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论析

2023-05-29 01:53丁新改田芝健
党政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党的建设党的领导

丁新改 田芝健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以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并针对如何清醒和坚定地“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提出具体措施,这实际上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独有的强党逻辑。当前提出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运用,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总结运用的逻辑必然。新时代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建设好、建设强进而以强党引领强国建设;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为核心驱动,维护并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以党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显著执政绩效取信于民。

〔关键词〕长期执政;党的建设;党内治理;党的执政;党的领导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23)03-0054-10

習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1〕。针对如何清醒和坚定地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他强调“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2〕。以上科学论述,既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质量提出明确要求,也蕴含着强烈的“在党的建设、党内治理、党的执政、党的领导的相辅相成中锻造强党逻辑”〔3〕。当前为什么强调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何理解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丰富内涵、怎样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推动建设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这三个问题作出科学且系统的回答是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一、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论溯源

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运用,又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更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

(一)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运用

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实现政治追求的必然要求。尽管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并未对“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涵作过清晰界定,但他们在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围绕无产阶级政党为何要执政、为何能执政、如何才能执好政这三大基本问题作过诸多科学论述。

早在1853年4月12日,恩格斯在写给约·魏德迈的信中就明确谈到“我们的党有一天不得不出来执政”〔4〕,因为“为了达到未来社会革命的这一目的以及其他更重要得多的目的,工人阶级应当首先掌握有组织的国家政权并依靠这个政权镇压资本家阶级的反抗和按新的方式组织社会”〔5〕。这句话内在地蕴含双重逻辑:其一,指明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使命型政党,要完成自身的政治使命、实现政治目的,必须要执掌政权,这是根本的政治前提;其二,针对如何实现执政,恩格斯也指明了具体路径,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领导党肩负着领导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时代重任,在夺取政权之后作为执政党,必须按照新的方式组织社会,领导人民进行国家建设。而这实际上也内在地预判了在未来政治场域中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革命党、马克思主义领导党以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三位一体”的政治定位。

列宁在领导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围绕执政党建设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诚如邓小平所言:“正是因为列宁建立了那么一个好的党,才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6〕。也就是说夺取政权首先需要把党建设好、建设强,巩固政权、领导人民进行国家建设,解决好执政的担当作为、能力本领问题,更加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

列宁在领导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围绕执政党建设问题作出了诸多科学论述,在承继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建设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何能执政、如何能执好政进行探索,形成了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执政党建设思想。针对俄共(布)为何能执政,列宁在总结俄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指出,究其根本是因为俄共(布)作为“铁一般的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党” 〔7〕,既能够“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8〕,又“善于考察群众情绪和影响群众情绪”〔9〕且能够被“本阶级一切正直的人们所信赖”〔10〕。针对执政党如何才能执好政,列宁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一是明确划分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的职责以便正确处理好党政关系。列宁指出,俄共(布)是执政党,是“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是领导者”〔11〕,故而“党的代表大会所通过的决定,对于整个共和国都是必须遵守的”〔12〕,但是同时“党必须通过苏维埃机关,在苏维埃宪法范围内来贯彻自己的决定”〔13〕。也就是说俄共(布)作为国家政权的核心具有至上的权威性,但是党的执政权具有明确的边界性,必须要依据苏维埃宪法来行使,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依法执政。此外,针对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苏维埃机关工作效率低下、办事拖拉乃至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列宁提出:“党的任务则是对所有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总的领导,不是像目前那样进行过分频繁的、不正常的、往往是琐碎的干预”〔14〕,“党要努力领导苏维埃的活动,但不是取而代之”〔15〕。二是强调治党从严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质量。通过设立、延长党员预备期以便全面考察入党人员,并严格规定党员如果出问题要对入党介绍人实行连带责任,以从源头上防止“冒险家和其他危害分子乘机混进执政党里来”〔16〕,切实做到审慎发展党员进而把好入口关;通过两次大的清党活动把混进党内的“欺骗分子、官僚化分子、不忠诚分子和不坚定的共产党员以及虽然‘改头换面但内心里依然故我的孟什维克从党内清除出去” 〔17〕以纯洁党的队伍进而畅通出口关;通过从严选拔、培养具有管理国家和管理经济经验的人才来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以解决俄共(布)内部出现的“本领恐慌”问题进而把好干部质量关。三是指出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依靠的执政党,要善于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群众之中所蕴藏的伟力,强调较之于人民群众,共产党员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因而党要想完成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使命任务必须使自己“不脱离自己领导的群众并真正引导全体群众前进”〔18〕。

