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相宜

2023-05-30 21:23王鑫王赫德
知识就是力量 2023年1期
关键词:王鑫毛毡赫德

王鑫 王赫德

内蒙古大草原上,有种可随时搭拆的“房车”——蒙古包。它是中国北方游牧部落民居的典型代表,经千百年探索形成现在的模样,能满足牧民在草原上定居和迁移的双重需求。是什么神奇的结构让看似简单的蒙古包能做到这些?让我们从“静”“动”两方面,一起参观吧!

静态安置:日常生活

太阳“钟表”:天窗

当我们进入蒙古包,第一感觉通常是:采光良好、空气新鲜。这些均离不开其穹顶结构,也就是“天窗”。可别小看这天窗,它的作用不止于此!

作为蒙古族建筑的核心,天窗直接作用于牧民的日常生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首先是时间。历史长河中,草原上的计时器不多见,所以日月星辰就是牧民参考时间的依据。时间可分“计时”与“纪年”。其中,计时是阳光通过天窗照进蒙古包时,牧民凭太阳照射包梁和包墙的程度,结合传统的十二地支来辨别时间。例如在夏季,当每天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天窗,便是寅时(即3:00~5:00)。

关于纪年,是因为大部分蒙古包都会在顶部天窗边沿,标注干支纪年的标志——经自然光照射就可以判断年份。

 蒙古包包顶结构示意图(蒙古包俯视示意图)——计时纪年(绘图/王鑫 王赫德)

这种利用蒙古包的顶部构造来计算时间和年代的设计,既能让牧民及时计划生产生活,又能计算出节气。因此,牧民们把天窗称作太阳“钟表”,这套方法也被称为太阳计时。

另一个方面是空间。天窗的直径,决定着整个蒙古包的体积。为达到起居、通风、保温的目的,天窗外沿与包梁的角度要精确到120度——这是数千年来,蒙古族先民经过无数次尝试和改进得到的最优角度。所以,蒙古包的设计与制作必须先确定顶部天窗的大小和形状,再进行适当搭配。

安全保障:“圆”

蒙古包的包身呈球(圆)形穹顶结构。在蒙古族人的心目中,“圆”象征圆满。

功能方面,除了承载、围护等基本功能,圆形还具有良好的抗风性能,这可从两方面讲。

其一,流线外形。包身的上半部分呈半圆形,可最大限度地避免风向直吹,减少了风的阻力与摩擦力。而且,这样的外形不用承受负载,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蒙古包的作用。例如,大雪来袭时顶部不积雪,暴雨冲顶时顶部无存水,沙尘暴吹来时,沙土会顺着包顶“滑”过去……

此外,无论风从哪来,都会在蒙古包顶形成一个低压区域。因此,包内中心火位区的火炉非常容易点燃。

其二,弧形薄壁。蒙古包的外壁因组合式搭建十分轻巧,再加之曲面作用受力均衡的特性,加强了蒙古包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平衡。

因此,蒙古包的包身結构既可以将支撑和防护效果相结合,又可以抵御瞬时的冲击,不仅能够满足日常生活之需,还能抵御自然灾害。

 蒙古包包身结构示意图——球形穹顶(绘图/王鑫 王赫德)

内部结构:传承发展

蒙古包的内部形式,自古以来就是圆形,其内部结构直接关系到牧民的坐卧起居。

从立体结构分析,主要表现有两点。第一,分区合理。蒙古包内部并没有实际的隔离,按照牧民的生活习惯,可以把其内部分为3个结构空间:一是内环的火位区,二是中环的活动区,三为外环家具区。

置物固定,究其成因可概括为3方面。其一,生活习惯,指男女之间的劳动分工,以及生产生活的便利。其二,宗教信仰,按传统,蒙古族人要将神像供奉在蒙古包的北方。其三,天气与自然因素,草原上的西北风较大,蒙古包里的炉灰都放在东南方。

随着蒙古包的发展,这个“圆”愈加完善,但整体结构未变。

 蒙古包搭拆示意图——分段组合(绘图/王鑫 王赫德)

动态迁徙:随时搭拆

搭拆简便

蒙古包是一种典型的分段式组合结构,可以分为支撑系统、包裹系统、固定系统3部分。其中,支撑系统分包门、包墙、立柱、天窗、包梁,包裹系统分围毡、顶毡、顶饰毡、盖毡,固定系统指固定毛毡的结绳。

这种结构可使蒙古包在较短时间进行搭建和拆除。搭建时,人们只需先确定支撑系统的位置,再围上毛毡覆盖支撑系统,最后用结绳固定毛毡——一个蒙古包就搭建好了。拆除时,操作更简单:卸下结绳、脱毛毡、拆下支撑部件后,便可快速收纳。

一般情况下,一个蒙古包的搭建和拆除,仅需一至两人即可完成。

 蒙古包包内结构示意图——分区理念(绘图/王鑫 王赫德)

装载方便

拆除后,便是装载。蒙古包可进行分解装载,得益于分段式组合结构的可折叠性。

不管是将毛毡收纳缠绕在驼峰上以保护骆驼背部,还是将包梁和包墙折叠起来,绑在骆驼的两边作驮架,或是把包墙叠做牛车的车架或护围(上面可放置包门、包梁和天窗),可折叠性都可以很好地将一个巨大的蒙古包空间迅速整理成一个相对狭窄的区域。此外,在草原上,除了骆驼和牛车,马车也是牧民迁移的好帮手。

 蒙古包装载示意图——分解装载(绘图/王鑫 王赫德)

另一方面,在进行迁移时,蒙古包的部分结构还是运输中的必需品。牧民创造性地利用包梁、包墙和毛毡,作为运输所必需的驮架、垫板和包裹工具,不仅大大提高了装载的效率,还节约了空间。正因如此,可住3~5人的蒙古包,仅需一辆牛车就可以拖走。

迁移轻便

蒙古包要根据季节选择不同的搭建地点,才能保证舒适、安全和便利。

因为放牧要符合“冬放阳坡春放背,夏放岗头秋放地”的原则,所以在选址方面:春季要选地势低的地方,夏季要选高山草原,秋季要选山腰、山脚,冬季要选阳光充足的地方。春洼、夏岗、秋平、冬阳,这是游牧民族适应自然的生活方式。

为搬迁方便,搭建蒙古包的材料多从自然中选择:用大草原上随处可见的柳枝缠绕而成制作天窗,包梁用树的枝条排列成放射状,将枝条纵横交错排成网状做包墙,还有由绵羊毛和驼毛制作而成的毛毡,马鬃(zōng)、羊毛或驼鬃制作而成的结绳等。长此以往,牧民形成了就地取材、绿色环保的材料习惯——这对环境十分友好,有利于维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因这种习俗,蒙古包的拆卸、搬运变得更加方便。

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勤劳、质朴的民族性格和独特的审美理念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存智慧。它伴随北方的牧民,在漫长的岁月中,与辽阔的大草原一起,见证了北方游牧文化的兴盛。

 蒙古包遷移示意图——四季选址(绘图/王鑫 王赫德)

(责任编辑 / 陈琛  美术编辑 /周游)

猜你喜欢
王鑫毛毡赫德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Sawtooth-like oscillations and steady states caused by the m/n = 2/1 double tearing mode
Mode structure symmetry breaking of reversed shear Alfvén eigenmodes and its impact on the generation of parallel velocity asymmetries in energetic particle distribution
压迫与抗争: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继任者问题新探
NUANCES系列:可持续毛毡
当国歌响起
赫德与中日甲午战争
超萌的毛毡章鱼
罗伯特.赫德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