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背包

2023-05-30 10:48王乐福福胡平
户外探险 2023年1期
关键词:爱玛飞鸟旅行

王乐 福福 胡平

本奖项授予纯粹的自助旅行精神的行行,在自助游领域具有一定群体号召力的行者。

⊙野生爱玛

⊙陈雄

⊙飞鸟

“野姑娘”爱玛的自定义人生

不被定义,勇敢前行

提名理由

2021年,爱玛为了每个周末都能去徒步,搬离住了12年的巴黎,独自来到了阿尔卑斯小城定居。年底,她背负着超过自身体重50%的装备,用5天时间,无补给、无信号,独自穿越了大雪封山中的法国Vercors山脉。

这也是她在自媒体平台上飞速成长的一年。50余个精心制作的户外、旅行相关视频,从知识分享、装备介绍,再到穿越纪实、徒步vlog。美丽风景、异域人文都在这个女孩的镜头里一一呈现。网络中受到的非议和徒步路上的困难一样,都没有阻挡她的脚步。

今年年初,爱玛站在法国韦科尔(Vercors)山脉的山巅,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她的背后,厚厚的雪覆盖了群山,树木点缀在大地上,墨绿和白构成了水墨画般的图景,一直绵延到视野的尽头。

韦科尔山脉位于法国东南部,横跨伊泽尔省和德龙省,东临西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处约2340米。爱玛负重25公斤从“GR91”路线北部的起点之一科尔朗松(Correncon-en-Vercors)进山,沿着韦科尔山脉一路南下,在无信号、无补给的条件下独行5日后,终于抵达山下位于德龙省迪镇的一座修道院。

登顶路上,爱玛一手拿着相机,一手握着登山杖,雪鞋的冰爪扎在雪地里窸窣地响。山坡的路途陡峭,不见人烟,她好几次以为自己要滑下去了,脑子里一片空白。因为恐高,她不敢往身后看,否则双腿发软。她有时累得喘不过气,偶尔停下来对着镜头抱怨几句,转而又马上给自己打气,忍受着集聚的心理压力,一步步走上了山巅。

无人机镜头里的爱玛,站在窄窄的白色的山脊上,远远地看去只是一个橙色的点,但森林与大地托起她的身形,庆贺着属于她个人的超越。“2022年的第一个困难,被我征服了!”爱玛坐下来,给自己倒了一杯热饮,止不住哭了起来,“这眼泪掉脸上还挺暖和的。”

“既然这么痛苦,为何还要徒步?看不懂!”

“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不是吗?有什么好委屈的。”

常常有人在爱玛的视频下质问她。徒步的意义是什么?爱玛明白,也许对于他人而言,徒步是修行,是逃离喧嚣、找回自己的途径,但自己爱徒步的理由非常简单——

“我享受着自然中的一切声音,森林里的虫鸣鸟啼,咯吱作响的雪地,震耳欲聋的瀑布,轰隆而来的雷鸣……我贪婪地去感知这个世界,纵身跳入冰湖时浑身的刺痛感,海拔6000多米处稀薄的空气,还有太阳洒在脸上时的温度……正是一个个这样的瞬间,让我觉得,活着真好。”

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自己的人生,爱玛选择“任性”。

6岁时,爱玛遭遇车祸,差点失去右腿。好在康复顺利,但家人叮嘱她别再折腾身体,而她偏偏在体育课上拿满分。高考后,考上二本的爱玛,在路上遇到法国留学机构摆摊,随口打听发现留学费用没有想象的那么贵,她回家找父母商量,踏上了留学路。

家人给爱玛选了市场营销专业,但到了法国,她把专业换成了工科计算机。毕业后,她进入了法国排名前十的工程师学校,但因为受不了城市总下雨,她辍学玩了半年。后来,她重新进入了另一所学校,但在期末考试前得了水痘,无法参加考试,学校又没有补考机会,她被开除了。

