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雷锋

2023-05-30 10:48卜庆祥
鸭绿江 2023年3期
关键词:推土机雷锋

题记

伟大的理想产生于伟大的毅力。

——摘自1958年3月13日雷锋

给王佩玲的赠言

新名字有一个金字旁

少年的雷正兴就有一个散发着金属般光泽的梦想。

16岁那年,作为学生代表,雷正兴在高小(小学五、六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言时说:“将来,我要做个好工人,建设祖国。”

两年后,遥望地平线的青葱少年惊喜地眺望到了梦想的一抹曙光。1958年秋天,鞍钢的一个工作组来到了湖南的湘潭、长沙和望城等地,招收新工人。雷正兴从县委通信员兼电影放映员小张那里得知消息,第一时间赶去报名。

一个小伙伴劝他,在农场干不是一样吗?建设社会主义也不是非得去鞍钢呀!又一个小伙伴吓唬他,听说东北很冷,撒的尿都能冻成冰坨坨,手伸出来就会冻坏,你受得了吗?

雷正兴不以为意,口气坚定地说,去东北的南方人多的是,我还没听说哪个冻死在那里,为了国家的建设事业,我就是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此时,国营团山湖农场已经撤销并入了五星人民公社,共青团员雷正兴也由县委的警卫员、农场的拖拉机手、公社的通信员,转而成为县委的公务员。公社不同意雷正兴报名去鞍钢当工人,扣住人不放。人人都喜欢这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雷正兴接连跑了三次招工报名组所在的县招待所,那双祈求的目光如两颗星星落在了每个人的心湖。

个子很小,模样又俊俏得像个姑娘,说话和和气气,工作组的人心里哪能不犯嘀咕。又实在不落忍,便问他,东北可比你们这儿冷多了,生活习惯也不一样,工厂里的活儿还重,你知道吗?不怕吗?

雷正兴好像早把一切都想好了,爽快地说,我不怕,东北不是也有工人吗?他们不也在劳动吗?人家能干,我就能干。雷正兴笑着、说着,脸颊上现出两个酒窝。

雷正兴去找望城县委书记张兴玉,眼眶湿润着说,要改變我们农村的面貌,就必须有更多的机器、更多的拖拉机……拖拉机是什么造的,是钢铁造的呀,我去鞍钢当工人就是为了炼钢炼铁,造出更多的拖拉机……

情真意切,突突突地说出了一堆大道理。

没有人再有理由给年轻人的理想主义情怀泼冷水。他终于得偿所愿,赶紧填好登记表,还附上了一份决心书,郑重地交给了招工报名组。

1958年11月7日的那份决心书上写着这样的话:

我愿把我的青春献给祖国,我愿永远做鞍钢的工人,服从组织的调配,到厂后,我一定刻苦学习、积极工作、忘我劳动、苦干苦钻、不骄不傲、虚心向群众学习,克服一切困难……

我永远跟着共产党走。我一定在钢铁战线上当上英雄和模范,我要为祖国人民的事业而奋斗到底。

雷正兴的热情之所以会急剧升温,是因为他坚信:去鞍钢当工人就是响应党的伟大号召,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富强。

从抽象的精神境界到具体的物质层面,在雷正兴的初始认知中,钢铁意味着更多的拖拉机、汽车、抽水机、打米机……雷正兴坚决要求去鞍钢,矢志当一名响当当的工人,或许还有另一个层次的社会原因。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当上了工人,才是真正加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列中去;而到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鞍钢——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工作,那更是年轻人梦寐以求的。

雷正兴神气地对小伙伴们憧憬道,那里是国家的钢铁基地,到了那里,他可以大显身手。

在填写招工登记表时,雷正兴毅然将自己的名字改了过来。

他似乎一直不太喜欢自己的那个名字。名字是小时候由叔公给他起的,寓意着“家道兴旺”。但雷正兴想,旧社会自己连家都没有,还兴旺什么?他不喜欢,他早就想改掉这个名字了。

他的爷爷叫雷新庭,一个给地主唐四滚子种地的佃农。爸爸雷明亮也种过地,还当过挑夫。妈妈没有名字,乡亲们都叫她“雷一嫂”。她是个铁匠的女儿。哥哥雷振德,十二岁便离开简家塘去几百里外的工厂当童工……他在家行二,还有个弟弟……他因是在农历庚辰年出生的,家里人又叫他“庚伢子”。

他征求一起来报名的小伙伴的意见,听到的是连声叫好。小伙伴们见雷正兴勇敢地改了名字,几乎都动了心。一个叫张希文的,家里人给他起的名字是“希望他长大了有文化”。雷正兴摇着头,又眨动眼睛望向远处,寻思片刻,说,你的名字……缺乏主动作战精神,我看……叫“建文”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新文化,表现出你的主动创造精神来。

说得似乎在理,也合乎心意,小伙伴不住地对庚伢子说,要的,要的!

热闹的报名现场笑声一片。

就这样,在招工表的“姓名”一栏,18岁的雷正兴工工整整地写上了他的新名字:雷锋。

挑着扁担上火车,

心儿早已飞到了大东北

1958年11月12日,雷锋用一根小扁担挑着一个半旧不新的蓝布包袱和一个红皮箱子,出现在湘江望城的客轮码头,他将与被选中的几十名青年一起,前往遥远的大东北,支援鞍钢的生产建设,实现青春的梦想。

列车在三湘大地上疾驰,车窗外的景象一幅幅闪过,令人既亲切又伤感。雷锋在车厢里忙前忙后,热心地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像一个发光体,几乎聚焦了所有人的目光。

当一切都安排妥当,雷锋从红皮箱子里翻出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朽的战士》给同车的三个女老乡杨必华、易秀珍和张月棋看。姑娘们都是第一次离开故乡和亲人,有的噘嘴啜泣,有的偷偷抹泪。雷锋掏出口琴吹歌给她们听。那是一支幸福牌的口琴。

三个姑娘一个十八,一个十九,一个二十,年龄相仿,又坐在同一排的座位里,很快就熟悉起来。她们瞄着雷锋,悄悄地咬耳朵,鞍钢这次招工多半招的是乡镇待业青年,像雷锋这样有工作而且工作又很理想的人,为什么还要远离家乡到东北去呢?她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浑身充满活力的小个子老乡。

雷锋似乎听见了什么,半开玩笑地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你们想想,为了祖国去炼钢,你们几个女学生都舍得离开家,我能甘心落后吗?

谁也没有想到雷锋会这么想,三个姑娘为之一振,立刻觉得自己也很了不起,低落的情绪渐渐好了起来。

次日上午,列车披着朝阳驶入了武昌车站。武昌是大站,熙熙攘攘,人声鼎沸。趁着换车的空当,雷锋和几个老乡决定去参观心仪已久的长江大桥。他们只在课本上见过它的雄姿。

站在烟波浩渺的长江边上,一刹那,雷锋被飞架两岸的雄伟大桥所震撼,眼里闪着奇异的光,连发三声惊叹:钢铁!全是钢铁!这得需要多少钢铁呀!

接着,又自言自语道,我们国家有那么多的大江大河,今后还要建多少座这样的大桥啊?

人在长江岸边的雷锋,心已飞到了铁水奔流的鞍钢。一个农场的拖拉机手迫不及待地进入了钢铁工人的角色:

我那颗火热的心已飞到了鞍钢,只想马上到达钢都,用自己的双手,使钢水昼夜地奔流,让钢水奔流得像海洋一样。

几步开外就是浩浩汤汤的長江。头戴帽子的雷锋绽露笑颜,一只手提兜,另一只手在臂弯里拢着衣服,与钢铁巨龙——武汉长江大桥高耸的桥头以及部分桥身合影留念。

车到北京已是又一天的下午,仍是等着换车,又有几个小时的逗留时间,异常兴奋的雷锋去了天安门广场。路上,他对女老乡易秀珍说,不到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看看,就不是真正到过了北京。

手拎苇编提篮的雷锋,在庄严的天安门城楼前照了一张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接着,他又在一处取景点,饶有兴致地飞跨上摩托车道具,手握车把,身体前倾,脚蹬踏板,笑容可掬,像模像样地上演了一场飞车长安大街的动作戏。

在汉白玉栏杆的金水桥畔,雷锋问正在执勤的哨兵,毛主席住在天安门城楼上吗?你见过毛主席吗?哨兵告诉雷锋,要想见毛主席,那得当英雄,当模范。

当天下午5时,回到列车上,雷锋还怔怔地回味着执勤哨兵的话,咕哝道,到了鞍钢,我一定要当上模范!

易秀珍没听清,问他说什么,雷锋扬起脸,似在憧憬又像是在立下大志,语气郑重地重复道,我一定要当上鞍钢的劳动模范,那样才能见到我的恩人毛主席。

新工人闹着想去炉前炼钢铁

1958年11月15日(星期六)中午12时许,南来的一列绿皮火车裹挟着风尘,驶进了鞍山火车站。雷锋挑着那个小巧油亮的竹扁担下了火车。踩在坚硬的冻土地上,他长长地出了口气,终于到了连做梦都想来的地方。他抬起头,环顾天地,忽然被西北方向云蒸霞蔚的景象惊呆了,不禁慨叹道:

那多得像春天里生长的春笋一样的烟囱,那密如繁星的炼钢炉,那沸腾的钢水,那堆得像山一样的钢材,那机器的响声比春雷还凶,祖国的钢都是多么的伟大啊!我真爱上了它。

千百次的描摹和想象,都抵不上一见钟情的相遇。第二天,新工人参观鞍钢厂区。高大的厂房,林立的烟囱,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线,还有头戴“捂脸头”(一种安全头盔的俗称,用高粱秆儿皮编的)、柳条帽的工人们争分夺秒的英雄气概,无不令雷锋惊叹起来,好家伙,我们的鞍钢真大呀!

雷锋用了“我们的鞍钢”的称呼。对于鞍钢,新工人雷锋一见如故。

来到炼钢厂参观,仍然抑制不住兴奋的雷锋迎着冲天的火光走到炉门前,大声问道:“师傅,学会炼钢要用多长时间?”

一位手持钢钎的工人反问道:“怎么,你要到我们车间来?”

“我争取来!”千百次想象中的钢铁工人就是眼前的这个样子。面对反问,一时间他又胆怯了。当然想来,但又怕来不成。

“欢迎啊!”豪迈的声音穿透厚厚的隔热服传到雷锋的耳朵里。

“我一定来。”雷锋几乎高兴得跳起来。他的潜台词或许是,我到东北当工人就是为炼钢炼铁来的!

那一刻,雷锋是否已勾勒出自己在高炉前手持钢钎的英姿也未可知。

新工人们又去鞍钢化工总厂参观。在大煤场,正看见一列火车在专用铁路线上满载着乌黑的煤块开进煤场,翻车机、推土机、大铁铲、龙门吊、运输皮带……雷锋对所有的景象都惊奇不已。自己太渺小,那一刻形同虚无。

当晚,雷锋夜不能寐,暗自庆幸,我能在这里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真是太美好了!

雷锋万万没有意料,到鞍山的第三天,组织上通知他到鞍钢化工总厂报到。

他有点失望,继而又有点恼火,说话像吃枪药,劈头便问:“那是个什么岗位?我是来炼钢的,怎么不让我到炉前去,手持钢钎那样……”

想必雷锋彼时还没有分清炼钢与炼铁的不同。

他的嗓音原本就很尖锐,语速像夏日里的狂风骤雨,情急之中,乡音也跑了出来。

其实,雷锋有所不知,恰恰是考虑到他在望城县团山湖农场开过拖拉机,组织上才决定安排他到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开推土机。

雷锋怎么都想不通,执拗地闹起了小情绪。报到时,他不情愿地对车间主任于明谦说:“我是一心一意为祖国炼钢来的,怎么偏偏让我去开推土机?”

老干部出身的于主任一眼就看出了问题,对年轻人的直爽坦率又不无几分喜欢。他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轻描淡写地说:“你刚来,还不了解炼钢生产的复杂过程。那可是个技术活儿,生产工序老鼻子了,这个什么……我现在说你也记不住,以后慢慢学吧。炼钢光靠几组平炉不行,还需要矿石、铁水、焦炭、煤气……少了哪一样都不成。一句话,开推土机也是为了炼钢。”

见雷锋还皱着眉,于主任沉了一口气,只好耐着性子接着说,没有推土机推煤,煤就送不到炼焦车间,炼焦车间炼不出焦炭,没有焦炭,高炉就炼不出铁,不把炼焦产生的煤气输送到炼钢厂,钢咋炼?鞍钢这么大,就像一台大机器,每个工厂、每个车间、每个工种,都是这台机器上大大小小的齿轮、零件和螺丝钉,谁也离不开谁,缺了谁也别想开动起来……

听这么一说,雷锋似乎开窍了,涨红着脸表示,我,我服从组织的安排……我要学大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党把我拧在哪里,我就……在哪里坚守。

一个鲜活跳动的字眼儿回旋着,回旋着,像一只嗡嗡的蜜蜂闯进雷锋的记忆之门。

在去乡下的路上,雷锋看到雷正兴紧跟在县委张书记的身后。他刚刚调到县委工作。有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他上前一脚踢到路边。张书记不声不响地走了过去,弯腰拾起那个东西,看了看,吹了吹浮土,然后装进了衣袋。一颗螺丝钉。雷正兴纳闷,张书记捡一颗螺丝钉干什么?

