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为核心的幸福教育生态建设

2023-05-26 02:19冯长宏李吉银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幸福教育家校共育

冯长宏?李吉银

【项目简介】

近年来,针对学生负担重、教师压力大、家长焦虑多的教育现实问题,扬州市邗江区教师发展中心与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开展“家校共育为核心的幸福教育生態建设”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研究,着力回应社会关切,着眼学生成长需求,从理念、组织、资源、课程、活动、队伍等六个方面开展系统建设,形成家庭教育“朋友圈”、师生幸福“成长圈”、家校共育“生态圈”,努力实现“学生不苦、老师不累、家长不烦、学校不慌、社会不怨”的美好教育愿景。

摘要:基于时代发展要求、学生成长需求、学校文化理念和区域教育实践,扬州市邗江区从理念、组织、资源、课程、活动、队伍等六个方面系统构建以家校共育为核心的幸福教育生态,营造互通、互动、互惠的家校关系,形成同心、同向、同步的教育合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校共育;幸福教育;教育生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06-0033-05

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是,在不同理念和不同目的的引领下,协同育人的效果大相径庭。科学的理念指引赋能学生成长,偏离的价值目标却会把学生引入歧途。因此,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基点在哪里,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近年来,扬州市邗江区以幸福教育为价值追求,努力构建以家校共育为核心的幸福教育生态,进行理论思考,取得积极成效。

一、幸福教育生态建设的背景与内涵

当前家庭教育普遍存在观念错位、职能缺位、方式越位等问题,家校共育措施乏力,导致学生各种成长问题突出[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2]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得到广泛重视,家校共育机制逐步建立。

幸福教育以培养“幸福的人”为根本目的,着眼于个体的生命需求、生命状态和生命发展,让个体在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美好而充分的心理体验,并形成蓬勃向上、持续成长的生命品质。“家校共育为核心的幸福教育生态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学生幸福成长为中心,构建学校、家庭共育机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共生、共长、共建、共享的生态系统。

扬州市邗江区的幸福教育生态建设以“让每一个家庭都成功,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为理念,全面推进新家庭教育实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区域增设分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专门科室,建立了“三级”指导中心、“两级”家校社联合会等工作平台,开发“1+X”课程体系,开展亲子节、一个孩子的研究会、“幸福父母”大讲堂等行动,先后发布好父母、好老师、好学生、好家风、家务劳动指南,形成了丰富的家校共育实践样态。

二、幸福教育生态建设的价值与目标

构建家校共育为核心的幸福教育生态,对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有利于家教家风建设的贯彻落实。教育管理部门以家校共育为基本理念,搭建各种平台,让学校、家庭和社会不是毫无关系的教育“孤岛”,而是彼此联系、相互补充的“环岛”。其次,有利于父母成长平台的深度构建。家校共育为父母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学习机会和成长平台。通过共育活动,学校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规范家庭教育行为。再次,有利于探寻师生幸福成长的实践路径。家校共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需要家校双方形成教育合力,有效整合双方各自的教育优势、资源和力量。然而,目前家校之间缺乏信任度,构建家校共育为核心的幸福教育生态将打开师生幸福成长的新境界。

以培养“幸福的人”为核心,全面开展家校共育,以理念的确立、组织的架构、资源的整合、课程的研发、活动的创新、队伍的培塑为路径,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育生态圈,有利于提升学生、教师、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真正实现“学生快乐、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幸福教育愿景。

幸福教育生态建设致力于构建三个教育生态圈。一是家庭教育生态圈。在新家庭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孩子的幸福成长为中心,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胜任力,缓解家庭教育矛盾,增进亲子间的情感,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让父母同孩子一起成长,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二是学校教育生态圈。在“仁爱求真”精神文化的影响下,以孩子的幸福成长为中心,让“爱”流淌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展丰富的共育活动,形成高效互动的家校关系,着力打造以家校共育为核心的学校教育生态圈。三是社会教育生态圈。在新时代教育方针的指引下,以孩子的幸福成长为中心,整合多方资源,提供丰富平台,扩大家庭教育影响力,通过家庭尽责、学校指导、政府推动、社会协同的良性互动,营造良好的家校共育社会环境,建设和谐的社会教育生态圈,让学生拥有更健康、更丰富、更温暖的“社会育人大课堂”。

三、幸福教育生态建设的路径与策略

家校共育为核心的幸福教育生态建设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而不仅仅是学业成绩;强调整体系统,学生的成长是其内在系统与家庭系统、学校系统、社会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基于生态系统的视角,我们才能看到和把握学生成长的全景;强调积极正向,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发掘学生成长潜能,调动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理念建设:以价值引领描绘愿景蓝图

