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唯实

2023-05-30 13:39许宁
人文杂志 2023年3期
关键词:张申府

许宁

关键词张申府 万法唯实 三流合一

“万法唯实”是本文对张申府哲学精神的概括。在中国佛教宗派中,华严宗讲“一切”,唯识宗论“万法”,皆属于宇宙和人生中普遍事物和现象的总称。张申府讲过“我所思兮,一切皆實”,① 鼓吹“实的哲学”,王中江评价其哲学为“唯实世界观”,② 可见“实”乃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范畴,“实学”乃是其哲学思想的体系建构。

一、唯实宗:张申府对罗素哲学的理论定位

张申府被认为是“中国罗素研究第一人”,自称“可能是全中国唯一了解罗素的人”,连罗素都称赞在中国有一位张申府比自己更了解罗素哲学,并且为罗素的著作编制了一份难以想象的完整书目。张申府直接策划了罗素的访华活动,除了十余种译文外,他还撰写了《自由人的崇拜》《罗素论原子新说》《罗素自叙思想的发展》《申府与罗素》《罗素的演绎论》《关于罗素》《罗素论西洋文明》《罗曼·罗兰与罗素》《罗素的新书》《祝罗素七十》《海登教授论罗素的科学观》《罗素———现代生存的最伟大的哲学家》等介绍罗素哲学思想的论文。

首先,张申府将罗素作为西方哲学流派中“唯实宗”的杰出代表。西洋哲学流派众多,张申府独具只眼,判之以“唯实”“唯心”二宗分垒对峙。他解释道,所谓的“唯”,当“崇”或“钟”字来理解,表达“特重”的涵义,①以此阐扬和强调“唯实”“唯心”二家哲学的方法、态度、动机和精神。唯实宗,假定实有,以实为主,是客观的;唯心宗,假定心有,以心为主,是主观的。他指出:“实宗之精神,实英学最有而特出之精神。凡历来所谓唯名论、经验论、感觉论、实证论、现象论(如马克斯威尔、马赫者),以及自然主义、实验主义,举与实在论的客观法属此同一精神。本书所陈之现代哲学家,罗素,显属如此意谓之唯实宗。所谓在他指导之下的‘新实在论派自也有然。”②张申府高度颂扬罗素是西方哲学史上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杰出人物,“不但把英国本国最大最好的哲学传统都得到了,更以他伟大创辟的造诣把过去英国一切哲家都已超过而上之,而且更已不止一次地开发了伟大的世界上的哲学新潮流,而且还在开发着”。③

其次,张申府认为“实”是罗素哲学的宗要和纲领。他表彰了罗素哲学的实在论立场,认为“唯实宗”最能“代表西洋历来最好的传统”,能够兼顾哲学与科学两个方面,既能辨析精微、不加成见,又能客观切实、实践科学方法,故而是20世纪初世界最伟大的哲学家。诚然,罗素哲学是不断发展变迁的,但百变不离其宗,而且越变越近其宗。那么,罗素哲学的“宗”是什么呢?“宗就是实,就是如实,就是切实。”④张申府在对事、理、事实三个概念进行区分的时候就曾说:“罗素在他的《数理哲学引论》里有一句最深切著明的话,便是说:只有一个世界,即‘实世界。”⑤他特意强调这段话是理解罗素精神的必须,若有遗漏必生是非。张申府认为罗素思想里的“实”,总体而言就是Realism,体现了“对于实在的壮健率直之感”,即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思考一切,从而贯彻了张申府所主张的纯客观法的精神。

