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探究:“天青色”到底是什么?

2023-05-30 00:48陈勇
中国教师 2023年1期
关键词:同心圆宋徽宗青色

陈勇

“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产于北宋年间(960—1127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传世稀少、无可替代的国宝。器物通体满布天青釉,极匀润;全器釉面纯洁无纹片,色泽温润素雅,其独特而神秘的天青釉色震撼人心(见图1)。学生要读出这件瓷器真正的神韵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合适的体验。

一、梳理文本,找到同心圆结构层次

在整个小学美术教材中(以浙美版为例),与陶泥制作相关的内容从小学中段就有,如夸张的脸、威武的大将军、找果子的刺猬、活字印刷等,大部分都是发动学生动手体验,来感知对陶泥的运用。而真正介绍陶瓷艺术的只有“青花瓷”一课。因此,要走近“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这样一件技艺高超的艺术品,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这样的现状,结合“同心圆课程结构”的教学思维,我们将主题的探寻定位在“优雅而神秘的天青色”,在整个课的设计和构思上围绕“天青色到底是什么样的色彩”来组织构思。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青”这个关键词展开教学活动,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包括瓷釉色、开片、汝瓷烧制技艺等(见图2)。

二、教学规划:践行“同心圆”结构的教学思维

1. 主题探寻的缘起:“雨过天晴云破处”的色彩

情境创设是建构主义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时给学习者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是知识建构的关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新知识。因此,在教学的一开始,笔者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引入对主题的探寻。

师: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喜欢看动画片。你们平时都喜欢看动画片吗?是什么吸引你去关注动画片的?

生1:因为动画片的色彩很鲜艳,人物设计很特别。

生2:动画片告诉我们要勇敢,不要做没有志气的人。

师:画面中总有一种精神鼓励着我们,这是动画片导演心中的一个“动画”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900多年前,北宋皇帝宋徽宗也有一个梦,他梦到了“雨过天晴云破处”的色彩。想象一下,它会是什么样的颜色?

生3:灰蒙蒙的,雾白色……

师:请用水彩颜料来涂抹出那块神秘的色彩。

〔设计意图〕通过对话介入探寻的主题,从猜想中感知宋徽宗做梦时遇见的颜色—“雨过天晴云破处”的色彩。这是一个不确定的颜色,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同时为本课主题披上了一层看似简单却很神秘的外纱。通过水彩颜料的调制,结合水彩的自然渗透效果,学生涂抹出那种色彩—看似蓝色,却有绿的感觉。这是学生第一次调试天青色,这个过程增强了学生对天青色的视觉感知和体验。这是将美术知识和自己的联想联系在一起去调试颜色,初步建立知識和主题的关系,形成“同心圆”的最浅层结构。

2. 主题的深刻体验:什么是“天青色”

深度学习的基本特质就是学习者的自我建构。从学习过程来说,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探究式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深入内容本质的概念理解、原理探究、问题解决等相对复杂的学习过程;从学习情感层面来说,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学习投入度高[1]。在这个“同心圆”的建构过程中,只有达成了深刻理解才能真正感知“天青色”的本色。

笔者展示学生涂抹的颜色,请学生说说是什么颜色。

生1:有点蓝色,却不全是,有点绿色却很淡。

师:这就是青色,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中的“青”。中国有一句古话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描述的就是这个颜色。在生活中,你见过青色的物体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天青色瓷器—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向学生展示瓷器的图片)请说说这个天青色和你自己涂抹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

接下来,笔者请学生欣赏一件汝瓷的碎片,向学生补充说明瓷器表面的颜色并不是简单的颜色,而是一种釉色,有了釉色瓷器才会有光泽,从而了解釉色层的概念;并请几位学生体验上釉的过程,其他学生观察素坯的颜色变化。

生2:上釉后的瓷器表面并没有看到天青色,而是摸到厚厚的一层。这个天青色怎么来的呢?

