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理论意识形态因素影响下《天演论》译文片段分析

2023-05-30 04:13王喆
今古文创 2023年2期
关键词:天演论意识形态

王喆

【摘要】 勒菲弗尔提出的操纵理论将翻译置于一个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并将其与文本之外的诸多因素加以联系,以探究翻译目标、方针策略、译文如何形成等与翻译实践相关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主要有三种因素影响翻译实践,即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通过分析《天演论》部分译文,本文论述了操纵理论意识形态因素影响下的原文选择、翻译策略及翻译语言风格。

【关键词】 操纵理论;勒菲弗尔;意识形态;《天演论》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2-008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2.029

一、勒菲弗爾及操纵理论

(一) 操纵学派的基本理论

勒菲弗尔是操纵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曾提出一部文学作品是否被广泛接受,是否被奉为经典,绝对不是偶然的,而是与一些具体的因素联系在一起,比如特定时期内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制度、权力操控等。因而,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目标若只定位于单纯的文本翻译,语言转换,就无法深层次地去理解原文,无法准确传达出其在原语语境中的含义,为此译者要将文本之外的因素充分考虑在内。

根据勒菲弗尔的理论,翻译是对原文的“操纵”,主要受内外因两个因素的影响。内因指的是工作于文学系统内部的“专业人士”,即由评论家、教师和翻译人员等构成。外因则是指有权力的个人或组织,被称为“赞助人”。当一些文学作品与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学观念,即“诗学”和主流社会观念,即“意识形态”背道而驰时,这些文学作品会被限制出版,并通常会进行“重写”,直到被特定时期内占统治地位的诗学与意识形态所接受。而“赞助人” 可以通过建立制度和规则,利用自己的力量来促进或阻碍文学创作和翻译。由此可见,操纵学派认为翻译过程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意识形态、诗学及赞助人三方面的制约。

(二)意识形态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1. 意识形态的基本概念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的集合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极其抽象和复杂的概念,对意识形态的界定也是不尽相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阿尔都塞曾出版过多部著作对意识形态进行深入研究,他指出:“意识形态是具有独特逻辑和独特结构的表象(形象、神话、观念或概念)体系,它在特定的社会中历史地存在,并作为历史而起作用…… ”[9]英国的文艺理论家伊格尔顿则提出意识形态即“我们所说的和所信的东西与我们居于其中的社会的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相联系的那些方面”。[10]而勒菲弗尔和巴斯内特认为意识形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人们所接受的观点和态度的集合。勒菲弗尔将意识形态这个概念应用至翻译研究当中,同时指出意识形态会影响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影响译者如何诠释原文本中的文化现象,如何处理原文本中的语言表达。

2.社会意识形态与个人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又可以分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个人意识形态。整个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不可避免地受到二者的制约,当译本不符合甚至违背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时,就很难被译入语社会所接受,因此便不利于其广泛传播,甚至可能会被限制出版。而译者由于不同的教育背景和个人成长经历等,也会形成不同的个人意识形态,并将其融入翻译作品之中。在意识形态的操控下,译者会对原作内容进行适当改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翻译目的。勒菲弗尔也曾指出,在翻译过程中有两种因素决定着文学作品的形象,按照影响程度的重要性分别是译者的个人意识形态(无论译者是主动接受这种意识形态,还是由赞助人强加于译者),以及当时特定时期译入语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诗学。

3.严复个人意识形态的超前性

意识形态向来与政治因素密不可分。鸦片战争时期,外国列强在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的同时,也使西方的思想观念、制度与文化涌入了中国,中国的传统意识形态因此受到了冲击,部分有识之士的个人思想意识也随之受到深刻的影响。甲午海战后,中华民族陷入了危急时刻,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迫切希望拯救在水火之中的中国,渴望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国民,因此以严复为代表的翻译家专注翻译西方知名的思想著作,期待以此方式启蒙大众。严复的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无疑领先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其个人意识形态的超前性与其不同寻常的经历相关。早年时期,他从学馆中途辍学,放弃科举考试与入朝为官的机会,转而在福州船政学堂学习,在那里他接受了新式教育,后因成绩十分优异又获得了留学英国的机会,在英国他受到了西方民主思想和文化的熏陶。回国以后,严复怀揣着救国思想,以及对中国国情民性的深刻理解,呼吁变法,渴望为当时陷入困境的中国找到一条自强自立之路。也恰恰正是由于严复思想的超前性才会有《天演论》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翻译作品诞生。

