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助力美术教学

2023-05-30 10:48沙景雯
关键词:雕塑美术资源

沙景雯

摘要:将地方文化艺术资源融入美术教学中,能拓展教学的时空,触发学生真实的学习体验。可以运用公共文化艺术设施,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运用城市园林景观,提升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运用雕塑资源,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意识;运用非遗工艺,强化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

关键词:高中美术;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美术教学

地方文化艺术资源一般包括当地的各种公共文化艺术设施(如美术馆和博物馆),文化景观、文化遗产和遗迹,民间传统美术工艺,优秀的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其工作室或工作坊等。将地方文化艺术资源融入美术教学中,能拓展教学的时空,触发学生真实的学习体验。

我们生活的城市南京,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美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丰富的名胜古迹,成就了众多的书画名家,城市内的雕塑、建筑、博物馆等文化艺术资源比比皆是。这些资源带有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是美术教学的肥沃土壤。

一、 运用公共文化艺术设施,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南京的公共文化艺术设施完善,除了我国三大博物院之一的南京博物院之外,还有六朝博物馆、城墙博物馆、云锦博物馆、金箔博物馆等专题博物馆。这些博物馆保存着历朝历代不同种类的大量艺术珍品,为学生提供了和美术作品“亲密接触”的机会,让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分析甚至临摹,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品位。

比如,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的《从传统到现代》一课,主要探讨了20世纪以后中国画的开拓和创新。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新金陵画派。傅抱石、钱松岩等领军人物都是在南京生活和任教过的教育家、艺术家。南京博物院中就藏有他们的大量作品。教学中,我们通过课堂教学和博物馆研学相结合的方式,课堂上和学生谈一谈时代背景、思想思潮,课后布置研学任务,请学生到南京博物院查找并欣赏新金陵画派的绘画作品,并对比古代山水画,说一说新金陵画派在艺术表现上的创新之处;之后尝试临摹新金陵画派的作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南京博物院,近距离欣赏傅抱石、张文俊、亚明、魏紫熙等艺术家的作品,在寻找、欣赏、比较、临摹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新金陵画派的艺术特色——多以江南山水为表现内容,作品大多雄伟秀丽,色彩明艳,充满新时代的生命力。

公共文化艺术设施的有效利用,不仅弥补了教材本身美术资源有限的问题,也为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全新的学习场所。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博物馆都开设了线上展厅,这有助于我们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在多维度的审美体验中积累鉴赏经验。

二、 运用城市园林景观,提升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

南京的城市园林景观特色鲜明,独树一帜,既有代表性的“江南第一园林”瞻园、白鹭洲公园、甘熙故居等古典园林,也有绿博园、鱼嘴湿地公园、国际青年文化公园等当代城市公园。这些丰富的城市园林景观方便我们就地取材,借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以湘美版高中美术“设计”模块《我们期待的环境》一课为例。完成环境设计中的景观设计时,我们把目光投向学校附近的园林景观,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国际青年文化公园,找到景观包含的元素,如山、水、植物、建筑、道路等;接着结合教材,分析不同元素的设计特点以及在环境中存在的价值等;进而根据公园的平面图,进行再设计。

这样将看似复杂的景观设计和学生真实的生活环境结合起来的尝试,让纸上谈兵变成了实景演练。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设计出了“我们心中的城市公园”。比如,有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公园不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活动要求,因此在设计图中增加了沙池区、亲水区、健身区;有的学生提出,城市公园应该根据四季变化呈现不同景致,建议增加植物的搭配;有的学生还建议在公园中打造萌宠互动区,为喜欢带宠物遛弯儿的人士提供专门的休闲交流空间……这些有趣的创意设计在小组的讨论中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学习成果。

三、 运用雕塑资源,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意识

南京的雕塑资源丰富,比如南朝陵墓中的石兽、石碑、石柱、画像砖与画像石,有“江南云岗”之称的栖霞寺千佛岩,明孝陵的石碑、石人、石像,甘熙故居中的石、木、砖雕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先后出现了一批具有影响的雕塑力作,如雨花石烈士纪念碑、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浮雕、渡江胜利纪念碑等,还有分布于城市各空间及大学校园的人物雕像,如曹雪芹、徐悲鸿、陶行知等。这些涌动着创造力的文化艺术作品,有助于学生体会雕塑艺术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感受美的文化内涵,并通过立体造型实践掌握主题分析、素材运用、设计制作等创作方法。

比如,教学湘美版高中美术“雕塑”模块第一单元第一课《你我身边的雕塑》时,我们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南朝辟邪造像、新街口的孙中山像、渡江胜利纪念碑上的浮雕、青奥主题雕塑《火炬手》等具有代表性的雕塑,让学生分析雕塑的材质、造型、功能和风格,描述这些雕塑适宜的场合以及带给人的心理感受。由于学生非常熟悉这些作品,他们在回忆和讨论中通过对不同雕塑的比较和分析发现,古代雕塑以石材为主且大多用于墓葬或宗教,而现当代雕塑的材质就非常丰富,除了石雕,还有青铜、塑钢、玻璃等;有纪念性雕塑(孙中山像),也有主题性雕塑(奥体中心附近的体育题材雕塑作品);风格上也从古代的写实转变为现代的抽象的风格,在不同场景中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我们将明孝陵中的马、象、骆驼等动物雕塑形象打印出来,請学生先用钢丝搭建动物骨架,从塑造大体块入手,掌握雕塑的塑造方法。

大量丰富的人物、动物等雕塑作品让学生的学习可触、可感,将抽象的概念理解化为具象的真实体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立体造型意识。

四、 运用非遗工艺,强化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

工艺是设计创意的物化。南京本地就有很多著名的非遗工艺,比如南京云锦、金陵金箔、秦淮花灯、金陵剪纸、南京绒花等。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工艺既是弥足珍贵的科学遗产,也是技术基因的载体。《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通过对当地或其他地区各种手工艺品的认知和鉴赏,识别手工艺的品种与艺术特色,加深对手工艺和工匠精神的理解,形成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认同”[1]。我们可以利用地区优势,结合传统工艺,进行专题式教学。

比如,秦淮花灯天下闻名,学校在元宵节后开展了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活动,现场为学生展示秦淮花灯的制作技艺,让学生通过和民间艺人“师徒结对”,学习花灯的制作,了解花灯背后的美好寓意,感受民间艺人对精湛工艺的追求。再如,在学习扎染工艺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用扎染的方式装饰身边的物品,装点自己的生活。

从模仿到创作,从作业到作品,从工艺人的“手艺”到学生的“手作”,从高高在上的展品到艺术节里的文创,这些看似简单的变化,帮助学生摘下了传统工艺神秘的面纱。而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的再创作,也让古老的非遗工艺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传统文化走向未来注入了新的动力。

地方文化艺术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术课程资源宝库。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要真正科学合理地发掘并运用地方文化艺术资源,拓展美术教学时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打开美术教学通向现实世界的大门,将美术教学与真实的世界联系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在了解地方优秀艺术文化的同时,更多地了解家乡、了解社会,涵养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3.

猜你喜欢
雕塑美术资源
巨型雕塑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我的破烂雕塑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写实雕塑
创意美术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