后来,她选择了半工半读的研究生,公司给她交学费,每月还有工资。她因此提前实现了经济独立,得以在空閑时四处旅行,还制订了环球旅行的目标。

2018年10月,在法国工作的爱玛在周围的反对声中裸辞,开始环球旅行。在后来的一年半里,爱玛走过了十几个国家。在秘鲁,她重装徒步9天,走130公里路前去马丘比丘古神庙,最后在观景台上热泪盈眶。但让她印象深刻的不是清晨的古印加遗址,而是途中海拔4000米的山间云烟、夜里帐篷之上满眼的繁星,还有野外冰凉的冷水澡。

在路上,她遇到很多人,即便不富裕,他们也愿意分一半面包给陌生人。在偏远的山村,她飞起无人机,孩子们爆发前所未有的欢笑。这令她意识到,原来快乐可以这么简单。“旅行并没有一个固定模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爱玛说,“而我的方式,就是换一个地方,再继续投入我所有的热情去生活。”这趟环球旅行,让爱玛成了一个旅行博主,也让她发现,没有家里的上百双鞋、一大柜子衣服,仅仅是全情地体验,自己反而更快乐。

回家后,爱玛处理掉自己95%的衣物,搬离生活了十几年的巴黎,到了另一个周围都是雪山的小城市,成为了一个“乡下”的户外女孩。

32岁的爱玛,打趣地称自己“一事无成”,无房、无车、单身多年,积蓄在旅行后所剩无几,对职业规划不上心,随时想着再次环游世界。每次上路,她拥抱世界的宽广和温柔,连一时失意也显得不那么重要。“就算跌下下一个悬崖,我相信悬崖底下总会有一个蹦床能接住我,让我重新蹦得更高。”

爱玛的人生轨迹,在世俗看来是非典型、离经叛道,但在她落地的行动和真实的体验里,人们或许能看到生活另外的可能性一一你可以自己定义“成功”本身。

前路漫漫未停歇

浴火重生,步履不停

提名理由

2014年的一场三亚骑行将陈雄带到了路上,此后,他便一直没有停下向前的脚步。一辆自行车、一個重装背包就是陈雄移动的家。或是在全国各地飞速蹬着轮胎,或是在深山之间一步步向前爬升,无数个披星戴月的夜晚伴他入眠。

就像很多户外博主一样,陈雄也记录着他的漂游生活,沙漠穿越、野长城探险、冬季鳌太的暴风雪都在镜头中最真实地呈现出来。不幸的是,2021年的一场火让他短暂停止了匆匆脚步,但烧伤似乎只在他的皮肤上留下了痕迹,在路上的状态,却永远刻在了身体里。

山东龙口市一个离海不远的沙滩旁,陈雄旅程至此,这是他骑行环华的一站。饭点时,他照例拿出锅炉准备做饭,这样的动作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已经重复干万遍,可谁也没想到,这一次,会打断他一直没有停歇过的脚步。

由于锅具较大,为了得到更强的火力,陈雄将两个酒精炉并列放在锅底。其中一只酒精炉先被燃尽,陈雄将其掏出,准备添加燃料继续使用,可谁知旁边炉头的火焰及整体的高温犹在,燃料瓶中倒出的酒精被瞬间引燃。

“嘭!”的一声,四处飞溅的酒精沾到了衣服、皮肤上,他瞬间变成一个小火球。

对于关注陈雄的粉丝来说,听闻事故的发生,伤势和恢复毫无疑问是最揪心的问题。但对于陈雄自己而言,除了更换一身绷带的剧烈疼痛,躺在病床上休养的无奈更是让他焦急的事。

“什么时候才能恢复骑行环华生活?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路上?”这是他受伤休息期间反复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再次出现在自己的镜头前,是三个多月后。除了交代恢复状况、感谢朋友的帮助,陈雄在视频末尾告诉大家即将继续出发,这三个月的休整似乎只是三年在路上的一个小插曲。

