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久者,飞必高

2023-05-30 13:58宋娟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老师教育教师

宋娟

《围炉夜话》中有一句话:“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成功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努力、脚踏实地的积累,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艰辛过程。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伏久”:“伏久”学习、“伏久”提升、“伏久”探索。

美国作家丹尼尔·科伊尔曾提出“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即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个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一万小时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人却很少,因为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充满着艰辛,需要人执着勇敢地爬坡跨坎。

我一向推崇国学大师王国维做学问“三境界”的主张,“独上高楼”是向往、是看见;“衣带渐宽”是深入、是探究;“蓦然回首”是发现、是升华,是把别人的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创新智能。没有吃苦耐劳的韧劲,没有日积月累的基础,没有“伏久”的艰辛历程,哪来的一飞冲天、柳暗花明?

我的恩师、著名教育家王牧天也有一套读书治学的秘诀,让我佩服不已:读书,先求“消化”,把书读懂;次求“简化”,把厚书读薄,提要钩玄,化繁为简;再求“序化”,在兼容并蓄中,给知识排队,使知识杂而不芜、井然有序;终求“活化”,把死书读活,让知识为我所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王老师的“四化”读书法是其砥砺奋进、寸功不舍的铁证,苦功夫下足了,自然水到渠成、博学多识。

“伏久”不能半途而废,而要水滴石穿;“伏久”不是贪图安逸,而是磨砺自强;“伏久”是为了将来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然而,许多青年教师不愿“伏久”,只靠入职前学得的那点老本打拼天下、坐吃山空;入职后懒得进修学习,不到几年就会“江郎才尽”。教师应当厚积沉潜,正如“百尺之楼,基于平地;千丈之帛,一尺一寸之所积也”。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明确提出提升教师能力素质、推动优质师资均衡、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深化管理综合改革等方面的15条措施,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什么是好老师?一名懂得不断成长的老师就是好老师。“板凳要坐十年冷。”教师的成长在艰辛的教育实践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磨砺中。教师既能帮助孩子们成长,也会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不断成长的老师是幸福的、精神丰盈的。

“伏久”学习,好的教师要不断吸收。“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信息时代下,我们要想做好老师,必须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人类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技术革命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无论知识的增长还是技术的发展都日新月异。学历只能是教师过去学识水平的一个证明,而这种学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流逝,不仅会缩水,而且还会变得陈旧,如果不通过学习引入新鲜的活水冲刷、补充、交换,知识的水池注定会变得枯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舒适区里安逸自得,意志与斗志会被慢慢消耗。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知识的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读书对教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让教育变得鲜活而生动!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不满足于既有成绩,摒弃守成心态,勇敢地从舒适区走向荆棘路甚至无人区,实际上就是不给发展设限、不给未来画圈、不给梦想套上桎梏。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利用周末、假期,整理平时收集的教育教学数据、材料,分门别类进行存档,总结经验教训,并将其上升为理论,写一些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或教育教学论文;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磨炼教学基本功,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要见贤思齐,放下架子,虚心向他人学习。教师如果能真正静下心来读书,真心实意地研究名师,甘心坐冷板凳,把教育教学当作真正的事业,身体力行,实践磨砺,一定会大有收获的。即使暂时成不了名师,至少也可以成为一名站稳讲台的响当当的好老师。

“伏久”提升,好的教师要不断反思。好老师总是走在反思和改变的路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生命并不在于你得到什么,而在于你做过什么。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一个人就算工作了20年,但如果他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只有时常反思自我、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人,才是真正理性的、智慧的。苏格拉底也说过:“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教研是最好的专业成长方式。叶澜教授就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如果教师试着在教学中多反思,使自身获得的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那么,他的专业技能将得到更大的提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省思,才会有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健康成长。如同“孩子的成长是他自己的事情”一样,教师的自主成长也是外在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完善的过程。教师意识到自己的主体作用对自身成长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唯有如此,教师才会在教学实践中重视省思、善于省思,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才会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教师如何进行反思呢?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做好“五思”。“课后思”:一节课结束后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周后思”或“单元思”:一周课结束后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一个月或月考后对自己这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学期思”:对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和期末考试质量进行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可以同时召开学生座谈会,也可听取家长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学年思”:对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进行宏观反思,可以学习写好教育叙事,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价值和意义的教育事件、教学活动等用生动的语言记录下来。自省则慧,躬行则明。善于反思,才会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才会加快自身的全面成长。

“伏久”探索,好的教师要不断突破。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做;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做到的,终究是少数人。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陶行知说:“人出生是开学,死了是毕业。”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如果固守以往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你在昨天可能还是好老师,在今天也许只能算马马虎虎,而在明天则可能会被淘汰。好老师是不断突破自我的。教师要实现专业成长,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要善于突破自我认同危机的瓶颈,实现专业成长突围。可以从所教课程做起,从实践育人做起,不断突破自己。教师突破自己,不是那么容易的。一天下来,教师不仅要完成“课上+课下”“全过程的教与学”,还要久久为功,精心指导每个学生健康成长。“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安于现状,只会让人畏缩不前,久而久之,就会被历史所淘汰。惰性思维会让人困于舒适区,沉溺安逸、不思进取,最终如“温水煮青蛙”。所以我们要突破惰性思维,涵养苦干精神。“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唯有勇于吃苦、吃亏,艰苦磨砺,才能跳出舒适区,才能实现自我迭代和升级。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教师,考验的不仅是个人教育水平的突破,更是对教育信仰的坚持。作为学生知识学习和思维创新的引路人,教师如果不能做到以德为先、一专多能,便很难在教育之路上有所成就。2021美国“国家年度教师”朱莉安娜说:“我的工作是确保自己能够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学生有思维和学习上的差异,这让他们有如此多的可能性与发展潜力,而我的工作就是找到它,让学生相信它,然后帮助他们成长。”好教师不仅要有坚守和奉献的精神品质,更要有善于创新、勇于创新的职业素养,要不断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不断去完善自己的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增长自己的教学技能。这既是学生之需,更是时代之需。

泰戈尔说:“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行百里者半九十。”你若盛開,清风自来。咬牙坚持的路上都是美好的风景。凡是好的教师,必定是厚积者,必定是“伏久”者!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

猜你喜欢
老师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