过了几天,县委派雷正兴到一个工厂去送信,出发前,张书记掏出那颗螺丝钉,对他说,小雷,你把它一起送到工厂去吧,咱们国家底子薄,搞建设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说着,张书记把螺丝钉交给雷正兴,又语重心长地说,别看它东西小,机器上缺了它还真不行。就好比你这个公务员,别看职位不高,我们的工作缺了你也不行。

雷正兴望着张书记,又低头看了看那颗螺丝钉,方才恍然大悟。

就是那颗小小的螺丝钉,在雷正兴的心里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他的人生观带来启迪。他暗暗下决心,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颗螺丝钉。从此,雷正兴像换了一个人,在县委机关做什么事都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凡是由他经管的公共财物,都做到井井有条;对于来县委机关办事的基层干部和来访群众,他都热情接待,态度和蔼,服务周到;在治理沩水河的过程中,他是最积极肯干、不怕困难、勇于锻炼自己的人,被评为“治沩模范”。至于办公室的环境,更是被他辛勤的双手打扫得干干净净。他对别人开玩笑说,螺丝钉只有不断地擦洗才不会生锈。党把我拧在哪里我就在哪里起作用。闪闪发光的“一颗螺丝钉”,经常受到同志们的称赞和上级的表扬。1957年2月8日,雷正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还被评为县委机关工作模范。

雷锋知道,那是雷正兴最快乐的一段时光。雷锋释然了,两个酒窝在脸颊上俏皮地隐现。车间主任也点了点头,心想,读过书的年轻人就是明事理。他递过手里的搪瓷缸子给雷锋,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岗位,正缺人手,兄弟厂矿又在等我们的支援,你要尽快掌握技术,把推土机开起来。

那是一只积满茶垢的搪瓷缸子,雷锋双手捧起,扬起脖子,咕咚咕咚地喝起水来。

拜师学徒到大煤场学开推土机

一场小雪过后,平时乌金滚滚的露天煤场变成了银白的世界。

当班的甲班主任白明利正在大煤场忙得不可开交。活儿重人少,他愁得脑瓜子直疼。听说厂子里新招了一批青年工人,他立马张罗着向车间领导要人手,还提出了不低的标准,最好是思想好、身体棒、懂些技术的年轻人。

人不禁念叨,不禁合计。正琢磨,车间主任于明谦驾到,身后还跟着一个小青年。于主任手上一比画,对值班主任白明利说,他叫雷锋,从大老远的湖南来的,开过拖拉机,还是县里的先进人物。

白明利顺着于主任的大手看过去,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雷锋,心里有些翻腾,开过拖拉机,再学推土机,技术上倒对路,可这小个儿,身板也单薄,学开C-80,够呛。

见白明利眼神有些犹豫,于明谦又解释道,雷锋到鞍钢来是奔着当一名炼钢工人的,但总厂考虑到他在老家开过拖拉机,有技术,特意点名让他来你这儿学开推土机。

白明利吧嗒吧嗒嘴,不无抵触情绪地说,好了,我收下他就是了,大不了给他当个保姆。

话音未落,站在一旁的雷锋带着怒意说,请白主任放心,我不会让你当保姆的。

还挺有脾气。白明利白了一眼初来乍到的小生帮子。

也不能就这么僵着,等车间主任于明谦走后,白明利又口气缓和地问雷锋,开推土机的活儿挺累,整天在大煤场里摸爬滚打,埋汰呀,你干得了吗?

一脸孩子气的雷锋不假思索地说,干得了!又似猜透了白明利的心思,说,您别看我个子小,可有劲儿了。说着,雷锋攥紧拳头,弯了弯胳膊。

雷锋确实没少为自己的身高苦恼。他记得有人讽刺他,那么点儿的小个子,给你150斤重的担子,你就担不起来。他就在心里埋怨自己,你为啥只长这么点儿的个子呢?转念又想,个子小,我也要尽我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做事。

你在农场开拖拉机,每个月挣多少钱?白明利问。

32元。雷锋答。

32元?你知道在这儿学徒每月挣多少钱?

没问过,不晓得。

我告诉你,在这儿,学徒是七级工,每月22元。一加一减,你可比在農场少拿十块钱啊,不亏得慌?

亏?不亏,只为钱我就不来这儿了。

那你大老远地来这儿因为啥?

为了炼钢啊!为了1070!

1070万吨钢,是中央确定的1958年的全国钢产量。白明利当然知道。

初次见面的几句对话让白明利对雷锋有点儿另眼相看了,这小个子青年政治觉悟不低啊!

这时,车间打来电话,找白明利去开会。他叫上雷锋出了办公室,指着大煤场上停放的一台C-80推土机说,看见没,从今往后你就学它了。

顺着白明利手指的方向,雷锋看过去,心咚咚直跳。

白明利又说,你先去见见你师傅,老李头儿,等开完会回来我再找他说说你。说罢,白明利大步流星地往车间那边走去。

雷锋疾步来到C-80前,没见到李师傅,就绕着推土机转了一圈,这个大家伙比他在农场开过的拖拉机大出好几倍,块头又高又猛。他钻进驾驶室,七八个操纵杆挨个儿摸了摸,又动动这碰碰那,用驾驶拖拉机的知识辨别这些操纵杆的用途。一年前他曾在望城县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向与会代表做过拖拉机的示范表演。

老李头儿李长义办完事回来了,远远看见自己的车上有人。按规定,那车是不允许随便上的。喂,谁家的孩子,不去上学,跑这儿来讨人嫌?

雷锋闻声跳下车,眼睛里闪着怯生生的光,说,我是新来的徒工,不是谁家的孩子,您就是李师傅吧?

徒工?是听领导说要给他派个徒弟来,还以为是没影的事呢,咋说来就来了。可来的咋还是一个孩子,矮个儿,娃娃脸儿,刘海头……

多大了?

快十八了。

十八,有那么大吗?

我四〇年冬天出生的,您算算,多大了?

李长义咔吧咔吧眼,我看你啊,顶天了十六。

那是两年前的年龄了。

谁让你来的?

车间于主任。

见过白主任没?

见过了,刚才开会去了,叫我先来见见师傅。

哎呀,小嘴叭叭地挺甜啊!李師傅坐进驾驶室,敞着门对站在履带前的雷锋说,跟我学徒,我得把丑话说在头里,这C-80是大鼻子造的重型机械,开起来闹地震似的,累人,操作起来也挺复杂,赶上大冬天,顶风冒雪地在这大煤场干活儿,又脏又累又冷,手冻得跟鸡爪子似的,脚巴丫叫猫咬了似的,你这南边小伙儿,扛得了吗?

听口音,李长义吃定小伙子是从大南边来的。

您放心,李师傅,我什么苦都吃过……我七岁就成了孤儿……

李长义咧了咧嘴,没爹没妈了?挺可怜!

没过几天,在白明利的主持下,雷锋与自己当工人的第一个师傅李长义,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师徒包教保学合同》。

李长义想,这小伙是铁了心地要跟我学开“西杠八零”啊!

白明利他们后来才知道,被点名来学推土机的雷锋,其实有一个“更好的工作”供他挑选。刚来鞍钢的第二天,鞍钢人事科科长曾对雷锋说,小雷啊,你大老远到鞍钢来,我得给你分配一个好工作。你以前不是在县委当过警卫员吗?到咱这儿,就给我们市委杨书记当警卫员吧?大机关,特别好,还有小轿车坐,住大楼房。

雷锋却不领情,说,我到鞍钢不是来享福的,我要当工人,要炼钢去!人事科科长哑然失笑,说,你这么小的个儿,能炼钢吗?

雷锋信心满满地说,能!别看我个子小,我一定能炼出钢。

李长义听说了这事,一拍大腿,冒出一句,这傻小子,有刚!论来,他没少带徒弟,但雷锋是岁数最小的一个。

在大煤场作业的推土机分两种型号,一种是斯大林涅茨-80(即C-80,工人们叫它“西杠八零”),一种是ДΤ-54(中文译作“德特-54”),都是超级的重型钢铁巨兽。尤其是前者,四吨的牵引力,七个操纵杆,噪音大、振动大、操作难。站上履带的雷锋,人给显得更矮小了。李长义担心地说,小雷子,这机器,不仅开起来费劲,维修也是一个累活儿,你不如换那个小一号的开。他往挡风玻璃外面扬了扬大下巴。

确实,相对来说,ДΤ-54确实块头小,灵活机动,操作起来比较省力。

不等李长义说完,雷锋接过话茬,开大车,干大活儿,困难我能克服,苦我不怕,我是苦里熬过来的。说着,雷锋钻进了又高又大的C-80推土机。他早就看好了C-80的马力大、力量足,大机铲就意味着可以推更多的煤。开小车干活儿慢,自己有十分力气决不使九分九。

他每天早早就到班上,先把师傅要用的工具准备好;接过班,师傅一伸手,不等发话,工具就从雷锋手里递过来。师傅开推土机作业,他坐在师傅身边全神贯注地瞅着,发动机器、调整机械、排除故障……一一记在心上。没过几天,他就会发动机器了。

一次,他发现推土机的速度降低了,便请教师傅。师傅教他把离合器调整一下。他按照师傅的指教去做,推土机的速度又变快起来。师傅指出他的毛病,主要是对离合器掌控不好。他记住了操作要点,从此将速度一直调整得很好。

后来,他又请师傅打开离合器,把道理讲给他听。有时就自己翻开说明书,逐字逐句地琢磨。琢磨不明白,干脆逐字逐句地读出声来。

到了下班时间,雷锋有时仍在大煤场不走,他想跟下一班的师傅继续学习操作。每个师傅都有各自的绝活儿,他想多方面学习,自己的进步就能更快。

学会了开C-80,雷锋一有空又去学开ДΤ-54。有人问他,小雷子,学一台不够,还去学别的?雷锋说,学会了开ДΤ-54,那台车上的师傅有病有事什么的,我就可以替他们开,好不影响工作。

勤勤恳恳,虚心求教,不到一个月,两种型号的推土机雷锋都能驾驶作业了。工段有人夸他,小雷子,你真行,一主一备两手活儿啊!