最后,“实”是理解和认识罗素哲学的关键所在。在罗素70岁寿辰时(1942),张申府写了一篇《祝罗素七十》。他指出凡是一种新哲学,总是有一种新方法,“罗素对于哲学最伟大创辟的成就贡献,造时代而且千古不磨的成就贡献,也就在他的新方法”。⑥ 张申府列举了罗素“富有充实的逻辑力”的哲学方法,如逻辑解析、以构代推、摹状论、类型论等,强调“罗素尝自称他生来是一个经验论者。这就对了。这实是罗素哲学最大特点之一,要了解罗素与罗素哲学是必须懂得这个的”。⑦ 这种“实”不仅仅反映了罗素的哲学方法,而且体现了罗素的学术风格与人格风范,即“健实的实在之感”(robustsenseofreality)。张申府主张通由这种“实在感”去认识罗素、研究罗素,从而热爱罗素。为什么张申府最喜欢罗素呢?因为罗素“是最能表现实者”。张申府认为:“现在讲逻辑解析方法或使用逻辑解析方法的哲学家已经很多了,但罗素这位大师依然有他的特色,那就是他的始终保持不忘而且越来越发加甚的‘健实的实在之感:实实在在要脚踏实地,不背具体实际事实,切实,如实,平实。重视罗素、研究罗素的人特别要注意这一点。”⑧

王中江就此认为:“(张申府)所说的‘实、‘实在首先并主要是来源于罗素的哲学,其次才是唯物论。这使得探讨张氏的实在论,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考察他如何接受罗素的‘实在观念。”⑨一方面,张申府从唯物论的角度肯定罗素哲学的价值,认为“辩证唯物论虽尚非罗素所晓,但他本大有唯物倾向”;①另一方面,他又认识到罗素哲学的局限性,批评罗素的最大缺点之一是“没大了解唯物辩证法或辩证唯物论”,②主张把罗素思想推进到辩证唯物论的新阶段。本文同意美国学者舒衡哲的看法,张申府在现代哲学史上并非是罗素哲学的膜拜者,而“始终是一个批判性的罗素专家”的角色出现的。张申府对“实”的推崇备至,是他自身的思想建构与罗素哲学相得益彰的结果,同时基于对罗素哲学局限性的认识,他提出了会通中西马、实现“三流合一”的创造性主张。

二、三流合一:张申府对中西马的思想会通

从张申府的学思经历看,恰巧经历了中西马三个阶段。早期是中学阶段,他幼时在村塾里学习《诗经》《礼记》以及四书等传统典籍;其次是西学阶段,他于1908年考入顺天高等学堂,与梁漱溟、汤用彤等同学,开始学习英文,接触西学思想,1914年考入北京大学本科后,偶然读到罗素的《我们的外界知识》,就此产生浓厚的哲学兴趣,正式从事哲学研究;再后是马克思主义阶段,1916年后张申府受李大钊、陈独秀的影响,关注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论,深入研读马列经典,一起创立马克思主义小组,成为一名共产主义的信仰者。

正是在对中西马的哲学传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张申府提出了自己最具创造力的哲学主张。1932年10月,张申府第一次明确提出:“我的理想:我愿意,百提(即罗素),伊里奇(即列宁),仲尼,三流合一。”③在1942—1943年的《家常话》中,他写道:“我始终相信,孔子、列宁、罗素是可合而一之的。我也始终希望,合孔子、列宁、罗素而一之。”④1948年,他在纪念孔子诞辰的文章中仍然坚持这样的观点:“孔子,罗素,列宁,合而一之。”⑤所谓的“三流合一”既是孔子、列宁、罗素的合三为一,又是价值、辩证、解析的合三为一。张申府认识到“三流合一”是中国哲学发展的趋势,更立“三流合一”为新世界的学统,试图为世界哲学的发展指明道路。方克立指出如何处理中西马三种文化资源或知识体系是“五四”之后事关中国文化发展道路和走向的关键问题,而张申府是第一个主张将中西马辩证综合、融通和会的思想家,方先生评价认为“极富前瞻性地提出‘三流合一的思想是张申府对中国现代思想史的最大贡献”。⑥

本文认为“三流合一”的思想意蕴可以从两个维度加以考察。首先,基于中西马会通的横向维度,“三流合一”倡导接着中西马最好的哲学传统讲,其中孔子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最好的传统,列宁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好的传统,罗素代表了西方哲学最好的传统,旨在强调中西马以“实”为本的思想会通。在张申府看来,现代唯物论重视“实”,罗素哲学最能表现“实”,而博大充实则是中华民族精神和立国精神的显著特点。可见,中西马“三流”都彰显了“实”的价值取向。按照王中江的看法,“张氏的‘唯实信条,是他接受、吸取不同的实在观念并将之融合起来的过程”。⑦

