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突破

2023-05-30 10:48王乐良翼
户外探险 2023年1期
关键词:登顶攀岩珠峰

王乐 良翼

本奖项授予2021年度在户外运动领域单个项目获得突破的个人或团体。

⊙苦行

⊙张洪

⊙攀岩少年

沙漠苦行,走成大地史诗

塔克拉瑪干单人全自助穿越

时间:2021年11月25日~2022年1月18日

翻开中国地形图,西北侧那一片硕大的枯黄格外夺目,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静静躺在那里,俨然是蓝色星球上的一块异世界。

对于苦行来说,单人全自助穿越是他的执念。2021年11月25日~2022年1月18日,耗时55天,当喀拉玛水库的灯光出现在眼前,苦行完成了塔克拉玛干横穿的百年壮举。平静的内心筑起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意志,构成了令人惊叹、敬佩的塔漠穿越。

塔克拉玛干沙漠,东西横跨1100多公里,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2004年,中日联合探险队以骑骆驼及徒步的方式,历时73天由西向东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一穿越在当时被称为“人类探险史上的奇迹”。

从来没有人能以单人全自助无后援的方式成功徒步横穿这片生命禁区。直到2022年1月侣日凌晨,一个叫苦行的男人,以一己之力走出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总路程1039公里,历时55天。

“单人全自助”,指的是完全靠自己的体力背负物资,不提前预埋或投放物资,不提前准备后援。

2021年11月25日,苦行背着28瓶矿泉水、24张馕、5包250克酱牛肉、20包110克压缩饼干、一袋大白兔奶糖、15根棒棒糖、两袋腌萝卜、帐篷、羽绒睡袋、抓绒睡袋、蛋槽防潮垫、应急药品、太阳能板、充电宝、卫星电话、轻便逃生包,约40公斤重量,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角的罗布人村寨出发,开始了超过1000公里的跋涉。

在自拍徒步的视频中,他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有些瘦削。他不怎么笑,眉头常常皱起,总是疲惫的模样。也许是看上去太平凡,人们不敢相信这个男人要做的事,有人说他“自不量力”“傻”,还有人开车去沙漠里找他,看他是不是假徒步。

“穿越塔克拉玛干不是我的目标,我只是把它当成我个人的关卡,为了我能不能做以后我想要做的事情。这个关卡如果能过,我就相信无论有多难、多要命、多么艰辛,我都不会放弃,就会推动它。我如果过不去,我便相信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我心安理得地,我老老实实地做个普通人,干我自己的生意,去做我的底层人就可以了。

有一段时间,苦行被一种内心冲突折磨。他明白自己只是一个小人物,但又有一个声音质问他,自己为何不是其他人,而是他自己,一个脱离本分去幻想种种可能的人。这内心的对立太强大,苦行活得如行尸走肉,工作也做得不像样。他的解决方案是,给自己设立一个关卡,去完成一件世界上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事,比如一次从未被成功实现的沙漠穿越。

2009年7月,不了解沙漠环境的苦行在“死亡季节”徒步库布齐沙漠,遇上白毛沙,不得不折返。后来,他开始有计划地进行重装、耐饥渴和生存寻水等实地训练。他压缩物质需求,控制自己的本能欲望,推进自己身体和心理的极限。过去近三年,他在中国八大沙漠留下了足迹。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无垠的背景里,苦行背着一切所需,身体微倾,一步一个脚印,近乎机械地重复着前进的动作。白天,他的口腔因缺水咽不下食物,肚子饿到忘记饥饿的感觉,脚趾头折伤,疼得用脚后跟走路,屁股干裂得像树皮,走路时像被刀片划似的疼。半夜,气温降到零下20℃,他在拉链霜冻、粘着沙的帐篷里、冰凉的睡袋中,膝盖疼得睡不着,浑身颤栗熬到天亮。

行进到第48天,他在日记里记下:踉踉跄跄步履蹒跚左晃右倒眼神茫然行尸走肉月光下光怪陆离月华如洗。第55天,他终于看到了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边缘的喀拉玛水库的灯光。

诗人星芽形容苦行像一个跛脚僧。现代人迷恋钢筋混凝土空间,维护良好的柏油马路和地砖铺成的人行道,双脚再也不愿碰触荒芜的土地。而苦行主动走出文明的边界,用血肉丈量未知的土地。他让我们想起一种久远得几乎被忘记的生命求索——我们的祖先,正是从荒野走向荒野,赤脚开辟了这个世界。