不过,等到雷锋真正独自上车,问题脚跟脚地也来了。他个子太矮,推土机的机头太高,坐着开,视线被机头遮住,看不到前面的推土机铲,操作起来很困难。他试着站起来开,驾驶室的顶棚又不够高,直撞脑袋,人根本站不直,他索性猫下腰,低着头开……

雷锋在沩水河与八曲河之间开辟的团山湖农场学会开拖拉机时,曾写过一篇文章《我学会了开拖拉机》,发表在家乡的《望城报》上,当他在鞍钢独自上车发动C-80的引擎时,也在一篇《我学会开推土机了》的日记中,写他第一次坐进驾驶台、手握操纵杆儿的心情:

心跳得很快,生怕开不动,别人会讥笑;又怕没有力,拉不动方向杆;还怕刹不住车。我的心情既是紧张又是愉快,手脚都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李师傅对我说:“不要怕,要放勇敢些!”这时我才把油门儿加大,挂上排挡,把离合器往后一拉,推土机嘎嘎地开动了。可是推土机总不听我的指挥,走弯路。开了一会儿,我不怕了,心也不跳得那么厉害了,手脚也慢慢地不发抖了。这时,推土机也听我的使唤了。在这个时候,我的心情又是那么喜悦呀!我回头望望,看看那一堆堆的土(煤)被推得堆成像山一样的高,仿佛看见了堆得像山一样的钢铁。

第一天上车,雷锋就累得腰酸腿疼,汗水溻透了内衣。他没有退缩,第二天仍闷声坚持。

值班主任白明利怕累坏了南方来的小伙子,劝雷锋换一辆小号儿的ДΤ-54推土机上去,稳稳当当地坐着开。不想雷锋还来了倔脾气,就是不换,说,这点儿困难我能克服,大车推煤多,再说开惯了大车换小车,还觉得不过瘾呢。

小个子雷锋的超级能量源自何处?在新工人入厂前的一堂教育课上,名动四方的先进人物孟泰和王崇伦成了他心目中的偶像。孟泰爱厂如家,艰苦奋斗,是誉满钢铁战线的“老英雄”。他的主人翁精神被称作“孟泰精神”,八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王崇伦大搞技术革新,研制出“万能工具胎”,一个人一年完成了四年的工作量,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出席“全国群英会”,先后14次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毛主席称赞他是“青年的榜样”。

雷锋对女老乡易秀珍说,我一定要在工作中向孟泰、王崇伦学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做一个“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当一名鞍钢好工人,当上劳动模范,去北京见毛主席。

雷锋一直没有忘记来鞍钢途经北京许下的宏愿。

去师傅家吃饺子,

过大年踩高跷扭秧歌

雷锋在鞍山、在鞍钢是否以某种形式庆祝了自己的第18个生日(12月18日),不得而知。但1959年的春节——雷锋离开故乡在东北度过的第一个春节却是其工人生涯中的温馨时刻。

孤儿雷锋在鞍山举目无亲,但师傅李长义还惦记着没爹没妈的徒弟。他事先跟雷锋约好,过年就到他家,人多,热闹。

雷锋准备了登门的礼物:一个笔记本,两瓶老白干。

大年夜,李长义一家全员上阵包饺子,雷锋不会包,还非得凑热闹不可,争着抢着包了几个,全都七扭八歪不成样子,逗得一家五口哈哈大笑。雷锋说,湖南人过节不吃饺子,他不会包,就想学一学。师母把一枚硬币包在饺子里,他觉得新奇,问究竟。师母说,过年了,图个吉利,一会儿谁吃到了,谁来年就是有福的人。

炕柜上的电匣子传来了跨年的报时声,雷锋领着弟弟妹妹们到雪地上放了一通鞭。师母把热气腾腾刚出锅的饺子摆上了炕桌,又特意给师徒二人烫了一壶酒。雷锋头一回吃饺子,学着就蒜、蘸醋,吃得特别香。正吃着,李长义咬到了那枚硬币,微醺地说,师傅我是一家之主,师傅有了福,全家就都有福了。一仰脖又了一盅。老伴捅了他一下。李长义立刻会意,瞅了一眼爱徒,找补道,我徒弟不是外人,我说全家有福,也有他的份儿。

说话间,雷锋也咬到了一枚硬币。他吐出硬币在手心里,看了看说,师母特意给我包的吧?

不是,不是,我就包了一个。师母说,你吃到的这个兴许是老天爷给的。李长义一斜楞眼,没有的事,天上会掉钱?师母盯着三个孩子说,准是你们谁包的。李长义的三闺女噘着嘴说,是我包的,可我没福,没吃着。雷锋拉过她的小手,把硬币还给了小姑娘,哄她说,我有福,你有福,我们全家都有福。

除夕夜,雷锋在李长义家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初一早上,大伙互相串门,雷锋被几个工友拉着踩高跷、扭大秧歌去了。

没有人知道雷锋是什么时候学会这种东北民间技艺的。一个南方来的伢子,扮成“小姑娘”,梳上小辫,系上红头巾,穿上花衣服,一招一式,别提有多出彩。他的扮相几乎以假乱真。一个卖呆儿的老头看花了眼,咕哝道,这是谁家的闺女,真够野的!

在大街小巷上扭来扭去的雷锋,也逗得他的女老乡们笑得肚子疼。

雷锋疯了!出洋相!雷锋比我们强,学会跳舞,又学会了扭秧歌踩高跷……姑娘们各抒己见,莫衷一是。

半空中,如痴如醉的雷锋几乎成了厂工会高跷秧歌队的头跷了。

出事故挨剋,勤学苦练闯关成功

雪大风狂,滴水成冰,漆成橘黄色的十多台推土机仍奋战在5万平方米的露天大煤场。

推土机一开到门型吊车下推煤,雷锋就跳下车给李师傅指挥,保证吊车司机和推土机手在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安全作业——门型吊车随时有碰上推土机的危险。驾驶室里的李长义冻得瑟瑟发抖,而雷锋一直站在风雪之中——头上那顶蓝布棉帽子的两只护耳紧紧地系在下巴上,嘴里呼出的热气在帽子边缘染上了一圈白霜,漫天飞舞的煤粉和雪花混合着飘落在他的身上、脸上——看上去,就像一个黑脸儿小包公,只有露出的牙齿是白色的。

李师傅心疼,叫雷锋进屋暖和暖和,生气地说,你这孩子,人家休息你也不闲着,看把手冻的,成啥样了?快进屋烤烤火去。

等李师傅又爬上车,刚开动机器,落铲推煤,见雷锋又回来了,在门型吊车下扬起了手中的小红旗……

李长义还记得,前几天,车间主任于明谦、值班主任白明利跟他开玩笑,说当初他们都没看透这小子。于主任对白主任说,你不是不想要小雷子吗?正好,现在有人要他,我把他领走得了!白主任也故意逗李长义,你不也不想收这个徒弟吗?我立马给你换一个新的。李长义胸脯一挺,高门大嗓地说,我和雷锋是订了《师徒包教保学合同》的,你们敢撕毁合同,我就找个地方说理去……

煤山越堆越高,推土机爬坡的时候容易熄火。李师傅叹了口气,说,这“西杠八零”使唤太狠,老早就落下这毛病了。雷锋急得直挠头,说,推土机不爬坡,这煤山怎么推呀?影响工作进度怎么办?

下班回到宿舍,雷锋对着说明书琢磨了大半宿,第二天上班双眼兔子似的通红。他找到李师傅说,推土机在大坡度的煤堆上作业,发动机超负荷运转,容易造成气缸里进的油和空气的比例失调;空气进得多,油进得少,推土机肯定憋火。李师傅听了一拍大腿,没错,好像是这么回事。哎呀,你小子可比师傅强多了。

找到了推土机爬坡熄火的原因,师徒二人着手改进了操作方法,调整气缸的进油量,爬几十度的煤坡作业,推土机再也不熄火了。

在生产评比会上,值班主任白明利表扬了雷锋,号召大伙儿学习他不怕困难、勇挑重担的精神。雷锋私下里却找白明利说,我工作做得不好,白主任你还表扬我,以后最好多给我指出缺点,让我更加明确努力的方向。

新工人的成长免不了会遇到沟沟坎坎。

一天,一场大雪覆盖了煤场。上了班的雷锋主动站在雪地里指挥推土机铲煤,帮助李长义坐在驾驶室里操作。李师傅休息时,雷锋怕发动机冻住,人歇车不歇,自己又接着干了起来。因为雪大路滑,加之車外无人指挥,车子猛一颠簸,撞歪了通廊下的小铁道。雷锋急忙跳下车检查。李师傅闻声也赶了过来,严肃地说,你就想着完成任务,这撞坏了通廊小铁道,人家可怎么完成任务呀?

那是雷锋学徒三个月以来第一次出事故,也是第一次挨批。

又一次,雷锋开着推土机从煤场回车库加油,通过运煤专用铁道线时,因为瞭望不够,又忘记了提铲,呼隆隆将铁轨推出挺老远。

事后,李师傅狠狠地剋了雷锋一顿。挨了批,雷锋脸上火辣辣的,心里十分懊悔,好几天没睡好觉。

几天后,李师傅又觉得过意不去,也就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孩子,有点儿这个那个的也正常。我是不是太过了?他怕雷锋闹情绪,上了班找他交换意见,我批评得有点狠了,你可别不乐意呀!

雷锋却诚恳地笑着说,师傅,你批评得再厉害也没有出事故、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和生产带来影响厉害。你批评得对,我接受得了,以后一定不再出这种错了。雷锋不但没有任何怨言,还给师傅打了圆场,李长义没有想到。

不久,雷锋在大煤场配煤盘东面的一堵墙上写下了一首诗:

安全规程是明灯,照耀我们向前行。如果工作当中缺少它,好比人失两足不能行。

工友们看了,说有哲理,是这么回事。

一名出色的推土机手,仅仅有过硬的操作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清楚推土机的构造原理,学会维修和保养。

雷锋刻苦钻研推土机的维修和保养,或许也与一次意外事故有关。那天他在发动推土机时,没留意车后有人,推土机上的卷扬机把一个师傅的手给夹住了,当时流了不少血。

雷锋吓坏了,哭着去喊人,包修组的师傅火速赶来,拆开卷扬机,救下了人。雷锋自责不已,站在一边抹眼泪……

雷锋的下班时间在下午四点,比包修组早一个小时。可一下班他就往包修组跑,看人家拆装零件。到了检修推土机时,他更不放过偷艺的机会。有一阵子,即便是夜班或休息日,他也到现场帮检修师傅传递工具,不断地问这问那,有时干脆上手,帮忙拆卸、安装和修理。

一天午饭过后,雷锋急吼吼地跑到包修组找人,说他的推土机打不着火了。包修组的师傅提醒他是不是点火时间表松了。到现场,包修组的师傅一番检查,对雷锋说,你看,这螺丝都松啦,点火的时间变了,哪能打着火?

看着师傅们对点儿、拧螺丝,雷锋的眼睛眨都不眨一下……从此,推土机发动不起来,雷锋再不用去包修组找师傅们了。

还有一次,一大早,包修组的师傅赶来检修推土机的变速箱。三班倒的雷锋那天上夜班,天亮下班特意没走,围着人家打下手,一直忙到傍晚才回宿舍。

包修组开办“内燃机理论学习班”,雷锋也不落空,学得还特别认真,在点名册上,他是班里“出勤率最高的学生”。

李长义师傅调转工作了,一个叫闫志升的师傅与雷锋新签订了一份《师徒包教保会合同》。雷锋又有了第二位师傅。

临别之际,李长义对闫志升说,老哥们儿,我开了这么多年的推土机,前后带过的徒弟数不过来,但要数雷锋岁数最小,也数他学得最快、学得最好!

李长义有所不知,雷锋早就在一篇日记中给自己下了“保证书”:

一、保证克服一切困难,勤学苦练,早日学会技术。

二、保证破除迷信,大闹技术革命。

三、保证维护机械,做到勤检查,勤注油;保证全年安全生产,不出机械和人身事故。

四、保证以冲天的革命干劲,以百战百胜的精神,苦干、实干、巧干,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五、保证百分之百地参加学习和各种会议,以求得政治、文化、技术各方面的提高。

六、保证做好社会宣传工作,敢想、敢说、敢干,发挥一个共青团员应有的热能。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工人雷锋立足岗位艰苦奋斗,为敬业精神做了一个完美的诠释。

1959年3月28日,雷锋入厂不到四个半月,就提前完成了为时一年的《师徒包教保学合同》项目,获得了“冶金工业部鞍山钢铁公司安全操作允许证”。一个印制精美的黑皮烫金证件,证件编号为4819。

爱美,不爱钱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一个只争朝夕的年代,一个大干快上的年代,一个大公无私的年代,一个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年代。

为了多推煤、多炼钢,化工总厂开展了劳动竞赛活动,一个月评比一次高产周,哪个组评上了,就奖励拍一张集体照,以示表扬;谁愿意洗照片,那就自己掏钱。

雷锋的同班女工友王凤珍至今珍藏着三张老照片。

第一高产周,吊车组勇夺红旗,全体成员拍了第一张集体照,照片上题字“鞍钢化工总厂门型吊车班师徒留影纪念,1959年1月18日摄”。照片中有吊车司机刘德开、赵镇海,推土机司机、雷锋的师傅李长义,推土机司机王林翠、雷锋,发电站的王凤珍、张淑霞和包头来的实习生。雷锋站在照片中后排左一。

第二张集体照上题“化工洗煤车间二、三高产周连评北甲吊车组红旗组,1959年2月23日摄”。师徒11人拍照留念,雷锋位列照片中后排左五。

雷锋爱美。那天,在照相馆,雷锋见王凤珍戴了顶帽子,就嘀咕自己也应该戴顶帽子。王凤珍一听,说你要戴帽子就戴我这个!说着,她摘下帽子,两条大辫子随之抖落下来。雷锋接过她的那顶蓝布帽戴在头上。

第三张集体照上题“洗煤北甲吊车第五高产周评为红旗组全体合影,1959年4月11日摄”。照片中的雷锋穿着刚买的皮夹克,站在后排左二位置。

工友们发现,工人雷锋的身上有一股劲儿,恨不能周周都获得红旗班组的光荣称号。他还鼓励伙伴们说,要想得到红旗组,靠一个人的力量不行,大家必须团结一心……在一篇日记中,雷锋用充满哲理的诗行,表达了相同的感悟:“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又一批有志青年来到鞍钢学习技术。刚刚领到安全操作证的雷锋,这天接到了一个新任务:教三个学员开推土机。

他感到很惭愧,自己也是个学员,怎么能教人家呢?

