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赋能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变革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向

2023-05-30 04:24邓小娟王福平
电化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教学变革农村学校美育

邓小娟 王福平

[摘   要] 随着互联网与教育融合不断深入,以“互联网+”赋能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变革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促进城乡美育教学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当前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存在美育观念相对落后,师资、教学条件不足,课程开设和评价方式单一等现实问题亟待解决。研究从互联网空间的特性深入剖析了“互联网+”赋能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变革的内在机理,认为“互联网+”可以拓展农村学校美育课程教学场域、补充农村学校美育教学资源短板、细化农村学校美育教学评价结果、推动农村学校美育教学群智协同、构建农村学校美育新型师生关系和促进农村学校美育联动有机发展。基于此,研究进一步从夯实基础设施、优化技术手段、落实发展任务、完善课程建设和健全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互联网+”赋能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变革的实践路向,以期助力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工作者正确认识与践行“互联网+”赋能农村学校美育教学。

[关键词] 互联网+美育; 农村学校; 教学变革; 优质教学资源; 实践路向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邓小娟(1972—),女,甘肃合水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舞蹈教育研究。E-mail:dz96329@163.com。

一、引   言

自2012年“互联网+”概念的出现,为“互联网+教育”的创新和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发展形态。随之,国家层面针对信息科技前沿领域为教育行业带来的机遇、挑战和变革作出了整体性和战略性的部署。关于“互联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社会范围内“互联网+教育”掀起一股新热潮。纵观“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互联网+教育”的创新融合应用研究,到教学改革研究、教学模式探究以及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持续关注,再到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云端互联学校等方面问题的集中研究。另外,在线教育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被赋予了“停课不停学”的特殊使命,由于农村学校存在教学观念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以及基础设施落后等困境,难以及时跟上在线教学的步伐,有关在农村地区开展线上教育的探索也开始进入活跃状态。

学校美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1]。互联网技术拥有宏大的信息储存、强大的资源共享、方便快捷的运用方式以及良好的交互功能等优势,以“互联网+”助力农村学校美育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促进城乡美育教学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农村学校美育教学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学校美育虽然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但由于城乡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学校的美育教学仍然存在以下现实问题:

第一,美育观念相对落后。由于美育在农村学校长期缺位,学校和教师对美育的认识存在模糊化和片面化,许多教师无法从传统“填鸭式”和“标准化”的应试教育观念中挣脱出来,认为文化课学习成绩是第一位的,美育课程常常处于可有可无的从属地位。在进行美育课程的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也只将美育课程简单地等同于学校美术、音乐和舞蹈课程,将形象生动、陶冶情操的音乐、绘画和舞蹈等课程演变为技术训练的手段,忽视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兴趣培养等。

第二,美育师资匮乏,素质良莠不齐。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学校生源不断减少,美育教师的人才引进相当困难,出现了多门课程由一名教师兼任的现象。特别是在部分农村学校,师资队伍缺额较大仍是农村学校美育教学中最主要的短板。师资数量的不足进一步拉大了城乡美育的差距,导致了农村学校美育教学质量相对低下。虽然近几年各地多措并举采取了各种优待政策破解农村学校中小学美育教师紧缺问题,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文化课或体育课教师兼任,他们缺乏专业素养、艺术教育经验及相关理论知识,也得不到艺术素养的继续提升,导致美育教学的推进缺乏系统化和体系化的延续。

第三,美育教学条件相当薄弱。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导致农村学校美育的教学场地、设施及教具缺乏。大部分农村学校没有专门的艺术课教室,虽然有些农村学校有音乐课教室,但也是由文化课教室临时改造而成,并且非常窄小。有关音乐课的教学设施如钢琴、电子琴、音响等硬件设施几乎没有,而美育课程的教具,以及开展美育活动所需的服装、道具等更是缺乏,很難满足美育日常教学活动的需求。