笔者展示了瓷器的烧制过程和汝瓷的温度控制等现象,引导学生注意:瓷器上了釉色后要通过烧制才能产生神奇的天青色。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联想发现天青色那种飘忽不定的色彩感,同时观察碎瓷片,发现瓷器的天青釉色和纸质天青色不是同一个概念,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瓷器的烧制工艺:瓷器的天青色是通过高温烧制而产生的颜色。通过纸质天青色和瓷器天青色的对比,学生接触到了瓷器烧制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上釉。这个环节不是简单地由教师告知,而是放手让学生体验,在此过程中发现瓷器的本质特色,为下一环节的“开片”做了铺垫。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了瓷器的烧制特征,找到了天青釉色的“不可控性”,也为宋徽宗心目中“雨过天晴云破处”的色彩找到了依据,更奠定了主题“天青色”的神秘和独特。本环节设计的出发点就是为知识和主题的达成找到方法—接近于自然的生活发现,从而形成同心圆结构教学的“过程”结构。

3. 主题的主观理解:为什么是“天青色”

师:古代的皇帝一般都喜欢龙袍、大红色,为什么宋徽宗会做梦都梦到天青色呢?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

生:他喜欢这种颜色,他是一个很有艺术天赋的人,他有自己的艺术追求。

师:他在追求什么?这种天青色反映了宋徽宗什么样的思路和理想?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借助提问,将一般意义上的皇帝理想与宋徽宗的理想做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宋徽宗的艺术追求和艺术造诣。这是对主题的深刻探究,将学生的美术知识和意义探究紧密联系在一起。

4. 主题的生活意义:“天青色”带来了什么

师:天青色给北宋的瓷器带来了繁荣,也展示了宋徽宗的艺术追求。那么天青色给我们的生活会带来什么样的体验呢?你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过这种颜色吗?

生:妈妈手上戴着的手镯有点天青色,奶奶买的鸭蛋有点像天青色。湖州的绿水青山好像是这样的,我们学校的标志也有这种天青色……

师:天青色作为中国的传统色彩,赋予了汝瓷神秘感。今天的人们也在生活中感知、触摸、体验这种天青色。有的把这种色彩带进了影视剧中,如《如懿传》;有的把它编成了舞蹈,如《只此青绿》;有的画成了美术作品;有的做成了标志;还有的形成了一种理念,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它带给人们一种安静、沉着、冷静的感觉,让我们的生活节奏变慢了,让生活质量更好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想和关联将美术知识与生活融合在一起思考主题的内涵,从而对主题产生更为丰富、深刻的理解。当学生发现学校的标志也使用了天青色系时,更激发了他们对生活中“天青色”的新思考,这帮助学生建构了一个更为丰富的“天青色”理念模型。

三、反思总结:“同心圆”思维下意义探寻的价值

1. 在美的启发下提高学生的“学”力

美术学科从建立科目以来,一直被归类在“技能学科”,美术教师也更多关注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和训练。技能的训练是美术学习的重要部分,但不是全部。技能的训练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关注和把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美术学科大步进入“综合学科”的行列,强调的是学科之间的整合,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关注美术的技能,还需要关注与之有关的内容。但这样的整合有时让教师忘却了自己的学科是美术,课堂失去了一些艺术的味道。在“同心圆”结构的思维下,技能的习得是在美的引导下达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属于学生自己的独特美术素养,于是这让学生的技能学习发生了思维方式上的改变:从“我不知道要学什么”到“自己主动去探究”。因此,这样的能力练习更有针对性,学习更深入,理解更深刻,学生建构的美术知识也更加具有迁移性,学生的“学”力更强。

2. 在建构模式中提升教师的“教”能

美术教师的常态教学常常受课题的影响比较大,一部分教师找不到课题、单元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的流程、设计常常被内容所牵制,更找不到其核心的价值和目标。在“同心圆”的结构课程中,教师能够找到课堂教学的模式:从价值出发,梳理分析具体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相应的方法和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主题意义,掌握知识技能。针对美术学科不同的領域教学,教师把握好核心的模式结构,不仅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还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独特的教师“教”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研究意识,更为学生的素养习得找到了合适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朱德江.“深度学习”的内涵意蕴与学导策略[J]. 教育视界, 2018(20):37-39.

(作者系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鹤和小学美术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昕

猜你喜欢
同心圆宋徽宗青色
宋徽宗:“天下一人”还是“斜杠青年”
青色的海
同心圆梦再出发
祥云拂郁 仙禽告瑞——《瑞鹤图》与宋徽宗
同心圆梦再出发
绣出里下河畔最美“同心圆”
同心圆变变变
宋徽宗:本是大艺术家,奈何做皇帝
云淡风轻悟人生——写在王慧骐《青色马文存》首发之际
皇帝的小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