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探析

2023-05-30 03:45赵丹妮胡晓
理论观察 2023年2期
关键词:生命观生命教育陶行知

赵丹妮 胡晓

摘 要:从陶行知的思想出发,以生命的精贵,追求生命质量,辩证态度看待生命的生命观为落脚点,将生命贯穿在生活教育中,陶行知认为生命教育是具有真善美的教育,应培养具有真善美的完整的人。在其教育实践中,将教学做合一作为生命教育的方法,提倡活的教育,赋予生命的价值意义,探析生命教育于当下教育的现实启示,促进生命主体之完满发展,推动国家民族之教育变革。其教育思想是对生命的信仰,教育实践是对生命的诠释,将教育思想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实现完美结合。

关键词:陶行知;生命观;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2 — 0145 — 04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独有的教育理念。一生专注于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教育发展奉献终身,其丰富的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对近代中国的教育实践和社会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他活出了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精彩,教育生命的真谛。在陶行知看来,只有重视人的生命,将人的生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追求自由世界和自由人格的目标才有希望,中国的教育才有出路①。陶行知把个人的生命质量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尽管陶行知没有明确提出生命教育,但在他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中都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闪烁着生命教育的光芒,这种追求真善美的生命教育,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有着借鉴意义。

一、陶行知生命观概述

陶行知对于生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十分重视生命,敬畏生命。在他看来,有限的生命本是精贵的,是追求质量的,并且应持有辩证的态度看待生命,抱着超然的心态看待生死。

(一)生命本是精贵

水是生命之源,一滴水孕育一个生命;生命则是万物之灵,一个生命撑起整个万物;而人的生命是天地间最为精贵的独特个体。陶行知出身贫寒,自幼历经世故沧桑,深知生活疾苦,但他勤奋好学,饱读诗书,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熟知生命的可贵。他从小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和西方基督教思想的熏陶,认为世界万物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应该是精贵的,尤其是人的生命,处于天地万物之间,更应得到珍视。随着近代中华民国政治、经济、文化激荡,世道不古,视人命如草芥。面对这样的情形,陶行知发出疾呼,中国要到何时才能翻身?只有要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时,中国才站得起来!(《中国的人命》)②他将国家、民族的命运与国民的生命紧密相联,转变国命首在精贵人命。只有将人命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国家才有出路,人民才有希望,此时陶行知生命本精贵的生命观也印证了当下培育“生命至上”的时代追求。

(二)生命追求质量

拥有了精贵的生命,接下来要用心培育生命,不断追求生命的精彩。首先,陶行知提出“五生理念”,即少生、好生、贵生、后生、共生,建议晚婚晚育,优生优育。陶行知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演讲,提出每天要对自己进行四问:我的身体是否进步?我的学问是否进步?我的学业是否进步?我的道德是否进步①?旨在每天都要反求诸己,从关注自己身体的健康到精神的崇高,日积月累,水到渠成。其次,陶行知提出“全民教育”,为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进行全民教育,使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力②。每个生命都是独具特色的个体,都应呈现个体的精彩生命,陶行知认为生命教育就要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的全部过程。“出世便是破萌,进棺材才算毕业”③。只有实施全民教育,个体生命质量得到提升,中国人民才会强大,中国才不会落后。最后,陶行知提出“手脑相长”,头脑能够指挥手脚行动的人是世界上最有贡献的人④。双手和大脑共同发展,努力做个完整的人,以此来提高生命的质量。

(三)辩证看待死亡

有始必有终,有生必有死。陶行知的生命观不仅看重个体生命的自我价值,也看重个体的社会价值。一方面对于生命,有意义地活着,看作是对生命的滋养,主要表现在对亲情、友情和爱情都至爱至诚,持有感恩之心,忠诚豁达。面对国家、社会,强调乐于奉献,舍己为人,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联系起来,不仅看重个人的自我价值,更看重个人的社会价值,持有生命的“大我”精神。另一方面对于死亡,表现出超脱世俗的态度。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握把有限生命,创造无限价值,弥补死的遗憾,丰富其生命的内涵。从历史角度看待生死,吸取历史教训,总结历史经验,用历史的眼光将个人生死与国家命运相结合,与祖国同呼吸共患难。持辩证的态度,将教育教学赋予生命意义,将其人的一生赋予更高价值,不枉来此一遭,虚度此生,有了死亡才会折射出生存的重要性。而这种辩证的态度是借用教育来阐述,以乐观豁达的心境不断地完善自己,修补自己,活出生命的精彩,这也体现了教育的价值,唯有教育才能赋予人生更高意义。

二、陶行知生命教育观内涵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不应是神,不应是在造石像,更不应是在造爱人,而是要创造出具有真善美的真活人⑤。他崇尚真善美的生命教育观。