第四,美育课程开设参差不齐。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校确保艺术课程课时总量不低于国家课程方案规定总课时的9%~11%。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受到师资和教学条件的局限,艺术课程开课率极低。受传统观念影响,少数艺术课程往往被“主课”频繁占用,几乎所有艺术课程都要为“主课”让路,课时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时数,教学进度和质量也无从谈起。

第五,美育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农村学校美育教学评价方式往往采用终结性评价和纸笔测验,或配以唱歌、跳舞等类似才艺展示的方式进行。这样的评价方式只注重美育教学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而美育教育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通过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而进行的,审美素养的全面提高也只能在审美活动这个过程中才能实现[2]。因此,单一的和终结性的美育评价方式不适合面向全体学生,也有悖于素质教育观下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为基本原则的普及型美育教育。

三、“互联网+”赋能农村学校

美育教学变革的内在机理

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平等开放的信息共享空间。人类社会是由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构成的,互联网空间出现后,互联网空间与社会空间、物理空间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三元空间[3]。在三元空间里,人类利用信息和数据改造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互联网+教育”就是互联网空间与教育行业深度交叉融合、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场域。与传统教学中的物理空间和社会关系空间相比,互联网空间具备时空灵活、资源共享、行为数据化、信息众筹、关系网络化和系统联通化六大典型特征[4](如图1所示)。这些特性将破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成为实现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公平公正的助推器。

(一)时空灵活——拓展农村学校美育课程教学场域

传统的农村学校美育课堂常常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一本非教科书的常用艺术普及读物,教学内容只局限于美育教材和美育课堂。在“互联网+”环境下,农村学校美育教学不再囿于封闭单一的学校围墙内,不同地域的美育教师与农村学校学生共同搭建教育资源的真实场景,拓展了农村学校美育课程的教学场域。通过互联网平台,农村学校美育教学既可以实现后疫情时代居家学习中的线上同步直播的艺术课程学习,也可以通过体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实现多种模拟情境下的美育教学,从传统单一封闭的美育教育走向虚拟和现实相辉映、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开放式美育教育。如汤敏的“双师教学”计划,将城市优质教学资源向城市以外的农村学校地区输送[5]。这一模式使得美育教学活动走向了开放时空,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接收美育信息,分享美育经验,学习美育技能,让农村学校美育教学课堂具有多样的选择。

(二)资源共享——补充农村学校美育教学资源短板

农村学校美育教学,长期以来面临师资不够、场地不足、布局不均等突出问题,而学校仅依靠面授教学难以解决优质教学资源困乏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优势可以使优质美育教学资源的价值和作用最大化。优质美育教学资源通过结对帮扶,跨学校、跨地区的流动与共享,弥合因地域、时空和师资力量上的差异所导致的教育资源鸿沟,使教育资源配置达到均衡化和最优化,逐渐提高农村学校美育教学质量[6]。王嘉毅等指出,农村学校资源共享的完善,可借助于专递课堂和同步课堂等的应用[7]。例如:西北师范大学在帮扶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计子川小学和白水川小学的进程中,以互联网为支撑,采用线下支教和线上支教相结合的方式,向该教学点输送优质的教学资源,用少量师资解决了学校美育课程开课不齐、教师短缺等难题,发挥师范院校资源效益,让农村学校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美育教学资源。

(三)行为数据化——细化农村学校美育教学评价结果

农村学校中的美育教学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及应试教育的影响,艺术素质测试主要是以纸笔测试为主,或者仅仅将参加一次课外活动作为评价的结果,美育教学评价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理念。在“互联网+”时代,美育教学可以利用互联网行为数据化的特征,通过网络平台或借助智能技术采集教与学的行为,精准诊断与分析美育课堂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行为数据,而不仅仅依赖纸笔测试和主观评价。这种基于行为数据分析的评价为农村学校美育教学的规律探寻和过程优化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教与学的行为数据可以被实时收集、筛选、整理和分析,教师可以及时查看和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数据,实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为因材施教提供了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这种大数据平台实时的行为数据追踪,以数据精准导向来对教学进行优化升级,为改进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实践困境提供了更加精准、科学、智能的扶智策略,推动了农村学校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使得农村学校教育研究范式走向科学化。