就中国古代哲学传统而言,“实本是中国最好的传统,凡是中国的长处都在于实”,⑧中华民族是“尚实的民族”,中国传统哲学里有着极高深的“实”之理、“实”之道。张申府将儒家的“正名”本意解释为“循实”,借此呼吁时人多用理性辨析中国当下文化,厘清中国的文字、概念、思想使其更加清楚、切实。他还说:“如实之至,得其道,‘顺其理”,“实”做到至极之处就是得道,是顺应天理。就好比庄子讲的庖丁解牛和《淮南子》所言的不绳而直,贯通“实”理也就是做到了对自然规则的悠然应用。在他看来,中国人重实在,脚踏实地,就是唯物论,强调变易和变化,就是辩证法,因而“辩证法唯物论可以说是真正的中国的传统”。① 对此,汤一介评价道:“申府先生所说的‘实应就是‘诚,即‘真实无妄,宇宙人生本自有其当然的道理,这是实实在在的,因此所谓‘唯物就是中国传统思想‘诚之义。”②

就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实而活”是辩证唯物论或唯物辩证法的精蕴。列宁乃是马克思最伟大的继承者,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好的传统。“马克思派的所谓唯物论,其实乃极广义的,实在论或唯实论与客观论,都包于其中。而我既是信经验论者,又是信客观论者,也始终是信实在论者。”③他引用列宁的“物质就是客观实在”的命题,肯定心也是一种物质作用。张申府认为唯物辩证法内涵丰富,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唯物辩证法即是实法,承认实在,接近现实,注重实践,研究事实。解决实际问题,自当唯它是赖。”④

就西方哲学传统来说,罗素是“唯实宗”的当然代表,表现为逻辑解析的哲学方法。张申府认为“哲学总是要找根的。因此也特别用得着辨———解析”,“逻辑解析遂成了今日专门哲学的方法的主干”。⑤“所谓科学方法等等,详细现在不必说,语其精要,一言以蔽之,就在就事论事。换言之,也就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更简单说,便是‘切实二字。……这与佛家的如实、孔子的‘四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本來相近。”⑥可见,张申府一直在力求寻找罗素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契合之处,尝试做“中国最好的传统和西方最新的思想之间的桥梁,……在儒学中的人道主义和罗素的数理逻辑之间建立共同的基础”。⑦

其次,基于向实而趋历史潮流的纵向维度,“三流合一”要求在会通基础上实现中西马的整合与超越,从而建构起以“实”为核心的新哲学。张申府指出,中国社会最大的弊端就在于“虚而不实”,所以根治中国社会的良药就在于“崇实戒虚”。“不论在哲学上,在政治上,在文学艺术上,在生活行动上,我都相信最根本切要的都在于实。”⑧他特别提出:“说实话,作实事,讲实学;如实,切实,实际,实践;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我认为这就是为人、作事、讲学态度上、观点上、方法上最根本的准则、轨范。”⑨

在《实》《实!》《说实》《再说实》《说实话》等文中,他写道:

“实”,乃是我生平最喜欢的一个字。

真正最可以救中国的就是一个“实”字。

近来最想宣传的就是实的教义。

我的信念,就是讲学就应讲实学,作事就应作实事,说话就应说实话。

思想是切实的,态度是诚实的,身体是坚实的,而生活是朴实的。①

实既是中国最好的传统,又是今日所必需,实在应该发扬之、光大之、履行之。②

我近来的意思已简单明显极了,最根本的只是一个“实”字。由“实”的哲学的根据,以“实”的教育手段,而期达到建立“实”的文化的目的。③

所以,张申府设想以“实”为核心的建构路径,就是通由“实的哲学”,构建“实的教育”,最后全面建设“实的文化”。

在哲学层面上,张申府认为未来的哲学,至少未来的中国哲学,必是他所信持的大客观法或纯客观法,也称为“实法”(Realism)。“我所谓大客观法或纯客观法,可说是中国好的旧东西与西洋好的新、旧东西的集成,而科学法、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论、罗素哲学的逻辑解析暨其成果、罗素等的物理主义等,皆收于其中。由此不但有一哲学方法,并由此得一知识论,得一元学(有论,宇宙论),得一世界观、人生观、人生理想,实可成一完整之哲学系统。”④