二、意识形态因素影响下《天演论》译文片段分析

(一)原作及其译作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1825-1895)是英国知名的博物学家、生物学家和教育学家,也是达尔文进化论最出色的代表之一。1893年,他在牛津大学举办了一次关于伦理学与生物进化论的公开演讲。这篇演讲经整理后进行发表,即Evolution and Ethics (先译为《天演论》,后译为《进化论与伦理学》)。这一本书体现了赫胥黎一生的科学智慧及其对人类本性和需求的深刻理解。他指出人类的进化与道德的发展并不兼容,在践行伦理中最美好品质(即善良和美德)的过程中,人类的行为在各个方面都与为在宇宙生存斗争中取得成功的行为相冲突。由此可见,赫胥黎是在运用进化论阐述人类社会的道德现象。

目前这本书主要有两个译本,第一个版本是由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先生所翻译,他选取了书中的导论及前半部分,并以文言文形式译出,即后来为人所熟知的《天演论》。第二个译本由中国科学出版社于1971年所出版,通篇采取白话文形式,名为《进化论与伦理学》。由于所处社会阶段的主流意识形态不同,两部译作面貌相差甚远,针对两部翻译作品的比较也成为翻译界诸多学者的研究对象。

(二)从意识形态角度分析《天演论》译文

1.意识形态对原文选择的影响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因素及主流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译者对于原文的选择往往是不同的。清朝末年,甲午战争的惨败再次将中华民族推向了一个关键时刻。未来会是何种景象,如何救国强国,这让许多学者和知识分子感到困惑,当时的中国社会迫切需要一些创新和先进的思想来唤醒民族意识,启发大众。正是在这个时候,严复看到了赫胥黎著作Evolution and Ethics中关于“进化”的观点,并将其与民族危亡联系到一起,这无疑是应时代之需,因此一经出版,便迅速在中国得到了很大的反响。

《天演论》中所宣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频繁出现在报纸之上,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口头禅。自此之后蕴含西方先进思想的哲学类书籍和社会科学类书籍便大量地翻译到中国来。

2.意识形态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勒菲弗尔曾提到译者的翻译活动并不是在“真空”环境中进行的,而是处于特定时期的文化背景之下。严复在进行翻译活动时,将复杂的社会背景考虑在内,为了服务于政治目的,他对赫胥黎的原作进行了“操纵”,他选择其中他认为重要的,能够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有启发的部分进行了翻译,主要采用了意译和归化的翻译方法,并对原文进行了调整与改动,增添与删减。因此严复《天演论》的译文并没有那么“忠实”于原作,反而加入了许多个人的理解和评论,试图引起中国读者的共鸣。这一点从其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便可得到印证。赫胥黎的原作意在阐述“进化”与“伦理”的关系。而严复却受赫胥黎作品的启发,从中看到了民族发展与民族生存的深刻联系。他在译作中试图将大自然中的进化规律与人类社会联系在一起,想要说明“丛林法则”也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演变。在整个世界的大环境中,各个民族就像是大自然中的动物一样,弱肉强食,若不自强,就会被“灭种”,只能通过自立自强以“自保”,所以他的重心放到了“进化”上,而果断舍弃了“伦理”。因而相应地,在翻译文章标题时,他将Evolution and Ethics译为《天演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天”有着崇拜之情,荀子云“天行有常”,此处“天”为“自然选择”,“演”为“演化”,即意指自然变化规律。严复的翻译只对应了标题中的 Evolution,而没有将Ethics(伦理)一词译出,这主要与严复想要着重表达的文章主旨密不可分。但这也在之后招致了翻译界的诸多争议,认为他不忠实于原作,对原作进行了大幅度的自由发挥,但考虑到当时的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严复的翻译确实达到了他的翻译目的,确实起到了唤醒民众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勒菲弗尔也曾表示在翻译过程中,如果对语言的斟酌思索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冲突,那么往往意识形态会胜出。

3.意识形态对语言风格的影响

从词汇层面来看,由于通篇译文都采用文言文形式译出,因此严复多选用单音节词,不仅达意且精练,使语言简洁的同时又值得深思与回味。其次,充满强烈情感色彩的字词被使用,如“怒生之草,交加之藤,势如争长相雄”“夏与畏日争,冬与严霜争,四时之内,飘风怒吹”,言语之间充满了斗争精神。在原文中,动词“fought”只出现过一次,但是在译本中,动词“争”重复出现,在起到强调作用的同时,也能体现出大自然竞争的激烈,以及动植物自强不息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时影射了同样的残酷竞争也存在于人类社会,同样斗志昂扬的精神也应该为人类所有。