(四)信息众筹——推动农村学校美育教学群智协同

众筹(Crowdfunding)原本是一种商业融资方式,指大众借助网络以融资方式为潜在项目进行融资[8]。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众筹成为新的信息生产方式,也被应用到教育领域。网络空间的信息眾筹以“互联网+教育”为出发点,利用网络平台形成多主体协同的社区及群智协同的文化建设,如多学科协作、跨学科整合创新[4]。美育的服务供给主渠道是学校教育。在现行的农村学校美育教学中,主要是以音乐和美术学科为主,进行唱歌、绘画“术”的训练的艺术教育,缺乏“美”的灵魂。在互联网背景和技术支持下,信息众筹特征可以将农村学校美育教学的视野延伸,汇聚多方主体串联学校学科课程和教学内容,打通学科壁垒。例如开发整合舞蹈、音乐、美术、体育、传媒等专业,进行多学科协同联网、科学与人文协同联网、线上线下教育、学校和学习联网等。通过网络空间的智慧众筹和协同育人呈现社会、历史、文化、艺术和自然情境,将学校和社会共建可持续、大跨度的美育教学共同体,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五)关系网络化——构建农村学校美育新型师生关系

网络空间的关系网络化特征延伸了人与人信息交流的范畴,形成了新型人际交往关系。农村学校美育教学通过互联网空间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内容以及环境资源之间连贯成一个无缝交互系统,为学生提供了真正高度个性化、自主化、开放性、参与性和体验式的学习[9]。在传统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面对面的单向线性交流,而在互联网空间中,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多向互动交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逐渐演化为多向非线性关系,互联网空间使得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学习伙伴关系。互联网关系的复杂性呈现新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要求农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更强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以应对复杂网络环境中师生关系的不确定性。

(六)系统联通化——促进农村学校美育联动有机发展

“互联网+”环境具有系统联通化特征,可以通过技术构建新的教育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助力区域美育教育事业的发展。首先,系统联通化构建了新的教育组织体系。互联网技术将全社会优质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互通互联,进而弥合城乡美育教育资源发展的不协调问题。例如:甘肃省在“互联网+教育”的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甘肃境内城乡一体化联通”,基于互联网平台将优质教学资源与农村学校建立校际结对,多方联动解决农村学校美育教学薄弱问题。其次,教育与社会各个子系统之间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互联互通,为美育教育监测、管理、决策和服务提供保障。甘肃省在教育管理服务系统中,以教育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为基础,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理念,构建了一个优化管理服务水平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系统,实现了美育教育治理能力智能化、现代化,促进了农村学校美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四、“互联网+”赋能农村学校

美育教学变革的实践路向

互联网技术在农村学校美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农村学校美育教学的时空得到扩展与延伸,扩大了优质美育资源的覆盖面,缩小了城乡之间美育教育质量的差距,是农村学校美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助推剂。高等学校是培育优秀生源、建设强大科研队伍和吸引高水准师资的重要园地。在乡村振新的主战场,高校应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和智力支撑功能,为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与互联网技术支撑。

(一)夯实基础设施:搭建远程教育资源平台

远程教育资源平台是为了缓解农村学校美育师资短缺、教学质量不高等现实问题,帮助农村学校学生更好地享受优质美育课程而搭建的。以远程、开放、联通、共享为基本理念进行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师生在线学习的实时互动。就目前我国远程教育开展的情况来看,进一步完善农村学校美育远程教育资源平台,首先应由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统筹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构建,由参与开展远程教育的高校与城市中小学等来为农村学校提供优质的美育教学资源。其次,根据美育教学内容,对农村学校现有的教学环境进行调研,并补充学校多媒体教学配备以满足网络教学需要。再次,要保障网络授课端或近端(高校)和学生端或远端(农村学校)的信息教学无延时调适配置。最后,为确保充足的网络宽带,构建完善的远程教育资源平台,还应建立设备管理与维护制度,以保障设备高效、稳定、流畅、安全地运行,为“互联网+”农村学校美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网络与平台功能支撑,将教育终端的自主权真正地掌握在师生手中。