在简介中,陈雄这样描述自己:最真实的记录,无团队不做假,不接商务广告。这是自媒体视频洪流下的一段缩影,曾几何时,户外旅行类博主遍地开花,以团队之力塑造一个孤身行者角色的案例比比皆是,这也导致早期陈雄受到诸多“假旅行、假户外”的非议。

但2019年辞去固定工作全职旅行后,陈雄自购装备,也没有接任何商单,所有收入均来自平台分成。“在路上的花销反正是够了的,像我这种在路上走其实也花不了什么钱。”

由于总体回报不高,在装备上的投入也并不多,这也导致了他时常被一些有更多户外经验的人吐槽“太不专业”。即便如此,自2018年接触重装徒步以来,陈雄也很快地走了一批华北、内蒙古的经典户外路线。

提及重装走线和骑行环华之间的关系时,陈雄更多的是随性而行,“骑到哪里,有合适的、想走的线路就走一走,不过现在来说,要走线也是去一些有挑战、有难度的地方。”

一次冬季秦岭之行,陈雄不幸遇到极端天气,浓雾和大风在山梁上张开獠牙,这些年许多徒步者都在此遭遇不测。随着行程愈发艰难,陈雄意识到自己无法按照原计划完成行程,狂风之下甚至难以将帐篷搭建起来。

行程第四天快入夜时,看到仍然不停的风、散不去的雾和越来越厚的雪,他意识到这将是一个足够危险、生死边缘的夜晚。无数次被风吹倒后,陈雄找到了一块稍稍背风的大石头,清理掉部分积雪躺在下方,并将帐篷布盖在身上。第五天,风依旧没有停止,直到60小时后,暴风雪才渐渐收敛,陈雄在这个石窝窝里与死神擦肩而过。零下十多度的气温下,衣服被打湿后冻得硬梆梆,他勉强穿上才得以下撤。

对于肉身,这样的经历自然是极致的痛苦,但陈雄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切,在网络上,看客们的猎奇心态得到满足。2019年底,陈雄在朋友的建议下将拍摄的旅行视频、户外生活发布于网络,随着粉丝和播放量的增长,他看到了另一种可能的生活方式。

走线骑行一拍摄记录一平台收入,这种将自己的兴趣和热爱融入到生活,并能够养活自己的方式成为了他的选择。对此,陈雄直言不讳地承认“想更火一些,就像那些大博主一样”。以流浪作为事业,不是主流社会认可的选择,但好在陈雄的父母并没有反对,如果是出于真心热爱,这种在路上的感觉还能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似乎也未尝不可。

在镜头前,陈雄的脸上总会露出简单的快乐,一顿可口饭菜、一次未知探险就能收获世俗生活中得不到的滋味,这是更稳定的工作换不来的。视频的拍摄和剪辑上,你既可以说接地气,也可以说太土太简陋,但正是这种真实,保留了陈雄作为草根旅行者的重要面向。

“皮肤上留下了点痕迹,耽误了三个月时间,其他也没什么了。”回忆起那次烧伤事故,陈雄并没有想太多,受伤前后,他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依然按部就班地在路上。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

翱翔的飞鸟,孤身穿越大横断

一个人的大横断

提名理由

2021年5月28日至11月16日,飞鸟孤身一人,从四川省阿坝州的七藏沟走到了西藏自治区八宿县的然乌湖,历时近半年时间,单人完成了纵穿大横断南北线的壮举,总行程超2600公里,爬升超18万米。

与国外的超长步道相比,大横断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不够成熟。迷路、滑坠、落水或是遇到狼群,飞鸟最终都靠自己的经验化险为夷。一路上和女友的書信来往是他的牵挂和动力,伴随着他与一人独自走线的孤独感对抗,也塑造了他内心的丰富、细腻和强大。

大横断——这条中国户外圈的顶级线路,近几年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来自安徽的资深背包客“绕树的飞鸟”也是其中之一。

飞鸟之前非常热爱户外,享受那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他曾背着行囊走遍了国内的一些知名线路,而大横断这个世界上海拔落差超大、最年轻、物种最丰富的山脉,很早就吸引了这位年轻人的目光。

