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档案印初心》第十二集 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

2023-05-29 16:34河北省档案馆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档案天地 2023年5期
关键词:晋察冀边区子弟兵八路军

河北省档案馆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编者按:百年历程,百年荣光!风华正茂,初心如磐!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河北省档案馆和河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推出33集系列微纪录片《红色档案印初心》。该片通过珍藏至今的红色档案,深情讲述在百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燕赵大地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守誓言英勇奋斗的故事。本刊将连续刊载该片文字脚本和部分图片,同读者一起翻开珍贵的燕赵红色档案,共同追寻蕴含其中的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印记和初心故事。

档案先导:在河北省档案馆珍藏着这样一份档案,这是1946年1月13日《中共冀晋区党委关于开展戎冠秀运动的决定》(图1)。

《决定》指出,戎冠秀同志是出色的拥军模范。她爱护武装如爱护自己的眼睛,爱护战斗员与伤病员如同自己的孩子。号召向戎冠秀同志看齐,培养更多的模范,全面地推动这一运动的展开。

解说: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何以获得这么高的荣誉?在子弟兵深情地唤她“戎妈妈”的背后,又有着怎样感人的故事?

戎冠秀,1896年生于河北省平山县胡塔沟村,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下盘松村妇女救国会会长、八路军伤病员转运站站长。在殘酷的对敌斗争中,她带领全村妇女,积极赶制军衣军鞋,挑起了支前和农业生产的重担。

抗战的几年中,全村每年要交百余套军衣、百余双军鞋。戎冠秀对此有更高的标准。单衣要用双线缝,倒勾针,棉衣要用新棉花,絮得匀,更保暖。军鞋要底厚帮实,交上来的每双都要过秤。

戎冠秀孙女李秀玲同期声:她(戎冠秀)就跟妇女们说,子弟兵穿鞋,跟咱们不一样,他们穿一对是一对,不像咱们这么方便,咱们做鞋的时候,要像给自己的娃娃和自己的兄弟做鞋一样,要做得结结实实的。

解说:1941年至1943年间,日伪军对晋察冀边区连续发动多次惨绝人寰的大“扫荡”。在反“扫荡”的艰苦岁月里,戎冠秀带领全村妇女给战士们送水、送饭,转运伤员。她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八路军。说到到底掩护、救治了多少伤病员,连她自己也数不清。

这张名为《晋察冀三英雄》的珍贵照片(图2),出自晋察冀军区专职摄影记者叶曼之之手,发表在《晋察冀画报》1944年第5期封面上。它的背后,还有一段感人的传奇故事。

1944年2月,戎冠秀出席了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大会。会上她被授予“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当她发言结束后,一位八路军战士激动地找到她表达感谢。

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一级调研员丁建同同期声:原来,从戎冠秀的发言中,这位名叫邓世军的战士听出,戎冠秀就是当年在反“扫荡”中救过自己的大娘。当时,为了掩护负伤掉队的这位八路军战士,戎冠秀蹲在地上,让战士踩着自己的双肩藏入山上的暗洞中。这位获救的八路军战士,就是在大会上被授予“边区子弟兵战斗英雄”的邓世军。

解说:当日匆匆一别,两人都没有询问对方姓名。如今再次重逢,两人都很惊喜。邓世军当面向戎冠秀致谢,戎冠秀却说:“你们子弟兵为老百姓流血牺牲,该我谢谢你们。”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这首平山支前民谣,就是军民团结如一人的生动体现。

在1946年6月蛟潭庄镇的扩军大会上,戎冠秀第一个发言,她想对乡亲们讲讲自己的心里话。

戎冠秀孙女李秀玲同期声:(戎冠秀说)共产党毛主席号召咱们送子参军,壮大八路军的队伍,咱坚决响应。说完以后她(戎冠秀)就举起右手,特别坚定地举起右手,就说:“我有三个儿子,都报上名,让上级去验,验上哪个哪个去,都验上了就都去,如果不嫌我家老汉老,叫他给咱八路军喂马去!”当时奶奶的话一讲完,台下喊口号的鼓掌的,是特别地热烈。

解说:戎冠秀拥军爱国的榜样力量,鼓舞了晋察冀边区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在她的带领下,革命老区出现了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竞相上战场的动人情景。

1946年6月,区政府批准了戎冠秀小儿子李兰金入伍,全家人高高兴兴地送他上了战场。参军后的李兰金多次立功受奖,直到1951年,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戎冠秀先后送七位亲人去参军,小儿子在朝鲜战场上牺牲后,她又陆续把四个孙子、一个外孙和一个外孙女送到了部队。

1982年1月,解放军总政治部赠给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同志“爱国拥军”牌匾(图3)。

至今,她的故居门口依旧挂着那块牌匾。老屋里她与子弟兵“孩子们”的合影中,依然能看到她慈祥的笑容。

1989年,戎冠秀病重,家人都劝她住院治疗,她却说不能给公家添麻烦。救护车在她家门口等待了整整十天,直到戎冠秀陷入昏迷,家人才将其送往医院。

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一级调研员丁建同同期声:戎冠秀一生艰苦朴素,从不铺张浪费。她在生前,都为自己做好了寿衣,那寿衣里子还是旧粗布的,还打着补丁。

解说:1989年8月12日,戎冠秀因病去世,享年93岁。她生前曾对家人说:“我死后一定要火化,丧事越简单越好。”聂荣臻元帅在唁电中说:战争年代,戎冠秀同志的英雄业绩,鼓舞了晋察冀边区的千千万万人民和人民子弟兵。我也为她的精神所感动。正是这种军民鱼水感情,使我们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

2009年,在“双百人物”评选中,戎冠秀被评选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戎冠秀用一生的付出和奉献,在爱国拥军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忠贞爱国、无私奉献,这份宝贵的红色基因永不变色,代代相传!

猜你喜欢
晋察冀边区子弟兵八路军
人民子弟兵
我是你的子弟兵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女性婚姻问题的考察
爱心献给子弟兵
彭真的《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
简论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兵役制度
忻口会战中的八路军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八路军、新四军拥有哪些武器装备?
八路军留守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