在分别来自武汉、西安、石景山三地的新学员眼里,他也不太像個师傅。只有十九岁,矮矮的,胖胖的,眼睛闪着亮光,一天有说有笑,脸上一点儿也没有师傅的尊严。但半天不到,他们就喜欢上了雷师傅,其中一张姓学员还与雷锋签订了《师徒包教保学合同》。

雷师傅毫无保留地教,学员们认认真真地学。学员们文化程度不高,雷师傅一点也不嫌弃,他说自己就是小学毕业,那所小学叫荷叶坝小学。说来没人敢相信,1950年夏,十岁的雷锋才开始上学。五六年的时间,出出进进,一共更换了五所小学校:回龙塘小学、上车庙小学、向家冲小学、清水塘水学,直至荷叶坝小学。

劳动时,雷师傅一边操作一边教。工间休息时,指着机车上的零件详详细细地讲这个、说那个,不厌其烦讲解机械构造原理。遇到自己不懂的,就去请教其他的师傅,然后再传授给新学员。

他很有口才,娓娓而谈,头头是道,而且一点架子也没有,听得新学员们心服口服。他们还看到,雷师傅爱护设备甚至胜过了自己的眼睛,精心操作,精心维护,一有时间,不是修修这,就是修修那,尽最大努力保证设备完好。所以,当他们听说雷师傅的推土机多次被厂和车间评为“红旗设备”的时候,一点儿也不感到惊奇。

快乐而充实的时光好像总是那么短暂。雷锋与三个徒弟互相研究、共同学习,仅用四个月就教会了他们学开推土机。分管副厂长很高兴,对雷锋说,当初你还不愿意带徒弟,这是不带得挺好吗?完成了任务,带出了成绩,厂里给你发36块的师傅钱,一个学员12块,三个学员36块……

雷锋拒不收下,还说,我有工资,党培养了我的技术,我学了技术再教给其他同志是应尽的义务,我怎么能要这个钱?事后,车间里有人讥笑雷锋,36块钱买什么不好,小雷子,你不要,真是个大傻瓜。

雷锋听罢摇了摇头,像我这样的人,如果不是党把我救出来,我不但摸不到拖拉机、推土机,恐怕连命都难保。我今天学到的技术不也没花钱吗?我教给其他同志为什么要收钱,不也是应该的吗?我为什么成了大傻瓜呢?

雷锋口齿伶俐,说怪话的人立时脸红没话儿了。

黄土浸泡搓洗小抹布

从苏联引进的超级钢铁巨兽C-80和ДΤ-54,无疑是大煤場的宝贝,保养和维护还有一个硬性要求:机械要光,马达要亮。但需要用很多的小抹布。

大家伙在大煤场狂飙作业,烟里钻,尘里滚,停车之后通常由师傅们用小抹布(俗称小垫儿)擦拭,擦完就随手扔掉。

在当时,钢都的许多中小学校号召学生用碎布头缝制并捐献小垫儿,然后送给鞍钢。蹬倒骑驴的人一年四季游走在大街小巷吆喝“小垫儿换钱”。连接铁东铁西的虹桥下面有个劳保市场,小垫儿的销售和回收已成了兴旺的生意,鞍钢厂内对小垫儿的需求量非常可观。

一尺见方的小垫儿用上一两次就扔掉,雷锋看在眼里,心疼,太浪费了,太可惜了……国家还很穷,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节省一厘钱、一块布、一滴水,绝不能大手大脚。

他把保养维修用过的小垫儿收集起来,又到工地把别人用过扔掉的捡回来,浸泡在铁桶里,用柴油搓洗干净。但小垫儿是节约了,却又造成了柴油的浪费。雷锋开动脑筋,想办法从东山挖来了黄土在废铁桶内和成泥浆,把满是油渍的破布放在里面浸泡两天,然后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发给班组的师傅们用。

在鞍钢化工总厂419天,工人雷锋三次被评为增产节约运动中的“节约能手”,先进事迹被编入总厂团委的“光荣手册”。

有工友让他发表感想,雷锋笑着说,勤俭节约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职责,我不是为了当先进才这样做的。

姑娘们心中的保尔·柯察金

与雷锋乘一列火车到东北来的三个女老乡,对东北的寒冷气候很不适应,更吃不惯高粱米饭、苞米面饼子窝窝头。化验员杨必华爱说爱笑,性格开朗,年龄比雷锋大几个月,雷锋叫她杨姐。统计员易秀珍,长沙第五中学的学生,是考上高中未及入学就来东北当工人的潇湘少女,比雷锋小一岁。还有一个测温工张月棋,梳着两条大辫子,是眉眼俊俏的长沙郊区的绣花姑娘,比雷锋年长一岁。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她们开始打退堂鼓,想回家。

不知她们是否想过,喜欢吃辣子的雷锋也经历了一个水土不服的过程,只是他从不刻意表现出来。

亲不亲,故乡人。既是哥哥又是弟弟的雷锋开始从生活上关心她们、帮助她们。在职工食堂,雷锋大多时候只吃粗粮,把攒下的大米饭用手绢包着送到宿舍给她们吃。起初,姑娘们还天真地以为雷锋是个小小男子汉,坚强,粗糙,对天冷、吃高粱米饭没她们那么难以忍受。但时间久了,心里就过意不去了。雷锋却不以为意,对她们说,我吃什么都行,等你们慢慢习惯了,我就不再给你们开小灶了。

来自鱼米之乡的湘妹子,那细嗓子实在咽不下东北的高粱米、苞米面,时常被噎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一顿饭连一个饼子也吃不下。雷锋给她们做示范,苦心地劝她们,到北方来,起码要具备两个不怕,一不怕天冷,二不怕吃窝头……吃习惯了就好啦!说着从兜里掏出一张纸包上,把不知她们哪个扔在桌子上的玉米饼子带回宿舍吃去了。

思乡的滋味有时就是家乡饭菜的味道。姑娘们想家,经常哭哭啼啼,雷锋想出了办法,陪她们出去散步、打羽毛球、看电影……

烧焦车间测温工张月棋那双绣花的手,冻得像发糕似的,一接触肥煤、瘦煤、气煤、焦煤就隐隐作痛。她思乡心切,有时真想买张火车票一走了之。雷锋夹着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找她,这本小说可好看啦,我给你读几段听听。张月棋心里正烦得很,哪有心思听他读小说。雷锋执拗地说,我专门为你选了几段,你不听,我可白选了。见雷锋如此真诚,张月棋不再好拒绝,勉强地说,如果能治病,你就读吧。雷锋翻到预先折好的那一页,说,这本书的主人公叫保尔·柯察金,他对待生活、面对困难的态度对我们很有启发,他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姑娘的心柔软了,她怎能无动于衷,雷锋为什么这样做?我的工作不顺心,他的工作就顺心吗?他的工作不是比我更艰苦、更劳累吗?不管白天黑夜,风雪严寒,在露天煤场开推土机推煤,比在家乡农场开拖拉机好吗?我们都是年轻人,他能安心干下去,我为什么就不能?

见她似乎开窍了,雷锋趁热打铁,说,工作艰苦些,生活不习惯,咬咬牙就过去了。你配煤,我推煤,都是为了炼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我们这些人炼成的,难道我们就不能做这种人?

张月琪脸一红,夺过雷锋手里的书,埋头读了起来。

爱看书,也学跳舞

单身职工都住在职工宿舍。

1948年2月19日吴克华率部解放鞍山以后,鞍钢接收了“昭和制钢所”遗留下来的旧宿舍18栋,但在战火中受损严重,1949年修复了9栋,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居住职工不到5000人。1953年单身职工宿舍增至49栋,建筑面积突破20万平方米,住宿职工约43000人,人均面积仅2.5平方米,比较拥挤。1953年国家投资916万元开始在双山街、太平街、胜利路、中华路以东和灵山等地新建单身职工宿舍25栋,1957年底全部竣工。

1958年11月中旬来鞍钢的雷锋住的就是这一批新建的单身职工宿舍。

雷锋所住的八宿舍是栋三层东西厢楼,红砖墙,坡顶,采用苏联方面提供的图纸。从窗子可以望见纵贯南北的胜利路。宿舍的一楼二楼住男职工,女职工在三楼。一楼有传达室,还有一个开水房,全楼的人都拎着暖瓶和饭盒去那里打水。二楼三楼辟有盥洗室。每层楼十六个房间,被中间的一条走廊一分为二。一个房间上下铺四张木头床,兼配一张小桌子。四张床的房间,有的住四人,有的住两人三人不等。雷锋住在东厢二楼205房间72号床,全屋四个人,黄元吉、熊希龙,另一个小金,是复员转业兵。单身职工们平时吃饭在宿舍后面的和平食堂解决。

好在职工宿舍离立山公园(后改为孟泰公园)不远,几个人湖南老乡经常结伴去游园。雷锋喜欢荡秋千,荡得极高,像个杂技演员。几个姑娘谁也比不过他。杨必华说,如果厂里组织荡秋千比赛,雷锋准是冠军。易秀珍荡得也不错,不服气,想跟雷鋒比个高低。杨必华就让两个人并排在两个秋千上比试。明眼人都看得出,易秀珍根本比不过雷锋,他力气大,手脚灵活。可她好逞强,越荡越高,非超过雷锋不可。雷锋担心她摔下来,就让着她,没有以往荡得那么高了。荡了一会儿,他停下来,举起双手告饶,我认输,我认输。

鞍钢职工俱乐部建于1955年2月,主要设施有中心剧场、图书室、文化厅、故事室和游艺室等。

俱乐部每周举行一两次舞会,杨必华最先学会了跳舞,接着把易秀珍也教会了。一开始雷锋对跳舞不感兴趣,杨必华想教他,他就是不肯学,说跳舞没意思。

雷锋忙得脚踩风火轮,业余时间也安排得满满的,学技术自不必说,还在铁西的红专学校(职工夜校)当了兼职教员,代教语文,下班后还要给学员批改作业。

女老乡们眼波流转,头挨头咬耳朵,奇怪他哪来的那么多精神,他说的湖南话那些上夜校的老工人听得惯吗?你不晓得,他为了练东北话,都跑到庄稼地里去练了,把庄稼当学员……在夜校人家叫他老师,他谦虚,说可别这样叫我,我也没念过几年书,领导同意我来代课,我是硬着脑壳讲的……听说他讲得蛮不错的,很受欢迎。是呀,他在老家公社办的扫盲班就当过小教员,给大他七八岁的学生上课……嘻嘻。他真的很认真,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什么《汉语语法常识》,翻来翻去地看,或是备课用吧,嘻嘻。还听说扫盲班的一个女工,学了三天也没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她姓王,不难写,就是写不会,雷锋就一天教她写一个字,第一天先教王字,三横一竖……还真灵,过三天真就会写了。真的假的?嘻嘻。

无论姑娘们怎样爱恨交加地叽叽喳喳,但凡说跳舞,雷锋就找出各种借口,溜之乎也。

一个周末,几个人一起来到俱乐部,一转身,雷锋就钻进了俱乐部的图书室。等舞厅里的音乐响起,杨必华和易秀珍就赶紧找雷锋。杨必华总不甘心,劝说道,业余时间也不能光看书,今天我们非要改造改造你这个书呆子不可。她大方地拉起雷锋的手,刚下到舞池,雷锋望向乐队旁边墙上贴着的一张“注意事项”,口中念道,穿带钉子的鞋不准入场,你们看,这里有规定,你们再看看我这鞋。他抬起一只脚,让姑娘们看他的鞋底,前后果然钉了不少鞋钉。姑娘们一愣神,雷锋逃也似的跑回了图书室。

舞会散场,姑娘们回到宿舍已经很晚了。不一会儿,就听见走廊上传来重重的脚步声。雷锋走路的声音她们很熟悉,脚步重而且快。

杨必华探头把雷锋喊了进来,开门见山地问,对我们跳舞,你是怎么看的,马上回答。

雷锋拢了拢前额的刘海,笑了笑说,这有什么,大家劳动一天,利用业余时间跳跳舞、读读书,我看都是好事情。

杨必华一撇嘴,佯装生气地说,这等于没回答。易秀珍也帮腔,说,那你为什么只读书不跳舞?是不是反对我们跳舞?雷锋迭声说,不,不,不,我不反对跳舞,下次换双鞋,我一定跟你们去学。

见姑娘们还不解气,雷锋又说,我看跳舞并不难,跳几次保证能学会,但我反对把业余时间都花在跳舞上,难道我们不觉得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浪费一分钟是不是就等于死亡一分钟?

