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涨价8倍,共享充电宝为何还不赚钱?

2023-05-30 10:48李丹
记者观察 2023年1期
关键词:涨价美团怪兽

李丹

消费者对共享充电宝的诟病由来已久,4年涨价8倍,如果忘记还了,借一次相当于自己花钱买了充电宝,得花几十元。尽管如此,共享充电宝背后的企业却没有赚钱的,怪兽充电15个月亏了5亿多,其他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这门生意为何这么惨?

4年涨价8倍

共享充电宝引发的争论从未平息过。

早年间,资本和创业者争论的是,基于消费者“电量焦虑”且默认“手机电池技术短期不会有突破”的共享充电宝,是否是伪需求。近些年,消费者吐槽不断的则是,到底谁给了共享充电宝不断涨价的底气。

自2017年获资本蜂拥入局,2018年频繁卡点扩张以来,共享充电宝近些年“贵”得有目共睹。

2019年左右,“共享充电宝涨价”相关新闻已经开始见诸报端。报道里提及,部分热门点位的收费标准已经到了5元/小时。彼时,由于涨价并非常态,也就没有引起大规模讨论。

到了2021年,随着“共享充电宝又集体涨价了”“景区充电宝1小时10元”“共享充电宝每小时从1元涨至4元”等话题先后登上微博热搜榜,共享充电宝便开始频繁因为涨价被置于镁光灯下。

但其实共享充电宝的用电并不贵,此前就有商户透露,一台6口充电宝机器的功率为120W.商业用电一度收费12元,按照“功率×用电时间×用电单价×千瓦时”的计算方法可得,一台机器每天的耗电量不到4元。再对比其4元/小时的收费标准,妥妥的暴利生意。

面对消费者质疑,有企业曾用“缺钱”来回应,表示抢占市场需要花钱补贴。也有业内人士分析,企业上市在即是涨价的重要推手,“经过一轮跑马圈地后,相关运营企业需要通过提升价格来获取好的收益和回报”。

不久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面干预,2021年8月,备品牌的租借平均价格被控制在了2.2-3.3元/小时,标价在每小时3元及以下的机柜占比69%~96%。

谁曾想,一年时间不到,备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涨价DNA又动了”。有媒体统计,2022年以来,各大平台的收费标准已经到了4元/小时,较之最初的0.5元/小时足足翻了8倍。2022年10月31日,一则“网曝共享充电宝1小时扣费99元”的热搜词条又再次将舆论枪口对准了共享充电宝。

15个月亏掉5.25亿

4年涨价8倍的生意,却没有换来身后企业的亮眼业绩。相反,连连亏损却成了常态。

尽管被质疑“伪需求”,甚至被大佬断言“做不起来”,但以2018年为时间节点,共享充电宝还是一度盈利的。

当年,行业在经历资本清洗.一轮洗牌过后,基本形成了以街电、小电、来电和怪兽充电为主的“三电一兽”格局。紧接着,已完成4轮融资的小电宣布盈利。次年,怪兽充电宣布实现盈利,随即又完成两轮融资。

2021年4月,怪兽充电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招股书显示,其2019年和2020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066亿元和1.126亿元。上市当天,怪兽充电创始人蔡光渊形容共享充电行业为“千亿赛道”,称行业还存在很多空白点待探索。

谁曾想,怪兽充电甫一上市,业绩便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2021年11月底,怪兽充电公布当年三季报,净亏损7944万元。随后,便持续录得亏损:2021年Q4亏损6848万元,2022年Q1亏损9641万元,2022年Q2亏损1.845亿元,2022年Q3亏损9575万元。

总的算下来,15个月里,怪兽充电总共亏损了将近5.25亿元。

作为赛道里唯一登陆资本市场的玩家,怪兽充电的经营数据是外界窥见行业发展的一个窗口。考虑到怪兽充电有小米系资本和供应链加持,且在全国布局的点位数居于行业前二,其亏损也被不少人解读为“代表了行业的经营困境”。