(二)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总结运用的逻辑必然

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取得成功的一条宝贵经验。从“党是什么、要干什么”〔19〕到“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20〕,然后到“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21〕,进而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22〕,不仅集中体现了百年大党始终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轨迹,也体现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是立党必须首先要弄清楚、搞明白的事情。早在建党初期,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就指出“中國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23〕,是“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24〕,明确了党的性质以及初心使命。为了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党必须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针对如何肩负起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主要任务,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为了完成革命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必须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 〔25〕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也揭示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中作为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和领导党的双重身份,实现党的建设、党内治理与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1945年,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党是“工人阶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是已经在解放区执政的党”,“每一个党员都应该精通自己的业务”。〔26〕 这里不仅明确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政治地位,而且还关涉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要求党员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本领,实质上已经蕴含执政党建设思想。随后,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针对当时党内出现的“因为经常的行政事务繁忙而忽视党务工作的现象”〔27〕,任弼时指出必须要“纠正这种偏向,对于我们党将要在全国范围成为执政党的时候是特别重要的” 〔28〕。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自身的建设质量以及防范执政风险,对可能影响执政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诸如在党的作风上,刘少奇指出“处于这种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滋长命令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作风”〔29〕,“特别应当注意谦虚谨慎,戒骄戒躁”〔30〕;在领导干部能力建设上,毛泽东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31〕等。改革开放初期,针对党的内部存在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以及贪污腐败等现象,邓小平告诫全党必须要加强执政党建设,解决好“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32〕 这个突出问题,以“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33〕。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伴随着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历史地位、环境以及所肩负的任务的变化,“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34〕。这里明确了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地位,确认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党“一体二用”的身份标识。步入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注重长期执政条件下防范执政风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对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这既是对现实的回应也是对未来的确信,更加凸显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政治自信。随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命题的重要组成部分。〔35〕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强调“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36〕,这些表述指明了锻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历史逻辑。质言之,这一重大课题正是对建党百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发展。

(三)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37〕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解决好长期执政的精神状态、担当作为、风险防范、能力建构等问题尤为重要。打铁还需自身硬,强国必先强党,只有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党锻造成为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够肩负这一时代重任。然而,目前在党内影响长期执政的因素错综复杂,诸如“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38〕,“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39〕。新时代改革发展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迫切要求在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中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严格党内治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组织固党、作风塑党、纪律兴党、制度治党,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整体建设质量。概言之,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党锻造成更为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二、全面把握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丰富内涵

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一个内涵丰富的重大时代课题和时代任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应该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本要求以及葆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的典型特质。“长期执政”的功能定位,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执政党掌握政治权力以治理国家、造福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功能。因而,要深刻认识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丰富内涵,理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的辩证关系中全面把握,即“党的建设、党内治理、党的执政、党的领导。四者相辅相成:党的建设是基础前提;党内治理是基本方略;党的执政是主要功能;党的领导是关键保证”〔40〕。

(一)从加强党的建设维度把握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丰富内涵

加强党的建设是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在人口众多的大国进行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纵观党的百年建设史可以得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具有鲜明时代性和问题导向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我们党紧密结合时代背景,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开展党的建设,力争把党建设好、建设强,以更好地完成党在不同阶段的战略目标和时代重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针对如何加强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41〕。这句话内在地蕴含双重逻辑:其一,将党的建设与党的执政联结起来,“把党的建设由以往认知框架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外在支撑要素转变为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内在构成性、决定性要素”〔42〕,明确党的建设作为最大政绩的战略定位;其二,为新时代如何抓好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要求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来抓好党的建设,深化了对党的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勇于面对“四大考验”、坚决克服“四种危险”,“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43〕,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从严格党内治理维度把握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丰富内涵

严格党内治理是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本方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通过优化治理结构来践行为民造福的执政理念。而要进行优化调整,无疑首先要严格党内治理,这是由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革命党、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以及马克思主义领导党“一体三用”的建构逻辑所决定的。回顾新中国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实现长期执政,并得到制度化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究其根源是党始终注重加强党内治理,以自我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来推动社会革命的高质量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既是新时代一场彻底的自我革命,也是“一种内向用力的党建路径”〔44〕,通过严格党内治理来提高政党治理现代化成效,进而通过政党治理效能溢出自身建设场域进入国家治理领域,以政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因此,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要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它内在地要求在管党治党过程中必须从全面性与重点性、现实针对性与问题导向性、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性与强化治理政治自觉性的有机统一中提高全面从严治党实效性。首先,全面从严治党既要立足于“全面”又要抓好“重点”。就全面性而言,应该管好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党组织,涵盖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凡是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都要全力克服,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彻底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45〕,真正做到全方位、全覆盖,不让一个党员脱管,不让一个党组织漏管;就重要性而言,既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带动党员全体严守党规党纪,又要抓好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要领域,以政治建设质量的提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其次,现实针对性与问题导向性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势能。这内在地要求全面从严治党要立足现实党情,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46〕,因为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47〕。最后,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性与强化党内治理政治自觉性的有机统一,这是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的基本要求。国际共运史尤其是苏共亡党亡国的经验教训表明,越是长期执政,越要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严的氛围,越是要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决不能有任何松懈乃至已经严到位的厌倦情绪。唯有如此,党才能在管党治党的实践中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实现以强党引领强国大业。