勇敢者张洪,纵身跃入黑夜

盲人 登顶珠峰

时间:2021年5月24日

年度突破

提名理由

正所谓“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多少人是为了极目远眺,一睹世间绝景而站在漫漫攀登长路之上。但对于张洪来说,视觉的震撼显然不构成攀登的理由。命运的不公与巧合构成了一张复杂的网,张洪与攀登相遇。

众所周知,珠峰所代表的绝不止地理意义上的最高峰。2021年5月24日11时15分,张洪站在世界之巅,而这颗种子从埋下到长成,花了6年时间,但在此之前的低谷、在此之后的新生,才真正构成了他的全部生命。

理疗医生、盲人登山者、登顶珠峰的首位亚洲盲人……在许多对张洪身份的描述中,我们想称他为勇敢者。

请想象在相对安全的人行道,闭上双眼、扶着朋友的手,试看自己能走多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闭眼走路到睁眼停住,只有20秒钟——因为黑暗和未知令人心生恐惧,虽有人保护也难以克服。再想象把黑暗延长为一个小时、一天、数天,四周狂风呼啸,空气稀薄,雪粒打在脸上,脚下尽是崎岖,走错一步就有丧命的危险。这就是张洪在珠穆朗玛峰面临的世界。

2021年5月24日11时15分,张洪从珠穆朗玛峰南坡成功登顶,成为继美国人埃里克-韦恩迈耶和奥地利人安迪-霍尔策后,第三位登顶珠峰的盲人登山者。

后来,他这样描述当时的感受:“我想象过珠峰是什么样子,登顶珠峰是什么感受,无数次模拟这样的场景和画面。但当我登顶的那一刻,并没有激动、兴奋,甚至都没有多少感想。峰顶没有下雪,我听见狂风在我头顶盘旋,让人毛骨悚然。”海拔8848.86米,风速约65公里每小时。站在这颗星球的最高处,张洪看不见世界的壮美,眼前是黑暗,身体感到前所未有的空旷。

他不知道时间,也不知道氧气够不够,只感觉四周一片压抑和阴沉,尽管他后来得知那时太阳很大,但他没有感觉到一点点温暖。他与同行的夏尔巴向导在峰顶只待了几分钟,拍了几张照片,就开始下山。

真正的勇敢不是恐惧的缺席,而是虽然害怕,依然选择前行。

如果看过张洪攀登珠峰的画面,你很难不为这个40多岁的男人捏一把汗。“再下一点点”“往你的左边下,右脚不要往后退了”“你往左手走一步,找得到梯子吗?梯子是方的”“慢慢来,不行,往里面,ok”……这是张洪的向导强子对他的指示,這每一个字听起来分外平常,但在珠峰的冰瀑、冰崩区、数米宽的冰裂缝、近乎垂直的冰壁上,一分一毫的差别,可能就是生与死。

人们好奇,在黑暗中摸索的25年,从最初抑郁至几度自杀,到如今被全世界看见,张洪如何成为了张洪?

1975年,张洪出生在重庆山区,父亲和叔叔双目失明。四五岁时,张洪就用一根竹竿牵着他们翻过大山,到10公里以外的镇上乞讨。21岁那年,张洪因患青光眼失明。

在他失明5年后,美国人韦恩迈耶成为人类史上第一个登顶珠峰的盲人。而张洪在上海与妻子夏琼开着一家理疗店,没有听说韦恩迈耶的事迹,更没想过登雪山。

在英文中,“信仰之跃”(leap of faith)指的是去相信那些没有保证的事。再走近张洪一点就会发现,在许多个重要的关口,张洪选择了相信,尽管他几乎无法考察事实的样貌——

失明之初,他选择相信爱人夏琼,同她一起辗转上海、成都创业;当西藏大学附属阜康医院的负责人向他抛来橄榄枝,他决定只身前往拉萨当一名理疗医生;他遇见登山家洛则,听闻韦恩迈耶的故事,心里种下了登雪山的种子;他去听泽龙分享登顶珠峰。几个月后,他把性命交给了泽龙,完成了海拔6010米的洛堆峰的攀登。

登顶珠峰的最后100多米,由于氧气不够,与张洪长期配合的强子决定下撤,把备份氧气留给他。失去强子的指引,张洪感到极度害怕,但最终他选择跟着语言不通的夏尔巴向导完成了登顶。

命运给了张洪充分的理由待在自己的天地,对人们拒而远之。但他选择主动走出来,一次又一次以极大的勇气跃入未知,走向人群,而后者也结结实实地接住了他。更重要的是,他选择相信自己。