当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建构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家校共育理念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建构家校共育理念体系

幸福教育理念下“一三六”家校共育理论体系,即“一个理念”——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让每一个家庭都成功;“三个愿景”——教父母学会管教孩子,教老师学会管教学生,教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六大建设”——理念体系建设、组织体系建设、资源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活动体系建设、队伍体系建设。

2.发布新家庭教育宣言

以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问题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我们发布新家庭教育宣言,提出新家庭教育的行動纲领,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家庭教育的主体作用和社会教育的参与作用,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融教育”体系,探索形成“同心、同步、同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融教育”大格局。

3.开设新家庭教育大讲坛

家庭教育讲坛是营造幸福教育生态的必要载体,我们定期开展“新家庭教育大讲坛”,通过理论讲解、案例解读、热点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系列化、专题式内容学习,大力倡导“人人成为家庭教育指导师,个个成为家庭教育践行者”的理念,邀请专家级指导教师、种子教师、家庭教育志愿者等进行宣传引导,帮助家长和教师了解更科学、更专业的家庭教育理念及方法,通过家教观念的正强化,助力新父母成长,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浓郁氛围。

(二)组织建设:以组织创新领航家校合作

家校共育的组织建设是平衡教育权的一种方式,也是增强家长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形成学习共同体、引领家长成长、构建幸福教育生态的有效方式。

1.创立两级家校社联合会

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家委会”存在或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或成为学校教育的掣肘的现象。形成家校社合作协商、共享共赢新机制是构建幸福教育生态的目标。我们探索建立由家长代表、学校教师、社会人士组成的校级、班级“家校社联合会”,明确各方成员的岗位与职责,加强对各方成员的培训与引导,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助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融教育”格局的形成,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2.建立两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家庭教育指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学校教育的责任,推进校级新家庭教育指导站的建设,实现行政引领和业务指导双线并行,统领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推广班级“好父母来吧”建设,发挥班主任在新家庭教育中的核心作用,鼓励班主任创新方法和载体,通过线上微信群、QQ群,线下沙龙、家长会、家访电访等形式,着力开展领读领学、经验交流、方法推介等活动,加强家校沟通,共商教育策略,提升家长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共同成长。

3.创办“新父母学院”

我们发布《关于新家庭教育实验家长学校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推动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创办“新父母学院”,促进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为子女的成长造就一个适宜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三)资源建设:以资源整合共建家校平台

构建幸福教育生态需要整合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系统资源,为学生、教师及家长成长提供更多可能。

1.绘制家庭教育资源地图

按照“共育共建、共享共生、多元互动、资源融合”的要求,我们汇聚和整合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资源,绘制“家庭教育资源地图”,用活、用好家庭教育资源,与共建单位扬州市双博馆、扬州大学、阮元家庙、朱自清纪念馆、汪曾祺纪念馆等社会教育场所紧密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家庭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开辟家校联系新空间,通过相关网站、软件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便捷、个性化的指导服务。

2.制定学校物态文化2.0提升计划

物态文化是家校共育的能量场,是幸福教育的生态圈。我们创新建成全国第一座家庭教育主题博物馆,并充分发挥其影响作用,完善资源建设,促进内涵提升,设立家长开放日,开展“朱砂启智、开笔启蒙”仪式、“走进名人,放飞梦想”等弘扬家国情怀的系列主题活动,实现博物馆“集百家之长,扬家教之风”的价值导向。深度挖掘“共成长体验馆”的教育功能,聚焦学生、家长与教师“共建共享、共同成长”的理念,提供平台,营造氛围,创新活动,最大化发挥其接待、组织、培训、活动、研究和展示等功能。

3.开展幸福教育生活微资源建设

家校共育为核心的幸福教育生态建设体现在学校、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为此,我们开发创设多样的幸福教育生活微资源,促进师生与家长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校园内开辟多处“心灵氧吧”,供教师、学生心灵小憩,疏解情绪。在班级内设置“机会椅”,让教师、学生能够在相对独立的空间,自我平复心情,学会反思,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提倡家庭开辟“冷静角”,让家长和孩子的坏脾气先暂停,给彼此一点时间来调整情绪,待双方情绪平稳后再沟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与使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

(四)课程建设:以课程培训促进共育提升

家校共育为核心的幸福教育生态建设需要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困惑,提升家长教育培养子女的能力和水平。

1.构建“1+X”家校共育课程

制定《新家庭教育课程指导纲要》,落实“三位一体”幸福管教课程体系在学校家校共育课程中的实施与运用,培养新父母、新教师、新儿童。通过家庭教育问卷,关注不同年级段家庭教育、家校合作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痛点,制定学校《新家庭教育课程指导意见》,编制开发适切、多元、开放、精准的“1+X”校本特色课程,从家教理念、沟通技巧、情绪管理、自我成长、家庭建设、生涯规划等方面对家长进行全方位专业指导。