此外,该译文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对用词的精准拿捏,如“上有鸟兽之践啄,下有蚁蝝之齧伤”,“践”一字有力地表达出了愤慨之情,“啄”与“齧”二字都表一点一点侵蚀之意,译者想借此来警示当时中国被西方列强逐渐蚕食的社会现状,警告民众若再不觉醒保卫国家,整个中华民族必将在这逐步蚕食中彻底被摧毁。最后,严复多采用四字短语,如“憔悴孤虚”“旋生旋灭”“菀枯顷刻”等,使译文整齐对仗,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气势。

从句子层面来看,严复没有追求中英文句式上的对等,而是完全打破了原文的句子结构,重新进行整合,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译出,以求尽力向读者靠近并为读者所接受。比如原文中的此句话“It may be safely assumed tha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before Caesar set foot in southern Britain, the whole country 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 was in what is called ‘the state of nature.”严复译为:“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彻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严复在译文中将原句打破重组,调整语序,且在翻译时并没有采用原文中的“我”作为主语,而是直接译为“赫胥黎”。看似只是人称的转变,但实际别具匠心。其目的在于生动再现当时的场景,使读者不受时空限制及约束,自由发挥想象,从而加强文字的感染力。此外,最后以问句结尾,为译文奠定了激昂的感情基调。

试对比1971年的白话文版译文,“可以有把握的想象,二千年前,在恺撒到达不列颠南部之前,从我正在写作的这间屋子的窗口,可以看到整个原野是处在一种所谓‘自然状态之中。” 此译文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除对原文的定语修饰结构进行了语序的调整之外,其余部分并未进行改动。该译文读起来平铺直叙,语气沉着从容。相比之下,严复译文中的选词用句加之文言文特有的韵律,将淡然叙事变成了昂扬而豪迈的字字珠玑,从而使文字更具力量。

从整体语篇来看,严复的译文气势磅礴,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译文中,他大幅渲染自然竞争的激烈性与残酷性,并对原文进行了多处的增添删减,旨在引起读者共鸣。他利用译文多次旁推侧引,以传达他忧国忧民的思想观念及救国强国的决心,如“弱者先绝”“是离离者亦各尽天能,以自存种族而已”,有力传达出了一种面临民族危机时人们应有的紧迫感与警觉感。使得整体译文深沉且富有表现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由此深入人心。在对原文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他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充分考虑在内,并同时在译文中凸显了其自身的个人意识,用有力的文字敲响了中华民族危亡的警钟,呼吁民众拯救祖国危亡,谋求民族生存。他将“优胜劣汰”的进步思想传入中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极具力量和启发性,并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斗志,鼓励他们意志坚定,勇敢地去斗争,勇敢地去保卫国家。

三、结语

翻译能将一个作者或一个系列作品的形象投射到另一种文化中,它能打破国界,打破语言沟通的障碍,使经典的文学作品为更多人所欣赏。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作进行改编和操纵,可能是受到意识形态的启发,也可能是受到意识形态的约束。然而最终目的都是使这些作品更加符合主流意识形态,以便其广泛传播,为大众所接受。严复翻译《天演论》便可以看作是社会和个人意识形态影响之下译者对原文学作品的操纵。通过操纵,严复形成了足以引起读者共鸣的精妙译文,并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关注,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

参考文献:

[1]Lefevere,A.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托马斯·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M].《进化论与伦理学》翻译组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71.

[3]托马斯·赫胥黎.天演论(严复译文卷)(中英对照全译本)[M].严复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4]谢天振.中西翻译简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5]许均.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6]张晓娟.浅谈勒菲弗尔操控理论的三大要素对翻译的影响[J].西安社会科学,2010,(4):130-131.

[7]王东风.《天演论》译文片段赏析[J].中國翻译, 2010,(5):74-79.

[8]杨全红.文与白 偏与爱——从《天演论》第一段两种译文之对比点评谈起[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4):66-69.

[9]李桐.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

[10]王晓元.文学翻译中的删改[J].翻译季刊,2000,

(16、17合刊):25.

猜你喜欢
天演论意识形态
《天演论》初版时间再探——以新近发现的“味经书屋本”为中心
关于《天演论》翻译中语言哲学的研究
浅析严复《天演论》中的术语译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变译之更改策略研究:以严译《天演论》为例