(一)“真”的生命教育

生命是真真切切存在的,真实的生命有它內在的发展规律和物质基础,是自然发展与生物遗传的结果。人的生命与动物的生命不同,人的脑髓与脊髓的比例要超过一切动物的脑髓与脊髓的比例,这就要求顺应大脑的自然发展,且教育要尊重人的发展,培养人的生命习惯。“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陶行知认为整个教育应是教人做一个真真正正存在的人,有真实生命、真实温度的人,保持生命的真性情、真发展和真教育,这是难能可贵的⑥。人的生命本性既有真诚、乐观的一面,也有懒惰、贪婪的一面,这是生命的实然状态,发挥“真”的生命教育,使人的生命发展通往一个真实的存在形态中,要去伪存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读书不是为了提高分数,取得文凭,而是为了学到智慧,掌握真本领。一切教育都是以追求“真”的生命为基础,以追求“实”的教育为目的,养成健全人格,具备科学精神,塑造具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善”的生命教育

教育是培育善人的活动,促使生命个体不断向善发展的活动。陶行知自幼熟读经书,通晓儒家经典,因此,在他的生命教育思想中有儒家的仁爱之心。孟子提倡“性善论”,强调人生来就有善的倾向。陶行知“爱满天下”的善良品质表现在全心全意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之中,甘愿为拯救自己的国家奉献终身,为自己的学生、朋友倾尽自己所有的帮助。“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在创办新安乡村学校时为师生题写的一副对联,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秉持着大爱至善的教育理念,要求扩大学生的阅读,崇尚知识,追求精神的富足,通过阅读与学习,使受教育者的心灵受到洗涤,人性趋向善。透过寻求生命之源获得内心的宁静,体验施予的教育恩德和快乐,追求“善”的教育,激发学生认识这一庄严而神圣的生命并践行其意义,做一名珍视生命的善人。

(三)“美”的生命教育

陶行知“美”的生命主要表现在要拥有强健活泼之体格,优美和乐之感情⑦。生命的“美”不仅要拥有健全的身体,还要有饱满的热情,斗志昂扬的精神。身体残废的人,但心智健全依然可以创造生命之美;身体健全的人,但道德败坏就会丧失生命之美。陶行知创办“知情意合一”的教育,是以追求“美”的人生为导向,获得富含诗意的、美感的涌流,体验美的生命,带给人乐观积极、正向与美好,赋予温暖与喜悦,感悟生命的存在与发展的正能量。从美的层面思考、理解生命的意义,从美的角度唤醒、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探寻,更契合中国人的教育观念、情感与思维方式,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用美的生命教育感染、激励、陶冶学生,教人追求真理,具有强健的体魄、高尚的人格、百折不回的精神,最终实现人的艺术化改造,达到完整的“人”。

真即善,真即美,真善美合一。遵循陶行知的生命教育观,强调至真、至善、至美的完人,追求真善美的生命教育,创造真善美的人生。

三、陶行知生命教育教学观

陶行知秉持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念,基于对生命的热爱,强调精贵的、高质量、辩证态度的生命观,不断追求真善美的生命教育,从而落实生命教育的教学实践。

(一)生命教育的教学目标:培育“整个的人”

生命教育旨在培养具有生命意识、生存能力,学会生活的独立个体。在陶行知看来,生命教育就是要培养“整个的人”,关心学生的生命成长,即“要有健全的身体、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职业”①。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做诸事的根基,享有好的身体才可在物质的环境中站稳脚跟,担负重任;有了健全的身体还要有独立的思想人格,具备虚怀若谷、虚心涵泳的思想品格与切己体察、明辨是非的能力;为扎根于独立的职业中谋取生利,获取社会报酬。教育者首先自身要做“整个的人”,才能教育出“整个的学生”,陶行知提出校长应是整个的校长,教师是整个的教师,学生才能是整个的学生。一所学校的校长,其背负着整个学校教师、学生的责任,其工作关系小到千百个学生的前途命运,大到关系国家、社会、民族的教育成败。学校也不可忽视其整个教师的价值,一位教师承担着整个班级学生的全权责任,更重要的是承担着学校教书育人的核心任务。教育者唯有以心传心,以培养“整个的人”为目标,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生命在场,打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自我管控,学会学习,在身体力行、主动“学”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经验的积累,激发学生珍惜生命,学会享受生命的应然态度,促进其生命的健全成长,实现整个人的教育。

(二)生命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受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影响,他提倡生命教育要在做中进行,在做中学习。他批判传统的教学方法,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是需要同时进行的,不可割裂开。生命教育需要付诸实践,在教学中展开,切切实实做出活动的教育。脱离实际状况,忽视生命教育,都不能算为真正的教育。每个生命个体都需要教、需要学、需要做。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他认为,教与学都是以“做”为中心、“学”为基础,教以学的方法进行,在做中“教”的是真的教,在做中“学”的是真的学,没有以“做”为中心、“学”为基础,都不可算是真教真学。陶行知在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师范学校时进行教育改造,培育新生命,强调“教学做合一”生命教育方法,重视身体的介入,手脑并用,真正做到劳力上劳心,促进身体、心灵、精神的发展,重视体验学习,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自编自创成立各种教育社团、教育话剧、学生通讯社、教育诗社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积累学习经验,将生命放在教育的首位,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培育一个丰满、完善的生命而做,在生活中融教学为一体的教学做合一的生命教育,表现生命的丰富多彩。

