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篇布局显文采

2023-05-30 18:00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20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

范本呈现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节选)

◎董振华

文化是人们在生命实践中所获得的生命体验。这种生命体验在生命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个生命共同体中获得认同、传播和传承,从而作为一个人类群体的生活样式和共同价值被普遍认同和遵循,凝聚成为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标识。文化是人类的存在方式,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标志。“我是谁”这个问题的发问,从一开始就意味着主体性的觉醒,也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精神自觉。

正是一代又一代现实的、历史的活动着的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文化得以创造、积淀、传承和发展。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所以,文化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性、历史性的存在范畴,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样式,是相对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在历史中生成又在历史中不断传承的精神标识。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物质层面的“四大发明”、丝绸之路、浩瀚文物,精神层面的家国情怀、君子人格、魏晋风度、盛唐气象等,都给世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和印象。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薪火相传与发展创新。国家强盛,则文化兴盛。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正因如此,我们党始终立足中华文明肌体,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不断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高度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具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精神传统。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仁义博爱”“扶危济困”的利他精神,“诚实守信”“谦敬礼让”的自律精神,“憂劳兴国”“俭以修身”的勤俭精神,等等,培育造就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使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梦想。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文化传统,相继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这一系列的精神既凝结着无数先贤不懈奋斗的光荣传统,更体现了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深深的民族情结和崇高理想,是在追求兴国强国过程中产生的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赓续传承。

没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就不可能有发自内心的责任担当,就不可能担当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人民谋大同”的历史使命。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向世界展示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选自“光明网”2022年9月8日,有删改)

◆提炼

人们常说,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而结构是文章的骨骼。只有具备了坚实匀称的骨骼,血肉和灵魂才能有所依附,有所寄托。同样,只有找到了恰当的结构形式,才能把文章的观点和材料、叙述与议论等串联、编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正如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所说:“着意画资妙选材,也须结构匠心裁。”

1.抓住“关键”谋全篇

在构思全篇时,我们对于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词要紧抓不放,在开头、中间、过渡、结尾等主要位置,不断地陈述这个关键词以及由此产生的解释、强调性的文字,这样文章结构便能给人一种思路缜密、严谨而不松散的感觉。比如这篇时文,其论述的核心是文化自信,先阐述文化的概念,然后论述基础、广泛、深厚的文化自信。在阐述过程中,作者抓住“文化”这个关键点,不仅不断阐述这个关键词的含义,而且由此产生解释、强调、分类、归纳,使得时文不仅逻辑严密、语言严谨,而且呈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文词宏富,让人惊叹。

2.抓住“逻辑”炼语言

一篇有内涵的文章,假如用含糊、无味的语言表达,就白白浪费了作者的思想,更无法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语言的神形毕肖、准确简明及其内在的逻辑力量,是文章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如这篇时文的语言就非常具有逻辑力量,不仅阐述的语言非常精练,而且论述语言由浅入深,呈现出一种纵深感。

佳作展示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

◎王 微

中华优秀文化博大精深,历经千年沉淀大放光彩,一个个传承的故事就是一篇篇动人的华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我们也只有述往思来,才能向史而新。

述往思来,以文化涵养时代精神。文明的河流碧波荡漾,每次品读经典,我们都会备受启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处世哲学,“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命境界,“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改革理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规范,“正心诚意,修齐治平”的心性修养……无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几千年的文化血脉,在我们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身上流淌。只有认真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我们才能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我们才能在世界文化的激流中凝聚力量、锤炼精神、引领潮流。

向史而新,以创新姿态毅然前行。我国的木刻活字印刷术,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非遗申报地东源2001年才被发现其人文价值,而当地真正能够操作全部工序的只有80多人。2018年李子柒来到这里认真学习木刻活字印刷术后,发布了一组活字印刷的短视频与5000多字的长图文,让几千年的中国“活字”又重新“活”起来,享誉海内外。屠呦呦及其课题组,从中国传统医学典籍中汲取营养,研制出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攀上了世界医药学巅峰。事实证明,只有在文明中汲取前进力量,以创新的姿态拥抱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我们处于前所未有之盛世,立于大有可为之时代。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自觉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继承发扬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既要知往,也要思来,更要不断创新,以青年之担当,勇作善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湖北浏阳四中(289)班】

◆点评

作文开篇确定中心论点“述往思来,向史而新”,接着从两个方面分别阐述“述往思来”“向史而新”的内容、意义,最后拓展到青年应“知往”“思来”“创新”,既回应了中心论点,也强调了做法,逻辑严密。这样的谋篇布局,在并列论证的同时对论证进行深化,呈现出纵深感。文中说理严谨,语句警策,意蕴丰富又充满论证力量。

【向安杏、张国光/供稿】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虎虎生威见精神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拿出精神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