的学生选择的皮影故事大多来自课文,课文中的童话故事情节有趣、相对短小,人物也很丰富。而五、六年级的作品大多从课外找资料,展现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创造舞台——思维更灵动

学生的童话学习需要更广阔的空间,使其有机会、有舞台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生发思维、积蓄学能。

1.用好课堂阵地,展演精彩童话。抓住课前3分钟进行童话推荐。学生上台推荐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引发阅读兴趣。同时用足课堂的40分钟,师生一起趣味学童话、创编童话,在课堂中进行展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现机会。

2.参与校园活动,挑战讲演童话。例如,读书节的开幕式上,每个班进行童话表演,让大家猜一猜表演的是哪本书。学生出演童话或绘本内容,台上台下互动,学生兴致盎然。不同年级的学生表演不同的故事,从一年级的《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到四年级的《稻草人》再到六年级的《草船借箭》,学生在学校这个更大的舞台上得以展示。

3.借力校外实践,实现思维碰撞。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创立书香家庭的契机,鼓励学生与家长共读童话,并将视频分享在钉钉平台班级群,营造阅读氛围。家庭的阅读氛围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会使其受益终身。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投稿自己创作的童话故事,在更广阔的平台进行传播。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童话教学中变革教学方式、关注思维能力发展,是顺应课程改革的新路径和新理念。为此,教师要更关注童话教学的新定位,着眼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全方位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阶。

(宋行军)

猜你喜欢
童话思维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