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多情似故人

2023-05-30 13:58胡笑梅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教案老师

胡笑梅

机缘巧合,寒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杨斌老师《教师职业幸福的秘密》一书。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文辞架构中,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坚持不懈中,在“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的厚积薄发中,杨老师对学生的喜爱、对教学的钟爱乃至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溢于言表,对教师的观察、对教法的探究、对教育的思考静水流深。可以说,每一个篇章都如远道而来的故知,促膝而谈间,总有那么一丝情愫、一点感悟、一些见解,不知不觉间触动心灵、引起共鸣。

杨老师从一个乡村教师,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其奋斗历程的艰辛可想而知,但他的成功也是水到渠成。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也许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无法成为本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但从初出茅庐伊始,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追求与信仰,并为之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精益求精,努力一生。坐得十年冷板凳,功夫不负有心人,获得成功亦是顺理成章、情理之中的事。即便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没有抵达梦想的彼岸,距离也一定不会太遥远。有一点必须相信,一个人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优秀已然成为他的一种习惯和品质,浸润于日常生活中,内化于言行气质中,大家的风范与气度也由此奠定。因此,当回首往事时,他也将了无遗憾。毕竟短暂的人生,没有虚度、没有浪费、没有蹉跎,奋斗过、拼搏过、精彩过,这就足够。

众所周知,师范院校开设的课程都属于通识教育,这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技能和心理储备。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依旧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教师职业幸福的秘密》中,杨老师多次写到自己的教学入门导师——李坦然老师,他是“20世纪50年代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高才生,当时就在《文史哲》发表了一篇9000多字的论文,还参加过《现代汉语词典》《中国文学史》的编纂。他的同班同学谢冕、孙玉石一个个都成为中国文艺评论界的‘大腕,而他,却因1957年那人人皆知的原因,一直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园地里默默耕耘”。有这样一位出身名门的老师担任语文教研组长,是杨老师及全组老师的幸运。当然,老教师的入门指导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个人的努力,是青年教师自己的钻研和耕耘。面对不同的校情、班情、学情、生情、师情,教师必须实事求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且要与时俱进。“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古今中外,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对一名教师而言,能站稳三尺讲台,靠过硬学科素养的体现;能撰写好论文,靠扎实理论素养的整合;能引领好学生,靠教育智慧的光大;能管理好教师,靠组织能力的彰显。教师每天披星戴月,肩负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能做好以上一两个方面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而杨老师好像有三头六臂,不仅能面面俱到,还能面面俱通。这才是他特别了不起的地方,也是他脱颖而出成为特级教师的原因。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句话也是杨老师的写照,他大概是把別人睡觉、娱乐、休闲的时间,都用在钻研学生、教材、科研以及读书、思考上了吧?于无声处沉潜涵泳、积聚力量,终有一鸣惊人之时。

人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而杨老师可谓经师人师兼收并蓄、张弛有度。这不仅源于他在课堂上农人般的深耕细作,课堂外文史哲知识的广泛涉猎,还源于他敢于大胆质疑、勇于独立批判的知识分子的风骨。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真正的知识分子,从来不会人云亦云,也不会随波逐流,而是客观、理性、严谨、科学地追求真理。也许达不到北宋大家张载《横渠语录》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境界和思想高度,但能够以蔡元培北大十六字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律己修身、自渡渡人。在《“教八股”扼杀创造力》一文中,针对各个学校普遍存在的教案检查程式化问题,杨老师毫不客气地指出这一常规的行政做法“助长了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给教师带来了沉重的身心负担”,耗时、耗精力、耗资源。在多媒体技术与教学高度融合的时代,教案的形式是否也应该多样化呢?除了纸质教案、手写教案外,还有电子教案和课件等形式。应该大力倡导和鼓励教师扬长补短,个性化、创造性地备课,千万不能继续教条刻板地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否则,长此以往,丧失了创造力的教师如何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呢?在《伟大事物的魅力》中,杨老师对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伟大事物”定义的两种译本——一个是吴国珍教授的,另一个是方彤教授的,产生疑问。通过比对,他提出自己的看法:“到底是此处翻译有误,还是作者访谈对话时表达不够严谨?只能存疑了。”这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治学的精神,因为“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可疑而不疑不曾学,学则须疑。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孙子兵法》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纵观杨老师教育教学思想的修行之路,不难发现,他一开始的起点比较高,好读书且读好书,尽管他非常谦虚地说是误打误撞的巧合。从第一本理论书籍《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即俄国著名文艺理论家普列汉诺夫的名著开始,杨老师的教育教学便始终未曾离开中外教育大家。他仔细研读过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的作品,广泛涉猎过赞可夫、乌申斯基、雅斯贝尔斯的著作,也受到于漪、朱永新等当代名家思想的滋养和浸润,尤其是邂逅并走近哲学家李泽厚先生其人其文之后,俨然偶遇了寻觅已久的精神知音与导师。从此,在李泽厚思想的引领下,原本在深邃的理论幽谷中独自匍匐摸索的杨斌,犹如醍醐灌顶,一下子茅塞顿开,竿头日上,精进不休。在其《语文美育叙论》《发现语文之美》《教育美学十讲》《李泽厚论教育·人生·美:献给中小学教师》等主要著作中,杨老师对教育的本质、价值、意义、艺术、诗性、美学等的理解与提炼、概括与阐述,由点到面,化零为整,愈加精粹化、体系化。而日臻完整、全面、系统、独到、个性化的理论架构,正是杨老师成长为学者型教师的重要标志,也让他从学理上深刻洞悉了教师职业幸福的秘密。

阅读本书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杨老师非常不在意“特级教师”这个光环。他始终把自己当作众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一线教师中的一员,以云水禅心,阅来日方长。书中有一个非常醒目的标题:“职业幸福与光环无关。”这个“光环”就是这样那样的荣誉。杨老师认为,教师职业幸福的根源,不在这些“光环”中,而在大量平凡普通的教育教学生活之中。数十年来,他用出色骄人的教学业绩,用朴实无华的文字书写,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叙事,用睿智独到的学识洞见,用坦诚率真的心路历程,诠释了教师职业幸福的秘密,千言万语浓缩为一个字——爱!是的,如果一名教师,用心用情用力地爱教育、爱学校、爱课堂、爱学生、爱家人、爱自己、爱一切可爱之物之人,那么,进入感受教师职业幸福的境界并不难!

亲爱的同人们,吾日当三省吾身,请扪心自问:昨天你曾幸福吗?今天你正幸福吗?明天你会幸福吗?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第十六中学)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教案老师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半张纸》教案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