(三)生命教育的教学形态:做“活的教育”

陶行知的生命教育体现在方方面面,可从陶行知活的教育来阐述。陶行知活的教育与陈鹤琴活的教育不同,他认为活的教育就好像鸟儿被关在笼子里,不得动弹,如果将它放出笼子,它一定会展翅翱翔,挥洒自如,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②。儿童就像是困在笼子里的鸟儿,视野狭隘,不能发挥他的长处,不进行灵活的教育,这将是死的教育。要承认儿童是活的,是有鲜活生命的,就必须采取活的教育,有生命有温度的教育。陶行知提出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这就要求教育者自身要成为一名充满活力的生命体,才可以灌溉受教育者。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活的东西这里指活的環境、活的文化,创设出生机勃勃的环境,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新东西,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活的人才。拿活的书籍去教学生,可选用具有经典性教材、选用走在前沿的书本,追随时代发展,遵循学生的生命节律、生命成长的过程,尊重学生的自然本性和天性,进行具有生命感的教育,为学生提供经典性、时代性的思想,不断呈现新的学习资源,获得新的体验。陶行知认为活的教育应有两种方法,一是设计教授法,有目的、有计划、因地制宜地做教育。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充分利用时代创生的新资源,发挥活教育的育人作用。二是依计划找出实现的办法,依照计划去贯彻执行,同时也根据实时情况不断做出调整,灵活采取措施。活的教育需要活的办法,用灵敏的双手与大脑去抓活的机会,创活的教育。总之,活的教育就是以生活为基础的教育,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达成身体与精神共同富裕,才是生的教育,活的教育。

四、陶行知生命教育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一生都扎根于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教育事业献身,他的生命教育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教育者,对当前的教育事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生命主体之完满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特别是“双减”背景下的教育者,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从转变学校的培养理念到课程体系的开发,最终落实到教育者的高效课堂,从指向学生的素养养成到学生的能力提升,最终指向个体之完满发展。首先,为实现解放儿童,培养儿童身心的健全发展。紧扣陶行知的生命观,让大爱沐浴心灵,与学生共同营造出温暖和谐的师生关系,践行生命教育,表达充满关爱的教育情感,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教育信念,立足更高的生命视角呵护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洗涤,使学生乐学、好学,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使一个个精贵的生命主体得以享受真正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其次,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人。点燃生命之火焰,绽放生命之光明,当今科技迅猛发展,力求营造一种开放的、自由的、具有划时代的教育环境,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从工具理性回归到人的生活世界,回归学生的身心潜能素质的和谐发展。转变新的教育观念,以时代生活为中心,面向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和谐发展。

(二)推动国家民族之教育变革

陶行知的生命教育思想如智慧田野上的播种者,温暖阳光下的照耀者,人类文明中的传递者,不仅促进学生个体的生命成长,而且推动了整个社会、民族、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当今疫情不断频发、波及各省人民心弦的危机下,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乃至世界对于生命又有了全新的认识,以新时代的眼光再认识陶行知的生命教育思想,仍具有时代意义。一方面,陶行知的生命教育思想蕴含着改造社会的智慧,教育需要与社会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是一体的,学校力求为社会服务,必须面向社会,融合于生活之中,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让学校教育走向社会,让社会教育走进学校,彻底打破传统教育封闭性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終身教育的理念,为社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公民。另一方面,陶行知的生命教育思想也契合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突破了新的教育方式,推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业负担政策的实时落地,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与时俱进,提高全民族素质,适应信息社会的文化基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有效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使国家教育事业踏上了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郑振铎先生曾言,陶行知是一位不屈不挠的民主斗士,许多年来为民主运动而争斗着,从未放松过一下,休息过一刻,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不懈努力,他将普及教育、民主和平作为他一生的奋斗目标,他的个体生命价值为国家、为民族作出巨大贡献,他的生命教育思想为世界、为时代提供社会价值。正是他的这种顽强的精神使他的一生绚丽多彩,使他的教育事业更具影响力,使他的生命持续延续下去。

毛泽东称陶行知先生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郭沫若称陶行知是真善美的完人。其生命教育思想是整个教育思想的主线和核心,他的生命观、生命教育观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教育要回归生命本真,生命教育思想在当下教育实践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发挥了时代作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 考 文 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馀子侠.陶行知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文明国.陶行知自述[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

[4]顾明远.陶行知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5]周洪宇.人民之子陶行知[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6]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7]赵丹妮.师范生生命教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

[8]朱小蔓.陶行知的生命教育思想与实践[J].江海学刊,2019(01).

[9]王平,朱小蔓.生活中的生命: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J].中国德育,2019(24).

〔责任编辑:丁 冬〕

猜你喜欢
生命观生命教育陶行知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以“乡下人”身份论沈从文的生命观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论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三生观”教育
儒家生命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