从某种程度上看,事实也的确如此。2021年4月,小电科技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其净利润分别为-0.36亿元、1.37亿元以及-1.04亿元,以亏损为主,2022年年初,更是出现裁员传闻。街电和来电,日子也不太顺利。2021年,街电和同为共享充电宝赛道的搜电合并,成立新公司竹芒科技。自合并后,街电逐渐被边缘化,竹芒科技则忙于副业,推出口罩机、体温检测仪等,试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来电科技则是被国有化后,内外交困,仅2022年便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总金额超9000万元。

究竟亏哪儿了?

从先后宣布盈利到集体陷入经营困境,共享充电宝到底为啥亏钱?对于外界的这一疑虑,公司老板们默契地选择了“归咎于疫情影响”。

疫情导致线下客流减少,的确会对依靠线下消费场景的共享充电宝影响颇大。但归根结底,这只是行业亏损的加速器,而非根源。

时间倒拨回2017年。在行业热议“共享充电宝是真风口还是伪需求”的时候,《腾讯创业》曾连发4篇系列报道,测算出充电宝“仅通过租金收入,4个月便可回本,成本利润率最高可达85%”。投资人朱啸虎也曾表示,共享充电宝主要是有成本优势,“基本两三个月就可以回本”。

虽说彼时备方声音都称共享充电宝盈利模式清晰,关键在于迅速铺开业务、形成消费者习惯,但几乎所有测算都默认了一个前提,即进入商场的租金成本非常低,甚至有些商场和商家会免费让进入。

也就是这被大多数人忽略的“渠道的价值”,成了日后吞噬备共享充电宝企业利润的根源。

从某种程度上看,共享充电宝行业做的是一门地推生意,对象是掌握人流量的场所,如饭店、酒店、KTV等。對于这类场所或商家而言,选择权和议价权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共享充电宝企业要想分杯羹,得“竟价”入场,价高者得。

为了抢占好的点位,备家共享充电宝企业不仅需要高价供养庞大的业务拓展团队,就连支付给商家的入场费和分成费也日益水涨船高。

换句话说,一众共享充电宝企业更像是“打工人”,终日辛苦拓业务挣钱,但到头来,收入的绝大多数进了“房东”口袋。从目前来看,这种“替房东打工”的趋势一直没有根本改善。

另外,事实上,尽管都是入局共享充电宝赛道,但企业的出发点备异,或者说都是“始于共享充电宝,但不止于共享充电宝”。早年间,上海某共享充电平台联合创始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其初衷主要是为旗下的游戏公司导流。

2020年年初,美团点评重新发力共享充电宝业务,甚至开出了“商家不需要任何费用,即可免费接入”的条件。彼时,美团内部人士对外说,美团做充电宝,挣钱不是主要目的,主要是想“把美团的线上流量带到线下,提升APP日活和品牌影响力”。

甚至于,近些年疲于点位之争的“三电一兽”也一直在盘算着如何将点位转换成资源,对已经铺设的渠道进行二次开发。

与此同时,一众企业也在尽力利用已有资源变现,如竹芒科技开拓电单车共享充电桩、智能零售货柜等新业务,怪兽充电通过私域流量孵化白酒品牌,小电在招股书中透露要进军短视频领域。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备家企业而言,为今之计只剩下“熬”,待竞争对手倒下,才能“剩者为王”。或许,只有等到那时候,其“一次渠道,多次售卖”的构想才能毫无保留地付诸实践。

猜你喜欢
涨价美团怪兽
美团打车独立运营王兴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美团打车独立运营王兴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尿素涨价坐实的两个必要条件
有一个怪兽
美团点评和拼多多体现了对数字中国的兴奋之情
共享单车涨价只能是权宜之计
失眠这个小怪兽
唉,又涨价了
美团、大众点评抱团御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