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科学区活动的开展

2023-05-30 11:58蓝燕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科学幼儿园

蓝燕

导读:面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的困境,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思想,强调了生活和教育的相互作用,将教育的本质指向生活本身。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不论在过去还是在现在、将来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改善当前幼儿园教育现状,需要我们领悟“生活即教育”这一基本内涵,并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园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分析了“生活即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科学区活动的开展情况,指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幼儿园教育长远发展。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幼儿园教育,积极开展幼儿活动,为幼儿创造一个美好的童年是社会共同期待的美景。但反思当代幼儿园教育的多种表现,也存在教育脱离生活的情况,导致教育目标无法实现。科学区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求知精神,帮助幼儿培养科学兴趣,对其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在开展科学区活动时,应做到“生活即教育”,将课堂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幼儿的参与感,让幼儿在科学区活动中享受乐趣,健康成长。

一、“生活即教育”的价值

(一)“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内涵

陶行知强调“生活即教育”,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良好的生活环境对教育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教育都要以生活为中心。只有做到知行合一,在生活中开展教育,让受教育者接受生活的熏陶,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并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他反对一切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活动,认为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受教育者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生活。如果仅把教育当作工具,为了教育而教育,忽略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样的教育便是无力的、背离初衷的。只要是生活的场所,都可以作为教育场所,任何角色都可以成为教育者,进行经验传播。同时,任何角色都可以成为受教育者,接受来自他人的教育。在具体践行“生活即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幼儿园应突破教育界限,在学校与社会、自然等教育资源之间搭建支架,形成自然流通的“河流”,进而实现对个人、社会的双向改造。

(二)“生活即教育”理念下开展区域活动的价值

1.提升幼儿的整体认知能力

幼儿园教育作为幼儿最初接受的教育,对幼儿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个阶段也是幼儿对外部世界的认知阶段。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应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让幼儿能亲自触摸外部事物,提升认知能力,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刺激下,对周围的环境有更深刻的了解。例如,幼兒在活动中触摸了一个玩具,而这个玩具正是汽车的形状,此时幼儿就能对汽车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更好地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教师在布置教学活动时,幼儿也会认真听讲,并模仿其他同伴,提高活动能力,培养观察力。

2.推动幼儿素质层面的强化

在开展区域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通过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让不同的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角色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幼儿对自己和对方的角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认识各自的性格特征和语言风格提高综合素质。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会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创造性地做出一些规则外的动作,形象地展示语言特征。这些独特的语言特征反映了幼儿的个性化成长,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兴趣。

3.促使幼儿获取愉悦的体验

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前,活动范围往往只在家庭内部,认知有限。进入幼儿园之后,他们接触了更广大的世界,对周遭一切都充满好奇,对新事物没有形成良好的认识。开展区域性活动是帮助幼儿更好地认知世界的举措,幼儿能从中感受到游戏的快乐,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获取愉悦的体验。

3.深化幼儿个体层面的发展

陶行知认为,幼儿是教育的主体,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真正落实“教和学之间的合作”。教师要根据教育内容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手段性游戏和固态化游戏。其中,手段性游戏是指根据教育目标开展的活动,而固态化游戏则是按照幼儿发展需求开展的活动。目前教学常以教师为主导的活动为主,并不能充分深入幼儿个体层面的发展,应重视固态化游戏的开展,更多地凸显幼儿主体地位,让幼儿能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丰富活动主题,真正感受到游戏的魅力,促进个体发展。

二、幼儿园科学区活动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对象没有指向幼儿全体

随着教育强国的逐步推进,我国幼儿园教育有了更全面的发展。同时,《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园教育做出了明确规定,强调科学区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幼儿,确保每一个幼儿都参与其中并受到平等重视。然而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部分教师只关注动手能力强、思考积极的幼儿,却忽视了基础薄弱、行动能力不佳的幼儿的表现。师幼互动次数少、效果差,导致这些幼儿没有得到充分关爱和公平对待。如果长期意识不到这个问题,就会导致幼儿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不平衡发展问题显著。

(二)活动内容忽视幼儿生活经验

任何教育都要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一部分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过度注重自己想要的教育效果,忽视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一方面,科学区活动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幼儿在参与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活动任务和活动目标,经常迷失自我。而且活动内容一成不变,与各个区域活动彼此割裂,难以与幼儿游戏、绘本阅读等产生连接,容易让幼儿产生枯燥的情绪。另一方面,部分活动内容已经完全超出幼儿的认知范围,如果不及时更改,便会让幼儿产生挫败感,造成不利影响。

(三)教育方法脱离幼儿实际生活

在开展科学区活动时,教师常亲自示范,并逐步讲解每一个步骤。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幼儿被动地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机械式地回答问题。这会逐渐降低幼儿的表达欲,抑制幼儿的思维活动。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发散思维,教师教、幼儿听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幼儿高阶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形成。此外,幼儿教育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科学教育,但很多教师由于经验和能力的限制,缺乏换位思考的意识,布置活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习惯站在成人的角度选择材料,导致部分活动材料根本无法使用或使用效果不佳,最终致使教育质量较差。

