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指导之准确审题

2023-05-30 10:48张存玲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命题作文作文题目文题

张存玲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更是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作文的体裁。

审题要注意区分作文类型,如命题(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审题方法各有不同。具体而言,可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审题:

一、抓题眼

题眼就是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即中心词。抓题眼有一定的规律,如果题目是一句话,题眼多数在回答“谁”“什么”的部分词语中,如“我爱我的老师”中的“爱”,“爸爸笑了”中的“笑”等;如果题目是一个词组,题眼多数在前面,即修饰部分,如“快乐的节日”中的“快乐”,“可爱的金鱼”中的“可爱”,“我喜爱的活动”中的“喜爱”等。当然,题目常常是变化无穷的,如“我的同桌”这个题目,实际上并没有规定中心内容,考生需要根据材料来确定作文的重点和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题目比较含蓄,考生需要仔细分析。比如“我的‘傻爸爸”中的“傻”字是反语,表面是傻,实际上并不傻。又如“妈妈的‘坏脾气”中的“坏”也是反语,实际上是在说妈妈的某种好习惯、好作风。

二、看修饰词

近年来,中考作文题中出现较多的副词有“其实”“然”“真”“也”“最”等,这些词千万要重视,如“门其实开着”“      其实很快乐”等题目中的“其实”,包含着欲扬先抑的意味,即起初认为是这样,后来经历了一些事,才明白是那样,行文中必须把是非曲直交代清楚;“我依然

”这一题目中的“依然”,有一种无怨无悔的意味,行文中要表现出即使是错了,也不改初衷的思路。

三、明主题

题目是作文的名字,主题是作文的中心思想,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时候题目就揭示了主题,有时候需要从题目中提炼主题。如“老王”“藤野先生”从题目上看不出要表达什么中心思想,需要作者根据题目确定主题;“背影”“回忆我的母亲”从题目上可以明显看出要表达的是什么;“白杨礼赞”“美丽的颜色”等题目中则含蓄地表明主题或象征意义……

四、辨体裁

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都有其特定的标志,如题目中有“回忆”“记……”“……的事”“……的人”“……的生活”等关键词的文题应写成记叙文;题目中有“说”“议”“谈”“由……想到的”“……给我的启示”等关键词的文题应写成议论文。同时,考生还要注意,记叙文又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四种主要的形式。如“窃读记”“一件难忘的经历”等题目,应该采用记事;“再塑生命的人”“我尊敬的人”等题目,则应该选择写人;“紫藤萝瀑布”明显是写景;“一棵小桃树”则是典型的状物。

五、审人称

随着“双减”落地,中考作文命题更指向于关注考生的自我成长和心灵世界,强调写出有“我”的作文,审题时要格外注意作文题目的人称要求。如“当我走进考场时”和“他是我学习的榜样”这两个题目,前者要用第一人称写,后者要用第三人称写。如果题目里出现了“我们”,这类作文就不能太突出个人,而是要立足“我们”这个群体来写作。

六、定范围

近年来,为了防止套作,命题者越来越倾向于在写作范围上做出明确的限定,需要考生引起重视。

1.时间范围。有的题目从时间上规定了写作范围,如“童年趣事”这一题目,选材上要写已经发生的而且必须是在童年时代发生的事;“当我走进动物园的时候”这一题目,是要求写正在发生的事情。

2.地点范围。作文题目中常常出现一些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它们往往限制了事件发生的地点。如“市场见闻”这一题目,限定的地点是市场;“校园生活”这一题目,限定的地点是校园;“故乡的苹果”这一题目,限定的地点是故乡。

3.内容范围。考生要根据题目的限制确定作文内容的范围,仔细分析作文题目要求,写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人,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如“今天我当家”这一题目,内容范围应该是从自己为什么当家、怎样当家、有什么收获等来选取生活气息浓和趣味性强的内容来写;“老师二三事”这一题目,只能写关于老师的事。