2.实施“一班一课程”

家校共育为核心的幸福教育生态建设突出个性化需求。班级是家校共育的首要阵地,以80后、90后新时代父母需求为导向,重视特殊群体家庭的教育问题,重点关注祖辈教育、二娃问题、手机使用、睡眠健康等话题,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好父母来吧”班级课程,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家庭进行教育指导服务,聚焦精准服务,加强课题研究,满足各类家庭的多样需求,最终形成百花齐发、多元发展的“一班一课程”。

3.倡导“一家一课程”

秉持“让每个家庭都成功”的理念,为每个家庭配备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以提升家长素质为核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积极探索实施“一家一课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平台,完善家庭教育网络资源库,打造移动课堂、菜单式自主课程,满足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同时鼓励“多家一课程”,各家庭寻求共同点,结合家长自身特长,相互学习,构建资源共享的智慧父母课程。

(五)活动建设:以品牌活动彰显共育亮点

品牌活动对推进家校共育幸福教育生态圈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有利于增强活动效果,形成活动影响。

1.建构家校共育活动序列

学校组织的常规性活动主要结合时节背景、学校工作节奏进行,比如开学初的“千名教师访万家”,寒暑假的“新家庭教育半月谈”,等等。生成性活动主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师生及家长需求进行,比如“放下手机,让我们真正在一起”“带着孩子听音乐”等等。学校还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和特色,积极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做到共育活动序列化,次次有主题,月月有活动(见表1)。

2.建设家校共育品牌活动

品牌活动是家校共育幸福教育生态圈建设的关键。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加大共育成果孵化力度,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带有学校文化烙印的家校共育品牌活动,如“新家庭教育高峰论坛”“玩转家庭教育博物馆”“Play in school”“好父母来吧”“家庭教育微讲坛”“种子教师领航展示”“我在博物馆做志愿者”“亲子共探自然奥秘”等等。

3.开展“一个孩子的研讨会”个性化服务

家校共育为核心的幸福教育生态建设突出“每一个”,凸显“私人定制”。为落实“让每一个家庭都成功,让每一个孩子都绽放”的教育理念,满足家庭教育多元化需求,在学校或家庭常态化举行“一个孩子的研讨会”,即聚焦一个孩子,通过专家、教师、家长、孩子的现场研讨,为具有不同成长需求的学生问诊把脉,探究根源,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成长指导方案,并实施跟踪服务,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突出问题,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和发展。

(六)队伍建设:以师资建设保障生态优化

推动家校共育为核心的幸福教育生态建设,需要加大新家庭教育师资力量培育力度,增强家校共育的团队力量。

1.实施“十百千”工程

为落实“人人成为家庭教育指导师,个个成为家庭教育践行者”的理念,我们启动新家庭教育“十百千”工程。推动新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培育10名专家级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建立新家庭教育讲师团,培育100名家庭教育种子教师,为他们搭建传递思想、传授方法、分享感悟的平台,从而带动一批教师加快成长步伐;建立志愿服务机制,激活志愿者参与热情,加大宣传与招募力度,组建一支拥有1000名家庭教育志愿者的队伍参与学校管理。

2.建立三支队伍管理机制

进一步理顺队伍管理机制,建立由一把手校长全面负责,分管校长具体牵头,由学校德育主任、年级主任、家校社联合会主要负责人为组成对象的领导小组,对“十百千”三支队伍跟踪管理,建章立制,层层落实,做好对相关人员的聘用、考核工作,提高家校共育的工作效率。

3.完善家校共育智库建设

依托市区两级新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借力高校资源、家庭教育社会专业机构,引进人才,成立家校共育专家智库,具体指导开展家校共育工作,提升教师家校共育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能力,帮助家长缓解教育焦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和技巧,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家校共育水平,促进幸福教育生态的不断形成。

在幸福教育生态建设理念的引领下,扬州市邗江区紧紧围绕构建家校共育的幸福教育生态,做到教师眼中有学生,眼中有家长,能更好地处理家校关系,家校形成教育合力,放大教育张力。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国家校共育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研究,2021(1):16-17.

[2]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0)[2023-01-17].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0284598.

责任编辑:殷伟

*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家校共育为核心的幸福教育生态建设”、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幸福教育育人模式的区域实践探索”(D/2020/02/362)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3-02-07

作者简介:冯长宏,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名校长工作室、扬州市新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扬州市邗江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吉银,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校长。

猜你喜欢
幸福教育家校共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关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几点认识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幸福教育理念下中职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如何创造幸福的教育
海军资源融入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