(二)优化技术手段:保障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实施

农村学校美育教学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根据“互联网+”美育专递课堂中师生交互水平的不同,郭炯提出了三种技术解决方案:“基础交互性”(简易的专递课堂实施环境)、“深度交互型”(较强交互体验的教学环境)、“沉浸交互型”(更加强调学生个性化需求和沉浸式体验的学习环境)。这三种方案均能满足美育专递课堂开展的最基本需求,薄弱地区学校可以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按需选择。山东临沂市河东区“专递课堂”采用TS Cloud多媒体技术,真实还原课堂环境,在2M的带宽环境下达到 1080P的效果,统一管理和调度,实现优质资源与优质课的共通互享。可见,优化技术手段是保障美育课堂在农村学校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在“互联网+”时代,体感技术、人工智能和学习分析等新兴技术(见表1),是促进农村学校美育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内驱力。

1. 体感技术

体感(Motion Sensing)技术是实现农村学校美育教学中人机交互的重要技术支持。智能设备通过动态捕捉、影像识别、音视频采集等功能对师生的动作、声音和面部表情进行捕捉、识别、反馈,通过屏幕画面与师生进行交互,从而实现人机互动。体感技术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传统美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师生的体验更具有真实性和沉浸感。此外,体感技术还可以通过智能技术进一步捕捉更多的信息,如学习者的脑波、心率、呼吸节律等,并实时持续地进行记录,使得课堂教学过程数据化和可视化。

2.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学校美育教学的有效实施,人工智能对农村学校美育教学的师生关系、教学环境、课程内容、课堂練习、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等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通过优化计算机技术,增强手势与语音识别、动作与图像识别、智能情感分析识别以及语音处理计算等方面的精确性,为学生个性化需求和沉浸式体验的学习环境赋能增力。

3. 学习分析技术

学习分析(Learning Analytics)是近年来“互联网+教育”的重要应用工具和分析方法。学习分析对农村学校美育教学的教学评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运用先进的分析方法和工具预测学习结果、诊断学习中发生的问题、优化学习效果[10]。例如:在舞蹈和体育课堂中,通过智能动作测评系统可以对学生的关键要点动作进行打分;在音乐课堂中,通过智能音乐评价系统自动提取学生唱歌的音调、节奏和旋律等进行智能评分。此外,学习分析还可以给出测评信息和改进建议。学习分析在农村学校美育专递课堂的使用,有助于教师获得更精准和更高效的学习数据,实现更客观、更科学的教学评价。

综上所述,农村学校美育教学离不开相关技术的支持,体感技术、人工智能和学习分析等技术共同影响着农村学校美育教学的教学方式和体验方式,最大限度地打破时空限制,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增强了线上沉浸式的教学体验。

(三)落实发展任务:优化混合式美育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环境下,农村学校美育课程必将催生新的教学规律与模式。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凭借“线上”和“线下”两方优势备受青睐,很多教育实践者、研究者对其已达成了基本的共识:混合式教学注定会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11,12]。混合式教学模式契合了“互联网+”环境下农村学校美育教学革新的需要。在农村学校开展美育工作,可以通过政府搭台,将高校与农村学校进行对接,采用实地线下支教与网络在线支教相融合的美育混合式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将混合式美育教学模式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具体思路为:

在“课前”的课程规划阶段,以互联网教学软硬件平台为基础,教师在课前利用网络资源发掘适合教学需要的相关内容与素材,如世界经典名画、诗歌朗诵视频、古典音乐曲目和经典舞剧视频等;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建设专题美育讲座、制作生动的形象教学课件;利用各种软件和技术表达和创造美,如运用绘图、图片处理软件完成色彩搭配设计,运用音乐制作软件设计小段音乐,运用剪辑软件完成舞蹈视频制作等。结合现有的网络课程资源,将视频、课件和作业测试等,统一汇总、分类整理、汇聚发布到互联网平台。学生通过登录互联网平台,浏览、观看课程视频并参与在线交流讨论,完成作业和测试,总结疑难问题,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美育话题在互联网平台上搜索学习资源和课程视频。