(三)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维度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丰富内涵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核心驱动。长期执政的功能定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通过执掌政权对于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强大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把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作为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核心驱动是有深远考虑的,也是有充分理论和实践依据的。一是从政党属性来看,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党和执政党身份的双重建构内在地要求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二是使命型政党的政治特質要求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放在核心位置。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而要肩负起使命型政党的责任,最终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建构,必须以获取执政权为前提性基础性条件,且要随着时代场域的更替变化,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完成使命型政党在不同时期的阶段性任务。三是基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内在联动逻辑所作出的战略安排。“国家治理能力的建设取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水平,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执政能力科学化的效能转化”〔48〕,故而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不断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四是防范执政风险、维护执政安全的迫切需要。当前国际秩序更替紊乱、代谢失调,逆全球化浪潮此起彼伏,且国内风险挑战日益增多更加剧长期执政环境的复杂性,这要求党必须把提高执政能力、增强执政本领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五是以执政绩效来提升党事实的执政合法性的逻辑必然。因为“中国的政治发展是从创造政治有效性出发的,并在保持政治对经济与社会发展有效性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和扩大民主化,不断积累政治的合法性,以保证政权的稳定和国家的整体进步”〔49〕,所以执政合法性的建构必须以显著执政绩效取信于民为根本前提,这内在地要求要从执政有效性与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互动关系中来巩固执政合法性。

(四)从坚持党的领导维度把握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丰富内涵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保障。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不仅关涉党的建设、党内治理、党的执政范畴,而且涉及党的领导论域。百年征程的实践印证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一个只有几十个党员组成的小党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飞跃,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究其根本是有党的坚强领导。由此可见,新时代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而党的领导是一个复杂而又重大的政治命题,只有在思想上正确理解并把握党的领导的科学内涵,才能在行动上更加坚定地拥护党的领导。就党的领导特征而言,“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50〕;就党的领导功能而言,“三个体现”是对其最好的诠释,即“体现在党的科学理论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上,同时也体现在党的严密组织体系和强大组织能力上”〔51〕;就党的领导作用而言,党的领导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质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质量以及人民生活品质;就党政关系而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党的领导下没有党政分开只有党政分工,明确党的全面领导不是凌驾于政权之上,而是融化于国家政权之中,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质就是要提高长期执政能力以更好实现党的政治主张。

三、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实践路径

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52〕,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建设好、建设强进而以强党引领强国建设;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为核心驱动,维护并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以党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显著执政绩效取信于民。

(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建设好、建设强进而以强党引领强国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解决长期有效执政问题,必须把党建设好、建设强,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党、执政党的双重身份在执政党建设场域的根本要求。党的建设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对于提高党的执政正当性、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思想建设为基础、组织建设为载体、作风建设为依托、纪律建设为规约、制度建设为保障,发挥政治强党、思想建党、组织固党、作风塑党、纪律兴党、制度治党功能,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以充分释放党建效能,进而以高质量党的建设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当前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大局抓好党的建设,坚持政治强党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政党政治能力的提升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坚持思想建党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用党的创新理论补“钙”铸“魂”以扭住党员干部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政绩观、权力观这个“总开关”;坚持组织固党,就是要以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导向,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53〕 ,使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能够干成事;坚持作风塑党,就是要“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 〔54〕,“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55〕,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以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坚持纪律兴党,就是要秉持党纪严于国法准则,不断完善党纪党规,严格执行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以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其他各项纪律严起来;坚持制度治党,就是要深化制度改革与创新,聚焦党的制度缺位、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切实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 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为核心驱动,维护并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坚持自我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革命党的本质要求。百年党史昭示我们,坚持自我革命既是立党、兴党、强党的核心驱动,又是“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56〕,同时也是解锁百年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政治密码。当前坚持在自我革命中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需要从自我革命精神养成—自我革命能力提升—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构三个维度展开。一是养成并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以增强党员干部自我革命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这是坚持党的自我革命的前置性条件。行动上的自觉源于思想上的清醒与坚定。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深知“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黨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57〕,尤其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且我国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更加需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以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二是不断提升自我革命能力,这是坚持党的自我革命的内在势能。这就内在地要求必须通过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能力来解决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以及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通过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能力来严密党的组织体系以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通过不断提升自我革新能力以克服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通过不断提升自我提高能力以应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三是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推动党的自我革命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这是坚持党的自我革命的保障。为此,既要建立健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58〕,又要不断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59〕。