从那以后,姑娘们教会了雷锋跳舞,有时,姑娘们也跟雷锋去图书室。

穿新装,戴英格表

雷锋用小扁担从家乡挑来的那个旧蓝布包袱里,有一床旧棉絮(没有被里被面)、一件白色的半袖上衣(很旧)、两条旧裤子(有一条还打了补丁)、两件蓝色上衣(已洗得发白,其中一件破了),还有一件毛衣。那个团山湖农场团支部赠送给他的红皮箱子装满了书,有《刘胡兰》《不朽的战士》《黄继光》《赵一曼》《苦菜花》《浮沉》《董存瑞》《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再就是一把幸福牌口琴和洗漱用具。

去俱乐部,猜谜、下棋、打扑克、跳舞,雷锋仍穿着一件泛白的蓝色上衣,旧裤子的膝盖上还打着补丁,脚上一双洗褪色的胶鞋。特别是舞会上,雷锋那一身装束格外抢眼。在跟爱打扮的杨必华跳舞时,一土一洋,极其不搭。易秀珍看着别扭,忍不住鼓动张月棋,等跳完舞,你批评批评他。

干嘛让我去说?你没有长嘴呀!

你不是姐姐吗?

是姐姐也没有你说管用。

两个姑娘一商量,决定一起找雷锋谈。她们说,小雷呀,你一个人生活,又没有负担,一个月开三十多块钱的工资,每个月花销也就十多块钱,还剩二十多块,都上班这么久了,买一身像样的衣服吧!再说,买好一点儿的衣服,穿的时间也会长。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姑娘们的极力劝说下,雷锋到鞍山市中心的青年商店买了一件棕褐色、三紧式的皮夹克、一条深蓝色的料子裤、一双黑色皮鞋。皮夹克41元,产地天津。料子裤是从鞍山市海燕服装厂设在站前的门店买的成装,29元。黑色皮鞋17元(一说是雷锋从虹桥下的旧物市场买来的八五品的旧货)。

当时的海燕服装厂与信利熏腊店、大光明理发店、国华照相馆、老正兴等名店,都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响应全国支援鞍钢的号召,从大上海整体搬迁至钢都鞍山来的。当时鞍山有五个大服装厂,职工总计上万人,夜以继日地生产和加工外贸产品。

海燕牌服装是当地百姓公认的名牌,雷锋想必是知道的。

雷锋还出手阔绰地买了一块英格牌手表,工友们闻知差点惊掉了下巴。其实那块表只是二手货,也不过十多块钱。

雷锋自有他买表的理由。因为需要。三班倒,白班、中班、大头班,无论是学习、工作、睡觉、吃饭,特别是交接班,有了表,掌握了时间,就不怕误事了。比如大头班,如果接班晚了,半夜下班的工人就赶不上通勤车。工作岗位24小时轮班倒,人歇车不停,所以倒班工人必须掌握好时间。

雷锋戴在手腕上的名表在大煤场派上了大用场。一身新装、腕戴手表的雷锋容光焕发,帅极了。同寝室的工友们羡慕不已。有的说,瞧,雷锋一打扮更俊俏了。有的说,不错不错,咱们青年工人就该这样。三个女老乡见了他也抿嘴笑,眼睛里爱意柔柔。

但是,很快,雷锋就不怎么穿那身皮夹克料子裤了。皮鞋也仅仅在跟姑娘们跳舞时才舍得穿。穿的那身旧衣服又多了一个补丁。姑娘们疑惑地问他,买的新衣服为什么不穿了?雷锋似有隐衷,吞吞吐吐,穿新衣服……不舒服、不习惯。

姑娘们可没那么好骗。

雷锋只好如实相告。

雷锋到鞍钢以后,还经常给曾经帮助教育过他的望城县县委书记赵阳城写信,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包括在青年商店买皮夹克、料子裤和皮鞋的事,也写信告诉了赵书记。

对照自己当工人以来的思想变化,又一遍遍看了赵书记的回信,雷锋越发不安,仿佛赵书记就站在他面前,说小雷呀,在伟大的工人阶级队伍中,你要自觉地接受党的教育,认真学习,永远也不要忘了自己是个苦孩子,不能忘本,把自己锻炼成真正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一名工人……

雷锋如芒在背,反求诸己。心想,我从农场到鞍钢才几个月,学徒,工作,还谈不上什么成绩,却讲究起穿戴来了,确实有点儿忘本了……姑娘们听了雷锋的话,相视无言,若有所思地低下头。

那块英格牌手表,雷锋离开大煤场去弓长岭,送给一个工友做了新婚礼物。过了好多年以后,工友到表店去修表,修表师傅不明就里,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从表面上看,这块表表盘上的字是英格表的,内部的机械却不全是原装的。

二手货,还是一个冒牌货。

一星期吃次炒菜,就当打牙祭

雷锋对自己过于苛刻了。其实,在工友们的印象里,苦孩子出身的雷锋有着节俭、朴素的美德。他干的是技术工种,拿的是大工码,但花起钱来却精打细算。

职工食堂的饭菜也说得上丰盛。有了肉菜,工友们都抢着买。活儿太累了,不吃肉全身没劲儿。雷锋到食堂专挑便宜的吃,八分钱一个菜一个饭就是一顿饭,然后就是喝大菜汤。一个星期花三个票——一角二分钱吃一次炒菜,就当是打牙祭了。

一次,雷锋跟工友去城北的立山商店买鞋,听说一双鞋16元5角钱,他拉起工友离开了柜台。路上,他似自言自语,又像在对工友说,我们是徒工,穿布鞋不也挺好吗?回到宿舍,他找了两块木板和破皮带,动手做了一双拖鞋。自从有了“木板拖鞋”,雷锋一回宿舍就把布鞋脱下来,换上“趿拉板”,免得把布鞋踩坏。那双布底圆口鞋是他从团山湖农场穿到鞍钢来的。

饱经生活磨难的雷锋还有一手深藏不露的绝活儿,会打草鞋、会做木屐。在家乡清水塘小学读书时,学校离他寄养的六叔奶奶家有十六七里路远,一遇上坏天气,他就换上自己做的草鞋或木屐。仅有的一双布鞋,他倍加爱惜,总是别在腰上。

興趣广泛的工人雷锋从不抽烟,也不饮酒(在工人堆里,这两大嗜好很普遍很正常),生活对他来说越简单越好。他不仅洁身自好,还规劝工友,我们青年人应该奔工作、奔知识,抽烟喝酒对身体不好,又破费钱。雷锋把说话的重音明显落在了“破费钱”上。

青工都还没有成家,缝缝补补是一个现实问题。那天,雷锋拿着一件上衣到补衣店去,店家伸出一个巴掌,五角钱,雷锋二话没说,转身回到宿舍,拿起针线自己补了起来。他有个针线包,里面有各种颜色的线和补丁。渐渐地,宿舍里谁少了针头线脑,就来雷锋的针线包里取,有的见他飞针走线一手好活儿,干脆由他代劳了。

从职工宿舍走胜利路或建国路去市里,代步工具只有有轨电车,票价五分钱,雷锋也再三琢磨。一上街,迈开双腿,基本步行。一次,雷锋和一个叫邹本国的工友去街里购物,走到对炉山车站时,雷锋用央求的语气对他说,来鞍钢工作的时间也不短了,还真没好好看看鞍山的市容,陪我逛一逛吧。当他们回到宿舍时,天已经擦黑了,雷锋得意扬扬地说,怎么样,今天我俩一共节省了四角钱的车费。邹本国如梦方醒,小雷子,你也太能省钱了!

这件事,邹本国感慨良多,后来给《鞍钢报》投了一篇稿,标题是《雷锋是怎样花钱的》。

也有工友不理解,说雷锋把钱看得太重,犯不上!挣钱不花,死了白搭。

邹本国站出来说,雷锋对钱确实挺看重,但分怎么理解,可花可不花的,他一律不花,不该得的,他更是不要。那次他陪雷锋去买袜子,营业员多找了一元钱,走出商店的雷锋越想越不对劲,转身还给人家。

经过敞开的房门,宿舍的工友常见72号床的雷锋,斜伏在小桌子上,在斜放着的信纸上写信,心想那信纸、信封、邮票什么的,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啊!雷锋却有他的办法,将来信的信封翻过来用。

或许因为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工人雷锋很会打理自己的生活。他的每项支出事先都有安排。推土机手的基本工资22元,再加上津贴、保健费,总共34.5元。每月发工资后,预留出伙食费、买电影票的钱和日常用品的花销,余下的统统存入银行。但是,如果哪个工友有困难,哪个公社闹水灾旱灾虫灾,他就从存折里取出来寄出去。春节前张月棋的表哥向家里寄钱,凑不够,就找到雷锋帮忙。工友王大兴给母亲寄了50元钱,其中的30元是雷锋给的。坐同列火车来鞍钢的老乡张建文(在望城县招工报名处与雷锋一起改名字的那个人)回乡探亲,雷锋塞给他20元……

参军以后,雷锋在给陪他“游览市容”的邹本国的信中,还叮嘱他生活上要注意朴素,有了钱也不要忘了经常回忆过去的苦日子。

写决心书,到更艰苦的地方去

南方来的推土机手在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工作九个多月的时候,决定离开。

1959年5月,规模越来越大、产能越来越高的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鞍钢,在大跃进的浪潮中,决定在辽阳东南方向的弓长岭镇建设一座年产30万吨的焦化厂。

国家工厂计划生产更多的钢铁,更多的焦炭就必不可少。八月中旬,鞍钢开始号召技术骨干和青年工人积极参加弓长岭焦化厂的建设。一听说去偏僻的大山沟,姑娘小伙子们纷纷往后躲。生产主任找谁谈话,谁都摇头,不是身体不好,就是家里有困难。而这时的雷锋,虽千万人吾往矣,非但爽快地一口答应,还写下了决心书。

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但车间主任于明谦还是舍不得放他走。

雷锋态度坚决,我之所以要去,就是因为我是一个共青团员;正因为那里艰苦,才更需要我们,更需要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去锻炼,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一份力量。

雷锋又找到焦化厂人事教育股股长陈日东自报家门,我叫雷锋,我是个孤儿,是毛主席、共产党培养大的,我坚决服从党的分配,党指向哪里,我就奔向哪里。

雷锋的湖南口音,陈日生听不太懂,听几遍才听得明白。陈日东拦住雷锋的话说,雷锋同志,请你慢一点说……嗯,我要跟你讲清楚,那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偏远山区,建设工地紧挨着农村,没有柏油马路,净是土道,又没有职工宿舍,更没有俱乐部……一开始到那里要能吃苦……

不等陈股长的话说完,雷锋腾地站了起来,挺直腰板大声说,我坚决服从组织上的分配,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愿意接受党的考验。

生产副厂长也不同意放走雷锋:小雷啊,你别去了,你个子小,现在那地方什么都没有,是白手起家,工地上每天都要盖房子、抬大筐,你再等等,等基础工作做得差不多了你再去。

雷锋心想,这是党对我的照顾,对我的关心,但我一定要去。他开始反过来做副厂长思想工作,你不是一直教导我说,党在什么地方需要,就要到什么地方去吗?现在那个地方不就是党的需要吗?那也是最艰苦的,你不是说过见困难就要上吗?我得去啊!等工厂建设好了我再去,那就不好了,我现在就是要去。

下班的路上,雷锋遇到了杨必华,兴奋地说,我有一件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啊,这么乐?

厂里批准我到焦化厂工作了!

张月棋听说了这事,也为雷锋担心,跟易秀珍私下议论道,听说工地附近有大蛇,碗口粗细,几丈长,经常跑到太阳底下来晒鳞,够吓人的……

去焦化厂报到的头一天,雷锋特意把一本吴运铎写的书《把一切献给党》送给了杨必华,并说,吴运铎同志有那么大的困难,他还是坚持为党工作。我们应该向吴运铎学习,把青春献给党……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1959年8月20日,雷锋告别自己的第三位师傅徐振生和前来送行的几位车间领导、工友、湖南老乡,与五十多名青年工人,坐着敞篷汽车,向弓长岭焦化厂建设工地进发了。

欢迎的队伍早已等在了厂门口。从弓长岭铁矿工会搬来的大鼓架起来了,工人高跷队也红红绿绿地装扮上了,夹道欢迎的人群巴掌拍得啪啪响。女工王玉坤站上半人来高的跷棍直晃,眼瞅着要栽倒,刚下车的雷锋一见,连忙放下行李,上前扶住了她。大姐,大姐,给我。

你行吗?

行!行!

你行李还没安排好呀!

没事!