在“课中”阶段,教师通过网络支教授课端平台,在线播放准备好的教学课件,同时,远程接入农村学校学生端信息化教学软硬件平台,观看通过在线共享的屏幕内容以及实时音视频。在美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预先精心选择设计的典型材料,充分利用AR等技术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使得学生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由于美育教学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保持生动性,教师细微的面部表情和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心理影响。教师在借助于体感技术时,要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形成刺激,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将身心投入审美实践中,帮助学生真正地感知、体验和理解艺术。在“课中”阶段,教师还可以利用学习分析技术所提供的审美素养评价系统,对过去或当堂的教学内容进行联网测试。教师根据联网测试的结果可以及时对本课时或下一步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这样就能更全面地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实现更加高效和强交互型的教学体验。

“课后”学习与课堂学习同样重要。通过美育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学生可以在课下继续复习、完成美育课程内容,并对学习的美育内容作深层次的思考,达到真正的理解与掌握。网络学习平台还可以自动记录并分析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以便教师更精准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估,优化教学方法。此外,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还提供了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美育课程内容的扩展资源,使学生在主动的审美体验中增强对美的感悟。

(四)完善课程建设:探索模块化课程教学新形态

课程是知识和育人的载体,完善美育课程建设,探索模块化课程教学新形态,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模块化教学是指完全或部分基于模块课程的一种开放性、可选择性和个别化教学形式[13]。模块化教学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高参与性,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建构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和解决[14]。在“互联网+”时代,模块化课程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完善美育课程建设,对传统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变革。

学校美育课程主要是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学校美育模块化课程教学根据“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采取“领域—学科—模块”的构建结构,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手段,对艺术领域的各个科目进行模块化的组织与结合,例如,围绕“节奏”这一主题内容进行模块化教学,能够将音乐、舞蹈和美术等科目的基础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提到“节奏”,大家自然而然地想到的是音乐,音乐的节奏是通过声音的长短和强弱两个元素构成的,节奏是组成音乐的重要元素,是曲调的骨架。但是,节奏不只存在于音乐当中,舞蹈中只要在舞动就有节奏,节奏是舞蹈动作在力度、速度、幅度等方面的对比和变化,是构成舞蹈艺术的要素之一。同时在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节奏在画作中充分体现,利用各种变化方式,或渐变,或重复,或自由地铺陈颜色,将色彩平面按弱、中、强进行任意排序重组,并通过随机对比,形成富有生机的艺术作品。可见,节奏是艺术领域中各科目的一个重要基础理论知识。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在不同艺术模块讲解节奏时,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如PPT、微课或者其他课程资源,围绕不同模块的教学目的组织课程学习的理论知识和艺术技能,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可以进行交流互动或者翻转式课堂的自主学习,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

(五)健全保障体系:激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在“互联网+”时代,要加强和改进农村学校美育教学水平,需要全方位、多维度、多主体共同参与,组成新型教育联盟,形成育人合力。首先,在这个新联盟中,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大方针政策,同时利用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综合高校、企业及社会优质教学资源,形成“政府主导—社会监督—学校实践”的战略路线[15]。其次,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下达工作目标任务,编制实施方案,遴选符合要求的试点学校,组织项目推进,对项目相关工作进行指导、检查、评估等全面协调和监督项目的实施。再次,组建支教团队,结合受援学校对不同学科教师的实际需求遴选学校教师、优秀师范生、教育硕士等组成支教团,严格把握支教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质量,以保证支教团队的高素质和专业化程度。最后在加强制度保障方面,充分发挥多方力量形成合力,组建专家指导团队,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强化支教教师专业素养,提供教师支教补助,有序推动“互联网+”美育教育教学的开展与应用,从而促进城乡学习美育教育的均衡发展。