早年间,他也曾在横断山区内徒步过一些路线,感受到了大横断的美与魅力。走进自然并与之契合,才觉得身心的和谐和自由,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大横断的山脉、河流、沟谷实况,感受沿途的风土人情,实地探查大横断山区的四季之美,探究中国极致风光最丰富密集之处,他孤身完成了这次大横断南北的纵穿之旅。

大横断的雨季持续时间很长,在飞鸟徒步的这半年里,将近3个半月的时间每天都在下雨。这时,冲锋衣和雨衣的作用也就不那么明显。“每天拔营出发没多久,全身就湿透了。鞋子更是没怎么干过,一路都像泡在水里。”

这一路,90%都不是成熟线路,他经历了数次滑坠、落水、道路塌方和深雪路段,遭遇到的困难数不胜数,还好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每次都化险为夷。除了大自然带来的危险让飞鸟屡屡陷入绝境,荒野地带的猛兽对独行者来说也是致命威胁。在穿越格聂南段的途中,他两次遇到了狼群,而且还是在白天!这在他之前十多年的户外生涯中是从未遇到过的。

依照常识来讲,一个人在野外遇到十多只狼是断然没有活路的,能撑多久也只是时间问题。绝境之下,他爆发了人类最原始的求生本能,想着狭路相逢勇者胜,也想着人与动物非你死就我活的关系,毅然冲入了狼群,挥舞随身携带的防身匕首,与之殊死一搏。幸运的是,狼群终究还是主动撤离。

这一路,虽然偶有队友加入,陪他走一小段路程,但在绝大多数时候飞鸟还是自己一个人行走,面对旷野,经历了漫长的孤寂。但好在,他的精神并不空虚。白天专注于探线、找路,晚上进帐休息之后,他会静下心来读书,给心爱之人写信。一封封情真意切的荒野随笔,夹叙着他对女友万般的思念。也正是这番动力和激励,使他对走完大横断南北线充满了信心。也正是这样的精神信仰,带给他征服前路的使命感。

一个人走线,最大的困难不是外界带来的多少麻烦,而是来自于自己精神的压力,何况他是这样一位内心丰富细腻、情感炙热滚烫的人。这半年以来,他深入到每一段无水无电无信号的大横断荒野,遍尝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寂寥滋味,这需要一颗无比强大的内心。

心善之人也容易受到上天的眷顾,这一路,飞鸟途经了很多村落,疫情当下有点出乎意外的是,他受到了村民们热情的欢迎和款待。质朴的山民还塞给他很多无偿补给,提供暖火给他烘烤,也提供客房给他留宿,再美的风景也不及人性之美。

根据前人的轨迹,还有走过的几位前辈的指导,他将大横断前前后后拆分成了40多段,短的三五天走完,最长的则需要10天左右。这样设计比较方便在沿途的村落或者乡镇做充分休息和各种物资补给。这一路尽管时间漫长,但并不完全枯燥。

正如飞鸟所言: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是清醒的疼痛,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3000公里横断南北线,是送给自己的使命一样的梦想和劫难,要消耗我无数的幸运、智慧和勇敢。但我仍然无限希望,在线路的起点处有足够的力量,到达终点时依然有很多尚未用完的好奇。”

无可否认的是,在自然面前,人类永远是渺小的,我们并不推崇单人孤身无畏地去探险。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每一个单独的个体,去探索真知,在与自然的对话中,找到那个真正的自己,这也许是一个背包客极致精神的体现。

如在他人的帮助下,在自己的智慧、能力和运气都许可的情况下,人类当然可以安全行走于最深最广的大地。但最重要的还是信念和热爱,对自己喜欢的事的执着、热爱和投入,它们可以帮助抵达最终想去的地方。

猜你喜欢
爱玛飞鸟旅行
爱玛
飞鸟与少年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解读
保险起见
小黑的旅行
飞鸟
岛与飞鸟
飞鸟
夏日旅行
《爱玛》书中的完美配偶形象
——奈特利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