未来,他还想带着五星红旗攀登七大洲最高峰,以及徒步抵达南极和北极。

勇敢者张洪,刚刚启程。

盛放在岩壁上的少年

完成5.14a“中国攀岩”线路

时间:2021年5月5日~2022年5月22日

当稚嫩的皮肤与粗粝的岩点摩擦,当幼小的身躯一次次发力、挺身或是坠落,当每一个动作细节在脑海中反复无数遍,坚毅的精气神便不断地注入到这群孩子心中。

5.14a难度,是攀岩者中顶尖高手的试金石,而孩子们一个个突破“中国攀岩”运动攀岩线路时,所有人都会不自觉地对孩子们的突破惊叹称道,同时也让人看到了中国攀岩的未来可期。5年、10年或更多年之后,等到他们成为中坚力量,那时的中国户外该是怎样一幅图景?

历届金犀牛提名者中,攀岩者一直是很重要的群体。他们对山中高耸岩壁的热爱往往是极致的,也因此总是离山体最近的一批人。攀岩者要有超越一般人的体能和勇气才能完成峭壁之上的起舞,然而过往的印象中,他们总是强壮的成年人,有着夸张到像翅膀一样的背肌,或是青筋绷起的粗壮小臂。

但那些超高难度的攀爬只属于他们吗?带着满脸稚气,6个仅有8~10岁的孩子,用他们轻巧灵活且同样有力的双手不停地改写着答案。

2021年5月5日,10岁10个月大的李美妮红点阳朔白山的“中国攀岩”运动攀岩线路,难度5.14a。这让她成为当时第三位完成此线的中国女性攀岩者,也是当时完成5.14级别运动攀年龄最小的中国攀岩者;时隔半年多,2021年12月11日,来自深圳福田的黄鹤鸣将这个完成纪录的年龄缩小到10岁5个月。

2022年1月7日,邱紫恒以9个攀爬日、19把的尝试完成了这条线路,并将这一难度的完成年龄纪录首次带入个位数;2022年4月6日,年仅9岁两个月的王沐易小姑娘也完成了这条线路的攀爬。

紧接着5月,不到10岁的余依诺也完攀该线路;终于,5月22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王梓烁再次刷新中国在该难度等级最小年龄纪录,开启了5.14级别难度的新时代,成为第六位完成“中国攀岩”5.14a的青少年。

5.14的难度级别,本来就已经是攀岩者中的至尊圣殿,突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挤进这么多攀岩小能手着实令人咋舌,这背后还有攀岩教练刘永邦的付出。阿邦是这条“中国攀岩”线路最早的完成者,并开展了阳朔岩邦青少年培养计划,让这些攀岩小将得到了全面和丰富的技术指导。

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不负所望,用刻苦的训练堆叠在天赋之下,惊喜接二连三地到来,最终触及巅峰!

对于很多成人都觉得是很极限的攀岩运动,小美妮则认为很刺激很好玩,虽然有时候也很恐怖。但能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新鲜空气,感受上到顶以后俯视下面的风景,以及每次爬完后進步了一点点的喜悦和大家给自己的打气,令她十分兴奋,攀岩已经成为她了生活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虽然都还只是10岁左右的孩子,但攀岩仿佛不止摩擦着他们指尖的皮茧,也打磨着他们的心性,让他们更有韧性更敢于面对困难。

余依诺回忆:“训练特别累,有时候练得狠手会磨破。我又是第一次接触先锋攀,就很怕冲坠。有一次抓到钟乳之后要挂保护绳,但当时我很累就没挂住,一下子冲坠了10米,把我吓哭了。”

但一声嘶吼过后,她又向终点发起进攻,即便小她几个月的选手抢先完成目标,她依然坚持完成挑战。她说:“我想证明我可以,就算破不了纪录,至少我超越了自己。”

超越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金犀牛奖的存在就是见证着一代代户外人的超越。当我们还在惊叹于孩子们小小年纪却能取得如此成绩的时候,他们的脚步并不会因此而停息,只要我们不吝啬传承和鼓励,相信未来很快又会有更多的勇敢少年给我们带来惊喜。

猜你喜欢
登顶攀岩珠峰
攀岩、轮滑……让我们一起运动吧
咦?珠峰“身高”在变?
寻找珠峰的“脚”
尼泊尔向导26次登顶珠峰
揭秘珠峰身高
每年都在长高的珠峰,是怎么测“身高”的?
登顶
波比攀岩
徒手攀岩
登顶乞力马扎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