五、结   语

“互联网+教育”是新时代推动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互联网的时空灵活性让农村学校美育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封闭走向了开放。互联网的资源共享、信息众筹和系统联通化为落实优质教学资源在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共享共用、按需获取与个性化应用提供了条件。互联网的行为数据化和关系网络化提供的认知工具、过程性分析和教学评价等学习支持,为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因材施教,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关于农村学校美育教学的探索目前还属于起步阶段,在教学理论与应用策略方面还需要结合美育教学实际需求进一步探索。比如:如何基于“互联网+”充分挖掘各门学科的美育功能,构建大美育格局,将美育融入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形成具有农村地域特色的美育教学体系;如何对学习方式、教育模式、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和教学评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的教学方案与策略;如何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等进行科学、客观和开放的测评,从认知评价转向情感评价、价值观评价和素养评价,建立科学系统的美育评价体系;等等。因此,未来还需要进一步以系统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互联网技术在农村学校美育教学中的颠覆性创新作用,以促进“互联网+”赋能農村学校美育教学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20-10-15].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5_494794.html.

[2] 趙伶俐,文琪.以审美素养发展为目标的美育评价[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3):22-29.

[3] 潘云鹤.人工智能2.0与教育的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2018(5):5-8.

[4] 陈丽,逯行,郑勤华.“互联网+教育”的知识观:知识回归与知识进化[J].中国远程教育,2019(7):10-18.

[5] 陈丽,李波,郭玉娟,等.“互联网+”时代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新趋势和新方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5):5-12.

[6] 刘革平,余亮,龚朝花,等.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互联网+教育”要素与功能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9):37-42.

[7] 王嘉毅,封清云,张金.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J].教育研究,2016(7):12-21.

[8] CLAUSS T,BREITENECKER R J,KRAUS S,et al.Directing the wisdom of the crowd: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interaction among founders and the crowd  during crowdfunding campaigns[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2018(8):709-729.

[9] 迈克尔·霍恩,希瑟·斯特克.混合式学习:用颠覆式创新推动教育革命[M].聂风华,徐铁英,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33-35.

[10] 李青,王涛.学习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2(8):129-133.

[11] NORBERG A,DZIUBAN C D,MOSKAL P D.A time-based blended learning model[J]. On the horizon,2011(3):207-208.

[12] PORTER W W,SPRING K A,WELCH K R,et al.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Institutional adoption and implementation[J].Computers & education,2014(3):185-195.

[13] 付强,徐继存.模块化教学及其对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1(12):93-97.

[14] 陈一明.“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8-232.

[15] 王竹立.后疫情时代,教育应如何转型?[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4):13-20.

The Internal Mechanism and Practical Direction of  "Internet+" Enabling Aesthetic Education Reform in Rural Schools

DENG Xiaojuan,  WANG Fuping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Abstract]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and education, "Internet +" enabling the reform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rural schools becomes both the direction and trend of ru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an important initiative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esthetic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in aesthetic education in rural schools, such as relatively backward concept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sufficient teachers and teaching conditions, and single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methods, which need to be solved.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et space, this study deeply analyze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Internet +" enabling the reform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rural schools. It is believed that "Internet +" can expand the teaching field of aesthetic education curriculum, supplement the shortcoming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resources, refine the assessment result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promote the collabor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build a new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promote the organic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rural schools. Based on this, this study further proposes the practical direction of "Internet +" enabling the reform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rural schools from the aspects of consolidating infrastructure, optimizing technical means, implementing development tasks, and improving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perfecting the guarantee system, so as to help rural school aesthetic education educators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practice "Internet +" enabling aesthetic education in rural schools.

[Keywords] Internet + Aesthetic Education; Rural Schools; Teaching Reform; 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 Practical Direction

猜你喜欢
教学变革农村学校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慧学南通”:助推教学方式变革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机械制造教学创新研究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美育教师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