雷锋扶王玉坤坐下解开跷棍,利索地给自己绑上,瞬间就跟高跷队扭了起來。

王玉坤看了直发愣,这小弟弟,怎么这么活泼呢?

那天,雷锋或许还想去敲敲大鼓也未可知。他曾是家乡荷叶坝小学少先队的鼓手,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敲着大鼓,唱着《少先队员之歌》,走在队日活动的最前列。

很快,王玉坤和雷锋就熟识了。雷锋给王玉坤的第一印象,是活泼可爱、多才多艺。时间久了,听到看到的更多了,她就经常对姐妹们叨咕,人家雷锋在化工总厂就是文艺骨干……工会请不起文艺团体,就组织工人自己演,但找不着演小姑娘的,怎么办?雷锋长得白净,文静,工会领导就问雷锋,给你扮上一个小姑娘上台演出可以吗?雷锋二话没说,一扬脖,没问题呀!化了妆的雷锋谁也没看出来,往台上一站,就是个小姑娘,等卸了妆大家才看出来这个小姑娘原来是个小小子呀……

苦中作乐,唱花鼓戏给工友听

弓长岭焦化厂建设工地的艰苦程度,超出了青年工人的想象。工地地处安平人民公社姑嫂城生产大队的大峪山下,在新征用来的土地上,炼焦炉等设施刚刚浇筑混凝土水泥桩。一切才刚刚开始。至于生活条件,不比在总厂,没有八宿舍那样的坡顶红砖三层楼房,工人们只好住进农民搬迁后遗留下来的草房。睡的是大通铺,晚上二三十个人挤在一起;一到夜里,刮起大风,尘土灌进屋子,冷风呜呜乱响,弄得谁也睡不好。吃饭就在临时搭建的大席棚下。吃的是菜汤、窝窝头。

谁也没想到吃水还成了问题,连洗脸水都得到二里以外的姑嫂城的松泉寺去挑,衣服更洗不成了。

有人嫌环境艰苦了,开始闹情绪,发牢骚,说怪话,嚷着要回鞍山。

雷锋找到团总支部书记,表示自己坚决不动摇,留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当一辈子工人……我是苦孩子出身,党把我培养大,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现在来到工地,工地就是我的家。

焦化厂团总支对小个子推土机手的情况十分了解,决定安排这个总厂先进生产者、优秀共青团团员担任团支部宣传委员和青年突击队小组长,希望他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好青年工人的思想工作。

雷锋说来就来。一发现工地上有好人好事,就编快板、写板报,及时进行宣传。在望城的时候,他就没少给县报写报道,如今写篇表扬稿,还不是小菜一碟。

还是有人说风凉话,嘁,挣钱不多,管事不少……

雷锋却依然故我,风风火火,你说你的,我干我的。

施工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他搬石头,抬大筐,当瓦工,这也干,那也干。遇上连雨天,房子漏雨,雷锋就到处找草苫房顶。

青工们情绪低落。有人疑惑,问雷锋,你不怕这儿苦吗?雷锋的回答简短有力,苦,还有过去苦吗?还有上甘岭苦吗?

吃窝窝头,喝大菜汤,睡在既不挡风亦不遮雨的草屋,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工地建设又极其繁重,有人出现了营养不良,有人双腿浮肿,有人患上了夜盲症,有人便秘,苦不堪言……于是,每天早上总有人去找领导,要求把自己调回鞍山。

工人叫苦,领导犯愁,工程进度受到影响。雷锋想出了大招。不是下了班就无处可走吗?雷锋组织大伙儿爬山。山里有山里红、山梨、山葡萄、圆枣子、玫瑰果、蘑菇和野菜,大山就是他们的果园和菜园;上山捉迷藏,找寶、玩打仗、逮野鸡、追兔子……山里又成了他们游乐场、动物园;星期天,他们又游览了古迹姑嫂城,听村民讲姑嫂城的传说……

过新年那天,乐呵呵的雷锋白天忙着盖宿舍,晚上演了一段湖南花鼓戏,给大伙解闷。渐渐地,听不到有人叫苦了,闹着回鞍山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雷锋想起了他的幸福牌口琴。不出工的晚上,工友们总能听到微风掠过水面般的悠扬琴声,他最喜欢吹《歌唱祖国》《社会主义好》。他起劲地打拍子,带领大家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二郎山》:“……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誓把公路修到那西藏,不怕那风来吹不怕那雪花飘,起早晚睡呀忍饥饿,个个情绪高,开山挑土架桥梁,筑路英雄立功劳,立功劳……”

舒缓的琴声、激昂的歌声,漫过工地,飘出去好远好远。渐渐地,萎靡的,抖擞了起来;沮丧的,振作了起来;消极的,乐观了起来;悲伤的,愉快了起来;动摇的,坚定了起来……不到二十岁的雷锋,仿佛有一种感召的魔力,像一团火,照亮和温暖着他人。

雷锋喜欢以笔记本赠予友人,同时,用他那向右倾斜的、长出如蝌蚪小尾巴的字体,郑重题写上赠言。在焦化厂建设工地,他送给老乡兼工友彭佑生的笔记本上写着这样的话:

你最珍视的德行是什么?朴素。

你对幸福的理解是什么?做斗争。

你最优良的特点是什么?认清目标去努力。

你最痛苦的是什么?骄傲、屈服。

这里的“你”想必也是“我”,是雷锋自己。他是在以这样的心得体会与朝夕相处的工友们共勉,激发出工友们的冲天干劲,坚定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工人雷锋从不惧怕前进中的困难,勇往直前。他的人格魅力,来自自身的诸多优秀品质,还有与工友们亲密无间、情同兄弟姐妹的真挚。

苦干实干巧干,发明“横杆吊斗”

在工地,一时间没有推土机开的雷锋,主动干起了力工的活儿。上山采石头,他拣大的挑;运木料,他挑长的扛;他还时常客串装卸工,卸耐火砖、抱水泥、搬机械设备、钢材……

库房货位有限,没法入库的物资都堆在露天地,他就充当保管员,夜晚手持电筒出去巡查。调度室人手不够,他跑去顶班,帮助困倦的调度员做记录。姑嫂城松泉寺的水井被滚落的石块堵了泉眼,水涌不出来,雷锋带领几名共青团团员去淘了井。到食堂帮着挑水,择菜洗菜、洗碗、擦桌子、扫地……卖饭、卖菜,更是经常的事。调度室、食堂门前、人行道上有雪,他抡起扫帚就干……有次食堂白菜汤做咸了,工人们跟服务员吵吵起来,雷锋忙上前劝架……

偌大的工地上,他是那个最活跃的因子。在他眼里,没有不能干的活儿。

工友们夸他,雷锋是个眼里有活儿的人,根本用不着领导分配。

深秋时节,东北的天气一天天凉下来冷下来,工段把盖职工宿舍和泥这个最脏最累的活儿交给了青年突击队中雷锋那个小组。

东北民间有“四大累”之说,排在头一号的就是“和大泥”。

和泥费时,跟不上砌墙的速度,每天耽误好几个钟头,窝工,影响工程进度。雷锋就跟小伙子们商量,决定提前上班。每天天刚蒙蒙亮,就来到工地,先把泥和好,攒成堆,等砌墙的瓦工一到班,立马就可以干活儿,以免耽误工夫。和泥的活儿,瞅着简单,却没那么好干。

工地上盖的职工宿舍是那种叫“干打垒”的房子,墙体分内外两层,内层用泥垛,外层用砖砌,保暖又省钱。一开始没有经验,用土和泥,黏结性太小,墙垛不住,砖砌不牢。乡下长大的雷锋借鉴农民用泥和草垛墙的办法,把草与土掺在一起和泥垛内墙,沙子与水泥一起和泥砌砖墙,就这样,难题迎刃而解。

但和泥时候用的铁锹和二齿钩却不合把,草和泥拌不匀,耽误工夫不说,和的泥质量又不好。砌墙瓦工没好气地说,这和的什么泥?疙瘩溜秋的,一点也不好使。雷锋寻思片刻,挽起裤腿,脱下鞋,踩进泥水,生生把土疙瘩用脚跺碎。

多扎脚啊!工段主任瞅着心里疼得直哆嗦,快,找几双胶靴去!

穿上靴子的脚,一踩进泥里,靴子就被粘住了,拔也拔不出来,劲没少费,泥还是和不均匀。雷锋又脱掉靴子,赤着脚,重新踩在冰冷的泥水里。这活儿真是没几个人干得了,但雷锋的和泥小组却以超凡的勇气坚持了下来。

有一次,雷锋的左小腿剐了一个大口子,有两寸多长,伤口挺深。保健站的医生给他做了检查,幸亏没有伤到骨头。消毒,清理,缝合,包扎,对雷锋说,你得在宿舍休息几天。雷锋却说我不用休息。医生说,我得对你的健康负责,开五天病假。雷锋说,这点小伤,不用。第二天,保健站的医生在工地上遇到了正在干活儿的雷锋。

泥水冰冷刺骨,沙石乱草扎脚,但瓦工师傅认可的泥终于和出来了。

雷锋摸出了门道,每天下班前把第二天和泥用的干土疙瘩打碎,再将干土拌好草,翻上二三遍,草和土拌均匀了,再浇水沤一宿,第二天早上再倒两遍,泥和得就会又快又好。

以前六个人和泥,供不上十个瓦匠,现在三个人和泥不但供上了十个瓦匠用泥,而且还有多余时间帮瓦匠推砖。

和泥找到了窍门,和得又快又好,工程进度加快,墙越砌越高,但运泥又成了新的难题。当时房顶用泥糊,泥在地面装入铁桶,房顶上站一个人,用绳子一下下往上拉,既缓慢又吃力。雷锋一边和泥一边琢磨,能不能找个既快捷又省力的办法。一个工友见雷锋手上比比画画,问他想干什么。

来,帮我参谋参谋。雷锋挥手叫过工友,又说,我想了个土办法运泥,你看行不行?边说边在地上画图讲解。

行。我看行。准行。凑上来的工友纷纷称赞他的想法。

工段的领导一直鼓励工人们技术革新、发明创造。

工友们听从雷锋的指挥,七手八脚地找来几根木杆子。雷锋用三根木杆子做了一个三脚架,中间一根长的木头横杆,用绳子捆在三脚架下,装满泥巴的铁桶挂在横杆的一头,另一头用人力轻轻一压,铁桶就运上高墙和房顶了。实验取得成功,土吊车当天就架了起来,工友们还给它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横杆吊斗。经实际检验,它不仅可以吊泥,吊砖也成。

雷锋和工友们在生产实践中利用杠杆原理,发明的横杆吊斗,既省力又快捷,不仅在盖简易职工宿舍时用上了,在其他工程上也派上了用场,在焦化厂的建设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鞍山日报》1963年3月9日以《永留丹心照钢都》为题,对雷锋生前的这一发明进行了追忆:

……他看到工人登着跳板往房顶上送泥,既累,效率又低,他便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大家研究出了“杠杆吊斗”,使送泥效率提高一倍。

同时,报道称,雷锋看到运砖工人肩挑肩扛,很是吃力,就建议使用独轮车和爬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近一倍。1960年11月5日,雷锋在沈阳师范学院作报告时说:“……技术革新我搞了杠杆运泥、滑车、双轮车……”据有关资料,在焦化厂的建设中,工人雷锋进行了三项技术革新,不仅发明了横杆吊斗,还革新了滑车和独轮车的生产设计,被焦化厂评为技术革新标兵。

雷锋在鞍钢弓长岭铁矿焦化厂工作、学习、生活了短短142天,或许可以假设,如果是200天,一年,两年,他是不是会有更多的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呢?