在教育层面上,张申府的教育理念也是一个“实”字。他认为“今日的一切,没有比实更重要的了。因此,遂必需一种实的哲学,实的教育,实的文化,来鼓吹实,来教导实,来养成实”,⑤“中国今后一切教育,均应以‘实为最高原则”,总而言之“以实为本,集体同教”,战时教育是符合学生的教育,更是针对全民的教育,体现了张申府基于现实考虑而期望切实推行的教育实践。

在文化层面上,“实”则是未来文化的核心。在抗日战争的危急关头,他特别设计了“十级宝塔”凸显“实”在文化纲领中的核心地位:

“十级宝塔”的逻辑进路是由“实”的哲学的根据,以“实”的教育手段,以期达到建立“实”的文化的目的。而“十级宝塔”的具体内容,则展开为“理性”,其次是“新科学”,又次是“思想解放”,总之是“新启蒙运动”。具体的作法在“普及大众教育”,与“编刊新百科全书”,以示准绳,由是展开为“建立抗战建国文化”“树立起文化上的国防”等主要内容。他明确提出:“现在需要的文化,就纲领说,就社会、政治方面说,特殊言之,就是……抗战建国的革命文化;就内容说,就作用说,就思想、态度说,一般言之,就是新启蒙运动反封建的实的文化。二者实是二而一,一而二的。”①

张申府的“实”作为共同之理贯穿了一切物实、事实、情实、现实,既是中华民族追求的最高价值理想,又是深入中国人民一切思想、学问、生活的最根本原则。正如他所说,一个独立的国家必有其立国的精神,“我可以谨严郑重、直截了当地回答:就是实与理性”,②后来他又发展为“实在第一,理性至上”。③

张申府晚年接受美国学者舒衡哲采访时,将自己的哲学思想概括为“实”“活”“中”三个字。他强调:“‘实,您知道,是我在‘五四开始时的一篇文章的中心信念。我常写文章讨论真实的重要,及人们对真实视而不见的偏向。我在30年代甚而替一份叫《实报》的报纸写文章。我的大客观哲学,目标就是求实。”④晚年的张申府夫子自道,认为人生至乐,乃在从从容容地面对实、活、中的真知、实践。这样,中国传统思想与逻辑分析法以及辩证唯物主义都能在“实”的基础上圆融会通,成为他所期待的世界哲学发展趋势。

三、现代新实学:张申府哲学的体系建构

关于张申府是否有自己的哲学思想,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少数学者持否定意见,他们认为张申府没有自己的哲学,只是模糊思想阵线的“大杂烩”,或仅迸发了些许思想火花。大多数学者持肯定立场,他们一致认为张申府有自己的哲学建树和贡献。张岱年撰写过《张申府的哲学思想》专文,肯定其兄张申府是“当代中国的哲学家”,试图兼综辩证法和逻辑分析法,从而体现了“有原则地博采众长”的进步趋向。⑤ 汤一介进一步强调张申府是“20世纪上半叶一位有创造性的哲学家”,他认为张申府哲学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又经过西方哲学(主要是唯物辩证法和罗素的分析哲学)的洗礼,再来认识中国哲学的真精神、真价值,其要旨是在会通中西、融铸古今的基础上希望能建构一新的中国哲学,因此其“不仅是20世纪现代中国哲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是对现代中国哲学有着特殊贡献的一种哲学”。⑥ 许全兴系统总结了张申府对中国现代哲学的三大主要贡献,一是对罗素哲学的介绍,二是大力提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并把它用于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三是提出了把马克思、罗素和孔子三者思想相结合的主张。⑦ 李维武提出张申府孕育了新的哲学精神,即在“解析”和“唯物”之间、西学与中学之间、逻辑与诗之间寻求一种结合点,由此融会古今中西哲学的精华,创造出体现新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现代形态中国哲学。⑧