4.数量范围。考生要反复读文题,弄清要写人物或事件的数量,按照题目规定去写。如“难忘的一件事”这一题目,是要写一件事;“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这一题目,必须要写三个人。

5.对象范围。审题时,考生要弄清楚要求写的对象是人、事、物,还是景,一定要审清楚写作的对象。如“我尊敬的人”“我的同桌”这一类题目,写作对象一定是“他人”,“我”只是陪衬。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写作对象是一个人、一件事,还是一类人、几件事。

6.色彩范围。确定作文的感情色彩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如“一个勤劳的人”这一题目,就要记叙那个人的勤劳事迹,字里行间应该表现出佩服与赞美的感情。

那么,在考场上到底该如何审题呢?

一、总体上把握题目。

这是审题时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即对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要认真地推敲、揣摩、辨析,然后综合起来,从总体上把握题目。如“父辈”这个题目就是写父亲这一代的人,而不是一个人,如果不清楚“父辈”这个词的含义,那作文就容易偏题。

审题时,考生还要明确题目对作者所选材料在时间、空间、数量、对象及内容上有哪些限定。如“暑假生活片段”这一题目,限定了选材的范围——暑假生活;“我的好朋友”这一题目,限定了记叙的对象——好朋友;“快乐的星期天”这一题目,限定了选材的时间——星期天;“游香山”这一题目,限定了选材的地点——香山;“记初中生活中的一件事”这一题目,限定了数量——一件事,不能写多件事。

对于复杂的作文题目,考生还要学会从语法结构上进行分析。如“我所经历过的一段有意义的生活”这一题目比较复杂,它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①文章内容应以“我”为主;②要求写“所经历过的”一段生活,必须是“我”亲身经历的;③要求写“一段生活”,不能只写一天或一件事,而是一个时间段的生活;④要求写的这段生活应当是有意义的,而不是一般的、平淡的,“有意义”指人或事物所包含的积极影响,要写出这段生活在“我”生命中的价值。

二、掌握题意引申法。

有些作文题目除了具有表面意义之外,还具有某种象征含义,对于这类文题要仔细寻找其字面意义背后隐含的某种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这类题目往往是以某种自然景物作为题目,如“路”“小草”“雪花”“春天”“牵牛花”“落叶”等,这类自然景物往往与人的某种主观感觉相契合,形成某种对应关系,如周敦頤的《爱莲说》中用“莲”象征君子冰清玉洁、自尊自爱的品格。

其中,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半命题作文审题法。

1.审给出的部分。对题目中给出的字、词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要进行认真推敲、揣摩、辨析,把握题目所提示的写作范围和重点,从总体上把握文题的内涵。

2.审空缺的部分。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是补题,只有题目补得恰当、新颖、深刻,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补题应遵循“细处入手,深刻透视”的原则,多数半命题作文,其实都有所暗示,要选取切合主题,有利于深度构思的角度补题。如“我多想    ”这一题目,如果填写“唱”“飞”等就显得很平常,有位考生写的是“我多想把你留住”,所写内容是运河水,表现关注生态环境的大主题,这样的题目就有了深度。

需要注意的是,半命题作文除了易出现拟题俗套、脱离文题的问题之外,还要防止出现拟题过大、难以下笔的问题,如“感悟大自然”“感悟人生”这类题目,要写深刻、写透彻就比较难,而且不易写出真情实感,只能是泛泛而谈。

【陕西大荔县城关初中】

猜你喜欢
命题作文作文题目文题
命题作文怎样确定立意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1年第27卷文题索引
《天津护理》2020 年第28 卷文题索引
半命题作文“难忘那次__”构思指导
命题作文“闯关”大法
《中成药》2019年第41卷第1~12期(总第472~483期)总目次 文题分类索引
《中成药》2017年第39卷第1~12期(总第448~459期)总目次文题分类索引
你眼中的我
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
半命题作文如何补充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