房子终于盖好了,奋战在工地上的1000多名工人,包括雷锋他们配煤工段的100多名青工,从破旧的民宅搬进了自己亲手盖起的新宿舍。

乐观、自信、向上的雷锋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感受:“……住不好,吃不好和工作环境不好等,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局部的、可以克服的。只要我们有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气概,是没有战服不了的困难的。”

姑嫂城村认干亲,积肥支农

1959年9月,举国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活动,焦化厂的秧歌队来到姑嫂城村进行工农大联欢。扭秧歌,跑旱船,敲锣打鼓,好不热闹。其中骑“跑驴”的那个小伙子,扭得最活最欢最逗,乡亲们不停地叫好拍巴掌。联欢结束后,社员们凑在一块儿唠闲嗑儿,才知道骑“跑驴”的叫雷锋。

乡亲们或许想不到,从此,这个小伙子的身影将频繁地出现在村里,他的名字也会时常被乡亲们念叨出来。

10月的一天,雷锋来到姑嫂城村大队部,要求帮助最困难的一家农户。大队党支部书记曹德胜说,吕长太家,住在东沟。雷锋说,我不怕远,我想去看看。

一進门,吕长太就认出了雷锋。曹德胜愣愣地问,你们认识?吕长太忙解释道,为学广的事,小雷来过一次。

学广是吕长太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上个月在学校附近的理发店不期然认识了雷锋。雷锋替他交了剪头的钱。事后吕长太埋怨儿子不懂事理,连替你交钱的人叫啥都不知道,快去找找,好好谢谢人家。

小学广跑去工地,费了半天的劲才找到雷锋。那天雷锋带小学广去职工食堂吃了大馒头。后来又给小学广买笔记本、钢笔、橡皮、钢笔水片、文具盒。还抽空给小学广批改过作业。在给他买的本子的最后一页签上名字。在小学广的语文书最后一页空白处写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赠言。他鼓励小学广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有一天,当看到儿子背了一个黄书包,吕长太又生气了。无论儿子怎么解释,他就认为不是好路子来的。为此小学广央求雷锋来家跟父亲说明了情况。所以,吕长太一眼就认出了访贫问苦的雷锋。雷锋一指站在旁边的吕学广,说,那个“跑驴”还是他帮我扎的呢。

见雷锋与吕长太认识,曹书记就直截了当地说,雷锋有些旧衣物,要送给我们村最困难的贫下中农,我就把他领你家来了。

雷锋从肩上撂下一个包袱,低声说,都是一些旧衣服和鞋子,人家生活好的也不能要,你们要不嫌弃就留下。

吕长太上有一个高龄老母,下有四个年幼儿女,一家七口人,仅靠他一个人给生产队放羊维持生活,到了晚上,几口人盖一床被子,家境十分拮据。

得知吕长太家的情况,雷锋萌生了一个念头,在征得吕长太夫妇的同意情况下,在大队曹书记的见证下,雷锋认了干爹干妈。

曹德胜说,好啊,工农联盟一家亲啊!

吕太长大喜过望,语无伦次地说,从今往后,我们家又多一口人,你们就是兄弟姐妹五个了。学广,雷锋就是你哥哥,快给你哥行礼。

小学广规规矩矩地给雷锋行了个礼,哥哥好。

雷锋说,学广弟弟好。

俩人拥抱在一起。

雷锋认干亲的事在姑嫂城村不胫而走,成为村头地头炕头的热议话题。

从此,雷锋的心里又多了一份牵挂。他给干爹干妈各做了一件新衣服,并送上自己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前照的那张照片。吕长太家的邻居经常看到雷锋给老羊倌家挑水、垫猪圈、起地瓜、掰苞米……什么活儿都干,干完活儿就走。有时吕长太的干儿子还从职工食堂捎一兜大馒头回来……

省吃俭用的雷锋不断地贴补吕家,即便是后来参了军,每个月津贴几块钱,仍给干爹干妈寄钱。吕老太太逢人便说,我干儿子又给家寄钱来了……惹得房前屋后的邻居好不羡慕。

开工农联欢会那天,“跑驴”的雷锋可没全在扭,他发现村里的妇女正忙着积肥,是一边劳动一边看他们的秧歌表演的。回到工地,他对女老乡易秀珍感叹道,北方农民种庄稼可比我们南方难多了……又想,我们工地上也有大粪,如果收拾起来,既为生产大队积了肥,又搞好了环境卫生,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吗?

一天清早,有个工友四点多钟起来去赶火车,走着走着,看见路边有个人影,一会儿抬起身,一会儿哈下腰,走到跟前,看见雷锋正在捡粪。工友问雷锋,这么冷的天,你不在被窝里多睡一会儿,捡粪干啥?也不种地。雷锋说,我今天还起晚了呢!党号召我们支援人民公社,捡点粪好支援农业大丰收啊!听了这话,工友想,雷锋能为公社出力,我也应该这么做,便说,我不去鞍山了,跟你一起干。

雷锋白天上班没有时间,就利用一早一晚积肥,两个月不到,宿舍后面的大坑里堆满了他积来的肥。

12月的一个星期六,雷锋跑到姑嫂城村,联系送粪的事。人家问他要多少钱一担,他说不要钱,是送给公社发展生产的。当天下午,雷锋就和几名共青团员把肥挑来了。二十一筐,足足有七百斤。雷锋却不无歉疚地说,就捡了这么点儿……

雷锋捡粪送肥的事在姑嫂城村传开了,乡亲们都夸雷锋是矿山的好工人。

星期天、节假日雷锋也总到姑嫂城、松泉寺、游击沟等工地附近的生产队去参加义务劳动,锄草,掰苞米,打场……

他笑呵呵地站在地头,高挽袖子,肩扛锄头,像一个凯旋的大将军。他感叹道:“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站在希望的田野,工人雷锋吟诵出了进入国家工厂以来的第一首小诗:

一群小伙笑呵呵,背起锄头上山坡。

只听一声锄头响,笑看荒山荡绿波。

以工人的名义做好事

工人雷锋以当工人为傲,“钢铁工人”四个字,在雷锋的价值观中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都说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其实未必。他也留名,不过,留的是另一个名字。

秋收时节,雷锋去游击村帮着秋收、打场,路上,见一条涨水的小河拦住了放学的几个小学生,他挽起裤脚,弓下腰,把孩子们一个个背了过去。路过的车把式很觉奇怪,哪来的这么一个小伙儿,问雷锋叫什么,雷锋起初不说,问急了,才说,我是焦化厂的工人。

一天,雷锋去鞍山在辽阳火车站换车时,见一抱孩子的大嫂弄丢了车票,急得直哭。雷锋上前安慰,大嫂,你别急,我帮你找。不大工夫,雷锋跑回来对大嫂说,找到了,找到了。大嫂再三感谢他,问他叫什么名字。雷锋一边摆手,一边说,我是鞍钢工人。其实,那张火车票是雷锋自己掏钱给大嫂补办的。

一个星期天,在安平供销社门前,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儿脱肛,倒在地上,疼得手脚乱抓乱蹬,围观的人手足无措。雷锋挤过人群,蹲在男孩儿身边,摘下棉帽子垫在男孩儿的头下,又脱下外衣给男孩儿盖上,他用手揉着男孩儿的屁股,脏乎乎的粪便顺着他的手指往外淌……过了一会儿,男孩儿不哭了,双手拄地坐了起来。人群中有人递纸给雷锋,雷锋擦干净手,帮男孩儿提上了裤子。男孩儿回头抱住雷锋,大哥哥,去俺家待会儿不,让俺娘给你烙大饼吃。蹲得太久,雷锋的两条腿直不过弯儿来,坐了个屁股蹲儿。男孩儿乐得直蹦高,雷锋一把拉住男孩儿,刚揉回去,先别蹦跶。雷锋又蹲了一阵子,活动开了双腿,背起了男孩兒……

人群中有人吆喝一嗓子,你是哪儿的呀?报个名?雷锋扬了扬手,不用报名,我是矿上的工人。

一个风雪天,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去女儿家串门,当走到焦化厂厂区时,傻眼了,原来一片一片的空地,现在建起了一座座厂房,铺上了铁路,架起了管道,拉上了电线,她曾经熟悉的那条路找不到了,而新铺好的路又不熟悉,心里一着急,就滑到了深雪沟里,越挣扎陷得越深,无奈只好呼救。雷锋刚吃完饭从食堂出来,听到马路边有人喊救命,就跑了过去,看见一个白发老人在雪里挣扎,快步向前,小心地把老太太从雪地里扶了出来,搀到路边,掸去她身上的积雪,问老太太怎么了,要去哪里。老太太说去松泉寺大女儿家。雷峰见老人在雪地里折腾得已无力行走,就转身蹲下,背起老太太一刺溜一滑地往松泉寺村走。到了老太太大女儿家,雷锋已是汗流浃背,雪水浸湿了棉裤棉鞋。老太太的女儿看见一个胖小伙儿背着自己的老妈,不知原委,吓得说不出话。等把老太太安顿好,才想起问胖小伙儿姓甚名谁。雷锋报之以微笑,转身出了屋,头也不回地说,我是焦化厂的工人。

老太太的家人事后四下打听,才知道那个助人为乐不留名的焦化厂工人叫雷锋。

工人!工人!古道热肠的工人雷锋,在“工人”与“大爱”两个字之间画上了等号。

以至于,一旦有人寻找做好事不留名的人,焦化厂的领导和工友们就会想到雷锋。

你找的是雷锋吧!爱笑,一抿嘴俩酒坑。工段领导这样说。

应该是小雷!对,胖胖的,个头不高。雷锋的工友们这样说。

是庚伢子吧!谁的忙他都帮,不奇怪的。雷锋的湖南老乡这样说。

雷锋在日记中曾这样向自己发问: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小节约箱有大乾坤

在崇尚英雄的年代,雷锋始终没有忘记在新工人入厂教育课上听到的两个人的名字:孟泰、王崇伦。

学英雄,见行动。老英雄孟泰有“孟泰仓库”,雷锋也有“节约箱”。

在焦化厂的建设中,党总支发动职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号召大家争当节约能手。

在雷锋床下,有一个木头箱子和两个纸壳箱子。他把平时捡来的螺丝钉、螺丝帽、钢筋头、铁线等废旧物品装在结实的木头箱子里,而把收集来的旧抹布、旧手套、旧劳动服、旧雨衣等装在纸壳箱子里。

一次,他给干弟弟李学广做冰车,翻找用于滑道的钢筋,小学广才发现“节约箱”的秘密。一个星期天,雷锋喊干弟弟来一起洗旧手套、旧抹布,并说,洗干净了,缝缝补补,照样能用。小学广犯难,这么多,啥时候能补完呀?雷锋却说得轻巧,慢慢补就是,着什么急。小学广还是想偷懒,我可不会补。雷锋故意逗他,你来帮我洗,你不会补,我会。

小学广无处可逃,帮干哥哥洗了大半天,干哥哥也缝补了大半天。干哥哥不吃他给的鸡蛋,让他攒着卖钱,上学用。有时硬把剥好皮的鸡蛋塞进干哥哥的嘴里,用不上两天他就送几毛钱给他,让他买本买笔用。

旧抹布、旧手套,被雷锋洗得干干净净,缝得利利整整,又四棱见方地捆扎好,一包一包地拎到工地,分给大伙儿用。工段领导很是惊奇,你一个大男人怎么会干女人的活儿?雷锋说,我是个孤儿,从小就会针线活儿。工段领导啧啧称赞这个一口南方话的小伙子,但他有所不知,雷锋还有一个针线包,在化工职工宿舍的时候,帮了不少单身汉的忙。

雷锋在焦化厂究竟回收了多少废旧物资,节约了多少资金,谁也说不清,大家只知道,月月评出的节约能手大红榜上都有他。

抱起花被,雨夜抢救水泥

小学广曾经看见雷锋拆一件旧雨衣,然后又剪又拼又缝,问拼它干啥用?雷锋告诉他,这东西用处可大啦。房子漏了可以压房子,什么东西怕雨淋可以用来盖上……

多年以后,当小学广成为老学广时,或许会蓦然想起那块用旧雨衣裁剪的雨布,抢救水泥的那个雨夜,雷锋用上它了吗?

1959年11月4日晚,焦化厂调度室内,刚刚从矿上开会回来的王师傅无意中说了一句,气象台预报,今晚有大雨。调度员小陈听了,哎呀一声,刚运来的六车水泥还堆在焦炉工地上,什么也没苫……这,这,这个点儿,工人都睡觉了,咋办?

正在调度室里看书的雷锋,一听这话,撒腿往外跑,刚跑到工地,天空电闪雷鸣,大雨噼里啪啦地下了起来。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家财产受损失,雷锋脱下棉衣盖在水泥上。雨越下越大,一件小小的棉衣,根本盖不住堆成小山丘似的水泥。雷锋返身跑回宿舍,找蒙的盖的东西,又大声喊人,一时找不到更多的东西,他索性抱起自己床上的被子,冲进大雨之中。

据辽阳市气象台观测站实测历史资料记载,当夜辽阳地区降水(雨)量为19.8毫米,为大雨量级。

雷锋一喊号,20多个小伙子跟着雷锋冲向了堆放水泥的建筑工地。大雨滂沱,天地间像挂了水帘子。他们用雨布(有雷锋用旧雨衣裁剪的那块雨布?),用芦席,用工装……蒙的蒙,盖的盖,蒙盖不上的就抬走、摞堆……7200袋水泥,仅凭人力得以保全,避免了国家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第二天一早,女老乡易秀珍和一群工友跑到现场,乖乖,只见一床大红花布棉被灿灿然地盖在水泥上,那是雷锋的被子啊!工友见状,七手八脚地把被子拽下来,拧干里面的雨水……

被子盖了水泥,那一夜,雷锋没有东西睡,坐在屋里,一边看书,一边打盹儿,直到天亮。

雷锋和工友们深夜冒雨抢救水泥的事很快传遍了沸腾的矿山。他所在的焦化厂还出了板报,编了快板。弓长岭铁矿的广播站、《弓长岭报》以及团省委主办的《共青团员报》进行了大篇幅报道,赞扬雷锋以厂为家、舍己为公的精神。

厂领导询问他当晚发生的事情经过,雷锋想“自己做的这些事情是应该做的事情”,雨很大,顾不上那么多,脱衣服,用被子,没什么了不起,抢救一袋是一袋……这都是大伙儿一起干的,好在国家财产没受到损失。和向秀丽同志比起来,我还很渺小!