基于张申府是中国现代哲学家的认识,学界对张申府的哲学及其体系有不同的定位,如称其为“解析法的新唯物论”(孙道癉、刘静芳),或“解析的辩证唯物主义”(郭一曲),或“科学的哲学”(董德福)等。本文赞同王中江的看法。王中江将张申府哲学称为“唯实论”,强调“唯实”才是张申府哲学的灵魂。他提出:“张申府声称的‘实,比罗素的实在论要宽泛,更不是唯物论的‘物质概念所能涵盖的,它是用他的‘实将自然、社会和人类贯穿起来的宏大世界观。‘实在张申府哲学中的重要性和贯通性,使我们有充分的根据可以将他的哲学概括为‘唯实世界观(或‘唯实论)。”①

按照张申府自己的论说:“究竟,我是弄哲学的。虽然我不得教哲学已经十年了,我所最愿谈的究竟还是哲学。如我的素愿,我也愿意谈谈我自己的哲学。我也有我自己的哲学么?当然,是有的。”②张申府对自己哲学思想的介绍与论述主要体现在《共同纲领的原则部分》《我的哲学的中心点———具体相对论》《哲学与哲学家》《我自己的哲学》等文章中。他有深沉的时代关怀和鲜明的问题意识,认识到“今日需要的为抗战建国文化主宰或核心的哲学,也就是实的哲学”,③呼唤和鼓吹“一种新的中国的主张切实、注重实践的哲学”。④ 他概括自己的哲学观点和进路:“在哲学上,我曾称道新实在论,我自己的哲学观点是‘大客观。这些的最主要点都不外一个实字。”⑤

正因为新哲学来源于新方法,张申府的新哲学也来自新方法。张申府新方法表现为三点:一是纯客观法,二是具体相对论,三是辩证唯物论。所谓“纯客观法”是张申府自己的哲学见解,也称作“实法”。他希望扩大客观的范围,并包括主观于其中,以客观为主,结合主观客观而为一。他认为:“说明纯客观可以超越主观,也可以客观地观察主观。能纯客观的人,可以主观地观察客观。此一观察事物的角度包括了和超越了主观和客观二者。”⑥例如历史是人类的创造物。因而要将客观的范围扩大,把主观部分也包括在里面。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实在的。人也是世界的一部分,人的思想认识可以影响世界,人和物质不应该分开,人也是物质,这样人的力量也是一种物质的力量。他相信,未來的中国哲学必是他所信持的大客观法或纯客观法。汤一介就此评价:“申府先生的‘大客观是要求消除‘主观和‘客观的对立,创造一种融‘主观与‘客观为一的哲学,而这样一个思路正是和西方哲学不同的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⑦

所谓“具体相对论”是要使得真理各得其所的哲学,也称为“绝对相对论”或“相对绝对论”。“真理是具体的,绝对是相对之积”,通过积相对而成一绝对,简言之,不论对于一句话,对于一个道理,或一种理论,都不可以孤立来看,更不可以抽象来说,也不可以笼统、模糊、含混着就断定其是非。真理无非是“实话”的雅称,是客观实在的主观认识。真理一定要表现在具体的事实上,不表现在事实上的抽象的真理不过是人的想象。真理是表现许多事物间的关系或事物变迁、发展的情况,先事物而存在的真理是没有的。构成大客观以得真理的条件有如实观、面面观、平等观、发展观和关联观等。例如,他对哲学的界说就罗列了若干条,充分反映了他的“具体相对论”的运用,如“哲学是可能的之学”,“哲学是原理原则之学”,“哲学是假定之学”,“哲学就是逻辑解析”,或“哲学是人类行动的最高指导”等,以此说明“一个东西的方面不同,或所从而看的方面不同,就可以有不同的说法”。⑧