(四)活动范围局限于幼儿园区域

幼儿的主要活动范围分为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及社会环境。在不同环境中,幼儿会获取不同的科学经验。因此,幼儿理应发挥主动性,亲身体验各种环境,获得真实感受,获取知识经验。但为了保障安全,大部分幼儿园会要求幼儿在园内活动,这限制了幼儿从社会生活中获取科学经验的机会,也限制了幼儿的活动范围,忽略了不同环境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另外,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资源背景下就无法开展一些活动,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生活即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科学区活动开展策略

(一)重视差异,关注全体幼儿

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特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公平对待每一位幼儿。在参与活动时,不同的幼儿认知能力、学习知识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这些差距是可以通过后天教育弥补的。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避免只关注少部分表现好的幼儿,而忽略大部分表现相对一般的幼儿。只有关注全体幼儿,真诚对待每一位幼儿,才能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综合素质,面对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幼儿,积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表现活跃和表现不活跃的幼儿拥有同样的发言机会,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其次,要深入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对一些表现不积极的幼儿,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并解答疑惑,让他们也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最后,要通过开展科学区活动,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动作和反应,从而判断出幼儿的真实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帮助,让所有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收获乐趣。

(二)扎根现实,精选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是科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也是科学活动顺利开展的载体。只有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才能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在具体实践时,应秉持“生活即教育”理念,选取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内容,真正突出科学区活动的意义,让幼儿所学知识与生活更贴切,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教师要根据幼儿园的具体条件,选择与环境相符的活动,既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也要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例如,开展“認识图形”的科学区活动时,先利用绘本《针线奶奶》让幼儿认识基本图形,再联系生活鼓励幼儿通过绘画形式记录家中的各类物品,如轮胎、桌子、台式日历等,根据“正方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形状进行粗略分类,在课堂上互相分享。接着展示物体图片,让幼儿自主辨认。最后针对一些新的物体生动讲解图形特性,加深幼儿印象,这是幼儿感知世界的重要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主动指出图形的特点能提高判断能力,也能增强对特定图形的印象,提高认知能力。由此可见,将活动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提高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利用生活,改进活动策略

活动策略是保证活动内容有效进行的桥梁。在选择活动策略时,要秉持科学原则,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首先,应秉持“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选择与生活相关的策略,加强教育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其次,要从兴趣入手,培养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能力,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挖掘科学知识,培养探索能力。再次,要发挥幼儿的能动性,多设置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在特定的活动环境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独立完成积木和造型的设计,提高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最后,要充分运用各类辅助工具,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象的内容,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直观地看待事物,提高认知能力。例如,在讲解水的来源与循环这一生活常识时,可以借助绘本《水滴的故事》、生活工具烘干机,引导幼儿观察水的特质或现象变化,探究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又如,在探索物体在水面上的浮力作用时,可以选择木头、气球、铁块等材料,将其放在盛放水的容器中,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漂浮状态,总结科学知识。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能对知识产生直观认识,获得生活经验,培养探究生活的热情。

(四)家园合作,拓展活动场所

“生活即教育”理念强调生活环境对教育的重要性,不能拘泥于幼儿园环境,要拓展科学区活动范围,让幼儿能走出校园,拓展学习视野,提高对外界事物的整体认知。首先,可以结合当地的教育馆资源,如科技馆和动物园,组织幼儿统一参观。例如,在组织动物园出游前,可以先组织幼儿阅读绘本《亲爱的动物园》,这样在后续出行中,幼儿将近距离接触绘本中出现的小动物,充分激发探究兴趣,增加生活经验。其次,要重视家庭活动和校园活动的紧密联系。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缺一不可,两者相辅相成。教师要充分尊重家庭的意见,家庭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内容,两者应达成一致的目标,共同致力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增强家园沟通,注重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表现,用记录的方式观察幼儿的成长情况。例如,布置观察花草成长的长期作业,让幼儿每天用绘画、摄影、视频等方式记录花草的变化,提高观察能力,展示优秀的作品,鼓励幼儿认真学习、大胆创新。

四、结语

“生活即教育”理念对当今的幼儿园教育意义重大。在这一理念的支持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育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树立教育是为了生活的理念,开展生活教育。幼儿园科学区活动应从生活本真出发,从关注全体幼儿、精选活动内容、改进活动策略、拓展活动场所等方面入手,关注幼儿成长,循序渐进地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引领幼儿关注生活本质,利用有限的材料探究科学真理,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

猜你喜欢
生活即教育科学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爱“上”幼儿园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行知教育思想构建有效地理课堂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
“生活即教育”思想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