厂领导安排易秀珍和技术员于文惠赶紧拆洗雷锋的被子、棉衣,取出里面棉絮拿到烧水房烘烤。易秀珍连早饭也没顾得上吃,她担心活儿做不完,晚上雷锋没有被子盖。被子到了晚上还是潮湿的,易秀珍便偷偷地将自己的棉被换给了一趟车从南方来的小老乡。

对于青工们来说,床上的被子是他们唯一的大家当。当年雷锋他们从湖南来时,没带多少铺盖。南方的温暖气候限制了他们对东北寒冷天气的想象。雷锋的那床被子是化工总厂从青年商店买来的大红大绿东北风的面料,特意给他们订做的。

后来成为雷锋战友的矿工乔安山此前早就听说过雷锋,通过“冒雨抢救水泥”的事,他开始关注雷锋。

雷锋提及的向秀丽是南国的救火女英雄,为了保护国家财产,奋不顾身扑灭大火,全身烧伤面积达67.25%。其中二、三度烧伤占64.75%。昏迷三天三夜苏醒之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金属钠有没有爆炸?工厂有没有损失?罗秀明有没有受伤?”

向秀丽在药厂工作,用煤油浸着的金属钠遇水或高温会发生爆炸。大火是由化工车间装有25公斤无水酒精的瓶子意外坠地引起的。罗秀明是事发前与向秀丽一起倾倒酒精瓶的一名女工。

向秀丽是舍身救火,而我只是冒雨抢救水泥!雷锋认为自己很渺小。在爱英雄学英雄的年代,小个子工人雷锋心中有着更高的标杆。

1959年底,雷锋所在的辽阳,也涌现出一名令人尊敬的女劳模:麻袋厂精纺车间女工张秀云。她先后荣获全地区劳动模范、省先进生产者、全国青年突击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1959年11月2日,雷锋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他要学习她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对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赤胆忠心;学习她积极主动、帮助别人、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思想和团结群众的优良作风;学习她坚持向群众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谦虚好学的精神。

这是他1958年以来的日记中第二次出现“共产主义”这个哲学名词。第一次是1958年6月,在读过《沉浮》一书后,他认为书中的简素华具有坚强不屈的意志和高尚的“共產主义风格”。

当工人之初,雷锋对自己的评价只是一个抱着感恩思想埋头苦干的工人,在生产上只能做到完成自己的任务和达到每天的定额,后来在党的教育下,在国家工厂的磨炼中,他的思想和眼界变得更加开阔和远大了……

刻苦学习,做又红又专的工人

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雷锋为自己确立了一个高远的目标,做又红又专的工人。

抱定决心的雷锋,在弓长岭焦化厂繁忙的工作之余,对作息时间表里“学习”一项有着严格的安排:“一定要很好地工作、学习,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各种学习任务都能认真完成;……每天早晨学习一小时,晚上总是要自学到深夜10至11点钟……”

在湖南老家望城县委机关的时候,雷锋的好学就出了名。说来还闹出过一个笑话。为了不影响同宿舍的人休息,他接长了电线,把灯泡扯到自己的床头,用报纸和枕巾遮住光看书。谁知看着看着睡着了,灯泡烤煳了枕巾和枕头,险些着起火来。为此,雷锋去供销社买了一个长筒手电,代替电灯看书。就是在那里,他认识了在日记本的赠言中化名黄丽的供销社营业员王佩玲。比拖拉机手大一岁的王佩玲在送给他的日记本中写下了一段令人唏嘘不已的预言式的文字:“希望你在建设共产主义的事业中,把自己全部的光和热献给全中国、全世界,让人们都知道你的名字,使人们都热爱你、敬佩你。”

好学上进的工人雷锋,在鞍钢化工总厂开推土机的九个多月的时间里,相比跳舞、下棋、打扑克等娱乐,到职工俱乐部看报读书的兴趣更大更浓。

等到了弓长岭焦化厂的建设工地,他之所以总往调度室跑,除了在人手紧张时可以临时替班,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缘由,那里夜晚不闭灯,灯火通明,正是夜读的好地方。

在女老乡易秀珍的记忆里,雷锋特别痴迷学习,不管一天有多累,一看上书就什么都忘记了。“他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刻苦,用一股钉子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学习上的难关。”

他在学习心得中写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我要永远戒骄戒躁,不断前进。”

雷锋喜欢边学边圈边记,书本的空白处画满了道道圈圈。雷锋经常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写成稿件,通过车间的黑板报发表。他不仅自己学,还帮助别人学,把看过的书推荐给工友。他对工友们说,人不吃饭不行,不学习更不行,不学习就没有政治方向,就要走错路,就要犯错误。

《毛泽东选集》一至三卷是他从焦化厂党总支书记李钦荣那里借来的。读了两三个月以后,他在还书时满脸羞愧,对不起,李书记,你的书让我给画乱了。

李钦荣接过书哗哗地翻动书页,果不其然,“毛选”很多文章的空白处都写有书眉笔记(据文华出版社出版的《雷锋全集》,雷锋生前至少写下60条长短不一的书眉笔记)。

一个幸福的梦

1959年10月,精进笃行的雷锋参加了一次报告会。作报告的是弓长岭铁矿电铲司机傅广烈。以前,她也是一名推土机手。雷锋想必会留意到二人的这一共同点。

劳动模范刚刚出席“全国群英会”,从北京载誉归来。“全国群英会”是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方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的概称。

傅广烈这个在弓矿西北车间么石山贮矿场作业的女劳模,实干巧干,针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制定“三不变”“四保证”和设备维护等规章制度,带动工友提高生产技能,使全组工作效率提升,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出席会议期间,她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傅广烈在报告会上说,毛主席的身体很健康,对我们青年一代无比关心和爱护……座位上的雷锋听着,高兴得快蹦了起来,心想,有一天我能跟她一样,见到日夜想念的毛主席该多好、多幸福啊!

1959年10月,雷锋在一篇日记中写道,当晚,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毛主席抚摸着他的头,微笑着对他说话。梦中的雷锋高兴得说不出话来,激动得泪流满面。

工人雷锋念念不忘自己的那个宏愿,从路过北京来鞍钢的途中,从望见国家工厂林立的烟囱、高大的厂房的时刻,他就立志“好好地学习,顽强地工作,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贡献自己的一切,做一个毫无利己之心的人。我一定争取实现自己最美好的愿望,真正见到我们最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雷锋所在的焦化厂配煤工段开展劳动竞赛,每周每月每个季度升级式评选先进生产者、红旗手和节约能手。雷锋和他的老乡工友来了一个叫号赛,看谁能当标兵、当先进、当能手,再看谁早日入党。

雷锋写了入党申请书,时间是1959年11月15日——走进国家工厂当工人整整一年。生长在毛泽东时代的青年,立志做一名真正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

工人雷锋一诺千金。在焦化厂的建设中,他十八次被工段以上评为标兵,五次被评为红旗手,三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一次被评为优秀宣传员。1959年底,作为先进生产者,雷锋出席了弓长岭矿召开的先进生产者、红旗手以及工段长以上干部大会,被确定为主席团成员。同年,他荣获辽阳市“除四害讲卫生先进工作者”奖章。此前的9月29日至30日,雷锋还出席了在鞍山召开的“全区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会议授予1959名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雷锋位列其中,受到大会表彰。

工人雷锋荣誉等身。

与钢铁有关的一年零两个月

1959年底,沈阳军区遵照国防部的命令,在全域开展冬季征兵工作。雷锋在弓长岭矿报上发表《我决心应召》的申请书,积极响应,踊跃报名,虽则像当年在望城报名当工人一样,几经周折(身高一米五四,体重四十九公斤,均不达标,还患有严重的副鼻窦炎),但终于圆了从军梦。1960年1月8日,身穿小一号军服的预备兵(当时适龄青年体质较差,预备兵可以随时顶替入伍后因身体原因离开的退兵)光榮入伍。出发前的1月2日早晨,他将一套工装(衣裤、帽子、系在颈上的白毛巾)和部分书籍(《刘胡兰小传》《汉语语法常识》等),连同抢救水泥时的大花被子包了一个大包,背到易秀珍的宿舍,放在她的床上。雷锋也没有忘了干弟弟小学广,把自己的湘绣钱包送给他做纪念。

工人雷锋许下的宏愿似乎实现了。据披露,1962年6月,毛主席翻阅了6月号的《解放军画报》,上面有对雷锋先进事迹的报道,同时配发了新华社记者拍摄的一组照片。

两个月后的8月15日,中士雷锋因公殉职,距他22岁的生日还有126天。

雷锋在学“毛著”所写的书眉笔记中曾写下过这样的话:

我要为人民的利益而死。

我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

1963年3月5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刊登了毛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据悉,题词是应《中国青年》杂志社要求,于2月20日为该刊1963年第五、第六合刊——“学习雷锋专辑”题写的,发表在3月2日出版的这两期合刊上。3月4日,新华社将毛主席题词发了通稿。

毛主席于2月20日题词后,在一次谈话中说:“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 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从1958年11月12日离开故土,雷锋再没有回到过望城、回到过简家塘,鞍山和辽阳先后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在鞍钢工作的一年零两个月(419天),“雷锋精神”在国家工厂、在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方,一天天胎结,一天天孕育,一天天生成。大工业环境所营造的氛围,对雷锋视野的开阔、境界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雷锋曾说,不经历风雨,长不成大树,不经百炼,难以成钢。在鞍钢,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雷锋完成了从学生、农民到产业工人的完美嬗变。

雷锋在日记中抄录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人出生在世界上以后,除了早夭的以外,总要活上几十年。每个人从成年一直到停止呼吸的几十年的生活,就构成个人自己的历史。至于个人自己的历史画面上所涂的颜色是白的、灰的、粉红的或者鲜红的,虽然客观因素起一定作用,但主观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写自己的历史……

或许,在世人的心中,雷锋是一个众彩纷呈的雷锋。但是,工人雷锋的颜色与钢铁有关,是红的颜色,是炉火燃烧的颜色,是铁水奔流的颜色。

参考文献:

1.黄亚洲著:《雷锋》,四川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2.戴明章编著:《回忆雷锋》,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3.唐兴华等主编:《雷锋志》,白山出版社,2013年版。

4.清风木作著:《人间雷锋》,白山出版社,2014年版。

5.雷锋著,邢华琪编:《雷锋全集》(珍藏版),华文出版社, 2012年版。

6.于清丽著:《你的样子——讲述雷锋》,辽宁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7.陈广生、崔家骏著:《雷锋的故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8.逄先知、冯蕙主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五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

9.鞍钢化工总厂党委宣传部编辑:《雷锋在化工》,1987年版,雷锋纪念馆馆内资料。

10.兰天碧主编:《雷锋在鞍钢的423天》,鞍钢集团新闻传媒中心,2021年印刷内部资料。

11.《鞍钢日报》1963年2月16日第3版、3月13日第2版、3月23日第3版。

12.《鞍山日报》1963年3月9日第2版。

附:本文写作程中,雷锋生前工友易秀珍接受采访、提供材料,特此鸣谢。

作者简介

卜庆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请问芳名》《脸红心跳》《看酒鬼表演》《夏日事件》《十国城记》《米鹤娘娘的绣楼》等小说、散文集。作品主要发表于《人民日报》《青年文学》《作家文摘》《福建文学》《西湖》《海燕》等报刊。报告文学主要作品有《改写神话——著名教练马俊仁及其中长跑运动名将》《八月大水灾》《一个富翁的诞生》《我愿意》等。

[责任编辑 胡海迪]

猜你喜欢
推土机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雷锋章在3月闪耀
请叫我雷锋
第一台军选民推土机顺利下线
脂肪推土机 Bulldozer “自体脂肪填充”大揭秘!
推土机变速转向液压系统早期污染的控制
基于危害度分析的推土机分系统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