所谓“辩证唯物论”乃是一整个的哲学系统,既有它的方法、态度,也有它的元学、知识论,更有它的人生观、人生哲学,其最根本义则在承认有不依附人的客观实在。在张申府看来,唯物辩证法是以“活”为其内在本质。“活”相当于“权”,人要能守“经”,更要善从“权”。辩证法唯物论也可以说就是全的逻辑,它反对机械、反对呆板、反对割裂。

张申府和张岱年是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的双子星座,张岱年在长兄张申府的影响下走上哲学之路,成长为中国哲学界的巨擘。张申府的哲学可称为“新实学”,张岱年的哲学可称为“新气学”。① 张申府的“新实学”与张岱年的“新气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成为各具特色的哲学体系。

在核心范畴上,张申府“唯实”,以“实”为基础会通中西马,力求接着孔子、罗素和列宁为代表的世界哲学传统讲,创造“新世界学统”;张岱年“唯气”,以“气”为最细微、最流动的物质,肯定在中国哲学话语中以物的范畴解说一切之根本论,乃是气论,力求接着张载、王夫之、颜元、戴震等气学传统讲,自觉地以继承和发展“气学”作为自己的哲学使命。

在价值观上,张申府强调“时中”的理想和态度,“中者天下之所终也”,哲学以中及通为归宿,提倡圆融中道,反对折中、执中,“理性聿张,融融时中”;②张岱年提倡“兼和”为上,认为兼容多端而相互和谐是价值的最高准衡,再三强调兼和是“最高的价值准则”。

在文化观上,张申府倡“三流合一”,主张“合孔子、列宁、罗素而一之”,尤其要“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③将孔子仁道和逻辑解析、辩证唯物统贯起来,呼唤扬弃和超越“五四”的“新启蒙运动”;张岱年阐“综合创新”,要求“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于一”,兼综东西文化之长,精辟指出“文化的综合创新的核心是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的结合”。④

在理论构造上,张申府建构了“新实学”,是明清实学(尤其是颜李学派)在新历史条件下的发扬和开展,体现了他对中西马哲学传统的思想会通,具体展开为纯客观法、具体相对论、辩证唯物论等理论建构,其理论旨趣是崇实戒虚,说实话、作实事、讲实学、重实干,一切下实功夫,政治上以实立国、民主共产,教育上以实为本、集体同教,伦理上据实谈性、平等自由,文化上以实为旨、辩证中西,审美上以“充实之谓美”为最高标准。张岱年则发展了“新气学”,属于宋明张横渠、王船山气学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哲学相结合的理论产物。他通过对“气”范畴的唯物主义的哲学阐释,对传统气学作出唯物主义的解读和梳理,构建了现代“新气学”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他自觉以继承和发扬“气学”为己任,而且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进行改造和诠释,促进古典气学向现代的生成与转化,对于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蒋国保认为“(张岱年)对‘气本论哲学的现代诠释,使我们找到了谋求中国哲学现代化的新路数,即创造性的综合辩证唯物论、逻辑分析方法与中国特色的唯物论(气本论)于一体的‘新气学路数”,⑤李存山也认为“张岱年先生在三四十年代,推崇‘(横)渠(船)山之学、颜李之学,……也是‘接着中国传统的气论或气学讲的,亦可谓是‘新气学”。⑥ 这样,“二张”继印度佛教的无著、世亲,北宋理学的明道、伊川之后,并为哲学史上各成体系、难得一见的兄弟哲学家。

猜你喜欢
张申府
张申府 肄业也能当讲师
张申府:一个不该被历史遗忘的中共建党元老
如何才能有饭吃
张申府故居寻迹 革命洪流 一点孤芳
张申府:不合时宜的边缘人
张申府
张申府:不合时宜的边缘人
如何才能有饭吃
张申府鲜为人知的人生传奇
在党史上“消失”的张申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