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幼小衔接中的劳动教育

2023-05-30 04:31董姝均
幸福家庭 2023年1期
关键词:幼小劳动小学生

董姝均

科学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幼小衔接的重视程度,是当下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关键。因此,幼儿园教师应积极促进幼小衔接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有机融合,为幼儿的综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幼小衔接的背景分析

近年来,幼小衔接理念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幼小衔接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举措,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幼儿教育工作过程中适时、合理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小学生活。同时,教师要更加关注幼儿的心理、学习和生活状态,使其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渐转变为“减负增效”,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这也进一步促进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与幼儿园相比,小学学习模式有较为显著的改变,因此,幼小衔接事关幼儿学习与未来发展,是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

二、幼儿劳动教育的内涵

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应提高对培养幼儿劳动意识的重视程度,使幼儿形成积极、正确的劳动态度。同时,教师还应从多个角度适时、合理、正确地引导幼儿,使其对劳动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不仅如此,幼儿劳动教育还能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使其通过劳动实践过程感受劳动的乐趣,领悟劳动的意义。

三、幼小衔接阶段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幼儿劳动意识

培养幼儿劳动意识和强化幼儿劳动认知,是劳动教育质量得到保障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目标。笔者调查发现,部分幼儿尚不具备劳动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少有进行劳动实践的机会,他们对劳动的认知不够深入、全面。幼小衔接階段,教师在开展幼儿劳动教育时,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积极组织幼儿参与劳动活动,鼓励他们合作完成劳动任务,使幼儿体验到劳动带来的乐趣,激发幼儿对劳动的兴趣,进而使幼儿的劳动意识得到强化。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要引导幼儿针对劳动任务开展深入、全面的分析,带领他们找出更为高效、快捷地完成劳动任务的方法。

在开展劳动教育相关的活动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小学教室,并采用提问的方式创设合理的情境,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想象自己在这个教室学习的场景,并鼓励幼儿提出有关小学学习生活的疑问。通过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心理状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随后,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回答幼儿的问题,让幼儿在融洽的讨论氛围中产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在和谐的活动氛围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和小学生一起对教室进行大扫除。

在实际劳动过程中,笔者发现,绝大多数幼儿都表现出认真、积极的劳动态度,并且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劳动任务。幼儿在顺利、圆满地完成劳动任务后,虽然会感到疲惫,但他们在得到教师的夸奖后,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由此可见,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及时鼓励和赞美幼儿具有正面、积极的作用。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小学生活、学习的氛围,熟悉小学环境,这能帮助幼儿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为幼儿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打下坚实基础。

(二)开展劳动实践

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要积极开展劳动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从而让幼儿更为深刻地认识和感受劳动。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幼儿参观小学的教室、操场等,让幼儿对小学生活有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知,促使幼儿对小学生活产生强烈的向往。为进一步提高幼儿劳动教育质量,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入小学校园,参加部分劳动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小学校园内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劳动氛围。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邀请小学生共同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让幼儿和大哥哥、大姐姐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劳动任务,提高幼儿的劳动能力。

笔者调查发现,部分小学在开展日常教育工作时,会适时、合理地开展活动课,让小学生完成部分劳动任务,或者参与班级集体活动。在此阶段,幼儿园教师可以和小学教师达成合作,让幼儿和小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劳动任务。在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前期,幼儿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小学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并让幼儿和小学生组成劳动小组。在劳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和小学生共同完成较为简单、基础的劳动任务,比如,让他们共同打扫校园卫生、完成教室清理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充分体验小学生活。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小学生担任幼儿劳动的考察官,并让小学生对幼儿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幼儿和小学生间的友好交流可以让幼儿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三)开展小组竞赛

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适时组织小组竞赛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笔者发现,部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是幼儿未能及时得到教师的正确指导和专业训练,同时,部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极少让幼儿自己动手,这导致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较为薄弱,也就无法很好适应接下来的小学生活。因此,在进行幼儿劳动教育时,教师应提高对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鼓励并组织幼儿参与劳动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幼儿具体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幼儿开展小型劳动竞赛活动,引导幼儿感受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加劳动竞赛活动,以两人自由组合的方式,将他们划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开展一系列劳动竞赛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手工创作比赛,在此项比赛中,教师提供“爱心”“千纸鹤”“飞猪”“玫瑰花”等手工创作视频,引导幼儿按照视频步骤完成折纸任务,并对综合评分前十的小组给予奖励。手工类的比赛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动手操作带来的快乐,同时也让幼儿的自主劳动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又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被子豆腐块”比赛,让各小组完成叠被子的任务,教师结合小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并予以奖励。“被子豆腐块”比赛可以激发幼儿参与劳动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再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叠衣服比赛,给每个小组分发相同的10件衣服,让幼儿相互配合叠好衣服,并结合限定时间内各小组的具体表现状况进行打分。这一比赛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劳动热情和劳动积极性,让幼儿的劳动行为更为准确、规范,进而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劳动活动,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劳动习惯,进而为幼小衔接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家园共育模式

为真正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幼儿园应和家长达成合作共识,加快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实施,让劳动教育发挥应有的价值。在幼小衔接阶段,家园共育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笔者调查发现,仍有部分家长没有认识到幼小衔接阶段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幼儿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阐明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与家长达成合作共识,促使其大力支持并积极鼓励幼儿提前体验小学生活。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传递最新的教育理念,使其在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中给予幼儿正确指导。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幼小衔接阶段积极开展并深入推广劳动教育模式,是社会快速发展、时代不断更迭的必然趋势。因此,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劳动教育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时代意义。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在儿童成长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幼小衔接问题已成为当下幼儿教育工作的重点。面对幼小衔接,家长和教师应积极达成合作共识,帮助幼儿在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作者单位:启东市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幼小劳动小学生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