(三)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以党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是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强调:“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60〕,“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61〕。新时代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理应把握好如下几点。一是在原则上要坚持党对反腐败工作的全面领导与人民群众的积极主动参与相统一。为此,要建立健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委统筹指挥、纪委监委组织协调、职能部门高效协同、人民群众参与支持的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62〕,切实提高反腐实效。二是在力度上要坚持高压反腐、彻底反腐,严惩腐败态度不变、决心不减、尺度不松,尤其要严查严重损害党的执政之基的腐败问题、党的十八大之后仍然不收敛不收手的腐败分子,充分发挥重点案件的警示效应,以案促改、以案促治,让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腐。三是在方法策略上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诸如,在反腐对象上要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既要通过加强党性修养以管好自身,又要通过树立良好家风家教以管好家人亲属,还要通过秉公执纪、谨慎用权来管好身边人身边事、管好主管分管领域风气,以“关键少数”带动党员全体,进而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又譬如在补短板、强弱项方面,要着力解决反腐败治本制度供给不足、不完善等问题,立足于长期执政所面临的风险挑战,从完善制度建构、强化制度执行等方面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注重党内法规与反腐败法律相衔接,严格执纪执法,确保各项法规落地生根,使党员干部因制度而“不能”腐。四是在治本上既需要加强政治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又需要“以鲜明的政治自信解决能力不足的危险”〔63〕;既需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因子,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又需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促进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让党员干部切实做到因觉悟而“不想”腐。

(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显著执政绩效取信于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要求。作为执政党,党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实能够从执政有效性的提升中获得真真切切的实惠,这也是党能够获得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根本原因。正如莱斯利·里普森所说,执政党“要在政治上组织亿万民众让他们保持对这个制度的忠诚,绩效比承诺更重要”〔6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质上遵循着以人民需要、人民参与、人民监督、人民评价为逻辑主线的发展道路,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根本保障下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新时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应把握好如下几点。一是关注人民群众需要。问需于民是根本前提,人民群众有所呼,执政党有所应。为此,党应该聚焦人民群众的根本诉求,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不断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制约,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65〕。二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问计于民是关键,因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66〕,所以无论是强党建设还是强国建设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这内在地要求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思想中,真正落实到每个党员行动上”〔67〕,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诸如腐败问题、作风问题以及民生问题,以赢得群众的政治认同与信任。三是切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是基本要求,为此,要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监督意识,增强涉及民生领域相关问题的公开性,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渠道,使权力在阳光下行使。四是由人民群众评判作为,以人民满意为最终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68〕。人民满意是执政党做好工作的最终诉求,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最大的特质就是将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党的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在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持人民至上原则,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能动性,使人民始终成为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最深厚的根基。

〔参考文献〕

〔1〕 〔2〕 〔22〕 〔36〕 〔37〕 〔38〕 〔39〕 〔50〕 〔52〕 〔53〕 〔54〕 〔55〕 〔56〕 〔58〕 〔59〕 〔60〕 〔6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3,64,63,15,63,26,64,64,63,66,68,68,14,66,66,69,24.

〔3〕 〔40〕 田芝健.百年审思与展望:锻造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84.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58-559.

〔6〕 〔32〕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4,276.

〔7〕 〔9〕 〔10〕 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4,24.

〔8〕 〔11〕 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83,299.

〔12〕 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5.

〔13〕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會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15册〔G〕.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571.

〔14〕 〔18〕 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8,23.

〔15〕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2册〔G〕.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72.

〔16〕 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6.

〔17〕 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58.

〔19〕 〔21〕 〔3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Z〕.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72,26,26.

〔20〕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4.

〔23〕 〔24〕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133,139.

〔25〕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52.

〔26〕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2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19.

〔27〕 〔28〕 任弼时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473,473.

〔29〕 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01.

〔30〕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318.

〔31〕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6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318.

〔3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9.

〔34〕 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1175.

〔41〕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6.

〔42〕 康晓强.习近平关于科学社会主义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1).

〔43〕 〔57〕 〔6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04,529,52.

〔44〕 李锦峰.全面從严治党:以权力结构优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J〕.探索,2017,(3).

〔45〕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G〕.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9.

〔46〕 〔4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3,43.

〔48〕 齐卫平.论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执政党建设科学化的内在统一〔J〕.思想教育研究,2014,(10).

〔49〕 林尚立.在有效性中累积合法性: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51〕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66.

〔62〕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L〕.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0.

〔63〕 王一娟,俞良早.列宁关于俄共(布)勇于自我革命的实践和思想〔J〕.党政研究,2023,(1).

〔64〕 莱斯利·里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M〕.刘晓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20.

〔66〕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01.

〔67〕 〔6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8,28.

【责任编辑:欧露】

猜你喜欢
党的建设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乡村振兴公式 党的领导+双层经营+“三位一体”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浅析列宁政治遗嘱中的“党的建设”
改革举措落实难的表现及其化解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